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知识 > 他一直是所有人的榜样(戈尔巴乔夫走了,叛徒还是圣徒?评价两极化的苏联前总统)

他一直是所有人的榜样(戈尔巴乔夫走了,叛徒还是圣徒?评价两极化的苏联前总统)

更新时间:2022-10-25 00:09:03

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因长期重病医治无效,于30日晚去世,终年91岁。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普京总统对戈尔巴乔夫去世深表哀悼,将在早上向其亲属致唁电。这是俄罗斯官方的礼节性哀悼。

但关于他的评价一直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从他去年90大寿的就可以看出来。以拜登为首的西方政要纷纷向他祝贺生日,还称他为“灵感的源泉,并感谢他对自由的忠诚”。

而俄罗斯网友对他的评价,只有5%的人持正面态度,94%对他持负面评价,1%说不清。

今天也是如此,英国首相约翰逊立刻发来唁电,"我对戈尔巴乔夫去世的消息感到悲伤。我一直钦佩他为和平结束冷战表现出的勇气和诚实,他是所有人的榜样。"

法国总统马克龙发推说:“他是一位和平使者,他为俄罗斯人开辟了自由之路。他对欧洲和平的承诺改变了我们的共同历史。”

但俄罗斯网友并不这么认为,“下流货、叛徒!自己倒是为自己铺好了路”、“他出卖了国家,导致数百万人遭殃,历史不会原谅他……”

戈尔巴乔夫就像一个历史活化石,是结束冷战的最大“贡献”者,但对于他领导的苏联(俄罗斯)来说,他简直就是一场恶梦。

他一直是所有人的榜样(戈尔巴乔夫走了,叛徒还是圣徒?评价两极化的苏联前总统)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苏联也不是一日倒塌的。戈尔巴乔夫承担不起所有的责任,但他背叛了自己的党、自己的人民、自己的国家却是不争的事实。

美国憎恨并丑化所有的苏联领导人,列宁、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但戈尔巴乔夫却是个例外,美国人甚至亲昵地喊他“戈比”,一点都不难为情。

亲爱的戈比

意识形态是苏联的承重墙,但从1986年开始,戈尔巴乔夫新手敲掉了这面承重墙。

他在意识形态领域推行“公开性”、“新思维”运动,让亲西方作家、记者、艺术家、学者不断扩大话语权,而自然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则受到冷遇。

艺术工作者们要求“将艺术还给艺术”,称自己不再为意识形态服务,然而,实际他们在自觉地为西方意识形态服务。

戈尔巴乔夫为什么能得到美国如此喜欢?因为他允许让文艺界用苏联的资金、人力、物力,去从事反苏电影拍摄、书籍出版、报纸发行……

戈尔巴乔夫政策收获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没有艺术家再愿意为国家说话,也不愿意创作反映社会积极向上面貌的作品,否则,他们将被视为保守分子,得不到资金支持和社会荣誉。

当时苏联为什么不制止以辱骂自己国家为荣的行为?因为在1986年3月,是戈尔巴乔夫主动公开邀请他们这么干的,这叫“新思维”。

美国很配合,1987年,反苏影片《悔悟》得到了戛纳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大奖;另一部反苏影片《主题》则力压好莱坞大片《野战排》拿下柏林金熊奖。


戈尔巴乔夫对些“礼物”感到非常满足,他觉得西方正在被他的“新思维”折服,无论谁提醒他,这些电影在颠覆苏联历史、扭曲社会现实、诅咒国家未来,他都无动于衷,因为他已陶醉在西方媒体的赞美之中。

接着,《星火》、《苏联文化》、《莫斯科新闻》、《旗帜》、《新世界》等主流报刊杂志,全部换上亲西方主编,最后连《真理报》也跟这些媒体反对苏联。

社会舆论充满了历史虚无主义、宗教主义、民族主义、怀念沙皇、鬼神论、无政府主义、性开放等论调,唯独拥护苏共的言论不能出现。

美国非常清楚苏联这条路将通向何方,怎能不爱他?

戈比领导苏联六年,与美国总统会面多达11次,比美英领导人会晤还要频繁。

他一直是所有人的榜样(戈尔巴乔夫走了,叛徒还是圣徒?评价两极化的苏联前总统)

苏联解体后,1993年,戈尔巴乔夫在巴黎承认,他与里根总统1986年在冰岛雷克雅未克会晤时,就准备将苏联交由美国“朋友”处置,他相信美国会善待苏联。

戈尔巴乔夫不断用让步来满足美国,总是先考虑美国利益、美国感受。

事实证明,这样做非但不能感动美国,反而只能令苏联日益被动。

在国内,亲西方行为又加剧了反苏力量日趋活跃,最终导致这个国家从地图上消失。

他一直是所有人的榜样(戈尔巴乔夫走了,叛徒还是圣徒?评价两极化的苏联前总统)

国家解体后,他从苏维埃巨头变成广告界小红人,后来竟然被美国颁发格莱美奖,必胜客用10万美元请他出镜代言,LV请他当男主角,甚至在影片当中本色出演自己……

他是如此失败,又是如此成功。

转型转得如此自然,而数千万人民被抛进了“休克疗法”的深渊,货币崩溃、存款蒸发、工资拖欠、福利消失……

戈尔巴乔夫仍然认为自己是对的,错的只是别人,比如俄罗斯的叶利钦、乌克兰的克拉夫丘克这些野心家。

西方政客无不怀念戈尔巴乔夫,因为他将一切交给美国摆布,外交可以让步、军事可以让步、意识形态可以放弃,国家安全?不存在的。

戈尔巴乔夫在1987年会见苏联作家代表团时说过:美国不是怕我们拥有核武器,而是怕我们拥有“民主”!

多么可爱又天真的“民主人士”?

他一直是所有人的榜样(戈尔巴乔夫走了,叛徒还是圣徒?评价两极化的苏联前总统)

但普京不是戈尔巴乔夫,就像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总裁德米特里•塞姆斯说的那样,俄罗斯人不愿再看到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后期“耻辱”的一幕。

苏联戏剧泰斗维克多.洛佐夫(他的话剧《塔妮娅》就是60年代引起全球瞩目的苏联电影《雁南飞》),他对戈尔巴乔夫等人造成的乱象,曾极其悲愤地说过:“这种毫不掩饰的奴颜婢膝,在我们这一代人当中是绝对见不到的,他们在精神上摧毁了那些给予他们信任的人。”

他在生前还有一个梦想没能实现,那就是全世界核大国一起销毁核武器,甚至主张俄罗斯先行一步,他还是如此“天真”。

戈尔巴乔夫终于走了,但他留给世界的争议实在是太多太多。

对于苏联来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叛徒!

但于西方来说,他是一个值得吹捧的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