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知识 > 邓亚萍简介和故事(从“乒坛大魔王”到剑桥女士,退役23年后,邓亚萍过得怎样了)

邓亚萍简介和故事(从“乒坛大魔王”到剑桥女士,退役23年后,邓亚萍过得怎样了)

更新时间:2022-09-26 13:29:53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一位男孩的父母双双遇难,自己也失去了一条腿。从医院的病床上醒来,他被巨大的悲痛所包围,整日沉默不语。

医生听说男孩酷爱乒乓球,便尝试打开他的心扉:“如果乒乓球世界冠军来和你打打球,你会开心些吗?”

男孩摇摇头:“他们不会出现在这里的,你骗我。”

让人意料不到的是,医生竟然真的找来了「乒乓女皇」邓亚萍。

邓亚萍简介和故事(从“乒坛大魔王”到剑桥女士,退役23年后,邓亚萍过得怎样了)

邓亚萍近照

见面后,邓亚萍跟男孩交流玩耍,临走前,她给了男孩一个深深的拥抱,男孩的身体激动地颤抖着。

她走以后,男孩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积压在心底的情绪终于得以释放,医生说,这是好转的开始。

对邓亚萍来说,帮助和扶持这样有着体育梦的孩子,是她的使命与职责。

因为她也曾是小城里走出来的姑娘,因为怀着一个大大的梦想,从普通女孩到世界冠军,从剑桥士到官员、创业者、慈善家......

邓亚萍转换着不同的身份,游刃有余。她有多努力,她的人生就有多精彩。

01

1973年,邓亚萍出生在河南省郑州市。母亲是个纺织工人,父亲曾是中南五省的乒乓球单打冠军,退役后留在河南省队做体育教练。

在父亲的熏陶下,邓亚萍5岁就开始学打乒乓球。当时她还不及球桌高,脚下要垫个木箱才能够得着。就这样,身形弱小的邓亚萍踮着脚,开启了她的乒乓球生涯。

邓亚萍简介和故事(从“乒坛大魔王”到剑桥女士,退役23年后,邓亚萍过得怎样了)

幼年邓亚萍

初次接触乒乓球,邓亚萍就觉得乐趣无穷。有时遇到下雨天,父亲不让她出去练球,她却说什么也要去。别家孩子哭闹着要玩具,她是哭着要去打球。

父亲有独到的训练方法,邓亚萍也学得特别认真。8岁时,她就能击败同龄的绝大多数对手。9岁时,她就拿下全国业余乒乓球赛的女子单打冠军,并获得了进入省队的资格。

然而这绝不是一个天才少女躺赢的故事,邓亚萍的冠军之路走得并非一帆风顺。

1982年,邓亚萍终于进入省队训练,开始职业选手生涯。但刚进省队半个月,教练就让父亲把她领回家,因为邓亚萍个子小,教练觉得她没什么培养价值。

回到家后,父亲语重心长地跟她说:如果她同意教练的看法,那就停止训练。如果不同意,那就努力证明自己。

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选择,年仅9岁的邓亚萍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她只是觉得要争口气:“不服气!我能战胜她们!”

在那之后,她转入郑州市队,开始加倍苦练。当时的训练条件很艰苦,废弃的澡堂里放四张球桌,就成了训练室,晚上队员们就睡在男女更衣室里。

即便如此,邓亚萍每天都坚持训练超过10小时,上万次击球,一年365天从不间断。乒乓球讲究以快制胜,为了能提高击球速度,邓亚萍训练时将30斤的沙袋绑在身上。等练完卸下沙袋时,整个人身轻如燕,跑起来脚下生风。

四年时间里,邓亚萍的球技愈发娴熟,在少年竞赛上一口气拿下两个冠军,让人不得不对她刮目相看。曾将她拒之门外的省队,先后找了她教练两次,才把邓亚萍重新借调过去。

1986年,13岁的邓亚萍代表省队拿下了全国锦标赛冠军。这场比赛,也让国家队教练张燮林注意到了这个小个子选手。

然而,这一次邓亚萍再次被拒之门外——还是因为身高的问题。

国家队里的5个教练中,有4个都投了反对票。最后还是张燮林力排众议,将她领进了国家队:“个子矮小,是她的优势,因为她看任何球都是高的,对她来说都可以进攻。”

邓亚萍简介和故事(从“乒坛大魔王”到剑桥女士,退役23年后,邓亚萍过得怎样了)

球员时期

02

这一次,命运站到了邓亚萍这一边。

进入国家队后,面对比自己球龄长,身高更高,技术更好的队友们,邓亚萍没有气馁,只是她对自己更狠了。

每天训练,她都比别人多练40分钟,一年下来就是多练40天。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邓亚萍琢磨出一套适用于自身的新打法,被解说员精准总结为“打球凶、速度快、变化多”。

1989年世乒赛上,16岁的邓亚萍首次代表国家出战,就与搭档乔红斩获了女双冠军。

1991年世乒赛,邓亚萍首获女单冠军。

而这仅仅是开始,自那时起,邓亚萍几乎揽下所有世界大赛的金牌,战绩辉煌,所向披靡。

9年国家队生涯中,邓亚萍拿下了18个世界冠军,4块奥运金牌,在乒坛连续8年世界排名第一,统治世界女乒将近10年,开创了属于自己的「邓亚萍时代」。

1997年,24岁的邓亚萍逐渐淡出赛场,被伤病缠身的她,也到了该退役的时候。

一个时代结束了,她放下了曾经的辉煌,将所有的金牌奖杯都打包收起,翻过了人生的这一篇章。

邓亚萍简介和故事(从“乒坛大魔王”到剑桥女士,退役23年后,邓亚萍过得怎样了)

金牌收割机

03

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对邓亚萍说:“世界向你敞开了大门,因为你有了这把钥匙。”这一次,萨马兰奇成了邓亚萍人生中又一位贵人,在他的推荐下,退役后的邓亚萍进入了国际奥委会。

第一次去奥委会开会时,邓亚萍发现全场只有她一个人带着翻译。整个环节中,她什么都听不懂,全靠翻译一句句讲给她听,做什么都比别人慢半拍,她感觉就像个局外人。

运动员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又上来了,邓亚萍下定决心要学好英语,要打破人们对体育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刻板影响,于是开启了她长达11年的求学之路。

在求学这条道路上,邓亚萍吃得苦并不比打乒乓球时少。

小时候以训练为主,她的功课很差。进入清华大学外语系时,她连26个英文字母都写不全。但邓亚萍坚信只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就一定能赢。每天14个小时的埋头苦学,让她的英语水平从零飞升到了专业级。

邓亚萍简介和故事(从“乒坛大魔王”到剑桥女士,退役23年后,邓亚萍过得怎样了)

拿到外语学位

2001年,邓亚萍作为北京申奥大使,在现场用一口流利的英文做阐述报告,为北京赢得2008奥运会主办权贡献了一份力量。

从清华毕业后,邓亚萍又远赴英国,取得了诺丁汉大学的硕士学位。但她并不满足,她打算去剑桥大学,攻读士学位。

在进入剑桥之前,邓亚萍需要一封推荐信,导师建议她找萨马兰奇。对于她的请求,萨马兰奇一开始是拒绝的:“你干嘛读士?读完硕士你就要回国,为中国人民工作。”

“我一定会回去,但剑桥是我的梦想,我相信从剑桥毕业后我能为中国人做更多。”

几年后,邓亚萍顺利拿到了剑桥大学士学位,成为剑桥800年来第一位获得士学位的奥运冠军。

04

正如之前对萨马兰奇说的那样,士毕业后,邓亚萍第一时间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她加入《人民日报》,继而担任北京市共青团团市委书记,之后又掌舵人民网建立了「即刻搜索」,身份几经转变,始终不离国家框架。

2016年,43岁的邓亚萍回到了家乡郑州,成立了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投身于体育产业及体育公益事业。

邓亚萍公益之路的起点,却始于几十年前在国家队的“结对子”活动。

当时国家队通过“结对子”的方式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邓亚萍资助的是个来自河南县城的女孩。女孩来国家队体验生活的那几天,吃饭只吃菜不吃肉,邓亚萍一问才知道,女孩吃不惯肉,因为她之前就没吃过。

同在一个省,农村与城市的孩子差距竟如此之大,这让邓亚萍内心感受到了冲击,从那时起她便开始关注弱势群体。成名之后,她觉得自己曾得到了许多帮助,也应该把这份爱继续传递下去。

邓亚萍简介和故事(从“乒坛大魔王”到剑桥女士,退役23年后,邓亚萍过得怎样了)

指导小球员

1992年奥运会后,邓亚萍将5万奖励全部捐给了河南省红十字会,在她的帮助下,数百名失学儿童得以重返学堂。像当年“结对子”那样,她邀请了一位农村女孩游览北京,带她逛街,带她吃好吃的,带她去自己的训练中心。女孩说这是她梦里才见过的地方,此前她最多只到过有着柏油路的县城。从此,女孩的心中种下了一个梦,她说将来想把家乡建设成北京那样。

1996年,邓亚萍再次从奥运奖金中拿出5万,捐给了山西的一座希望小学,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改善学校环境。

退役后,作为中国十佳冠军委员会主席,邓亚萍带着退役冠军们走访各地,开展了针对农民子女的“蒲公英计划”、针对残障青少年的“心灵之光”计划、针对失足少年的“携手明天计划”,还有资助贫困学子恢复视力的“光明行”等等。

她还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了“星球计划”,专门探访体育教育资源匮乏的贫困地区,寻找怀揣体育理想、有运动天赋的孩子,帮助他们去实现体育梦。

05

2004年邓亚萍与前国家队乒乓运动员林志刚低调结婚,两年后生下儿子林翰铭,一家三口过得其乐融融。或许是继承了妈妈的优秀基因,今年刚15岁的林翰铭已是北京男乒队的选手,在去年的青少年锦标赛中,取得了男子单打冠军和团体亚军的好成绩,未来前途无量。

如今48岁的邓亚萍依然“折腾不止”。除了家庭和事业,她将四成左右的时间投身到慈善当中,时常奔波于各个城市,做公益活动,推广全民健身,并致力于发动更多的人参与体育公益。

数字时代下,邓亚萍也越来越多地参与线上公益。就连是参加综艺,也成了她传播公益的一种方式,用榜样的力量,点燃更多人生活中的光和热。

“人生非常的短暂,能够做有意义的事情其实不容易。”邓亚萍早已将体育产业与体育公益视为终身的事业。如她所说,生活着,同时也在公益着。

邓亚萍简介和故事(从“乒坛大魔王”到剑桥女士,退役23年后,邓亚萍过得怎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