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资料 > 深圳哪里有英超看(东体:深足对戴伟浚发律师函很失望,希望留下他)

深圳哪里有英超看(东体:深足对戴伟浚发律师函很失望,希望留下他)

更新时间:2022-10-23 11:36:03

深圳哪里有英超看(东体:深足对戴伟浚发律师函很失望,希望留下他)

虎扑03月11日讯 据《东方体育日报》报道,戴伟浚已经被深足欠薪4个月,并向中国足协提出申请恢复自由身。据悉,当深足收到戴伟浚的律师函后,对戴伟浚非常失望。

2月28日,深圳队匆匆结束了在海南的集训,回到深圳。之所以说是“匆匆结束”,是因为这比俱乐部原定的结束时间早了一周。队中一些球员因为俱乐部的欠薪“揭竿而起”,采取罢训的方式,抵制训练,要求俱乐部就欠薪一事进行对话。

“罢训”的人员中虽然没有戴伟浚,但彼时的戴伟浚以另一种方式对俱乐部的欠薪进行着“抵制”。2月24日,中国男足国家队在上海的驻地酒店结束了隔离,全员当天就地解散。在此之前,深圳队已经通知戴伟浚,在国家队解散后,需立即飞往海南,与深圳队会合参加冬训。深圳队新任主教练李章洙也非常期待戴伟浚的归队。然而,深圳队在海南没有等来戴伟浚的回归,去电咨询,戴伟浚只留下了一句“有什么事跟我的律师谈”。电话另一头的深圳队有些不敢相信。

俱乐部将此事汇报给李章洙,李章洙“哦”了一声后陷入了沉默。此时,队中的其他球员也知道了戴伟浚不想归队的事情,心中“抵制训练”之火烧得更旺了。于是就发生了深圳队不得不中断冬训,提前返回深圳的一幕。

经此一事,戴伟浚与深圳俱乐部的矛盾已然激化,在队内成了“公开的秘密”。

外表形象“乖乖仔”的戴伟浚之所以会“奋起反抗”,不再听深圳足球俱乐部的召唤,直接原因是俱乐部从去年11月开始欠薪,戴伟浚至今已有四个月未领到工资和奖金。

按照国际足联的规定,连续被俱乐部欠薪三个月的球员可以申请仲裁,恢复自由身。于是,戴伟浚找到律师,在律师的帮助下,向中国足协提出了申请恢复自由身的仲裁。出生于中国香港,从小在英国踢球长大的戴伟浚认为,自己和俱乐部之间的事宜,一切都应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国足协的规则进行操作,申请恢复自由身的仲裁是他作为一名球员应有的权利,俱乐部无权干涉。

戴伟浚申请恢复自由身仲裁一事发生得很突然,目前身处困境的深足俱乐部根本没来得及反应,很可能是有部分俱乐部已经向戴伟浚发出了加盟的邀请,并许以了很高的薪水待遇,但这一说法并未被证实。

据记者了解,深圳队队内迄今为止向中国足协提出申请恢复自由身仲裁的只有戴伟浚一人,其他球员都在等待俱乐部就欠薪一事给个说法,而深足目前在没有外力帮助的情况下很难解决欠薪问题。

戴伟浚向中国足协提出申请恢复自由身仲裁一事,事先完全没有知会深圳足球俱乐部。因此,当深足收到戴伟浚的律师函后,对此事非常惊讶,也十分恼火,对戴伟浚非常失望。

2020年夏天,深圳足球俱乐部从英超狼队引进了21岁的戴伟浚。在深足的两年时间里,戴伟浚从一名小球员逐渐成长为队中的大将,上赛季已经跻身球队的主力阵容。由于在深圳队表现出色,戴伟浚还首次入选了国家队,并在12强赛中出场,成为目前最炙手可热的国脚之一。

深足这两年对戴伟浚的培养可谓无微不至,在他转换会籍一事上花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帮助戴伟浚落户深圳并入选国家队。可以说,戴伟浚能有今日,深足功不可没。在这一点上,戴伟浚确实应该要怀有感恩之心。如今,深足处于困境中,戴伟浚的申请恢复自由身的仲裁之举,很容易会让他背负上“忘恩负义”之名。

但职业足球,人往高处走,尤其是近几年的金元足球环境下,球员们一切“向钱看”的踢球动机,让戴伟浚也不能独善其身。对此,深足俱乐部很无奈。但深足不可能白白放走戴伟浚。如今,深足已经做好了失去戴伟浚的准备,但戴伟浚想自由身走人恐怕并不容易。深足希望有意引进戴伟浚的俱乐部拿出足够的诚意。“想要戴伟浚,可以,得给转会费”,这就是深足目前的想法。至于戴伟浚的欠薪,其实并不算多,只有数百万元。而戴伟浚的身价,应该超过欠薪的数。

戴伟浚已经向中国足协申诉,希望恢复自由身。但如今的中国足球,类似戴伟浚这样因欠薪而与俱乐部发生合作纠纷的球员太多,为了维护联赛的稳定,中国足协很可能不会支持戴伟浚的申诉。

近期,中国足协接到了不少类似戴伟浚这样的案例,都是要求中国足协仲裁他们恢复自由身,让他们可以以自由身加盟其他俱乐部。不过,球员所属的俱乐部也都纷纷上诉,一来表明俱乐部的困难,二来希望中国足协在困难时期应为俱乐部的利益着想。有俱乐部管理层表示,“现在中国足球俱乐部十有八九都差钱,中超超过一半的俱乐部都是欠薪,如果球员都以此为由,自由走人,那大多数俱乐部都要关门大吉了。”

据悉,在戴伟浚一事上,相关部门虽然没有给出明确的仲裁结果,但私下里也表达了类似“不会判戴伟浚自由身”的说法,这意味着中国足球的管理部门也不希望在目前这一特殊阶段受理类似的事件,同时也是希望维护联赛稳定。

但如此一来,管理部门又难免给人以“有法不依”的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