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知识 > 激情是什么意思(从心理学角度看,男女发生亲密关系之前,暧昧多久才算正常?)

激情是什么意思(从心理学角度看,男女发生亲密关系之前,暧昧多久才算正常?)

更新时间:2022-10-15 08:04:09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暧昧期是两性关系中最美好的一环,它既打破了陌生饱含激情,又远离亲密后的现实残酷,很多人都沉浸其中久久不愿醒来。

但是,要想开始一段正常的感情,就必须想办法打破暧昧期,开始下一段征程,今天和大家科普一下,两性发生亲密关系之前,暧昧多久才算正常。

恋爱前的暧昧期要多长?

有学者指出,“成年人的暧昧期一般不会超过四个月,超过四个月的暧昧,几乎是没有翻盘的机会。”

激情是什么意思(从心理学角度看,男女发生亲密关系之前,暧昧多久才算正常?)

这句话确实具备一定的道理,如果超过了四个月,说明有一方发现彼此并不合适,就像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对你表示暧昧,他可能是爱你的。暖暧

但是如果一个人只对你表示暧昧而没有更进一步的打算,他无疑是不爱你的”,放在今天的话来说,不爱你又吊着你,给你希望,是海王的常规操作。

激情是什么意思(从心理学角度看,男女发生亲密关系之前,暧昧多久才算正常?)

暧昧期最短有多长时间

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Robert Sternberg),曾提出了著名的“爱情三元论(Love ternary theory)”。他认为爱情基本上包含三个主要成分:

  • 激情(passion)
  • 亲密(close)
  • 承诺(promise)

完美的爱情同时具备三点要素,但普通人的爱情往往只具备其中两点。

激情是什么意思(从心理学角度看,男女发生亲密关系之前,暧昧多久才算正常?)

成年人最短的暧昧期可能就是几天,你会发现许多大龄单身男女,一发现彼此很聊得来合拍,就着急想要在一起,并伴随“闪婚”,这种暧昧期过度后的“爱情”,我们称之为浪漫式爱情,浪漫是爱情常伴具备亲密关系和激情体验两个要素,但缺乏承诺,这种“爱情”崇尚过程,及时行乐,不在乎结果。恋人间往往十分重视现在的感觉。

正常情况下来说,两性之间如果足够吸引,相处几天就会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这样的暧昧期通常不会很长,一般也就一两个月左右。

激情是什么意思(从心理学角度看,男女发生亲密关系之前,暧昧多久才算正常?)


暧昧期最长能有多长时间?

有些不单纯的男女关系,借着红颜,蓝颜知己的旗号,也能暧昧个十年,这种情况,一般必有一方投入了真感情在里面,只是ta永远都学不会如何说不。

因为从两性心理来说,过了初中就不会存在男女纯友谊,这种漫长的暧昧期,会给当事人同时带来快乐和痛苦,或许是知道做不了恋人,所以才以朋友的身份陪伴在他身边,我们不建议以时间和陪伴做注去赢得一个人的心。

这么长时间没在一起,肯定是有一方不愿意的,又或者是某种因素让两人不能在一起,总而言之,就是不合适。

激情是什么意思(从心理学角度看,男女发生亲密关系之前,暧昧多久才算正常?)

  • 和性格有关

多久能结束暧昧期,其实也和两个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的,一般来说,两个人如果互相有感觉,女生在交往的时候,会主动释放信号,让男生有机会和她们进行肢体接触。

如果在该升级的时候没有升级,男生没有进行主动,女生就会认为你对她没有意思,或者对自己没有信心,认为自己没有吸引到你。

有的男生很内向,就容易造成这种误解,让暧昧期延长,甚至是结束。一般这种情况,都是男方没有掌握主动权(当然也有女生主动牵手),要么男生是性格内向,要么就是海王。

激情是什么意思(从心理学角度看,男女发生亲密关系之前,暧昧多久才算正常?)

一般来说,暧昧拖得太久就很难进入正轨,不但增进不了感情,反而会让彼此心生怀疑,如果对方迟迟不肯挑明关系,那么就是恋爱高手要不就是非常迟钝。

如果对方含糊其辞,“我觉得这不是真正的喜欢”“我现在还不想谈恋爱”这种基本是海王无疑了。

所以面对套路,我们最倡导的就是直接询问,你到底喜不喜欢我?

在这里强调一点,不要害怕这样会使对方离开,但凡你们彼此之间只要有那么一丁点儿在意对方,就一定舍不得对方离开,你的明确拒绝反而可能让对对方挽回,进而坦白沟通,消除嫌隙,如果对方没有挽留你,那你觉得还有必要谈下去吗?

激情是什么意思(从心理学角度看,男女发生亲密关系之前,暧昧多久才算正常?)

暧昧期虽然是个委婉美好的过程,却也给了很多居心不良的人机会,让他们借此来伤害我们,所以没有绝对的正常暧昧期,只要你敢于直接,就能直接收获真诚的感情。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dyxk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