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资料 > 奥运会标识有哪些(专访北京冬奥会会徽设计者林存真:三个人八个月修改近万次|冬奥之约•封面人物)

奥运会标识有哪些(专访北京冬奥会会徽设计者林存真:三个人八个月修改近万次|冬奥之约•封面人物)

更新时间:2022-11-04 10:07:37

封面新闻记者 邵萌

冬奥临近,北京即将成为唯一一个既举办冬奥会又举办夏奥会的城市。“‘双奥之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我们在方方面面的设计当中都会体现出来。”“不管是火炬、奖牌、会徽灵感来源还是色彩系统、场馆利用等,整个冬奥会筹办过程都会体现‘双奥之城’这一特点。”

奥运会标识有哪些(专访北京冬奥会会徽设计者林存真:三个人八个月修改近万次|冬奥之约•封面人物)

林存真接受封面新闻专访。

日前,在一个繁忙的冬日午后,北京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设计者林存真在北京冬奥组委展示中心办公区接受封面新闻独家专访。白色卫衣,黑色外套,麻花辫低垂脑后,不说话时脸上总带着一丝笑意。身兼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艺术总监的她,向记者讲述了北京冬奥会的设计美学以及她与冬奥的故事。

提到林存真,很多人都记得2017年12月15日,北京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在“水立方”发布的场景。那灵动飘逸的造型,融合中国书法与运动元素的构思,使得“冬梦”和“飞跃”惊艳全场。

其实,除了这两枚重要会徽的设计者,林存真还有很多“身份”:她是业内知名杂志《艺术与设计》的创办者,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是一名收藏爱好者和滑雪爱好者。而对林存真而言,还有一个让她引以为傲的“标签”,那就是“与奥运有不解之缘”。

“我从2003年开始参与奥运设计,到2023年就20年了,基本上大半职业经历都和奥运有关。”林存真笑着说,2003年,她开始参与北京奥运会的设计工作,此后,北京申冬奥标识,北京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均出自她之手,目前担任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艺术总监,负责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品牌、形象和赛事景观工作。

奥运会标识有哪些(专访北京冬奥会会徽设计者林存真:三个人八个月修改近万次|冬奥之约•封面人物)

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

谈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

八个月修改近万次

封面新闻:关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能否介绍一下您的创作经历?大概修改了多少次?

林存真:2016年7月31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面向全球公开征集,我们在征集截止前一天交了稿,2017年1月底收到了被选中的通知。从接到通知开始准备修改,到2017年11月定稿,中间大概有10个月时间。修改工作是随着阶段进行的,因为会徽不是单纯的简单项目的设计,牵扯到非常多的因素,中间包括做社会评议,等待意见反馈,还有知识产权的法律查重,真正的修改过程可能有8个月时间。

修改小组一共六个人,包括两个学生四个老师,我和两个学生是每天都在工作的,剩下的三个老师会定期来帮我们看稿子,还承担了一些心理辅导的工作,因为这是一个保密项目,严格按照国家保密条例来管理,我们的电脑都是特殊处理过的,所有的传输都不能用网络,不能用U盘,两个电脑即使挨在一起,也都要刻盘,互相传文件等,也不能对外说在做这个工作,这种工作状态特别高压,所以我们老师来看稿子的时候经常给我们打气、鼓励。

奥运会标识有哪些(专访北京冬奥会会徽设计者林存真:三个人八个月修改近万次|冬奥之约•封面人物)

工作中的林存真。受访者供图

我们每天会建一个新的文件夹,另外在每一个重大改动时会建一个新的文件夹,一共有300多个文件夹,将近15个G的文件量,我们大概数了数,我们三个人在八个月的时间里不间断地工作,可能将近一万次修改,但很难确切地把数字说清楚。

封面新闻: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灵感是什么?书法跟运动这两个元素表面上看似乎关联性不大,您是怎么把它们结合起来的?

林存真:我们2015年成功申办冬奥会,2013年年底,冬奥会申办标志开始征集,我有参加,当时就用了一个“冬”字。

中国文字是带有中国基因的,从甲骨文或者更早追溯到刻绘符号,它就存在着象形的特征。而且书法是中国最高的艺术境界之一,这在其他国家和其他文字里是没有的,这也是我们考虑的一个因素,所以就把书法,把文字作为我们创意的核心元素。

书法、文字和冬奥会,和运动怎么联系在一起?这也是我们最开始考虑的问题。因为冬奥会,冬天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特征,它和夏奥会的巨大区别就是在季节上,所以我们选择“冬”字来体现冰雪的特性。

运动员在运动场上的身姿是非常容易让我们看到运动和图形特征的,中文又是象形文字,实际上是可以找到共通点的,所以我们就把运动抽象概括的符号和文字的抽象概括的符号合并在一起,同时让图形既满足“冬”字的基本识读,又把冰雪运动的运动形态抽象在了里面。

封面新闻:“冬梦”和“飞跃”这两个名字是怎么确定的?有什么含义?

林存真:“冬梦”这个名字是跟2008年北京奥组委副主席蒋孝愚一起探讨的,他是当时冬奥会会徽的评委,也是会徽征集里重要的专家。他说其实冬奥会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梦想,到2022年,梦想实现了,应该是跟梦想相关的词,又跟冬天相关,所以当时他提议起名叫“冬梦”,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就把“冬梦”确定下来了。

“飞跃”的确定跟冬奥会会徽起名的思路是一样的,实际上冬残奥会会徽最原始的文字来源是个“飞”字,它体现了每位残疾人心里都有一个想飞的梦想,而冬残奥会运动员的运动又是非常激烈的,有很强的竞技性和拼搏精神,我们觉得用“跃”字去体现冬残奥会运动员运动的特征,同时也体现了这种拼搏和梦想概念,所以就把冬残奥会会徽的名字起作“飞跃”。

奥运会标识有哪些(专访北京冬奥会会徽设计者林存真:三个人八个月修改近万次|冬奥之约•封面人物)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图标。

谈冬奥体育图标:

想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传统艺术形式

封面新闻:您是冬奥体育图标设计团队负责人,冬奥会体育图标的最终方案是如何确定的?是否也考虑了“文字”这一因素?

林存真: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一套特别成功的体育图标是“篆书之美”,当时也是用文字做的体育图标。我们想体现文化的传承性,把冬季和夏季奥运会的体育图标做一个成套的概念,把之前的体育图标思路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传承到冬奥会,我们觉得用文字是一个很好的概念。

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是用的金文篆书,它有很优美的曲线结构,但那个形态和冰雪运动之间有一点冲突,因为冰雪运动速度很快,很有力量,所以我们就回溯更早的文字的符号特征,找到了甲骨文和古代的刻绘符号,然后我们去分析甲骨文和刻绘符号,它的线条夹角的结构,它的比例关系,把文字的结构特征找到以后,用运动的状态和文字的结构特征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抽象图形。这是冬奥会体育图标的创作思路。

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阶段,就是和体育专家配合,一个一个动作来抠图形,要精准表达这项运动,对这个运动必须特别了解,选取的运动形态必须是运动的典型代表形态,又要很优美,所以我们和国家体育总局、运动专家、奥运冠军都会非常密切地配合,让他们看图形是不是准确,是不是能够表达最好的体育状态。我们在画不出来的时候,冠军们就会给我们现场摆姿势,我们会看现场姿势和图标之间有什么差异,再去调整。

封面新闻:本次冬奥会篆刻图标“动”了起来,把图标设计成动态出于什么考虑?动态图标设计难点在哪里?

林存真:其实动态不是从体育图标产生的思路,我们之前做核心图形的时候就做的是动态的,那也是奥运史上第一个动态的图形。

动态实际上是我们现当代人阅读习惯的要求,我们也要应对大家阅读习惯的改变,从原来的静态调整成现在的动态。在做完体育图标的静态形式之后,我们就马上进入到动态图形的设计过程中,请了中央美院的团队来一起来完成动态的关系。我们做了两种形式,一种把篆刻的一些特点,比如说图形出现时,它实际上是跟篆刻的刻刀下去的状态是一样的。另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是,把比较流行的节奏和比较时尚的音乐元素放在里面,在体育图标单个动态的时候,你会发现它是和音乐节奏在一起的。

我们的初衷是,大家一提篆刻就是一个很古老的事情,年轻人看篆刻很多都会觉得这是一个在物馆里的、很古老的东西,所以我们就在想用更时尚的一种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去关注我们优秀的艺术形式。

奥运会标识有哪些(专访北京冬奥会会徽设计者林存真:三个人八个月修改近万次|冬奥之约•封面人物)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经过反复修改。受访者供图

谈冬奥形象景观设计:

“双奥之城” 概念体现在筹办过程的方方面面

封面新闻:您参与了2008年奥运会的设计工作,本次冬奥会和奥运会在创作理念等方面有什么传承和不同?“双奥之城”概念在本次冬奥会的设计中是否有所体现?

林存真:“双奥之城”是我们非常关注的理念,因为这是北京特有的特质——世界上唯一一个既举办过冬奥会又举办过夏奥会的城市。

冬奥会火炬有“双奥之城”的概念,在火炬上我们可以看到从祥云到雪花的渐变纹样,祥云是2008年奥运会火炬的图形形态,雪花是这届冬奥会的一个特质;冬奥会奖牌运用了玉璧的理念,这个理念也和2008年奥运会奖牌的金镶玉理念相合;冬奥会体育图标以汉字为灵感来源,也是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一个形式,2008年奥运会会徽是个“京”字,2022年冬奥会会徽是个“冬”字;我们的色彩系统里有一个颜色叫长城灰,这个颜色就是从2008年的色彩系统里摘取出来,继承下来的颜色。另外,本次冬奥会场馆有很多是2008年奥运会的场馆,我们把它们再次应用。所以在整个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双奥之城”是非常重要的理念,在方方面面的设计中都会体现出来。

关于2008年奥运会和2022年冬奥会形象景观上的差异,2008年我们第一次办可能经验不是特别足,当时一项一项做的,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但这次从设计会徽我就在思考,怎么把形象景观体系化,用怎样的文化理念贯穿这个体系。在这个体系里,每一项核心元素可能担任的任务不一样,比如“冰墩墩”体现科技,体现未来梦想;“雪绒绒”可能更多表达文化性,表达人的概念;体育图标是文字传承,它会有古老的文化和时尚的结合等等,每一个元素在这个体系里都有它的位置和作用,最后形成整体关系的时候,你会发现中国文化最核心的理念贯穿所有,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封面新闻:本届冬奥会已经公布了火炬、会徽、制服、吉祥物等,这些元素在整体设计上出于什么考虑?目前形象景观测试进行得怎样了?

林存真:我们在奖牌发布完成之后,重要的核心元素都已经发布了,意味着我们在核心元素和冬奥景观创作部分的工作已经完成。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应用部分,这些元素怎么应用到场馆里?这些景观怎么能有更好的保护运动员的特征?在冬奥会举办完之后,大家回看这些影像记录的时候,能一眼就能看到这是北京冬奥会,而不是其他赛会,这也是形象景观重要的一个识别作用。

我们现在全力在做场馆景观,和电视转播公司通力配合,因为疫情影响,有很多观众会在电视前观看冬奥会,我们就把很多重点转移到怎么拍摄能更好,从镜头里如何能看得更美,更能体现2022冬奥会还有国际奥委会的品牌特征,目前大部分工作都围绕这方面在进行。

奥运会标识有哪些(专访北京冬奥会会徽设计者林存真:三个人八个月修改近万次|冬奥之约•封面人物)

奥运会标识有哪些(专访北京冬奥会会徽设计者林存真:三个人八个月修改近万次|冬奥之约•封面人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