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百科 > 羽毛球几节课(成都:逐步实现中小学每天一节体育课 高中每周至少三节)

羽毛球几节课(成都:逐步实现中小学每天一节体育课 高中每周至少三节)

更新时间:2022-10-17 16:48:37

封面新闻记者 何方迪

为塑造青少年体育精神、提升运动能力、培养终身锻炼习惯,实现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近日,成都市体育局、成都市教育局联合印发了《成都市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指出,到2025年,建立健全全市体教融合工作机制和运行模式,强化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工作推动有力,全市掌握足球、篮球、排球运动技能的青少年分别达到60万人,创建县级以上体育传统特色中小学校800所;各级青少年赛事体系日趋丰富完善,在全市青少年中形成“热爱运动、热爱生活”的良好氛围。加强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实施成都市中小学(幼儿园)光环境提升工程。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国家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达到57.5%。

“发现、培养、输送”竞技人才。通过分层分类培养选拔,发现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积极向上级专业运动队、职业运动队输送,提高竞技体育人才贡献率。到2025年,建设市级重点项目学校高水平预备队不少于50支,在国家考试招生入学制度改革总体框架内,建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探索中小学招生相互衔接的招生模式,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竞技人才储备数量、质量大幅提升,为建成世界赛事名城发挥重要作用。

具体实施举措分为以下几点:

一,开齐开足体育课程,推动逐步实现全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1节体育与健康课”,高中阶段学校“每周3至5节体育与健康课”,完善充实体育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及质量,倡导家校结合的体育锻炼,带动全民健身。学校要将体育与健康课、体育大课间和校内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情况纳入教育教学评估体系,确保校园体育活动学生人人参与。加强青少年学生军训,促进爱国主义教育。

二,强化学生运动技能培养。广泛开展校园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乒乓球、网球、羽毛球、射击、棋类等市级传统基础运动项目,大力推广武术、空竹、跳绳、射箭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鼓励开展冰球、滑雪等冰雪运动和棒垒球(软式棒垒球)、曲棍球(软式曲棍球)、赛艇、皮划艇、击剑、攀岩、轮滑、自行车、马术、柔道、跆拳道、科技体育模型等新兴特色运动项目,因地制宜推动“一校多品”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建设,帮助每名学生至少掌握2项运动技能。全市中小学校重点开展1至2项本校传统体育特色项目,推动开展7种以上运动项目。

三,积极开展校园竞赛活动。建立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赛事等为一体的中小学体育竞赛活动体系,各学校每学年组织不少于2次运动会(体育节),开展常态化校内竞赛,并在此基础上选拔组建学校代表队,参加区(市)县级、市级、省级和全国比赛。鼓励学校与体校、社会俱乐部合作,并通过购买服务、委托授权等方式开展教学、训练、竞赛和活动。

四、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和场地建设。逐步改善青少年体育设施条件,坚持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相结合,将改善基层青少年体育设施纳入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一并谋划实施。支持各区(市)县体育、教育行政部门规划建设一批新兴项目体育场地设施。推动市级各体育专业机构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规划建设和升级改造中发挥指导作用,满足运动项目训练和体育活动开展需要。健全学校场地对外开放机制,探索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一场双门、一场两制”模式和社会经营性体育场馆向学校开放的办法路径,实现资源共享,为青少年开展体育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五、配齐配足体育师资。参照国家、省级办法和标准,配齐配足体育教师,合理确定体育教师工作量标准。积极引进优秀退役运动员担任学校体育总教练、体育教练员。鼓励各区(市)县探索建立体育教练员“聘、用、管”机制,采取体育教练员“集中聘任、按需培训、统一使用”的创新模式,重点加强学校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特色运动项目专项体育师资力量。

六、坚持开展师资培训。市级和区(市)县级体育、教育行政部门每年组织开展体育教师、教练员专业能力提升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专题培训,实施“万名体育教师大轮训计划”。发挥体育高等院校在科研训练、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智库作用,加大培养高水平教练员、裁判员力度。发挥社会体育组织的优势,补齐新兴特色体育项目师资短板。组织实施“全市精英体育教练员培养计划”,着力培养一批体育骨干教师、优秀教练员、优秀裁判员等。

七、培养校园青少年竞技后备人才。以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等基础大项为重点,按6∶3∶1的比例,在同一体育项目形成小学、初中、高中梯次衔接“一条龙”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畅通校园青少年竞技人才培养通道,夯实竞技人才基础队伍。加强与成都体育学院等驻蓉高校合作,共育成都竞技体育校园明星。

八、加强幼儿体育基础培育。探索体育运动对幼儿身体和智力发育的促进机制,通过体育与教育、卫健部门共建体、教、医合作机制,不断提升幼儿体质水平。支持全市幼儿园探索研究幼儿体育锻炼课程体系,注重幼儿体育师资水平提升,探索建立幼儿体质监测数据库。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儿体育兴趣指导活动,通过开展“幼儿体育大会”等活动引领幼儿体育科研和幼儿趣味体育活动开展,持续推进幼儿体育基础培育工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