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头条 > 中国古代也有足球是什么朝代(足球的起源!中国古代蹴鞠)

中国古代也有足球是什么朝代(足球的起源!中国古代蹴鞠)

更新时间:2022-07-27 13:21:25

足球号称“世界第一运动”, 在各类体育项目中影响 最大,但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足球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的“蹴鞠”就是今日足球的祖先。蹴鞠的“蹴”是踢的意思, “鞠”是里面填了毛发的皮球, 两个字连在一起也就是表示踢球。

宋代牙雕蹴鞠图

1.源于军旅

传说蹴鞠起源于远古的黄帝时代,是黄帝为训练军士而发明的,当时踢的球有可能是石球。在更早的新石器时代的墓葬中,就常发掘出磨得光滑规整的石球。

在西安半坡发现的一座少女墓葬中,有三个石球就放在她脚边。3000 多年前的殷商时代,人们曾采用一边跳舞一边踢球的方式求雨。到战国时民间开始流行蹴鞠游戏,齐国都城临淄有不少百姓以踢球自娱,“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蹴)鞠者”。

汉代是蹴鞠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父亲就爱好蹴鞠,他“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鞠,以此为欢”。

汉武帝时的名将霍去病率大军出征匈奴,在塞北艰苦的环境中经常带领士卒“穿域蹴鞠”,这带有军事训练的目的。汉武帝本人也是个蹴鞠迷,在平定西域后,他下令挑选一批身轻体健、擅长蹴鞠的胡人,安置在离宫别馆中,以供随时为他表演。在看到比赛精彩处,他会球兴大发,走入场中踢上几脚。这时的蹴鞠多是集体的竞赛争抢。

东汉人李尤写过一篇《蹴鞠铭》对之加以描绘:“圆鞠方墙,仿象阴阳。法月衡对,二六相当。……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鞠政犹然,况乎执机。”意思是说:圆的蹴鞠方的球场,仿照的是阴阳天圆地方。两边球门如月相对,十二人上场各为一队。场上裁判严明执法,大公无私犯规必罚。球场执法本应如此,更不必说处理政务军机。汉代的足球场称为“鞠城”,四周用方墙围起来。在皇宫景福殿附近有个鞠城,城内有供皇帝登临的检阅台,还有相当于球门半月形的“鞠室”,门前有人把守。比赛结果以球入鞠室多者为胜。

到唐代,蹴鞠有了新的发展。

一是出现了“寒食蹴鞠”的民间习俗。每年在寒食节,百姓爱以蹴鞠消闲,个人踢球自娱。蹴鞠和秋千是当时人气最旺的运动项目。

二是蹴鞠用的球也有了变化。两片皮制的充毛蹴鞠演变为用八片尖皮制的充气蹴鞠,里面有球胆,“以动物的尿胞为里,嘘气闭而蹴之”。

三是汉代的双球门到唐代演化为单球门,而且球门被提高,架在三丈高的空中,大小只有一尺左右,四周有球网。要将球踢进既高又小的球门难度不小。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时蹴鞠已由军事训练项目演变为娱乐活动,主要供人观赏,这就要讲究技巧。再则充气球有弹性,便于踢高。存世的《蹴鞠图谱》对这种单球门比赛有具体的描述:开球先由球头(队长)踢起,经过几脚传递再传给球头用膝射门,射过球门后对方接住,经过几次传递,再由对方的球头射门。如果一方射门不进,球撞在网上掉下来,只要不落地,可由守门人接住继续踢。球员都站在规定的位置上,位于场地正中的球门把双方分开,与今天的排球比赛规则有几分相似,但没有了身体的接触和碰撞,也就减少了运动的竞争性。

宋代是蹴鞠大发展的时代。蹴鞠成为高雅娱乐项目,是朝廷礼仪规定的活动,在外交宴会、册封典礼上表演,表演时还有音乐伴奏。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就酷爱蹴鞠。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宋太祖蹴鞠图》,就描绘了他与大臣一起踢球的情景。据明代人考证,这幅图中在前面踢球的是赵匡胤和他的弟弟赵光义,后面是大臣赵普、石守信等人。宋太祖的球技非常了得,擅长踢“花式”足球,其头、肩、背、腹、膝、足等部位都能接触到球,动作变化多端,出神入化。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也是个球迷。

宋代蹴鞠纹画像镜

在宋代不光是皇帝爱好,不少大臣也有此癖好。宋真宗时期的宰相丁谓擅长蹴鞠,他写有一首蹴鞠 诗:“背装花屈膝,白打大廉斯。进前行两步,跷后立多时。”将踢球时的体态动作描绘得很传神。

据说,秀才柳三复得知丁谓常在相府后花园踢球,便天天去园外等候。终于有一天,丁谓用力过猛,将球踢出墙外,柳三复如获至宝,头顶着球入内求见。只见他纳头便拜,头上的球即刻转到肩上、背上,头抬起时,球又滚到头巾上,拜揖再三,那球始终在头、肩、背之间旋转。丁谓叹为观止,连连称赞。柳三复趁机将自己的诗文献上,被收为门客。

北宋磁州窑孩儿踢球枕

另外,宋代的蹴鞠运动还出现职业化、商业化的趋势,民间产生了职业踢球人。全国球场林立,踢者如云。司马光的“东城丝纲蹴红毬, 北里琼楼唱石州”,说的是城里人踢球;陆游的“乡村年少那知此,处处喧呼蹴鞠场”,说的是乡村人踢球。


2.趋于衰微

到元代,蹴鞠已不被列入宫廷的高雅活动。据《元史》记载,曾有人在皇帝面前表演蹴鞠,皇帝下旨赏赐。大臣阿沙不花遂进言:“以蹴鞠而受上赏,则奇技淫巧之人日进,而贤者日退矣,将如国家何?”此时蹴鞠已被看作奇技淫巧,并上升到关乎国家存亡的严重程度。

元代官员王结在其著作《善俗要义》中说:“颇闻人家子弟多有不遵先业,游荡好闲,或蹴鞠、击球,或射弹、粘雀,或频游歌酒之肆,或常登优戏之楼。放恣日深,家产尽废,贫穷窘迫。”他则将蹴鞠看成是毁人家业的不正当爱好。

尽管在社会高层不受待见,蹴鞠在元代还是有所发展,主要体现在女性的积极参与。“蹴鞠场中,鸣珂巷里,南北驰名,寰中可意。款侧金莲,微挪玉体,唐裙轻荡,绣带斜飘,舞袖低垂。”元代吕诚《蹴鞠篇和铁崖先生》诗描写了女性参与蹴鞠的情景:“江南稚女颜色新,百花楼前蹋绣轮,红蕖小袜不动尘。不动尘,放娇态,微风来,舞裙带。”民间也以观看女艺人表演蹴鞠为消闲娱乐,“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闲消愁,唯蹴鞠最风流”。不但有女性的个人表演,还有男女对踢。

作为消闲娱乐活动的蹴鞠,自然地发展成不用球门的散踢,俗称“白打”。一人踢球叫一人场户,要求一身俱是蹴鞠,旋转纵横,无施不可。二人场户是两人对踢,有各种花样,如打二是两人都要踢两脚,杂踢则可用各种花样踢法,上身停球,脚下出球。三人场户较为流行,是三人角踢,在转动中传球,一般是一脚,也可以两脚,传球无一定之规。由此递增,一直到十人场户。

蹴鞠三人场

从朝堂娱乐降为家庭消闲,蹴鞠的地位开始下降,艺人生活落魄, 也就无心于提高球技。清王朝建立后,提倡骑射、冰嬉(滑冰)等北方体育运动,蹴鞠更不受重视。不过在清代曾出现过一种冰上蹴鞠,即在冰面上几十人争抢皮球,“每队数十人,各有统领,分位而立,以革为球,掷于空中,俟其将坠,群起而争之,以得者为胜”,但因受制于条件未能推广开来。蹴鞠这一古老的运动也就逐渐趋于衰亡,在民间被更简单的体育游戏踢毽子所代替

十美踢球图

蹴鞠除在中国流行外还曾传到周边的一些国家,尤其对日本影响较大。随着遣唐使回国,蹴鞠在日本流行开来。而且当蹴鞠在中国衰落时,在日本反而更加兴盛起来。不少日本天皇就是蹴鞠的爱好者,镰仓时期的后鸟羽天皇被人尊为“蹴鞠长者”,他曾出面举办盛大的“蹴鞠竞赛会”。日本蹴鞠是不用球门的白打,着重表现传接球的准确和控球能力,而且上场的人也较多。

中国的蹴鞠后来是如何传入欧洲的情况还不清楚。有些西方学者认为足球起源于古希腊,随着希腊文化的传播,这一运动传入西亚,后来又相继传到古罗马等国。不过,近年随着外国学者对中国古代蹴鞠的研究与了解,已有不少人开始承认足球起源于中国这一事实。

2004 年正逢国际足联庆祝百年华诞之际,国际足联副秘书长热罗姆 · 项帕涅在伦敦宣布:“虽然有不少国家都认为自己是足球运动的诞生地,但研究国际足球的历史学家有确切证据表明,足球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的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