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头条 > 中国足球提出亚洲是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日足球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中国足球提出亚洲是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日足球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更新时间:2022-10-18 04:47:11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足球小将》、《灌篮高手》等由日本引进的反映体育运动的热血动漫曾在我国风靡一时。事实上《足球小将》这部动漫作品所反映的正是日本足球崛起前夕的故事。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有着中国“龙神”之称的肖俊光这样一个角色。其实漫画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反映了当时的现实:那时的日本队还只能算是中国足球的一块绊脚石而已。

中国足球提出亚洲是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日足球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1988年中国男足正是击败日本后首次“冲出亚洲”打进奥运会正赛。那时谁要说日本男足会成为世界杯常客估计会被人当成疯子。1992年的亚洲杯上日本队战胜沙特队夺取了冠军。当时西亚足球统治亚洲足坛已超过20年了,日本是在24年后为东亚足球夺回了一座亚洲杯,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足球已走上了亚洲巅峰。当时日本足球队的水准其实跟中国队差不多。

中国足球提出亚洲是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日足球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日本当年的夺冠就像2007年伊拉克的夺冠多少有些奇迹的味道。那时日本男足甚至还没参加过世界杯决赛圈的比赛。1993年日本足协主席川渊三郎借助夺取亚洲杯的东风提出了日本足球百年计划,后来日本足球界又把这个宏大的计划提前到在2050年以前夺取大力神杯。当时中国足球人是把这个计划当笑话听的。一个连世界杯决赛圈都进不去的国家竟计划着夺取世界杯冠军也难怪会被别人当成是笑话。

中国足球提出亚洲是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日足球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就在日本足球百年计划提出的这一年日本职业足球联赛(J联赛)正式成立。1993年5月15日J联赛举行隆重开幕式:首战为川崎绿茵对横滨水手。足球的职业化让日本足球水平迅速提升。1997年日本球员中田英寿获得当年的亚洲足球先生。1998年世界杯后中田英寿登陆欧洲联赛效力于意甲佩鲁贾队。2000年中田英寿转会罗马后帮助罗马夺得当年的联赛冠军。

中国足球提出亚洲是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日足球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继中田英寿之后日本又涌现出香川真司、长友佑都等一大批活跃于欧洲联赛的优秀球员。2000年以后日本足球已跃居亚洲第一流。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上日本队成为了唯一晋级16强的亚洲球队。现在我们再回头来看日本制订的关于在2050年之前世界杯夺冠的计划时还会觉得是一个笑话吗?尽管日本要实现这个宏伟的计划很难,但的确是能看到一定希望的。

中国足球提出亚洲是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日足球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反观同一时期的中国男足实际上处于一种倒退状态。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队至少在亚洲还是一支准一流球队。正如上文所说的日本队曾几何时只不过是中国队的垫脚石,可如今中国队继输给日韩之后又输给了越南,接下来不知道又会输给谁呢?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日两国足球事业的发展为何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异呢?从2018年日本队出征俄罗斯世界杯的名单里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中国足球提出亚洲是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日足球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本田圭佑、柴崎岳、大迫勇也…...这些人有个共同之处都是从日本高中足球队踢出来的国脚。大家不妨想想自己十五六岁时在做什么?恐怕绝大多数人都在埋头读书、读书以及读书。在高考的压力下体育课被占用在中国的学校中一度曾是普遍现象。从《足球小将》、《灌篮高手》等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日本的学校有着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学生除了学习之外还会参与足球、篮球、棒球等一系列的体育活动和社会活动。

中国足球提出亚洲是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日足球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日本学生在高中时代就会参与全国性足球、篮球、棒球等体育比赛。日本每年的高中足球比赛有多达4000支以上的球队数万人参加,然而最终能跻身入围全国大赛的只有48支球队。赛事采取一战定胜负的单淘汰制。这意味着每支球队都是踩着另一支球队的“尸体”前进的。竞争之激烈残酷可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即使在同一支球队里同样存在着相当激烈的竞争。

中国足球提出亚洲是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日足球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很多学校都拥有200-300名以上的球员,最少的学校也有30-40人踢球,然而一支球队只需要11个人。即使再把替补队员算上也不可能让全校球员都有上场的机会。谁能代表学校上场完全就是靠激烈的竞争决定的。高中足球对很多日本学生来说就是他们给青春最好的成人礼。这些学生毕业后很多可能并不会从事与足球相关的工作,可他们在球赛中对精神意志的磨砺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却令他们终生受用。

中国足球提出亚洲是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日足球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藤浦高中的三田野慧曾和自己的妹妹约定两人都要踢进全国大赛。2016年妹妹因脑血管瘤去世后三田野慧仍在坚持梦想。同样在追梦的还有成千上万教练——许多持证的优秀教练都在高中教练这个岗位上干到退休。2009年东海五大主教练平清孝因白血病接受骨髓移植后坚持重返训练场,两年后他带领球队闯入全国大赛。2018年日本高中足球锦标赛决赛共有54090名球迷来到现场观战。

中国足球提出亚洲是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日足球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项赛事的专业程度以及细节把控都按最高规格来呈现:4000多支球队都有专业的球队设计、有自己的队歌。每届联赛都有主题曲、专业的赞助和宣传。多达43家电视台机构参与每场比赛的转播。日本高中足球决赛的收视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这和《中国有嘻哈》在我国的收视率大致相当)。高中足球赛事为日本足球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国脚。

中国足球提出亚洲是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日足球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高中足球赛事还帮助日本挖掘了不少沧海遗珠:中村俊辅曾因为身高落选职业联赛青年队,后来他在高中联赛中脱颖而出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国脚。日本足协是由一帮对足球十分精通且热爱足球的人来管理的。日本足协的官员当官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真心希望能够让日本足球发展好。2006年很多欧洲的足球专业人士在考察过日本的青训系统之后不由得赞叹日本人的青训似乎做得比欧洲人还要好。

中国足球提出亚洲是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日足球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日本与足球王国巴西有着浓厚的历史渊源:1908年6月18日781名日本人漂洋过海来到巴西的桑托斯港。1910至1914年间日本移民巴西的数量为1.42万人。1925至1935年是日本向巴西移民的高峰期——在这一时期14万日本人先后到达巴西。因为二战的爆发日本停止向巴西移民,战后日本于1959年开始恢复向巴西移民。如今巴西的日裔居民已达130多万人(占巴西总人口的1%左右)。

中国足球提出亚洲是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日足球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日本与巴西的这种特殊渊源使巴西的足球风格成为日本最主要的学习对象。《足球小将》中主人公大空翼的师傅罗伯特·本乡就是从巴西归来的日裔球员。在现实中日本队的中场球员三都主出生于巴西马林加、原名亚历山德罗·多斯桑托斯(“三都主”是“桑托斯”在日语中的发音)。日本将巴西足球中一些相对比较先进的战术理念复制到了自己的足球运动中。

中国足球提出亚洲是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日足球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日本的确是一个相当擅长向别人学习的民族:古代历史上日本曾有过长达千年学习中华文明的经验,近代转型时期日本又通过向西方列强学习成为了亚洲唯一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在足球方面的学习能力也是相当强的:日本在主要学习巴西足球风格的同时也将欧洲足球的战术执行力融入其中。总体上控球率一直是日本足球最大的优势——这是日本足球能与世界强队抗衡的资本。

中国足球提出亚洲是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日足球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不过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在五届世界杯上的最好成绩仍止步于十六强。当然这对一支亚洲球队而言其实已很不错了。毕竟亚洲球员和人高马大的欧美球员比起来的确有先天体质上的差异。当然跻身十六强距离日本自己设想的在2050年之前实现世界杯夺冠的目标仍有相当的距离。现在日本足球事实上处于一种快速进步之后的瓶颈状态。导致日本足球陷入瓶颈期的首要因素还是先天体质上的差异。

中国足球提出亚洲是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日足球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在2006年的世界杯上日本队本来是被外界比较看好的,但蓝武士在实际比赛中的表现却差强人意。输给五星巴西这样世界一流顶级强队并不意外,可当日本队面对澳大利亚队时也毫无还手之力。这实际上证明先天体能上的差异导致日本的技术足球在力量足球依然有些招架不住。其实日本足球的战术并不逊色于欧美球队:他们动辄就能有超过550脚的传球。

中国足球提出亚洲是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日足球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日本足球的技战术水平其实已毫不逊色于欧美球队,但迄今为止日本足球仍有两个难以克服的瓶颈:一个是力量,一个是速度。这归结起来最终还是由于体能上的差异导致的。日本队在比赛前半段体力充沛的状态还能扛得住对手的进攻,可一旦到了75分钟这个体力临界点之后日本队的控球率开始下降、传球的准确率也开始下降。这也是日本队为什么屡屡在最后时刻崩盘的原因。

中国足球提出亚洲是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日足球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事实上日本足球界很了解自己的瓶颈所在并已开始积极设法克服。日本足球在未来能否实现进一步的突破不是我们现在能回答的,但日本足球发展崛起的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想想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本队不过是中国队眼中的垫脚石而已,可如今日本队已成为世界杯的常客;当年的中国队至少在亚洲还是是一支准一流强队,可现在的中国男足却创造了62年以来首负越南的历史性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