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资料 > 你对中国足球有什么期待(中国足球的未来,靠“脚”而不是“嘴”)

你对中国足球有什么期待(中国足球的未来,靠“脚”而不是“嘴”)

更新时间:2022-10-04 13:10:02

你对中国足球有什么期待(中国足球的未来,靠“脚”而不是“嘴”)

舆论场上,中国足球永远是热门话题。近期受到热议的“冯巩大战”,就再度证明这一点。本来“冯巩大战”与相声演员冯巩无关,只是小品演员巩汉林发表了一些对中国足球的看法,在网上受到关注后,足球运动员冯潇霆发文表态,“批评和指责很容易,认识自己很难,中国足球要提升需要的是实干家,而不是键盘侠。”这场讨论还未落幕,紧接着相声演员冯巩就被牵扯进来,原因是在此之前,他曾发布过短视频暗讽国足“海参事件”。在这场争论中,除了以上三名公众人物,还有足球解说员、经纪人以及关心足球的网友们参与进来。

表现欠佳的中国足球,历来承受的批评、指责都不少,如果巩汉林不是公众人物,这场风波估计也不会受到如此多关注。巩汉林谈到中国足球时,提到某些球员年收入高,但球场上却不进球,这和之前有网友指责运动员“踢得很臭,拿得很多”等说法相似。不过,足球本来就是项“烧钱”的运动,由于观众数量众多、商业赞助及周边衍生品能取得可观收益,运动员高薪现象司空见惯。即便成绩不理想,失利比较多,运动员同样应该拿到正当收入。有的足球解说员就认为,完全以收入高低来评判结果好坏,可能背离足球发展规律。

不过,球员收入的高低,也应该是其个人能力和职业贡献的合理反映。在职业联赛中,表现不佳、无法为球队排名保级作出贡献的球员,会影响到自己的身价及广告代言情况。根据市场规律,表现优秀的球员可以通过转会等方式,谋求更高的合法收入,反之则可能面临降薪或者被解约的情况。如果球员赛季表现不佳却收入颇丰,便不免引发他人质疑。

这场争论,被有些网友视为足球界和小品界的交锋,说法虽然夸张了些,但涉及的问题却值得人们反思:文艺演员能评价足球和运动员吗?相较于运动员和专业人士,文艺演员确实是“门外汉”。在专业人员眼中,他们的一些看法会显得很“业余”,批评也说不到点子上。

然而,专业批评和业余批评并非水火不容。如果足球运动只能被圈里人说一说,那就失去了大众参与的乐趣。毕竟,大众总不能只看球,却对结果好坏不置一词、沉默不语吧。随随便便给别人贴上“球盲”标签,事实上不能将业余人群的嘴“堵”上,而是试图在争论中快速站上制高点。或许有球迷的表达确实失控了些,但不代表不懂就不能说话,因为每个人都有基本的表达自由。

对足球来说,如果批评是基于真诚和热爱,发言保持理性和客观,就应该被倾听和尊重。专业的人固然要干专业的事,但也要虚心接纳外界不同的声音。如此,才能保持进取心,而不是故步自封。

长期以来,面对失利的事实,足球运动员有时无论怎么表达内心的情绪,说些推心置腹的话,都会被质疑,甚至遭到无情的群嘲。如果仔细去看,会发现冯潇霆长文中一些话并不是矫揉造作,足球运动员在职业生涯中的很多伤痛和困难,也不是球迷们能想象的。对于运动员的发声,社会应理性看待,而不是一味指责,对运动员进行人身攻击。

面对负面言论,姚明说过:“兴你打成这样,不兴别人说啊?”一个成熟的运动员,要学会在失利和低潮面前做个“孤勇者”,不能动辄就“玻璃心”,要真正把那些爱之深、责之切的声音听到心里去,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每一场比赛中。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说过,落后就要挨打,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如果中国足球能让老百姓看到更多希望和进步,相信大家也会给出更多积极的评价。

口舌之争,对中国足球的改变没有太大意义。打铁还需自身硬,对于中国男足需要什么样的舆论环境,可以去讨论,但偏激的言论的确要不得。对于球迷的批评,足球人也不能一味采取“鸵鸟战术”和“回怼战术”,只有虚心聆听、深刻反省、奋力拼搏,才能不负人们的期待。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