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头条 > 阿乙的评价(我读阿乙:不想当作家的公务员不是好编辑)

阿乙的评价(我读阿乙:不想当作家的公务员不是好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5 17:42:14

“不想当作家的公务员不是好编辑”,在流行跨界、混搭的年代,作家阿乙的经历可以说完美诠释了这句看似矛盾的话。

阿乙,原名艾国柱,生于1976年,江西瑞昌人。曾做过小镇警察、组织部公务员,辞职后进入媒体,辗转于多个城市,从郑州到广州,从南方体育到新京报,写球评,任体育编辑,后转入纯文学写作,现居北京。

阿乙的评价(我读阿乙:不想当作家的公务员不是好编辑)

32岁开始“真正的小说创作”,出版处女作短篇集《灰故事》。2010年年末第二本短篇小说集《鸟,看见我了》出版,收获巨大好评,2011年获提名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最具潜力新人。

在2010年凭《那晚十点》获得人民文学奖中篇小说奖之前,阿乙只是一位沉默的外省文学青年。他曾是在父亲集权管制下成长的压抑少年,曾是受八年失恋煎熬的小镇落寞青年,也曾是乡村派出所苦闷绝望的警察——这些生活经历,都是他写作里的重要景观与丰富底色。

正如北岛的评价,“就我阅读范围所及,阿乙是近年来最优秀的汉语小说家之一。他对写作有着和对生命同样的忠实与热情,就这一点而言,大部分成名作家都应感到脸红。”县城经验、警察经历是阿乙小说独特的源泉,他曾经用两个词:“犬儒”与“麻木”形容当下中国人的精神状态。他的写作都指向同一个主题:在边远小镇喧嚣的背景下,一个个生命是如何违逆生活平庸的本质,与孤独抗争,而最终又如何殊途同归地死于失败。”

阿乙的评价(我读阿乙:不想当作家的公务员不是好编辑)

作家分两种,一种是秉承亚里士多德《诗学》传统,写作是由一种技艺的传统推进;另一种就是卡夫卡,漠视、忽略或者说是越过技艺。卡夫卡解放了别的写作者,写作变得没有规矩。在卡夫卡这里,结构、技术变得轻微,写作服从于表达与表现。

熟悉卡夫卡作品的读者会发现,阿乙的创作多少有卡夫卡的痕迹。在之前的访谈中,阿乙也谈论过这个问题。“没有读卡夫卡之前,我根本不知道怎么样去推开文学那扇门。反复阅读卡夫卡,你就知道写作是没有门槛的,他把所有写作者解放出来,告诉你写作就是写日记,不要有什么居心,不要有结构,不要有想法,不要伏笔,就纯真面对世界,思考世界,把你的灵感全部化成短篇,有的几千字,有的几十个字,每天磨炼这些东西。”

可以说,阿乙的创作之路,是典型的非科班出生的“文学爱好者”用的“笨办法”。他又总是太坦诚,扒开自己的胸膛朝里面看,看到黑洞洞的深渊。他的语言和比方也经常很“笨拙”。是一种出戏的、不合时宜的笨拙。但这也是一种有力的笨拙,它不断地以各种不合时宜的方式,在各种古怪的地方,在各种叙述平顺的地方警醒读者:上帝之眼存在,那和正义、慈悲、命运有关。这些都大于场景,大于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阿乙的评价(我读阿乙:不想当作家的公务员不是好编辑)

再来谈谈此次出版的《情史失踪者》。这是阿乙最新的短篇小说集,其中收录了七篇新作。阿乙在近几年的创作实践中逐渐突破之前的小镇青年视角,对整个写作格局进行了拓展,从一个更高的高度来审视中国普通民众的人格形态与思维逻辑,展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生存状态,这是一种原生的状态,与文化阶层相隔而被忽视的状态,也是大众的状态。阿乙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其描摹的众生相格外真实。这种老辣与精准得近乎残酷的笔法有种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狠劲儿,这在《情史失踪者》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正如阿乙对于本书的提献“尽量多地表现”所传达的,《情史失踪者》本身就是一部极其丰富的作品,可以说,本书无论在深度、领域、风格还是写作技艺上都超越了作者以往任何一部作品,也是作者自己极为看重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