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头条 > 不怨天尤人(面前逆境不怨天尤人,才是修学的正道)

不怨天尤人(面前逆境不怨天尤人,才是修学的正道)

更新时间:2022-11-13 14:50:52

人生在世,免不了经历生老病死,也免不了遭逢逆顺之境。面对生老病死的到来,面对逆境顺境的现前,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境,不怨天不尤人。在这个世间,有一种人的确很可怜,这种人就是怨天尤人的人。他会怨恨天命责怪他人,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会一味归咎于天不护佑,只知埋怨别人。而之所以出现怨天尤人,是因为他对圣贤之道的修学还不够,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真正修学过圣贤之道。


《论语 宪问》中言:“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这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为什么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不埋怨天,不责备人,下学人事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


面对世间的种种遭遇,特别是面对逆境的时候,能够坦然面对没有怨恨。纵怨恨现前的时候,能够及时加以制止,这就是修学的价值。修学不是为了追求财色等五欲,不是为了得到世俗的利益。如果想满足五欲得到利益,而去修学圣贤之道,这显然已经严重违背了修学的本质。修学的本质就是在于,从容的面对世间的一切,不论是逆境还是顺境,都保持对道的好乐,正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


印祖在《与方圣胤居士书中》也言到:“世间不明理之人, 一有病, 不是怨天尤人, 便是求神祷鬼, 徒增业障, 有损无益。

印祖在《复德畅居士书》中也讲到:“汝今生虽居心事事甚好,岂多劫多生,通通皆无罪业乎。故人当有不如意之境遇,只可发忏悔罪业心,不可生怨天尤人想。若能发忏悔心,不生怨尤,则所谓逆来顺受,则后来之福,实难测度。”


印祖在《 复蔡契诚居士书二》还言到:“果必有因,切勿怨天尤人。君子素其位而行,素富贵,行乎富贵。富贵之人,有财力势力当以己之财力势力,利人利物。素贫贱,行乎贫贱,昔本富贵,今已贫贱,则勤俭节用,若向来就是贫贱之人。素夷狄,行乎夷狄。若遭世乱,捨家避难,于偏僻陋处,亦若就是陋处之人。素患难,行乎患难。既有忧患灾难,则亦无所怨尤,若应该受此忧患灾难一样。是以君子无往而不乐天知命,中心坦然也。


印祖这段话是说,后果必有前因,千万不要怨天尤人。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富贵之人,有财力、势力,应当以自己的财力、势力,利人利物。处于贫贱的地位,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过去本来富贵,现今已经贫贱,就勤俭节约,好像向来就是贫贱之人。处于边远地区,就做在边远地区应做的事。如果遭遇世间战乱,捨家避难,到偏僻陋邦之处,他好像就是偏僻陋邦的人。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中应做的事。既然有了忧患灾难,也没有什么埋怨责怪,好像就应该受到这些忧患灾难一样。所以君子无论处在什么情况下,都是乐天知命,心中坦然。


而印祖所说的“乐天知命”,出自《周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乐天知命,意思是乐从天道的安排,安守命运的分限。正如孔颖达疏中说到:“顺天道之常数,知性命之始终,任自然之理,故不忧也。”


三国时期李康《命运论》中言到:“然则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乎乐天知命矣。


南朝刘孝标《辩命论》中也讲到:“然则君子居正体道,乐天知命,明其无可奈何,识其不由智力,逝而不召,来而不距,生而不喜,死而不戚。


深愿一切修学之人,皆努力往“乐天知命”,不怨天不尤人之光明正道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