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知识 > 18年橄榄球世界杯苏联国歌(一首大合唱,可顶十万驳壳枪!战火催生音乐,力量磅礴)

18年橄榄球世界杯苏联国歌(一首大合唱,可顶十万驳壳枪!战火催生音乐,力量磅礴)

更新时间:2022-10-25 15:02:21

作者:慎独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有一部苏联与意大利合拍的电影叫《意大利好人》,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德意联军押着被俘的苏联军民干活,无聊的德军士兵调戏苏联军民。其中,一个士兵强迫几个苏联儿童唱当时的苏联国歌《国际歌》,以表达对苏联的侮辱。几个孩子一脸惊恐,不敢张嘴。旁边的德军士兵更起劲了,用口琴吹起了《国际歌》的前奏。

18年橄榄球世界杯苏联国歌(一首大合唱,可顶十万驳壳枪!战火催生音乐,力量磅礴)

电影《意大利好人》截图

口琴响起后,一名苏联男子站起来,开始大声唱《国际歌》,他身边的几个男人也跟着唱了起来。原本正在发抖的孩子们被歌声感染,昂首挺胸跟着唱。慢慢地,歌声蔓延开来,被逼着埋头干活的苏联军民一个个抬起头,大声唱《国际歌》。

歌声回荡在山野中,手无寸铁的苏联军民爆发出一种可怕的气势,这气势让端着枪的德军士兵惊慌失措。他们对天开枪,想阻止他们唱完这首歌,却无济于事。武装到牙齿的德国人在一首歌面前揭下了虚伪的面孔,他们的胆怯与懦弱暴露无遗。

古人说,“天下不幸诗家幸”,指的是在战争乱世,会催生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音乐也如此,在国家危难之际,音乐家常常会创造载入史册的动人作品。这些音乐的力量,在战争中往往让人们爆发出无限的勇气。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陷,3000万同胞遭受日本奴役,《松花江上》在东北大地迅速传唱,唱出了东北民众对家园的热爱,唱出了不甘亡国的精神。各界仁人志士,也用自己的方式投身救亡图存。

18年橄榄球世界杯苏联国歌(一首大合唱,可顶十万驳壳枪!战火催生音乐,力量磅礴)

1934年,作词家田汉与著名作家夏衍合力创作了一部剧本,后改编为电影《风云儿女》。没等电影拍摄完,田汉便被逮捕入狱。在狱中,田汉完成了电影主题曲的创作。友人将写有歌词的香烟盒带出了监狱,作曲家聂耳迅速谱曲,并在逃亡的路上完成了歌曲的创作。这便是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18年橄榄球世界杯苏联国歌(一首大合唱,可顶十万驳壳枪!战火催生音乐,力量磅礴)

一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唱出了不甘作亡国奴的心声,喊出了收复河山的战斗决心!歌声如烈火一般传遍神州大地,各地的爱国人士纷纷传唱,“一二九”等全国各地的呼吁抗日的集会中,人们大声地集体唱响这首歌,表达自己抗日救国的热切之心。遗憾的是,聂耳在谱曲后两个月,在日本意外溺水身亡。

18年橄榄球世界杯苏联国歌(一首大合唱,可顶十万驳壳枪!战火催生音乐,力量磅礴)

聂耳

这首歌不只在国内传唱,据田汉回忆:陶行知在埃及金字塔下听到有人唱《义勇军进行曲》,梁思成在美国讲学期间听到美国小孩在脚踏车上吹口哨,吹的也正是《义勇军进行曲》。马来西亚的一支抗日队伍,把《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改为“马来西亚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作为抗日游击队队歌传唱。美国米高梅公司甚至拍摄了一部根据赛珍珠同名抗战题材小说改编的电影《龙种》,片中也回荡着《义勇军进行曲》那激越的旋律。

新中国成立后,这首歌确定为国歌,成为我们祖国的“第一旋律”。

抗战中类似的雄壮歌曲,不只这一首。一首《黄河大合唱》,在抗日根据地传唱,被称为“一首大合唱,可顶十万驳壳枪”。与《义勇军进行曲》相似,《黄河大合唱》的创作也是在情绪高度激昂的状态下,作曲家一蹴而就。光未然在病床上口述400多行诗,经人笔录后,在延安一次晚会中朗诵。冼星海听完光未然的朗诵,立即决定自己要给这首诗谱曲。仅用5天时间,他基本完成了8首歌曲的谱曲。

18年橄榄球世界杯苏联国歌(一首大合唱,可顶十万驳壳枪!战火催生音乐,力量磅礴)

当年在延安,连乐器都凑不齐,甚至要用铁皮桶当打击乐器,但一经演出便打动了所有人。这不是一首简单的歌曲,它是战士冲锋的号角,唱出了国人不屈不挠、舍生忘死反抗侵略的精神!

即使在和平年代,我们唱起《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依然能感受到那个年代人们的爱国热情,仍然热血澎湃。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何地,只要国歌响起,我们总会从心中涌起热浪,点燃热血。

这就是音乐的力量,它无影无形,不是炮弹,却胜似炮弹!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