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知识 > 梁夏银许昕为什么配对(首次“中美混合乒乓”,“小球推动大球”的故事仍在延续)

梁夏银许昕为什么配对(首次“中美混合乒乓”,“小球推动大球”的故事仍在延续)

更新时间:2022-10-19 21:33:43

梁夏银许昕为什么配对(首次“中美混合乒乓”,“小球推动大球”的故事仍在延续)

11月29日,中美混双跨国组合(左)林高远/张安(右)在世乒赛半决赛的争夺中。图/WTT世界乒联官方微

中美“乒乓外交”50年后,2021休斯敦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出现了中美混合配对的身影。

11月29日,中美混双跨国组合林高远/张安在世乒赛半决赛的争夺中,收获一枚铜牌——这枚铜牌是美国乒乓球队继1959年多特蒙德世乒赛后获得的第一枚世乒赛奖牌。此前,另一中美混双跨国组合卡纳克/王曼昱也顺利晋级16强。

如果说,50年前的中美“乒乓外交”,更多以“小球推动大球”彪炳史册,50年后的今天,中美乒乓球界的友好交流,终于在乒乓球台之上,取得了理想的收获。

首次“中美混合乒乓”

1971年第31届世乒赛在日本名古屋举办,比赛期间美国选手科恩登上了满载中国选手的赛会大巴,中国名将庄则栋主动与之握手、赠礼,翌日科恩特意专门等到庄则栋,回赠了礼物。

由于当时中美尚未建交,且因越战等问题处于关系紧张状态,此次发生在两国乒乓球选手间的友好邂逅被敏锐的各国记者捕捉,随即轰动世界。

当时期待双边关系正常化、却苦无合适契机的两国决策层借此良机,共同导演了“小球推动大球”的精彩好戏。

赛后不久,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华,此次访问成为随后包括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发布、中美关系正常化暨中美建交等一系列两国间外交“大动作”的先声,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格局,改变了当代世界史的走向。

正如周恩来总理当年接见到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所言,这次以“乒乓外交”著称的“小球推动大球”事件,在中美两国人民的关系史上打开了一个新篇章。

尽管如此,50年前的“乒乓外交”在乒乓竞技本身层面看,中美两国运动员同场训练,同台比赛,却并未在赛场上混合配对。

事实上,中国乒乓球是较早在国际大赛上尝试跨国配对的。早在1977年在英国伯明翰举行的第34届世乒赛上,中国/朝鲜混合配对的女双组合杨莹/朴英玉就夺得冠军,2015年,中国选手许昕又和韩国选手梁夏银跨国混合配对,夺得苏州世乒赛混双冠军。

2021年是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2022年则是中国乒乓球队回访美国50周年。11月21日,国际乒联隆重举办了纪念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晚宴。

11月22日,世乒赛混双中美跨国配对组合进行首次合练,两支队伍互相交换球衣。此举是为庆祝“乒乓外交”50周年。视频/新京报我们视频

晚宴上,国际乒联正式批准的两对中美跨国混双配对组合——林高远/张安、卡纳克/王曼昱隆重亮相。

当年的“乒乓外交”

乒乓是“引子”外交是关键

当年“乒乓外交”过程中,两国乒乓球运动员本着朴素的竞技精神和民间友好感情,突破隔阂,主动握手,不仅增进了两国运动员和民间的相互了解,融洽了彼此感情,也为两国外交的“破冰”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契机。

但要看到,“乒乓外交”中,“乒乓”是外交的引子,外交本身才是关键。

在当时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下,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提出“三个世界”构想,开始尝试打破多年“禁区”,开拓更广阔的国际活动空间。与此同时,当时部分美国高级政治领导人鉴于冷战严峻局势和微妙的地缘政治格局,从美国战略利益和自身政治利益出发,也正绞尽脑汁,苦寻打破中美外交“坚冰”的契机。

两国乒乓球运动员因“搭错车”而无意中开启的一段民间交流佳话,恰给了双方决策层一个期待已久、却可遇而不可求的共同“话头”,“小球推动大球”的奇迹就此拉开了序幕。

在“乒乓外交”开启前,中美双方决策层也曾试图通过第三国使馆秘密会谈、共同出席国际会议期间“线下接触”等方式进行沟通,但事倍功半、进展缓慢;双方也曾通过释放“友好信号”寻求对方“心领神会”,事实证明也“语言不通”。

“乒乓外交”在双方都意识到“是时候和对方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关键时刻,提供了一个彼此都听得懂、也都能欣然接受的台阶、桥梁,让双方更高级、更重要层面和更多领域的接触、交流久旱逢雨,水到渠成。

今天的中美关系

需要乒乓的艺术更需外交的智慧

50年后的今天,中美关系虽然经历风风雨雨,但彼此间已拥有从官方到民间丰富的交流沟通平台、渠道。

梁夏银许昕为什么配对(首次“中美混合乒乓”,“小球推动大球”的故事仍在延续)

当地时间2021年11月24日,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左)与美国乒协主席沈伟妮(右)在美国休斯顿切磋球技,纪念乒乓外交50周年。图/央视截图

两国保持着建立了几十年的外交关系,建立了完善的定期、不定期互动机制,同为众多国际组织、机构的重要成员,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共同利益。

而且,即便在贸易摩擦不断的2020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仍高达4.06万亿元,同比增长8.8%。

如今的美国和中国分别是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合则两利、斗则两伤,本应是双方朝野有识之士的共识和一目了然的“硬道理”,两国间,原本不应也无需再仰赖“小球”去推动“大球”。

令人遗憾的是,“大球”上总有一些人,或被蝇头小利蒙蔽了双眼,或被头脑中的偏见带歪了心思,不思“乒乓外交”50年来中美关系发展至今成果得来之不易,一门心思搞对抗,玩“脱钩”,说着做着种种损人不利己的言行。如果此风得不到遏止,“小球推动大球”,恐只能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

所幸的是,国家与国家、人民与人民间的友好、交流、合作是人类共识,更是大势所趋。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50年后的今天,中美乒乓首开跨国混合配对的先河,中美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中美社会间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也终究会克服各种人为障碍,迈步向前。

银球梦回50年。曾经“小球推动大球”,开启了世界格局改变的序幕;50年后的今天,中美间各种“坚冰”的破解,需要乒乓的艺术,更需要外交的智慧。

新京报特约撰稿人 | 陶短房(专栏作家)

编辑 | 迟道华

实习生 | 武鑫

校对 |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