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头条 > 小威胁难回主力(1948年,中央提出换掉粟裕,陈毅:无论用谁代替他,都会全军覆没)

小威胁难回主力(1948年,中央提出换掉粟裕,陈毅:无论用谁代替他,都会全军覆没)

更新时间:2022-10-03 01:53:06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与国民党在中原战场上的抗衡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毛主席及中央领导人员经过讨论。

决定让粟裕率领三个纵队渡江作战,来吸引蒋介石的主力。但粟裕听到这件事情后,认为现在应该集中兵力来打大歼灭战争,不适合渡江作战。

粟裕的看法明显与中央相违背,但粟裕并不打算改变自己的主张,拒绝了中央军委的命令。1948年2月1日,陈毅被留在中央地区与主席等讨论粟裕的提议。

这时有人提出要换掉粟裕。陈毅一听,立马着急了,说道:“无论用谁代替粟裕,恐怕都会全军覆没的!

小威胁难回主力(1948年,中央提出换掉粟裕,陈毅:无论用谁代替他,都会全军覆没)

粟裕

此时的粟裕战功赫赫,担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为何在这时提出要换帅呢?难道就没有想过军心不稳么?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1947年5月,粟裕在组织完孟良崮战役之后,进行了深刻的总结,他从正反两个方面出发,企图探究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规律。

在多次研究总结的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改变中原战局、发展战略进攻、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构想。

在经过反复的思考之后,粟裕发现了一个客观规律:随着敌我双方战斗力量的此消彼长,以及战略战术的变化,解放军所进行的歼灭战争的规模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军队在战斗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大规模的歼灭战。

小威胁难回主力(1948年,中央提出换掉粟裕,陈毅:无论用谁代替他,都会全军覆没)

粟裕在孟良崮战场上

解放军在转战进入战略进攻后,在政治和战略上拥有着很大的优势。唯独在士兵的数量以及武器装备上没有什么优势。

反观国民党军,在兵员的数量和技术装备上仍然拥有着明显的优势,他们可以凭借着这些优势,在局部地区组织战役进攻。

再看蒋介石的行动,他一直也在往中原战场调集大量的兵力,想必也是要在中原地区谋划一场大规模的进攻。

蒋介石除了在当时几个绥靖区布置了相当多的兵力,还组成了机动兵团,往返于各个要点之间,准备对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进攻。

小威胁难回主力(1948年,中央提出换掉粟裕,陈毅:无论用谁代替他,都会全军覆没)

蒋介石

由于解放军和蒋介石的军队各有优缺点,所以两支军队在中原战场上出现了反复拉锯的僵持局面。

毛主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想要统一全国,就必须要控制了中原。”现在解放军与蒋介石之间的这种局面式就是到了难以分解的关键时刻。

如果想要改变中原的战争局面以及发展战略的话,关键一点就是要集中更大兵力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

粟裕在进行过认真地思考之后,于1947年12月上旬,准备把上述构想上报给中央军委。并且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相关建议。

小威胁难回主力(1948年,中央提出换掉粟裕,陈毅:无论用谁代替他,都会全军覆没)

毛主席

他建议目前军队应该加强部队的作战和建军建设,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弥补不足,争取数量上和技术上的优势。在中原战场上采取忽集忽分的战法,集中兵力打大仗。

粟裕考虑到这件事关系到整个的战略布局,是非常重要的,加上他的想法与中央所一直强调的渡江吸引蒋军的意图是不一样的。

所以粟裕在起草完电报之后,一直没有就将电报发出,而是通过了平汉战役的具体实践,加上40多天的反复斟酌考虑,证明集中力量在中原进行大的歼灭战是可行的之后,才在1948年1月22日将电报发出。

粟裕还专门在电报上写上“斗胆直言”的字样向中央进行建议。显然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遭到领导们的反对。

小威胁难回主力(1948年,中央提出换掉粟裕,陈毅:无论用谁代替他,都会全军覆没)

青年粟裕

他的这份电报被称为“子养报”,这要从中国电报的惯例说起。中国电报中的月是由地支代替,日是由韵母代替。这样算下来,1月22那天是“子养”,于是就有了这个名字。

粟裕在发出电报的时候还不知道,12月的时候中共中央已经在杨家沟会议上决定从中原战场中抽出一部分的兵力渡江南下,调动中原战场上的国民党主力部队,以改变中原战局,发起战略进攻。

在这个会议中,毛主席还特别发电报叫来陈毅进行商定,意在让粟裕率领华野三个纵队渡江南进,同时还进行了相关的人事任命。

粟裕的“子养电”是在会议结束后才到达中央的,受到了主席的高度重视。主席还将这份电报送给周恩来等高级领导进行查看。主席在电报的后面进行了特别的批注,让他们看完之后再送回。

小威胁难回主力(1948年,中央提出换掉粟裕,陈毅:无论用谁代替他,都会全军覆没)

周总理

周总理在看到电报之后,觉得陈毅提出的建议需要再重新商定一下。之后的几天,便是领导们认真讨论粟裕计划的时间,只是最终结果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经过领导决定还是按照既定的方针不变。

1948年1月27日,中共中央军委电示粟裕,要他率领三个纵队渡江南进,执行宽大机动作战任务。

毛主席还针对渡江的时间、地点提出了三个方案,每个方案各有利弊。在电报的结尾,主席写上了“熟筹见复”。

在收到中央的电报后,粟裕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他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但这个渡江南进的方案毕竟是主席等多位领导提出来的,不得不再一次思考。

小威胁难回主力(1948年,中央提出换掉粟裕,陈毅:无论用谁代替他,都会全军覆没)

毛主席

之后的日子中,粟裕认真按照中央指示准备渡江南进的工作。他也不忘研究集中兵力在中原打大歼灭战的想法。

经过几番权衡之后,粟裕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变。1948年1月31日,粟裕再次使用了“斗胆直陈”的字样向中央军委发了份电报,主要是提出了关于南进的相关方案,除此之外,他还重申了之前的观点。

当时的陈毅正在毛主席的身边,毛主席看到粟裕的电报,与陈毅一起进行研究讨论。毛主席最终还是坚持让粟裕率领三个纵队进行渡江作战。

接下来毛主席给粟裕发了两个命令,但都被粟裕拒绝掉了,要知道这些命令是以中央军委的名义发出的,是具体的作战指示,都是中央军委进行认真研究过的。

小威胁难回主力(1948年,中央提出换掉粟裕,陈毅:无论用谁代替他,都会全军覆没)

陈毅

这个时候就有一些人跳出来,提出来要换掉粟裕。

陈毅听后,神情大变,说道:“无论用谁来代替粟裕,恐怕都会全军覆没的。

作为共产党员,要认真履行上级交代的任务,粟裕也在认真组织部队的渡江工作。

粟裕率领华野指挥机关和第一、第四、第六、两广和特种兵纵队北渡黄河,于2月下旬进入濮阳地区休整,渡江南进的各项准备工作,随即全面展开。

根据中央的指示要求,重新编一支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由华东野战军的第一、第四、第六纵队组成。粟裕担任第一兵团的司令兼政委。

小威胁难回主力(1948年,中央提出换掉粟裕,陈毅:无论用谁代替他,都会全军覆没)

粟裕与陈毅

根据粟裕的建议,华野前委报请中央批准,调华野第二纵队副司令张震任华野副参谋长兼第一兵团参谋长。

按照中央的要求,第一兵团要进行新的整风运动,具体要做的事情有三个。

首先为了解决军队长官身上不守规矩、懒散的问题。粟裕做了动员大会,他在会上对第一兵团之前的成绩提出了表扬,并且也指出了部队战士的自满情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粟裕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冷静的分析,还做了自我批评,战士们都为之感到羞愧,纷纷进行自我批评。为渡江作战打下了一个很好的思想基础。

小威胁难回主力(1948年,中央提出换掉粟裕,陈毅:无论用谁代替他,都会全军覆没)

张震

其次,他进行了积极的教育,用以提高战士们的觉悟。他举办了忆苦会,在会议上他引用了著名书法家郭化若的一副对联:在革命领袖面前吐尽千年苦水,靠全体同志努力去报血海深仇。

通过这个恰到好处的忆苦会,为战士们提前打下了艰苦奋斗的准备。

第三,就是针对渡江作战进行相关的军事训练。比如带领部队进行巷战,或者提前在水稻田里进行演练。

张震针对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说了这样一句话:万事俱备,只等渡江。正在做着万全的渡江作战准备的粟裕,在心中仍然没有放弃他自己的研究。

小威胁难回主力(1948年,中央提出换掉粟裕,陈毅:无论用谁代替他,都会全军覆没)

张震

他一直研究的中心问题在于,究竟哪种情况对中原作战更为有利呢?究竟是要分兵渡江南呢?还是要集中兵力在中原进行大的歼灭战呢?

在他看来,中共中央之所以这样做的意图就是为了把战争引向敌人的后方,以此来达到扭转中原战局的局面。

中原地区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这里交通便利,视野开阔。虽然这些条件对敌军有利,但同样也有利于我军的机动作战。

我军在中原地区进行大决战的优势主要在于我军在中原解放区已经有了初步的基础。而且我们还背靠山东等老解放区,等到战争需要的时候,可以得到及时的支援。

小威胁难回主力(1948年,中央提出换掉粟裕,陈毅:无论用谁代替他,都会全军覆没)

粟裕

如果按照主席所说的让三个纵队渡江南进,无疑会给敌人带来极大的震撼。但很难达到预定的战略,而且三个纵队也调动不过来蒋军的四个主力军,反而会分散我军的战斗力,让我们处在被动的局面下。

我们的三个纵队,加上一些民工,加在一起大概有十万人,经过一番战斗之后,可能会降到六万以上,再除去一些伤员,剩下的很难再对敌人构成威胁。

相比之下我军在江南地区还没有成熟的根据地,依靠老百姓进行补给难度较大。

我军渡江,敌军最有利且最有可能的行动就是调一部分人回江南,应该不会把对刘邓大军构成威胁的四支主力部队调到江南地区。

在1947年7月的时候,我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刘(伯承)邓(小平)大军,千里跃进,进入大别山,直逼长江北岸,威胁南京与武汉。

为此,蒋介石调集军队,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围攻大别山区,刘邓大军,陷入困境。

小威胁难回主力(1948年,中央提出换掉粟裕,陈毅:无论用谁代替他,都会全军覆没)

刘邓大军

在蒋介石的四支主力部队中,有两支部队的机动性很高。一支是邱清泉的整编第五师——第五军,另一支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杨杰领导的第十八军。

如果蒋介石把他们调到江南去进行工作的话,部队的机动性就会大打折扣,能够意识到这一点的蒋介石是不会这样做的。

而剩下的两支部队,即李燊领导的第七军和张文鸿领导的第四十八军是蒋介石好不容易才调到江北与我军进行战斗的,断然没有再调回去的道理。

所以,我们渡江南进的部队是无法使蒋介石的四支主力部队同样向南发展的。

换一种设想,我们的军队调兵进行渡江作战,一切都在领导人的掌控之中,蒋介石的部队也调到了江南,并且缓解了刘邓之围,占领了中原。

小威胁难回主力(1948年,中央提出换掉粟裕,陈毅:无论用谁代替他,都会全军覆没)

蒋介石

这大概只有在我军在人力、物力、财力等都处于绝的优势之下才可能发生。不然的话我们会反遭其蚀,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伤亡。

在进一步讲到,如果我们采取的渡江战役失败了,那么很有可能出现两个中国的局面,那这个局面是任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如果要改变中原的战局,就要同其他的几个战场进行协助,与国民党军打几个大的歼灭战,彻底打败蒋介石。

综上所述,我们目前的最佳方案应该就是于敌人进行大的歼灭战,将敌人消灭在长江以北。其实这两种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只是各自有各自的观点。

在经过几番斟酌、思考之后,粟裕还是觉得自己的想法是非常正确的。

小威胁难回主力(1948年,中央提出换掉粟裕,陈毅:无论用谁代替他,都会全军覆没)

粟裕

粟裕作为一名战区的指挥员,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应该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思考,既要做好局部的,也要做好全局的。

既然粟裕能够看到渡江作战的问题,就应该再一次向中央进行说明,这是作为军事负责人对历史的负责,也是对人民的负责。

在粟裕进行完冷静的分析之后,想到了已经提出过两次这个想法,但都被否定了。如果现在再一次提出这样的方案,而这样的方案与目前所进行的大的战略布局不相同,那会不会干扰领导们的渡江作战的决心呢?

正当粟裕处于为难的时候,华野司令员陈毅回到了部队当中。

小威胁难回主力(1948年,中央提出换掉粟裕,陈毅:无论用谁代替他,都会全军覆没)

陈毅

这次回来实在是让陈毅大吃一惊,陈毅没有想到在华野一兵团高干会议期间,粟裕要改变中央已决定的渡江跃进战略。

陈毅一时难以理解粟裕的想法:这样有理论阐明、有实践依据的布置周详的重大战略决策,由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主席亲自主持,并和你我反复商量同意的战略行动,你为何要改变呢?!

粟裕对陈毅说:“现在我们第一兵团,装备火力并不比蒋军的头等主力差了。之后与蒋军在战场相遇,大概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和敌人的重兵集团相抗衡,另一种便是攻击他们重点防守的城市。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的话,我们通常是突然包围整军整师的敌人,现在蒋军主力都学会了在野战中利用村镇讯速构建起来防御阵地,一个整编师一昼夜能筑两三千个地堡,使我们的运动战变为攻坚战。这就需要有强大火力才能攻歼。

小威胁难回主力(1948年,中央提出换掉粟裕,陈毅:无论用谁代替他,都会全军覆没)

粟裕

如果采取第二种的话,当然就更需要有强大火力配备的部队。

粟裕接着说:“可是这种部队作战,对战争的贡献大,消耗也大。弹药、兵员、粮食虽然可以部分取之于敌军和敌区,但大部分还是要取之于解放区的后方。

粟裕继续说:“我们的第一兵团大概有八万多人,没有后方的补给。刘、邓跃进大别山,因雨季水大把重武器都丢下了,我们去江南,重武器也得丢下。

到江南也没有后方的弹药补充,在刚开始的时候是不可能打大规模的歼灭战的,所以不能寄希望于缴获敌人的物资。

我们本来是一个火药装备很充足的兵团,现在成为了只有轻武器的游击兵团,这不是扬短避长么?

小威胁难回主力(1948年,中央提出换掉粟裕,陈毅:无论用谁代替他,都会全军覆没)

陈毅

粟裕郑重地说:“而中原少了3个火力强大的主力突击部队,其损失是巨大的!

陈毅反驳说:“可是只要我们派出三个纵队渡江作战,就可能会调动蒋介石的二三十个旅,这样岂不是很大的收获!

这我算过了。”粟裕沉静地说道:“中原战场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有蒋军五军、整十一师的王牌主力,有七军、四十八军的桂系主力,加上平原交通便利,增援快速,我们下江南,如能调动这四个军中的一二个,那当然好,然而事实上不可能。

不可能?为什么?

小威胁难回主力(1948年,中央提出换掉粟裕,陈毅:无论用谁代替他,都会全军覆没)

陈毅

五军、十一师的优势是摩托化重装备,运动迅速,火力强大。这样的部队是不会调到江南水网地区去的。到江南他们的优势将全部丧失,蒋介石不会这样做。

广西军呢?

老蒋好不容易把他们调离江南,是不会轻易放虎归山的。而战斗力差的旅调走二三十个,也不能解决中原的困难。”粟裕说道。经过粟裕的一番陈述,陈毅有了很大的改观。

在粟裕看来,急于南进未必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中原地区也不会迅速巩固。

跃进大别山和中原,确实是避我军之短,扬我军之长。而跃进江南,对一兵团这样一个对于重装备运用很熟练、围歼敌人能力很强的部队来说,反而是丢弃其所长。

小威胁难回主力(1948年,中央提出换掉粟裕,陈毅:无论用谁代替他,都会全军覆没)

粟裕

看到陈毅有些改观,粟裕又说到:“如果把在渡江作战中要付出的代价用在中原战场上,情况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陈毅被粟裕说服了,但他同时也知道毛主席是一个不会轻易放弃自己主张的人,尤其是这么重要的事情。

那么接下来要怎样去跟主席说明这一切呢?如果向主席强调去江南有困难,那岂不是会被看作是畏缩的表现,但现在粟裕的考虑完全是符合实际的。

4月18日,粟裕再次以个人的名义向中央发送了电报。粟裕也在这次的电报中说明,自己是经过陈毅等人的鼓励才第三次斗胆直言的。

小威胁难回主力(1948年,中央提出换掉粟裕,陈毅:无论用谁代替他,都会全军覆没)

毛主席

这份电报接近三千字,里面增加了陈毅的观点及建议, 同时,粟裕在电报中表示他们对于渡江的事情在进行积极的准备,不会放松的。

毛主席在接收到粟裕的电报后,认真进行考虑,亲自拟电请粟裕和陈毅来河北南庄商量。

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在听完粟裕的观点之后,做出了重大的调整。决定在原有方针不变的前提下,采纳粟裕的建议,

命令华东野战军的三个纵队可以暂不过江,先集中兵力在中原战场进行作战。,歼灭敌人,粉碎敌人在中原的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