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知识 > 状元秀才是指什么生肖(陪伴了中国人上千年,猪这位老朋友是一部活历史)

状元秀才是指什么生肖(陪伴了中国人上千年,猪这位老朋友是一部活历史)

更新时间:2022-10-16 04:46:39


状元秀才是指什么生肖(陪伴了中国人上千年,猪这位老朋友是一部活历史)


历史悠久的中华饮食文化,离不开一个重要角色,我们的二师兄:猪。几千年的农耕文明,猪在国人心目中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猪,既是“五畜”之一,也是十二生肖之一,连“家”字下面都是一头猪。


现在老百姓的餐桌上,猪肉出现的概率也是最大的。不过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猪和猪肉能够走上如今的C位,可是经历了好一番波折。


01 猪崇拜与养猪起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将野猪驯养为家猪的国家之一,在距今约6000年的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过类似现代猪体型特征的猪骨骼。而距今更久远的约7500年至9000年的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里,同样发现了一个原始家猪骨骼,它和野猪有着明显区别,这也是中原地区最早的家猪化石。


在那时的中华大地上,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养猪业,通过对出土猪骨的年龄进行判断,专家们发现大部分是小猪仔,这说明当时养猪主要是为了食肉,但是还没有发明阉割技术,未阉割的成年猪肉味道又不好,人们只有在猪成年之前就将其宰杀掉。


虽然养猪的初衷是供人食用,但是在个别地区存在例外,比如内蒙古西辽河地区,曾经发现过人猪合葬的墓址,这明显是与猪崇拜有关。


状元秀才是指什么生肖(陪伴了中国人上千年,猪这位老朋友是一部活历史)

红山文化玉猪龙


猪崇拜的最佳代言物之一,应该算是玉猪龙了。红山文化中的玉猪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在远古时期,猪是祭祀活动中的常用物品。堪称 “中国第一玉猪”的,是在安徽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遗址中发掘的,这头玉猪距今约5500年,重量达到了170斤。


在神秘的夏朝,出现了养猪的职位,根据史料记载和出土的夏代猪骨骼推测,有一个被称为“牧正”的地方官吏职位,负责管理包括猪在内的畜牧养殖工作。猪是重要的祭祀动物,在大型祭祀仪式上献给神灵和先祖。这些上等的好猪也用于陪葬,是一种财富的象征。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中,第一次出现了象形字“豕”,即“猪”的意思。之后衍生出了一些字,比如贵族捕猎野猪,跟踪其足迹便有了“逐”字;走近后手持猎叉勇猛刺杀野猪,形成了“敢”字;而“豕居之圈曰家”,居室内有人养猪,才算得上一个“家”,等等。


人们还通过文字给猪进行了分类,比如公猪是“豭”,母猪为“豝”,三个月的小猪叫“豯”,到了六个月就是“豵”了。还有一个“豮”,《易经》记载“豮豕之牙,吉”,表示阉过的猪性情温顺,没有攻击性。这样先进的阉割技术,算得上养猪史上的一件大事。阉割后的猪,膘肥臀圆,又获得了一个“豚”的称呼。


状元秀才是指什么生肖(陪伴了中国人上千年,猪这位老朋友是一部活历史)


与猪打交道的工作中,负责选育猪种的官职,叫做“豕人”;负责喂猪的,被称为“牧人”。周朝还第一次出现了兽医职业,可以治疗猪的一般性疾病。当然,猪瘟这种疑难杂症除外。


当时大型祭祀中有猪、牛、羊三件套组合,被称为“太牢”;等级低一些的两件套组合,被称为“少牢”。无论哪种组合方式,都离不开猪老兄。古籍记载,周天子祭祀使用过猪肉以后,会分给臣子们,在当时人的眼里,这可是一件极其荣耀的事情。


02 圈起来的猪

在周代,同时诞生了最早的歌咏猪的文学作品。在《诗经》 中有诗云:“执豕于牢,酌之用匏”,意思是从圈中抓来猪宰杀食用,再往杯子里盛满美酒,看来周人已经开始圈养家猪了。还有诗句“言私其豵,献豣于公”,就是说自己留下小猪,然后把大猪贡献给公家。


猪实现了圈养,仅限于贵族阶层,由于猪的食欲过于旺盛,绝大部分人养不起,只有富裕人家有多余的粮食喂猪。老百姓自己的口粮都不够,便把猪放养在了野外。现在看来,这种放养方式绿色又环保。聪明的古人因此意外发现,猪粪是很好的肥料,可以让农作物生长得更茂盛。


如果按照《国语》里的记载标准,只有天子有条件吃猪牛羊三件套,诸侯的套餐标配是牛肉,公卿是羊肉,大夫是猪肉,士是鱼肉,庶人只能吃蔬菜了。


状元秀才是指什么生肖(陪伴了中国人上千年,猪这位老朋友是一部活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养猪业继续发展,据记载,越王勾践命人开辟出了很多猪山和鸡山,大规模养殖猪、鸡。出栏的猪有一个重要用途:供给部队官兵食用。


孔子提倡食用猪肉,他教学生要收“束修”,就是咸猪肉干。孔子表示,只要送他十条肉干儿做见面礼,他就会收对方做学生。渐渐地大家都知道了孔子的这个爱好,有一次阳货想见孔子,登门后孔子拒绝见面,阳货便折返回家提着猪肉再来,才终于见到了老夫子。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食肉精神,他曾经提议,说如果每家养五只母鸡,再养两头母猪,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就都有肉吃了。


秦穆公时有一个叫孙阳的兽医,用他神奇的八十一根银针,治好了包括猪在内的很多大型牲畜的疾病,深得君主的信任。这个孙阳的另一个名字更为人熟知,那就是“伯乐”。


到了秦代,朝廷专门设置了“廪牺丞”的官职,主要为皇家管理仓库,照料猪牛马等祭祀用的牲畜。除了祭祀和皇家食用,猪肉也走进了寻常百姓之家,全国生猪存栏数上升,养猪的常识开始普及。


状元秀才是指什么生肖(陪伴了中国人上千年,猪这位老朋友是一部活历史)


有事例可以证明这一点,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出巡时,为了歌颂自己的功德,立碑刻下的文字中有一句“夫为寄豭,杀之无罪”。它的意思是,寄放在别家胡乱交配的公猪,杀了不犯法。也就是说,这个律条规定,如果丈夫到别家与女子厮混,妻子有权杀掉他,并且无罪。秦朝给予女性的这一项特权,用公猪打比方让人能看懂,由此可见猪在百姓生活中有多么的常见。


在西汉时期,设计出了造型各异的猪圈,有的是独立一间,有的是和住房相连,或者和作坊紧挨着。有时候为了更加方便积肥,会将猪圈建在厕所的下面,上层供人上厕所,下层用来养猪。


西汉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制定了一项强制性措施,要求每家每户必须养两头母猪。到了汉成帝时,诞生了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汜胜之书》,书中详细介绍了怎样养殖肉猪,怎样设计猪圈,如何积肥,如何阉猪,等等。


我国最早的养猪专著也出现于汉代,书名为《养猪法》,它有两种版本,一位作者是商邱子,一位作者是卜式。此外养猪户们总结经验时发现,葫芦瓤是一种优良的猪饲料,用它们喂出来的猪又肥又白。


状元秀才是指什么生肖(陪伴了中国人上千年,猪这位老朋友是一部活历史)


汉朝的王侯将相们,很喜欢用猪来展现自家的财富,随葬品里同样会堆积许多的猪陶俑,连手里都要放着一只玉握猪。还有汉画像石上的“庖厨图”、“虎猪戏图”,猪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刷新着存在感。


在汉代出现了大规模的养猪场,养猪专业户拥有的猪数量达到了上千头,他们的生活滋润程度堪比“千户候”。比如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马皇后,她的娘家人中有五兄弟在合办猪场,看来养猪致富确实是一条吸引人的出路。


养猪名人里,有西汉丞相公孙弘,他在四十岁被举荐之前,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给人家放猪。东汉第一大孝子孙期,年少时为了维持生计,也要替地主养猪。


据《史记》记载,当时的“相猪”是一个颇有含金量的职业,如果谁拥有了鉴定优良猪种的能力,谁就能声名远扬。其中有一个叫留长孺的相猪人,仅仅通过小猪的外貌体态,就能推算出它的成活率、出肉率等等技术参数,算得上这一领域的权威专家了。


猪的地位提升,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在东汉王充的《论衡》里,猪正式拥有了神话领域内的编制,成为了十二生肖的成员之一。


状元秀才是指什么生肖(陪伴了中国人上千年,猪这位老朋友是一部活历史)


汉代甚至出现了白猪的形象,东汉大臣朱浮在《为幽州牧与彭宠书》里写道,辽东有母猪生了一只白头的小猪,主人以为是奇异之物,准备将它进献上去,当他走到河东时,发现很多猪都是白色的,感觉万分羞惭便返回家中了。这就有了“辽东白豕”的成语,用来表示见识浅薄、少见多怪。


03 养猪技术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诞生了一部农业科学巨著《齐民要术》,其中的“养猪”内容占到了58篇。书中介绍了很多养猪经验,例如“春夏草生,随时放牧”,为了节省饲料,只要条件允许,尽量放牧;“圈不厌小,圈小则肥疾”,猪圈不怕小,猪圈小,猪正好长得肥长得快;“所有糟糠,则畜待穷冬春初”,冬天以圈养为主,多喂饲料,保证猪长膘。


并不是每一头猪都令人满意,它既要体格健壮,又要长膘快,还要肉质鲜美。因此选种、育种变得格外重要,《齐民要术》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比如,“母猪取短喙无柔毛者良”,要选用喙短无柔毛的母猪,才更容易饲养;“豚性脑少,寒盛则不能自暖,故以暖气助之”,母猪在冬天产下小猪以后,为了提高成活率,需要保暖。而对于吃货最关心的猪肉加工问题,书中也有详细说明,既有腌肉、肉酱,又有煎、炒、炸、烤、蒸、煮等等,烹调手法包罗万象。


这一时期游牧民族迁入中原,虽然他们仍然以牛羊肉为主,但是受中原文化影响也搞起了养猪业。像北方的乌洛候国、西部的西羌、东边的马韩国,都开始养殖肉猪。人们对猪的好感与日俱增,甚至有一些战舰都以野猪来命名,以表示勇猛、胜利。


状元秀才是指什么生肖(陪伴了中国人上千年,猪这位老朋友是一部活历史)


到了隋唐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江南地区人口数量激增,水稻等农作物被广泛种植。由于粮食丰产,养猪业得到了发展。这时的养猪模式以每家每户个人饲养为主,基本上保持在两头母猪的数量。那些大规模的养猪场多半是由官方开办的,数量达到了几千头。


只有极少数的个体养猪大户,比较出名的是马氏五兄弟,他们靠着养猪发家致富,马氏猪场出栏的上千头生猪,主要供给长安市场。《朝野佥载·类说》里也记述,洪州有人通过养猪致富,由于家中全是黑猪,肉质肥美,所以把猪形容为“乌金”。而在杜甫的诗句中,同样出现了“家家养乌鬼”这样的描述。


还有《法苑珠林》里提到的一个故事,说是鄠县有一个军官非常好客,每次宴请都要烹制很多肉食,客人们不吃完不准走。有一次他请人吃饭,一次性买了十多头猪,给他府上提供猪肉的人家,在当地是一个养猪大户。


卖猪肉的市场上,出现了专门杀猪的职业,也就是屠户。在唐代的不少文学作品里,屠户摇身一变成为了充满传奇色彩的侠客。大诗人李白有一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诗文,堪称对这类人的经典描述。


状元秀才是指什么生肖(陪伴了中国人上千年,猪这位老朋友是一部活历史)


这时的兽医学进一步发展,我国现存最古的兽医专著《司牧安骥集》问世。另据《旧唐书》记载,太仆寺里常驻了四百多名兽医,其中有四人是高级教员,他们还带了很多学生。兽医技术的成熟,为养猪业提供了更多保障。


经济繁荣的大唐,上至文武百官,下至普通百姓,都好猪肉这一口。据记载,朝廷会依据官员的品级,给予相对应的俸禄,其中包括猪肉,例如具体到亲王,每月可以领取六十斤猪肉。在民间则流传着一句名言:“鸡猪鱼蒜,逢着便吃”,这里的“鸡猪鱼蒜”泛指各种食物,意思是有什么就吃什么,这证明了猪肉是一种很常见、很受欢迎的食材。


在少数民族中间养猪的也不少,《旧唐书》里说海南岛的平民家里,虽然没有马没有驴,但是有鸡、狗、猪。东北地区养得猪个头格外肥大,人们除了吃猪肉,会将猪皮剥下来做成袍子御寒,男女通用。


唐代文人眼中的猪,还被视为了吉祥物。唐中宗神龙年间,进士张莒将名字题在大雁塔下,此举引得其他人纷纷效仿,“雁塔题名”一时流行开来。


后来提名的有些人做了宰相,便让书法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朱笔书写。因为“猪”与“朱”、“蹄”与“题”谐音,“朱笔题名”寓意学子们金榜题名,所以遇见有人赶考,亲友们会送上红烧猪蹄,表达美好如意的祝愿。这一下子,猪蹄身价倍增,成为了热销货。


状元秀才是指什么生肖(陪伴了中国人上千年,猪这位老朋友是一部活历史)


04 美味的猪肉

在宋代,猪肉走上了人生巅峰,这得感谢一个人:美食大佬苏东坡。行走各地做官的苏东坡,尝遍人间美味无数,对五花八门的猪肉品种自然很有发言权,他也毫不吝啬对猪肉的赞美。


元丰三年(1080),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官职卑微,收入微,眼瞅着紧巴巴的口袋,热爱美食的他也不愿意亏待自己那张嘴。既然买不起牛羊肉,那就多买两斤价格便宜的猪肉。


食用过后,苏东坡有感而发,大笔一挥写就《猪肉颂》:“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苏东坡分享了烹制猪肉的秘诀,将猪肉清洗干净后,用少量水煮炖至去除腥味,然后慢慢煨熟,“火侯足时他自美”。


经他发明的这套烹饪流程,做出来的猪肉鲜香嫩滑,回味无穷。之后,苏东坡每到一地,总要向老百姓传授猪肉的制作方法,每个尝过的人对味道都赞不绝口。著名的“东坡肉”美名远扬,就此确立了自己的江湖地位。


状元秀才是指什么生肖(陪伴了中国人上千年,猪这位老朋友是一部活历史)


受到苏东坡的影响,宋人吃猪肉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农家养猪户每天进开封卖猪,凌晨时分从南门入城,从早至晚,每一群浩浩荡荡的队伍能有上万头。卖猪肉的越来越多,导致原有市场容纳不下了,政府只好允许临时摆摊设点销售猪肉,“肉市”就这样形成了。


北宋诗僧惠洪的《冷斋夜话》里也记载了一件事情,说王中令在四川时向僧人索要食物,对方居然这样回复他:“有猪肉,没有蔬菜”,这说明当时四川的猪肉比蔬菜还丰富。


元取代宋以后,即使游牧民族主食牛羊肉,统一的王朝依然沿袭了汉族重视农业的传统。《马可波罗游记》里对游历的浙江衢州有这样的描述:“看不到绵羊,但有许多公牛、母牛、水牛和山羊,至于猪的数目则特别多。”


与之相关的解释可以在元代农学家王祯的《农书》里找到,书中说江南水乡湖泊众多,大量萍藻和近水植物生长速度快,都能拿来喂猪;在山地可以采摘橡实;至于北方陆地的猪饲料,有薯、芋、马齿苋,菜叶等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发酵来制作饲料。


猪饲料来源广泛了,养猪业也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如果照此发展下去,猪在肉食领域的顶流地位将一直延续,可惜世事难料,元到明,改朝换代,朱姓人家夺得了天下。“朱”与“猪”同音,于是正德十四年(1519)一道圣旨下来:禁止养猪,违者永远充军。一时间各地成年猪被大肆宰杀,低价甩卖,小猪被生生活埋,养猪户损失惨重,中国养猪业遭遇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时光。


状元秀才是指什么生肖(陪伴了中国人上千年,猪这位老朋友是一部活历史)


任何困难都吓不退智慧的劳动人民,《万安县志》记载的“陈氏穴地养猪”事迹,成为民间美谈,珍贵的猪种得以保留下来。荒唐的禁猪措施不得人心,并没有维持太长时间,之后的其他时期,各个阶层都无法抵挡猪肉这一美食的诱惑,养猪业的优良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徐光启在《农政全书.牧养》中总结了养猪法,通过在一个大猪圈里设置很多小猪舍,来限制猪的大范围活动,这样可以减少运动消耗,让猪长出更多的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将猪定义为“猪,天下畜之”,介绍了各地丰富多采的猪种资源,比如徐、淮地区的耳朵大,燕、冀的皮厚,辽东地区的头白,豫州的嘴短,岭南的又白又肥,等等,十分生动详细。


其中四川的养猪业全国闻名,川籍猪还通过对外贸易传到了欧洲,在罗马与当地猪种进行改良后,育成了品种优良的“罗马猪”。


清朝时诞生了另一位著名吃货,名叫袁枚,他在《随园食单》里以“特牲单”专门说猪,详细介绍了各种猪肉烹饪方法,字里行间透露出他是吃猪肉领域的资深人士。除了美食文学,给猪看病的专著同时出现,叫做《猪经大全》,里面列举了50类猪的常见病,图文结合,系统全面。


据满清秘档记载,皇太极接待外宾时,宴请的肉食并不是牛羊肉,而是猪肉和鸡肉。猪肉正式进入御膳房以后,成为各位皇帝的心头肉。据说乾隆皇帝设宴请一次客,就用掉了65斤猪肉,外加猪肘子、猪肚、猪肠等等,数量惊人。乾隆皇帝甚至将猪写入了他的大作里,一句“夕阳芳草见游猪”,以夕阳下芳草地上游走着猪,来描绘他治理中的太平盛世。


状元秀才是指什么生肖(陪伴了中国人上千年,猪这位老朋友是一部活历史)


乾隆口中所谓的盛世,如果仅指养猪领域,确实是这个行业的最高峰时期。清朝民间流传着“要想富,养母猪”的俗语,山东枣庄则流传着一个猪的传说,有一位山西商人来枣庄卖猪,因为本地人都不养猪,所以他的猪成了畅销货,很快便卖完了。山西商人生意越做越大,富裕以后他想着回报老百姓,后来发现当地的一条河上没有桥,二话不说出钱修建了一座,这座桥就被人们称为“猪龙桥”。


这一时期猪的口粮越来越丰富,地上长的红薯、芋头,水边生的植物茎叶,稻谷壳子,玉米秸秆,炼油油渣,豆饼豆渣,发酵酒糟,剩饭剩菜,全拿来喂猪。养猪户还找到了一种很好的饲料:地瓜,它产量高、热量大,猪吃了肉质更加肥美。


一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绞尽脑汁在猪身上打起了特产牌,精心打造出名贵猪种。同时中国猪昂首挺胸走出了国门,在遥远的英国与当地约克郡和巴克郡猪杂交,诞生出了世界知名的“巴克夏猪”和“约克夏猪”。


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战乱加上天灾,我国的养猪事业遭到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据一些地方志记载,每年在不同地区都会爆发大规模的猪瘟,猪的种群数量锐减,呈现一片衰落的景象。在解放前,这种情况都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后来随着大规模现代化养猪场的出现,受制于小农经济的中国养猪业才突破困境,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状元秀才是指什么生肖(陪伴了中国人上千年,猪这位老朋友是一部活历史)


05 文化情怀里的猪

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中,猪的作用显而易见,吃了太多素食的平民百姓发现,养猪不仅能一饱口福,还能积肥让庄稼有一个好收成。“栏中无猪,田中无谷”,“喂豆饼,两得利,肥了牲口壮了地”,“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劳动人民借用农谚,将养猪提升到了与种地密切相关的位置上来。


“种田不养猪,秀才不读书”,“养猪不费难,零钱凑整钱”,“猪的浑身都是宝”,这些农谚则将养猪的好处一一道出。


而农谚“猪吃百样草,看你找不找”,“圈干槽净,牲口没病”,等等,反映出一个人只要勤快肯吃苦,就能养好猪。


每逢新春佳节,一些地区依然会用猪来举行祭祀活动。农历正月初三,又被称为“猪日”,有一句俗语“肥猪拱门”预示着好运到来,一些人家会贴上肥猪背着聚宝盆的剪纸。在不少地方的农村习俗中,至今仍保留着用猪头答谢媒人的传统。像“猪文化节”、“猪竞技比赛”、“猪文化场馆”等等,更是如雨后春笋一样不断出现。


四大名著中也藏着丰富的猪文化,比如《三国演义》里的张飞是杀猪出身,卖的是涿州极品好猪;火烧赤壁的箭头上,涂满了猪油;患有疑心病的曹操,错杀了宰猪款待自己的吕伯奢。


状元秀才是指什么生肖(陪伴了中国人上千年,猪这位老朋友是一部活历史)


《红楼梦》四大家族的家宴中,猪肉出现的频率极高;《水浒传》的鲁智深找镇关西要猪肉,“十斤精肉,切作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面。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因为一块猪肉引发了一场血案;《西游记》则直接将活猪作为了一个主角,猪八戒的形象深入人心。


养猪是一门技术活,正是因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努力,才有了如今蓬勃发展的中国养猪事业。猪是一种主要肉类来源,猪是一张经济晴雨表,猪是一个文化象征,猪是陪伴了中华民族上千年的老朋友。科学保护本土猪种,发掘猪身上更大的价值,就能留住中华猪原本的味道。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筱弓

参考资料:《中国养猪史》、《中国古代猪类驯化、饲养与仪式性使用》、《出土文物所见我国家猪品种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