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百科 > 是中国传统快变打法(快板:曾经是民间艺术巅峰,如今却很难上台面,文化传承任重道远)

是中国传统快变打法(快板:曾经是民间艺术巅峰,如今却很难上台面,文化传承任重道远)

更新时间:2022-10-15 20:18:45

是中国传统快变打法(快板:曾经是民间艺术巅峰,如今却很难上台面,文化传承任重道远)

快板记忆

“竹板这么一打呀,哎别的咱不夸,要夸就夸一夸,狗不理包子……”每当这句脍炙人口的顺口溜响起来,脑子中便会不禁出现那个简单的说唱道具,快板。印象中,快板常常在各种相声节目中出现,现身于各处春晚。

小时候,祖母曾为我做过一个快板,在北方的一个偏僻小镇里,可以用竹子做一个快板是可遇不可求的,以至于那个快板我收藏了很久很久,直到小学毕业后,才被我遗落在上学玩耍的路上。

是中国传统快变打法(快板:曾经是民间艺术巅峰,如今却很难上台面,文化传承任重道远)

我不会打快板,可我的老舅打着一手好快板,他是镇上文工团的,每当哪里有什么节日庆典,他定会去说一段“莲花落”。我偷偷听,偷偷学,可是怎么都学不会。后来我让老舅教我,把他的快板绝技传授给我,可在后来老舅突然心脏病去世,我家的快板也就失传了,成了满满的遗憾。

快板来源

我们说的快板,其实属于我国曲艺的一种曲种,在最早被称为“顺口溜”“练子嘴”等,是从宋朝“莲花落”发展演变而来的。现在在山西太原等地,仍然流传着“莲花落”曲种。

是中国传统快变打法(快板:曾经是民间艺术巅峰,如今却很难上台面,文化传承任重道远)

在古代,快板是乞丐沿街乞讨用的方式和手段,而这个行业的祖师爷,就是大名鼎鼎的明太祖朱元璋。云游客《江湖丛谈》中曾写道:敝人曾向彼辈探讨,为什么供奉朱洪武?

朱洪武是元朝人,后来因为战乱流离失所,一家人露宿街头,而朱洪武的第四个儿子便是朱元璋。在百姓看来,尽管朱家一路乞讨,可朱元璋这个孩子异于常人,在寺庙里也显露出来了自己的睿智之处,百姓猜测这孩子以后必然出色。

是中国传统快变打法(快板:曾经是民间艺术巅峰,如今却很难上台面,文化传承任重道远)

在这之前,朱洪武沿街乞讨无人搭理,便每天敲打牛骨乞讨,久而久之,这声音便被人熟知,每当听到这声音就把家里的剩菜剩饭放于门外。这便是最早的“快板”。

在古人看来,敲打快板就是要饭的先兆,慢慢随着思想的开放,快板演变成了一种沿街卖艺的方式,再后来,快板也成了一种被人接受的曲种。

是中国传统快变打法(快板:曾经是民间艺术巅峰,如今却很难上台面,文化传承任重道远)

快板历史

在古代,很多艺人沿街卖艺的时候,经常出口成词,看见什么说什么,配合上快板的声响,深受人们的欢迎,即“顺口溜”,从触景生情,到说学逗唱,这种形式非常迅速。清朝的曹麻子就是代表人物。

在说唱快板的词中,大多都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窘境,所以受到百姓的青睐也是必然的,比如曹麻子唱:自从光绪庚子年,北京闹了义和团。四外刀兵人慌乱,城里处处冒黑烟。眼瞧大清被推倒,百姓个个都说好。虽然这些词语字字诛心,可在当时候这是敢做敢说的带头人。

是中国传统快变打法(快板:曾经是民间艺术巅峰,如今却很难上台面,文化传承任重道远)

从清朝到现在,快板出现了各种形式,并且在各个地区都有不一样的表演形式出现。比如天津快板、陕西快板、山西快板、甘肃快板等,这些快板把本地的方言加入其中,形成了极具当地特色的文化形式。

快板三个“流派”

说起来当地的快板,就不得不说这三个人。是他们让快板传遍了中国,也让快板在艺术中显得举足轻重,最重要的是他们都在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

是中国传统快变打法(快板:曾经是民间艺术巅峰,如今却很难上台面,文化传承任重道远)

高派创始人高凤山

高凤山生于1921年,河北人,年轻的时候被称为“天桥八大怪”之一。著名的相声大师马三立就是其搭档。我们熟知的《武松打虎》《孙悟空三盗芭蕉扇》就是高凤山的代表作。其主流打法代表作:孙思邈,医术高,三十二岁入唐朝,正宫的娘娘得了病,走针号脉治好了……

是中国传统快变打法(快板:曾经是民间艺术巅峰,如今却很难上台面,文化传承任重道远)

王派创始人王凤山

王凤山1916年生,北京人。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就是其师兄弟,晚年表演相声为马三立做捧哏,因其作品明了轻快,深受观众喜爱。代表作有《买猴》《算卦》等。其主流打法代表作:正月里,正月正,人逢佳节喜盈盈,万象更新天地变,继往开来展新容……

是中国传统快变打法(快板:曾经是民间艺术巅峰,如今却很难上台面,文化传承任重道远)

李派创始人李润杰

李润杰生于1917年,天津人,7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小生,后来创立了快板书这种新型品种,代表作有《劫刑车》《千锤百炼》等。

快板与相声

说起来快板,我们很容易把快板和相声联系在一起。因为那些脍炙人口的段子,基本上都是出自于相声中的快板。比如:打南边来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个哑巴,腰里头别着个喇叭……既然这些段子这么流行,为什么我们很少见相声演员表演快板呢?

是中国传统快变打法(快板:曾经是民间艺术巅峰,如今却很难上台面,文化传承任重道远)

实际上,快板和相声是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只是很多老一辈的前辈可以巧妙地结合起来,当代相声大师于谦就曾说过,他的老师马三立的确教过自己快板,但是没有练到那个水平,就不敢轻易在相声中表现。

“德云社”的郭德纲虽然是相声大师,在他的很多作品中,也很难见到快板,不过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来,比起来李菁等人,郭德纲确实不擅长,更何况术业有专攻。

是中国传统快变打法(快板:曾经是民间艺术巅峰,如今却很难上台面,文化传承任重道远)

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声已经从曾经的说学逗唱,加入了更多的喜剧元素,也是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过退一步讲,现代的相声想要再达到马三立前辈那样的高度,恐怕很难了。

快板传承

如今,我们已经很难在生活中看到快板的声音了,和现在的很多乐器比起来,快板就显得太微不足道了,也只有在一些相声节目中,我们才会看到说相声的拿着快板在助兴伴奏,而单独把快板拿出来去表演节目的,几乎已看不到。

是中国传统快变打法(快板:曾经是民间艺术巅峰,如今却很难上台面,文化传承任重道远)

其实在当代很多地方区域,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快板传承人,他们努力地授予新时代的孩子们,尽力让孩子们接触快板。过于紧凑的传承历程,以及这个社会快节奏的发展规律,让这些快板传承人越来越感到恐慌,快板难道以后真的会失传吗?

相比一些夕阳文化,快板在现实生活好歹还有一席之地,而实际上,和快板相似的说唱文化不在少数,但它们都面临着相同的命运,新时代新物种的出现,让快板大鼓这些曾经极其流行的曲种渐渐沉下去。

是中国传统快变打法(快板:曾经是民间艺术巅峰,如今却很难上台面,文化传承任重道远)

与其说是快板艺术没落下去了,不如说人们喜新厌旧,把快板忘记了而已。但是,如果单纯地依靠相声把快板艺术传承下去,恐怕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