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知识 > 轰四魔将不够成熟(你不知道的轰电-5和轰电-6,揭秘中国早期电子战飞机发展的艰辛历程)

轰四魔将不够成熟(你不知道的轰电-5和轰电-6,揭秘中国早期电子战飞机发展的艰辛历程)

更新时间:2022-09-30 23:17:20

现代战争,是信息化、电子化的对抗与战争。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电子干扰与对抗逐渐成为现代化战争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成为现代防御体系的重要一环,是干扰敌方实施有效攻击与发动反击的一项重要力量,其中尤以电子战机为重。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由于电子战机研制工作刚刚起步,反电子战水平较弱,时常遭到美国及台湾地区电子战机的袭扰,其中尤以20世纪90年代“94华南空情异常事件”最为严重,使我国防空体系形同虚设,可见电子战机在现代化战争中的巨大作用。

轰四魔将不够成熟(你不知道的轰电-5和轰电-6,揭秘中国早期电子战飞机发展的艰辛历程)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就利用引进的伊尔14运输机和苏联提供的几种杂波干扰机改装了数架电子战机

图-4电子战机

中国电子战飞机的起步时间虽然不晚,但发展历程却颇为曲折。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空军刚刚成立不久就利用引进的伊尔14运输机和苏联提供的几种杂波干扰机改装了数架电子战机。由于整体技术水平较低,中国空军根据中苏两国签订的相关装备引进协议,在引进伊尔-28轰炸机的同时也引进了数架伊尔-28P电子战机。

但是,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相关技术的引进工作并没有完成。随后,中国空军自行改装了一架伊尔-28电子战机,成为非常宝贵的电子战力量。不过,该机的电子战能力比较落后,干扰方式、发射功率、覆盖范围、干扰距离都还停留在50年代初的水平。因此从60年代中后期开始考虑利用国内现有的轰-6轰炸机、图-4轰炸机、安12运输机等平台作为载机,研制包括电子侦察机和电子干扰机在内的多种新一代专用电子战机的计划。但因受到技术、平台、资金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这些计划最终只有利用图-4轰炸机的改装计划得以完成。该计划一共发展了3个型号,一种是预警机,一种为电子侦察机,一种为干扰机。

但除了预警机得以公开以外(空警-1号),其他两种电子战机型并没有公开。从有限的资料可以认定这两种机型确实存在,并且在80年代末退役之前的十多年间使用频率非常高,飞行航迹遍布中国全境。

外界估计,图-4电子战机一共改装了7架,其中电子侦查/对抗型4架、电子干扰型3架。机上的设备应该是早期从苏联引进的相关设备的仿制或改造型号,机上还安装了全频段雷达侦查设备、通讯侦查设备、杂波干扰机、欺骗式干扰机、雷达告警接收器、雷达信号接收器等。电子干扰型的机腹弹舱内还安装了箔条投放器,可以在空中形成数千米长、数百米宽的走廊。

轰四魔将不够成熟(你不知道的轰电-5和轰电-6,揭秘中国早期电子战飞机发展的艰辛历程)

中国轰-5,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轰-5的基础上研制了两型电子战机,即轰电-5和轰干-5

轰电-5电子战机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轰-6轰炸机开始进入正常生产阶段,利用轰-6平台改装电子战机的设想也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同时,为了更好地配合战术攻击机群(强-5和轰-5)的作战,中国空军同时展开了轰-5电子战机的研制工作。这样,中国空军在80年代同时展开了2种平台的电子战机的研制,基本上可以满足战术(强-5、轰-5)和战役(轰-6)两种机型进行攻击作战的需求。

根据零散的资料显示,轰电-5的研制时间可能开始于1982年左右,由于此前已有改装引进伊尔-28P的经验,轰电-5的研制工作非常顺利。轰电-5的研制时间只有不到2年,大约在1984年左右就开始进入了小批量生产,飞机的机身、弹舱内装备了15部雷达干扰机、电子侦察设备、全方位雷达告警接收机,可以对地面、水面、空中的各类型雷达实施杂波、欺骗式干扰,后期生产的部分飞机上还在翼尖增加了新型电子侦察干扰吊舱,满足了对新型雷达干扰作战的需求。轰电-5主要用于伴随战术飞机执行对地(海)攻击作战,使用干扰机对敌方的雷达实施干扰,为己方攻击机群开辟一条安全的空中通道。

不过,由于轰电-5机体空间有限加之载重较小,自身只具备主动干扰能力,不具备被动干扰功能。而当时中国空军认为只依靠主动干扰方式并不能保证攻击机群的绝对安全,被动干扰仍将发挥比较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一种简化电子干扰能力而增加被动干扰能力的轰干-5出现了,它主要是将机身弹舱的电子干扰机拆除,改为安装一个箔条投放器,内部装有可以对2种波段对空警戒雷达具有较好干扰效果的金属箔条,一次可以为攻击机群形成一条长2000米、宽500米的干扰“走廊”,与轰电-5配合使用可以更有效地保证攻击机群的安全。

轰电-5和轰干-5的生产数量并没有可靠的数据,据国外媒体推测,从20世纪80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这近十年的时间,轰电-5和轰干-5的生产数量约20~30架,直到21世纪初新一代电子战机陆续服役后才退出现役。

轰四魔将不够成熟(你不知道的轰电-5和轰电-6,揭秘中国早期电子战飞机发展的艰辛历程)

我国在轰-6基础上研制的轰电-6电子战机,大量采用了西方国家先进的技术

轰电-6电子战机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空军最后几架图-4电子战机即将退役,中国空军面临着没有大型电子战机可用的严峻局面。当时轰-5电子战机只能与战术飞机进行较好的配合,与航程更远的轰-6很难进行编组使用。而早期改装的两架轰电-6由于技术的限制,总体性能并不理想,因此既是出于替换老式图-4电子战机的考虑,也是出于满足轰炸机部队作战需求的考虑,中国空军加快了轰电-6的后续发展计划。

1988年,轰电-6的研制正式启动,大量采用了西方国家先进的技术,机上安装的电子战设备无论从性能还是数量上都远远超过早期的图-4电子战机和轰电-5,可以说是当时中国国内技术在这个领域内能达到的最高水平。轰电-6机身内部装备了25部多波段电子干扰机,基本上可以覆盖所有雷达工作波段,其中大功率杂波干扰机用了比较先进的集成电路设计,重量更轻,体积更小,可靠性更高,功率更大,灵敏度也更高,技术水平远高于采用电子管设计的老式干扰机。轰电-6在机翼下还加挂了2个金属箔条投放器,箔条数量是轰干-5的2倍,可以形成更大范围的箔条干扰“走廊”,减弱敌方雷达设备的探测、跟踪能力。轰电-6不仅可以依靠自身携带的大功率干扰机对敌方地面、水面以及空中雷达进行侦察、定位并实施远距离干扰或信号压制,同时也可以与轰炸机群一起行动,实施伴随干扰。

总体上看,由于平台空间大、性能好,轰电-6完全融合了早期轰电-5和轰干-5两个机型所具备的特点和功能,同时又具备了图-4航程远的特点,对各类雷达信号的侦察、定位能力是轰电-5的4~5倍,干扰、压制距离达到了轰干-5的3倍,作战性能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

轰四魔将不够成熟(你不知道的轰电-5和轰电-6,揭秘中国早期电子战飞机发展的艰辛历程)

20世纪90年代,为了应对台海危机,我国还研制了一些以图-154M为平台的电子战机,即图-154MD电子战飞机

图-154MD电子战飞机

20世纪90年代,为了应对台海危机,我国还研制了一些以图-154M为平台的电子战机,即图-154MD电子战飞机,目的是为了缓解当时中国空军电子战能力十分薄弱的局面。

根据国外有关媒体推测,图-154MD的改装有I型、II型。其中I型主要执行电子情报收集任务,因此在机身下方加装了大量用于收集、探测、识别各类陆基和海基电磁信号的雷达天线;机舱内则安装了大量数据储存和处理设备以及相关的操纵控制台,可以对大量截获的电磁信号参数进行测量、分类、分析。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提高中国空军对地面目标的探测和识别能力,被称为II型的电子战机改装计划开始实施,该型机除了仍具备一定的电子侦察能力外,最主要的是可通过安装在机腹部的一部长达7米的合成孔径雷达,可有效对地面目标实施探测和识别。由于合成孔径雷达特殊的工作原理,它可以在能见度极低的气象条件下对数万平方千米的地面目标生成类似光学照相的高分辨率雷达图像,并有效地识别地面伪装和一定深度的地下目标,可以全天候对地面目标进行高精度的定位、探测与跟踪。因此,它无论是所配置的电子设备还是功能都与美国空军的E-8战场联合监视飞机类似。

图-154MD电子战机服役后,中国官方发布的消息很少,可见其保密程度是很高的,直到最近几年由于参与搜寻马航失联航班以及巡视东海防空识别区后才逐步有了公开报道。

轰四魔将不够成熟(你不知道的轰电-5和轰电-6,揭秘中国早期电子战飞机发展的艰辛历程)

目前,中国在电子战飞机研制与发展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体系,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结语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海湾战争中美军电子战飞机的应用以及数次对中国的电子压制,使中国认识到了与西方国家电子战飞机的差距,加快了新型电子战机的研制。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先后启动了以新一代运-8平台为基础的“高新”系列电子战机。目前,中国在电子战飞机研制与发展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体系,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行列,对于实现我国的空中电子对抗与防护,构建现代化电子防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