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知识 > 残奥会刘翠青徐东林(深一度|你是我的眼,在黑暗中为我指引方向)

残奥会刘翠青徐东林(深一度|你是我的眼,在黑暗中为我指引方向)

更新时间:2022-10-25 13:24:14

澎湃新闻记者 蒲垚磊

残奥会刘翠青徐东林(深一度|你是我的眼,在黑暗中为我指引方向)

刘翠青和徐冬林完成卫冕。

田径跑道上,刘翠青在女子400米T11级(视力障碍)决赛中率先冲过终点线,身边是他的搭档徐冬林。

对于看不到这个世界的刘翠青来说,徐冬林不仅只是赛场上的领跑员,更是自己的另一双眼睛。

从里约残奥会夺冠,到东京残奥会卫冕,为了赛道上闪耀的瞬间,两人在场下所付出的汗水和艰辛外界难以想象。

而相互之间的信任,正是这对搭档能够站上巅峰的秘诀。就像此前刘翠青所说:“他相当于我的眼睛,在黑暗中为我指引方向。”

残奥会刘翠青徐东林(深一度|你是我的眼,在黑暗中为我指引方向)

你是我的眼。

最佳搭档实现残奥会卫冕

命运对刘翠青是残酷的,1991年出生的她在10岁时就因眼疾致盲,失去了眼前的光明,但连她自己也没有想到,未来自己的人生会和田径跑道结缘。

17岁那年,即将成年的刘翠青被家乡广西残联的教练发掘,走上了体育的道路,至今,她已经在这条路上奋斗了11年的时间。

而徐冬林,则是陪伴她站上巅峰的那个人。

2013年底刘翠青开始和徐冬林搭档,说起两人搭档的原由,一开始是由于身高。徐冬林身高1米84,刘翠青1米65,较为接近。“高水平的比赛要求更高,我跟当时的搭档身高差太大,不利于配合。”徐冬林曾在接受采访时透露。

而这对组合在诞生之后,果然在世界舞台上闪耀出了光芒。

2014年的韩国仁川残运会上,刘翠青包揽女子T11级100米、200米、400米、T11-12级4×100米接力和跳远5个项目的冠军。2015年世锦赛,刘翠青又豪取4金,并打破世界纪录。

2016年里约残奥会,刘翠青一举站上最高领奖台,勇夺女子T11级400米以及T11~13级4×100米两枚金牌。

如今在东京残奥会上,刘翠青和徐冬林不负众望,不仅卫冕女子T11级400米金牌,56秒25的成绩更是打破了残奥会纪录。

残奥会刘翠青徐东林(深一度|你是我的眼,在黑暗中为我指引方向)

刘翠青和徐东林共同比赛。

一起奋力奔跑,信任最重要

对于失明的刘翠青来说,能够在赛道上风驰电掣,徐冬林的帮助不可或缺,后者就是她能够自由行动的指引。

在奔跑过程中,两人的手用引导绳牵在一起,保持着相同的摆臂和步频,刘翠青由此得以在黑暗中也能够顺利朝着终点奔去。

除了口头交流之外,那根短短的引导绳,也是两人之间交流的工具。

就像徐冬林此前所说:“比如跑弯道的时候,我的手向内侧弯一点,她就能感觉得出来,快到终点了,我的手往后一放,她就知道要到终点。”

刘翠青也对此充满感激:“我平时走路都是缩手缩脚的,跑起来的时候领跑员就成了我的‘眼睛’,我就敢放开跑了,我从来没想过盲人也能自由奔跑。”

而能够步调一致,相互之间心领神会的默契程度,更是需要场上和场下,长时间的熟悉与磨合。

事实上,在两人搭档以来的多年时间里,刘翠青和徐冬林不光是在训练和比赛时培养相互之间的默契,在场下也是一样给予对方帮助,“他平时在生活细节和训练上都很注意关注我。平时他带我走路一般都不会摔跤,坑啊、台阶啊,他都会提醒我。”刘翠青此前曾透露。

不过徐冬林也不愿把刘翠青的努力成果都归功于自己。“她能有这样的成绩,是天赋加努力,就算训练很苦,她也从来不会烦躁,安排的训练任务都能完成。”他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

残奥会刘翠青徐东林(深一度|你是我的眼,在黑暗中为我指引方向)

完赛后的二人。

黑暗之中的另一双眼睛

“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共同分享快乐,也共同分享汗水,他相当于我的眼睛,在黑暗中为我指引方向。他特别细心,我对他也特别信任。”这是此前刘翠青说过的一句话。

对于徐冬林来说,这些赛场上的荣誉和搭档的感激,也是他的努力所能得到的最好回报。

为了能够当好刘翠青的搭档,徐冬林也是付出了全部。除了在训练和比赛中尽心尽力,在生活中关照搭档,他甚至自己也会尝试闭着眼睛走路,去体会盲人的感觉。他说在自己心里,刘翠青就仿佛是一个亲妹妹般的存在。

而赛道上的风驰电掣,以及赛道下的关心和温暖,也给刘翠青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残奥会刘翠青徐东林(深一度|你是我的眼,在黑暗中为我指引方向)

两人一同站上领奖台。

“之前我的性格比较内向,通过体育,我的性格开朗了不少,接触的人也多了,体育让我健康、让我快乐。”这是刘翠青此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的感悟。她爱上的不光是飞奔的感觉,更是生活本身,“教练经常会开车带我们出去,看看祖国的山水,遇到美丽的风景,他们也会讲给我听。”

刘翠青曾说,自己平时除了跑步,还喜欢听音乐和旅行,她考虑过退役后开一家盲人按摩店。而无论是在田径的赛道还是人生的道路上,这份努力飞奔的勇气,都将是最宝贵的。

责任编辑:朱轶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