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资料 > 混双世乒赛张安(深一度|美国“乒乓神童”什么样?世乒赛摘铜的张安就是模板)

混双世乒赛张安(深一度|美国“乒乓神童”什么样?世乒赛摘铜的张安就是模板)

更新时间:2022-10-26 00:45:35

澎湃新闻记者 胡杰

混双世乒赛张安(深一度|美国“乒乓神童”什么样?世乒赛摘铜的张安就是模板)

张安和林高远收获世乒赛混双铜牌。

领奖台上,手持中美两国国旗的林高远和张安,将成为本届休斯敦世乒赛的一个标签。

北京时间11月29日,这对组合2-3不敌张本智和/早田希娜,摘得一枚混双铜牌。但作为纪念“乒乓外交”50周年而诞生的一对中美组合,张安的嘴角始终露着笑容。

如果将历史背景纳入其中,便不难理解张安喜悦的含义——这是自1959年以来,美国选手第一次登上世乒赛的领奖台。

“我很激动,能在世乒赛上拿到奖牌是我的梦想。”张安除了表达自己的情感,也明白此次合作的含义,“虽然这只是体育比赛,但同时也是一种超越,向世界传递希望。”

而作为本次乒乓外交2.0的主人公,张安这位美国乒乓一姐的故事也足够传奇。如果美国也有“乒乓神童”,张安无疑就是模板。

混双世乒赛张安(深一度|美国“乒乓神童”什么样?世乒赛摘铜的张安就是模板)

张安和林高远沟通顺畅。

最后10分钟敲定的中美混双

在“乒乓外交”50周年晚宴上,刘国梁身着一身黑色西装在台上宣布,中美将派出两对混双组合征战本届世乒赛。

事实上,国乒在出征世乒赛之前还并没有这样的计划,张安也曾透露:“原本搭档林高远的是王曼昱,他们的目标是冠军。”

在接受央视驻美记者韩鹏的采访时,刘国梁揭秘了组队细节:“此前策划的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纪念以纪念过去为主。如果在世乒赛这个最高级别赛场上,中美两国乒乓健儿共同并肩作战,这比纪念活动来得更生动、更立体,让大家更关注。”

于是刘国梁立刻找到美国乒协,得到积极响应后,双方一起找到国际乒联,“当时离提交报名表的截止时间还有10分钟。”

国际乒联对这样的合作也颇为兴奋,经过一晚上的努力,方案得到每一个执委的支持和同意,最终促成了中美两对混双搭档的诞生。

可以说,这是在提交报名表前10分钟才最终敲定下来的合作。如果说在“乒乓外交”的历史渊源下,刘国梁是中方的推动者,那么张安则是美方促成合作的关键人物。

混双世乒赛张安(深一度|美国“乒乓神童”什么样?世乒赛摘铜的张安就是模板)

张安和林高远在比赛中。

采访中刘国梁就表示:“其实之前美国队运动员张安在中国训练时,就多次表示希望与中国运动员组队参赛。”

此言非虚,美国乒乓球队教练高军也回忆起一件事情。2019年女团世界杯时,张安就向她建议:“休斯敦世乒赛,你能帮着美国队跟中国乒协说说,给咱们弄个混双、女双打打。”

正是这种运动员私下的友谊,让双方能够迅速达成默契,促成了这次世乒赛合作的诞生。

洗衣房走出的世界级选手

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美混双组合首次出现在世乒赛的赛场。

美国乒协选择张安和卡纳克的原因也很简单——张安是美国女队一姐,世界排名第35位,卡纳克是美国男队一哥,世界排名第31位,两人都是阵中的实力派。

通过这次中美组队,不少人记住了张安这个黄皮肤,说普通话的华裔姑娘。正如所见,张安和中国的关系颇为密切。

混双世乒赛张安(深一度|美国“乒乓神童”什么样?世乒赛摘铜的张安就是模板)

幼年时期的张安

张安的父母来自西安,她名字中的“安”便包涵着对家乡的牵挂,张安的父亲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而她的母亲曾是一名乒乓球运动员。

受父母的影响,张安7岁开始接触乒乓球。但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是,张安的乒乓生涯起源于斯坦福大学的自助洗衣房。

“那里有一张球台,所以每次去洗衣服的时候,父母总会带着我一起玩。”接受NBC采访时,张安这样回忆,“那是最好的时光,去洗衣房是我最期待的事情,仿佛是说,‘是的!我可以玩了’。'”

当衣服在滚筒里上下翻飞时,张安也在这里学会了乒乓的旋转。

几个月后,张安就能在对决中战胜父母。随后她被送到乒乓球俱乐部学习。在俱乐部,张安要跟一群孩子一起排队,一分钟只能打几个球,然后再重新排队。但这却激发了她对乒乓的热爱,“在此之前,乒乓只是一个爱好……但在俱乐部看到职业球员,我就爱上了这项运动。”

好在张安回家后依然能够练习,“家里的餐桌也是我们的乒乓球桌,吃饭的时候我们会在上面铺一层桌布,拿掉桌布我就能在上面练习发球了。”

混双世乒赛张安(深一度|美国“乒乓神童”什么样?世乒赛摘铜的张安就是模板)

张安在美国乒乓界年少成名。

不过每当张安想要在家打球时,她要把家里所有的家具搬开才行。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5年搬家,张安的乒乓球桌才从餐厅抬到了车库,家里也才第一次出现了没有球网的餐桌。

从斯坦福的洗衣房到家里的餐桌,见证了张安初遇乒乓的热爱。

美国的“乒乓神童”什么样?

世界对乒乓球有一个误解,似乎只要是中国人就会打乒乓球,而张安的故事,恰恰就成为了一个例证。

她从少年时期开始,身上的标签始终是“神童”二字。10岁那年,张安参加了自己第一场比赛,直接打进四强,因此加入了美国国少队。而这项比赛的参赛年龄上限是15岁。

跳级,也成为了张安的乒乓生涯的关键词——11岁她进入美国U18代表队,12岁她就已经成为了美国国家队的一员。

“我的第一次世乒赛是在东京,我所有的队友都是30岁,而我只有12岁。”回忆那段少年时光,张安的心态颇为平静。

“我没觉得紧张,而他们也觉得我只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对我没什么期待。我也像出去玩一样,输了无所谓,赢了也很棒,这就是我每场比赛的心态。”

混双世乒赛张安(深一度|美国“乒乓神童”什么样?世乒赛摘铜的张安就是模板)

张安已经参加过伦敦、里约、东京三届奥运会。

12岁就参加世乒赛,还身兼女单、混双、女双三项,还在首日女单和混双资格赛取得胜利……用“神童”二字来形容张安并不为过。

2012年,张安踏上了前往伦敦奥运会的旅程,她也由此成为了美国历史上首位先参加了奥运会,然后再参加了青奥会的运动员。

“当时我只有16岁,一切都让人不知所措。”虽然首轮便输给克罗地亚选手,但是张安依然觉得那段经历十分美妙,“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我记得走在开幕式上,看到人山人海和无数的闪光灯,这种感觉太神奇了。”

两年后的青奥会,张安在南京收获了一枚女单铜牌,她也是美国队历史上首位在青奥会获得奖牌的乒乓球运动员。

如今,张安已经度过了三次奥运会之旅。伦敦止步首轮后,里约和东京两届奥运会,张安单打都晋级到了32强。

2019年成都女乒世界杯,张安以外卡身份参加比赛,一路连克豪强闯入四强,直到半决赛才输给了刘诗雯。赛后接受采访时她激动万分,“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都不知道怎么说话了,太高兴了。”

混双世乒赛张安(深一度|美国“乒乓神童”什么样?世乒赛摘铜的张安就是模板)

张安曾经在去年以国际联队成员的身份加入乒超。

神童也是学霸,心理学博士有着大目标

或许正是这段年少成名的经历,让张安懂得如何与压力相处。

“当我13、15岁时,我开始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于是我萌生出一种感觉:我需要做得很好,要在比赛中拿第一才行。”正是这份压力,让张安一度考虑暂时放弃。

“但后来我意识到我真的很喜欢乒乓,而非赢球。这种想法帮我度过了一段黑暗时光。”此后的许多场比赛前,张安都会在左臂上写下这句话:“让我们上场,玩得开心!”

相比其他运动员,年少成名的张安不仅要面对各种比赛,同样也要面临学业上的抉择。

良好的家庭教育,让张安并没有因为乒乓而落下学习。她大学选择了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心理学,“在我10岁的时候,去斯坦福是我的梦想,我父亲也鼓励我,但最终我选择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我喜欢那里的氛围。”

进入大学后,张安曾给自己的乒乓生涯按下过暂停键——彼时的她一个月只打两次球,几乎不参加比赛。

“休息一下,过正常的生活,和朋友一起出去玩,这对我来说是件好事,”张安这样解释自己的选择,“我这辈子从来没有真正经历这些。我没有时间做普通青少年会做的事情,比如去听音乐会。虽然我不后悔(我的童年),但很高兴能从疯狂中休息一下。”

混双世乒赛张安(深一度|美国“乒乓神童”什么样?世乒赛摘铜的张安就是模板)

张安希望为乒乓球在美国的推广贡献自己的能量。

在学习和乒乓之间,张安找到了自己的平衡。对乒乓的热爱让她很快回到了赛场,并成为了全美为数不多职业乒乓选手,但她同时也成为了一名心理学博士。

本届世乒赛半决赛之后的采访中,林高远还打趣道:“(她是)心理学博士!越到关键时刻她越果断,如果最后一局打到9-9,那我们的优势一定会很大。”

成为职业球员的张安曾前往欧洲联赛打球,也在去年以国际联队的身份加入乒超,而她的下一站则是日本T联赛。世界高水平的乒乓职业联赛,都已有了张安的身影。

早在里约奥运会时,她就有一个愿望:“在欧洲打球让我学到很多,我希望能把从欧洲学到的东西带回美国,可以在这里建立一个联赛,让我们的球员打上职业比赛。”

在张安这批运动员影响下,美国的乒乓氛围正日渐浓厚。2019年,美国乒乓球队教练高军做了这样一个对比:“90年代,美国国家队选拔赛只有九个人。到2019年,全国18岁以下的比赛,能有一百五六十人。20年,从九人参加选拔,到今天的一百五六十人,这就是变化。”

对于张安来说,除了自己打球,将这项运动在美国推广起来也是关键,“如果我们能有专业的俱乐部,让孩子们专业地学习,我想我们会迎头赶上的。”

责任编辑:蒲垚磊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