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资料 > 马克吐温(乞丐变王子,马克·吐温的花式“变形记”)

马克吐温(乞丐变王子,马克·吐温的花式“变形记”)

更新时间:2022-10-12 14:14:35

我们都曾幻想过变成另一个人,过上与现在完全不同的生活。某卫视甚至开设了一档真人秀节目《变形记》,让城里的孩子到农村去吃吃苦,希望能够改造娇生惯养的孩子。

而早在100多年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就创作了一个最大跨度的“变形记”——王子与贫儿。让王子变成了乞丐,乞丐变成了国王,玩了一把花式大反串。


马克吐温(乞丐变王子,马克·吐温的花式“变形记”)

马克·吐温

在这部小说中,有两个长得很像的孩子,一个是个英格兰王子爱德华,一个是下层民众、贫困的儿童汤姆。有一次汤姆误闯了皇宫和爱德华王子聊天,他们彼此都非常羡慕对方的生活,于是换上对方的衣服,可是阴错阳差之下王子被赶出了王宫,真的变成了一个贫困的儿童,而汤姆则当上了国王。

马克吐温(乞丐变王子,马克·吐温的花式“变形记”)

马克吐温(乞丐变王子,马克·吐温的花式“变形记”)

《王子与贫儿》插图

《王子与贫儿》的故事发生在16世纪中期的英格兰,而作者马克·吐温却生活在新兴国家美国,在19世纪末才写的这本书,期间的距离相差了300年。在写出这本书的时候,美国已经结束了南北战争,成为了工业第一大国,并且开始从欧洲的自卑感中脱离出来,认为自己的民主制度优于欧洲的贵族制度,产生了一种自我优越感,马克·吐温的作品,也具有这样的一种时代精神。

这部作品是虚构的,但是里面出现的皇室人物都是真实存在的,比如里面的王子是亨利八世的儿子爱德华,他后来成为了爱德华六世国王,而爱德华的两个姐姐,一个是玛丽,一个是伊丽莎白,后来成为了英国女王,玛丽就是大名鼎鼎的血腥玛丽,伊丽莎白更是著名的伊丽莎白女王,在里面还有一个爱德华的表姐,叫做简·格雷夫人,她也短暂地当过女王(下场很惨)。

马克吐温(乞丐变王子,马克·吐温的花式“变形记”)

亨利八世


马克吐温(乞丐变王子,马克·吐温的花式“变形记”)

爱德华六世

马克·吐温对英国亨利八世统治下的近代英格兰社会做了一番细致的描摹,反映了羊吃人的圈地运动给普通老百姓造成的伤害,以及英格兰宗教改革,对于天主教势力的打击,以及造成的社会影响。

比如,王子流落街头,被一个神经分裂的老人给收留了,那个老人自称自己是大天使,一开始还给王子饭吃,可是听他介绍说自己是亨利八世的儿子的时候就勃然大怒。老人说,“你知道,亨利八世就是让我活不下去的,让我饿死街头的人吧。”后来趁着王子睡着,老人开始磨刀,要把王子杀死。他一边磨一边自言自语的说:“就是你那个该死的父亲,害我如此落魄,就是你该死的父亲把我给毁了,就是那该死的父亲让我无法当上教皇。”

马克吐温(乞丐变王子,马克·吐温的花式“变形记”)

英格兰宗教改革的由头是亨利八世要离婚

这个老人之所以会那么怨恨亨利八世,正是因为他原来是属于天主教的一个高阶的神职人员,因为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剥夺了神职人员的特权,没收了教会的财产,导致他们沦落为乞丐和流民。

另外通过变成乞丐的王子的眼睛,马克·吐温告诉读者们在近代的英格兰那些贫苦的民众受到的屈辱和伤害。比如有两个妇女被诬陷为女巫,而被活活烧死;还有很多因为圈地运动而失去耕地,被赶入城市的农民,他们身无分文,只能去当乞丐,却在城市中违反了法律,被割去了耳朵。还有一些因为犯了小罪,就要接受滚水和热油的惩罚,偷一只鸡就要被处死。

马克吐温(乞丐变王子,马克·吐温的花式“变形记”)

被圈地运动赶进城的流民

对于这部小说,还有一个非常值得一提的点,就是他这部小说不仅是对16世纪英格兰社会的描写,而且也反映了马克·吐温自己生活的那个年代的一些思想风貌。学者们认为,19世纪末进入了一个“儿童的时代”。也就是说,整个社会对于“儿童”非常重视。

在王子与贫儿发表的十年间,哈佛大学、美国医学会开设了“儿科学”这个新专业,认为有必要把儿童当作一种特殊的人群来进行研究。同一时期还出现了很多的社会改革家和领导者,开始关注儿童的生活状况,制定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制定了童工法,建立了孤儿院和公立学校,以及在社会上开始大量建设幼儿园和游乐场。

马克吐温(乞丐变王子,马克·吐温的花式“变形记”)

19世纪,儿童的世纪

这一时期,也是儿童文学蓬勃发展的时期。儿童文学不再被视为“训诫和教导”的手段,而上升为文学世界中的一个门类。欧美社会很多的作家都在为未成年人写出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格林兄弟、安徒生,以及《爱丽丝梦游仙境》《绿色山墙的安妮》《猿人泰山》,都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出现的。

然而,这部童话最具有现实意义的地方在于,虽然他讽刺的是封建社会和贵族社会,但是从现在来看,描写的许多内容并不只是封建社会的特征。比如王子穿了破衣服,就变成了穷人;而穷人换上了高贵的衣服,即便他的文化水平见识,都不具有成为王子的条件,可是因为他那身衣服,大家还是认定他就是王子。在另一部作品《俄皇独语》中,马克·吐温让沙皇在镜子前说出这样的话:

“没有衣服就没有力量。剥掉领导者的衣服,任何国家都无法治理。赤裸裸的官员无法行使任何权力;他们看起来和像其他人一样——普通,无关紧要。”

这真是一番洞见,洞穿了时代。如今的社会似乎依然如此,被一个偶像的外表所迷惑,并不太注重一个人的真实才学、品德,只要对方披着慑人的头衔,就自动获得了被膜拜和敬重的理由。外在的东西超过了对于内在的认识。

马克·吐温还刻画了一个社会阶级快速分化的时代。在小说中,富人是多么地志得意满、惺惺作态,而政府对下层民众的痛苦麻木不仁,虽然他说的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情,当我们在读这本小说的时候,会惊讶地发现很多东西都是相似的。

在故事的结尾,马克·吐温让王子重新回到了宫廷。王子在底层见到了很多受苦受难的人,这让他成为了英明的国王,赏罚分明,做了很多知恩图报的好事,社会的正义得到维护,而坏人也受到了惩罚。

然而童话,也许就只能是童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