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资料 > 英超宝荐什么时候播(公众号五年了,还值得做下去吗?“值得,打算再做五年”)

英超宝荐什么时候播(公众号五年了,还值得做下去吗?“值得,打算再做五年”)

更新时间:2022-09-24 13:42:19

英超宝荐什么时候播(公众号五年了,还值得做下去吗?“值得,打算再做五年”)

假如没有公众号,我可能要多奋斗十年”。

去年公众号四周年之际,一位内容创业者的这句话引发了新媒体圈子里的刷屏。微信确确实实改变了一群人的命运,这种改变极端而戏剧性地发生在“姚健”身上,他留言道:“假如没有公众号,我还在废品站上班”。

言犹在耳,今天已经是微信公众平台上线五周年的日子。一年来行业内风云变幻,发生了太多事情,回首过往,令人不胜唏嘘。如果一年前感恩和兴奋是主旋律,那么今天新媒体上空则多了一些困惑和不确定的乌云。

公众号五年了,它还值得做下去吗?“十点读书”林少说值得,打算再做五年。“视觉志”沙小皮说公众号 小程序,真正实现链接一切。猫老大说,“公众号的价值还在不断上升”。在唱衰之音升起时,大佬们仍然坚定看好公众号的前景。

这几年,我们的欢乐、兴奋、震惊和焦虑都与公众号密不可分,我们的改变和未曾改变的初心都因公众号而跌宕生长。五年是个坎,希望公众号六周年、七周年、八周年、九周年、十周年的时候,我们还会继续讲述微信和一群人不安分的故事。

微信公众号五年了,还值得继续做下去吗?

英超宝荐什么时候播(公众号五年了,还值得做下去吗?“值得,打算再做五年”)

在今天接受采访的近三十位公众号运营者中,有最早一批掀起内容创作浪潮的先行者,他们见证了如今所有人梦寐以求的公众号红利期;也有很多人是后来居上,通过日复一日的埋头创作,开辟出各自的一方天地。

与去年融资消息遍地的繁荣景象不同,今年公众号打开率下滑、活跃度差、涨粉变现难……一系列问题真切影响着每一个内容创业者。业内多了不少唱衰之声。

那么,微信公众号五周年了,还值得继续做下去吗?

当我们提出这个问题时,大多数人都毫无不犹豫地回答值得,只有少数犹豫不决。(这里不排除我们的采访范围有所局限带来的影响)

他们也给出了各自的理由。比如很多人认为公众号至少目前仍然是最强大的内容分发平台,无论从内容类型或平台前景来看,都有诸多未被发掘的金矿。

“十点读书”创始人林少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明确说“值得做下去,打算再做5年”;而“夜听”的创始人刘筱也坚定认为值得,“即便是在五周年的节点,依然值得重新开始”。

任何事物都有高峰期和低谷期,起起伏伏很正常,延续才是王道。

—— “我走路带风”运营者

我走路带风

微信公众号还在走上坡路,数量越来越多,阅读低涨粉难是必然趋势,但公众号的价值还在不断上升,总体阅读量还在上涨。而且玩法越来越丰富,开放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每开放一个功能,就可能是一个新机会。

—— 掌玩网络创始人

猫老大

公众号依然是把写作者的思想、价值观向外传递的最好工具。只有微信公众平台的读者让你感觉是实实在在的“自然人”的存在。我在其他平台也尝试发过东西,但评论区就是个粪坑,让我毫无互动的欲望。坦白讲,自媒体大多数把其他平台当作备份平台而已,发完就走了,隔天看看数据而已,顺便挣点平台方的钱,健康吗?不健康!

—— “三表龙门阵”运营者

三表

只要你还在用微信采访我,就值得。人心在这里,商业也在这里。

——“新世相”创始人

张伟

今年大家都在讨论公众号慢慢衰落,但试问目前国内有哪个平台能生产出这么多原创内容。

——“蝉创意”运营

harace

我觉得当然值得做下去,即使微信未必重视公众号,但这个平台对流量的聚合效应太强大了,过去从来没有这么强大的大一统的平台。

——大象公会创始人

黄章晋

我们坚定看好微信公众号的前景。因为微信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又有海量流量,又具备社交关系链的平台。我们最喜欢微信公众平台的一点是,有一个很公平的竞争环境,官方很少对流量进行干预,也极少与开发者争利。实际上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基于微信平台的是一类,微信公众平台以外所有人加起来是一类。

——“军武次位面”创始人

曾航

很多有趣的内容感觉都还没有做呢。

——“女神进化论”创始人

饲主

流量红利消失,观念红利到来。对已有流量的开发,可以称之为微信用户生态的2.0时代。从1.0到2.0的过渡,需要卖水机构。这样的一种模式会成为机会:彼此垂直的账号之间,可以交换流量,这个流量不再是互推这种简单的用户交换,而是交易产品的交换。一个基于垂类账号的流量交换(模式类似于分销),一个微信的用户市集会出现。微信不再是单一获取用户这么简单,将进入有产品供应能力的竞争。

—— “有马体育”执行总裁

秦向前

也有一些运营者认为,无论是否继续做公众号变化的是信息传播的渠道,而非有价值的信息,生产内容不必局限在一个平台,重要的是“背后的能力”,或者在原有的基础上持续发展。

其实我的想法一直是不局限在一个平台下面去生产内容,公众号只是一个展现的地方,有价值的内容应该是在任何平台都是有价值的。

——“爸比好荐”

鱼叔

红利期就好比你听枪准,第一步快,但很快规律和方法就会透明,比的就是耐力和持续思考、调整的能力。所以,我对微信公众号能做多久并不关心,我关心的是,背后的能力到底是什么。什么能力,可以让我在任何一个时代的“微信公众号”上成功。

——插坐学院创始人

何川

值得做下去,但要发展,覆盖面要更广。

——“刘备我祖”运营者

刘黎平

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会离开的原因,可能只是因为对内容和创业的喜爱和感情。公众号从工具变成了生活,从兴趣变成了饭碗。在他们眼里,问题的症结不在于值不值得,而在于自己是否还保有热爱。

毕竟我不是那种做直播做视频的,还是写字的活适合我。

——“Haruru”运营者

Haruru

从13年开始做,已经四年多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多久都值得。

——“商务范”范主

邓潍

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有趣而又能养活自己的工作不多。

——“乌鸦电影院”创始人

乌鸦

没有什么值得不值得的,做公号是一种兴趣,又不是生活的全部。从没听说过看英超值不值得?钓鱼值不值得?

——“馒头说”创始人

馒头大师

本来我的号就是记录自己的家庭生活的,从客时代写到微信公众号,坚持了12年,在这里也有了家的感觉。只要这个平台在,我们的家也会在。

——同志情感号“三男一宅”

Tommy

当然要继续做下去啊。这种感觉就跟养儿子一样,辛辛苦苦把他养大,不可能说快要成年了就丢掉他。

——“胡辛束”创始人

胡辛束

英超宝荐什么时候播(公众号五年了,还值得做下去吗?“值得,打算再做五年”)

如果不做公众号了,你会去做什么?

英超宝荐什么时候播(公众号五年了,还值得做下去吗?“值得,打算再做五年”)

即便这么多人都告诉我们不会立刻离开,但假如不做公众号了,他们又会去做什么呢?还有哪些窗口和平台会得到他们的青睐?

当然,或许也会有人从这个问题中读到一些悲情色彩和唱衰气息,但停下来想想,我们生活中比公众号更重要的东西,本来就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视觉志创始人沙小皮军武次位面创始人曾航,都说可能会去做投资;商务范范主邓潍和少女心教主胡辛束,则都说想把时间放在家庭或恋爱,生个宝宝,试试做妈妈是什么感觉。

如果不做公众号了,我依然会做创意、内容相关的事儿,一是积累了这方面的经验,二是也不会别的。

——“三表龙门阵”运营者

三表

做公号之前我是写小说的,如果有一天不做公众号了,我想继续去写小说,其实做公众号本来也是个无心插柳的事情,反正都是离不开文字的。

——“倾我们所能去生活”运营者

晚情

反正我微信有5千个好友,不做公众号,我就去做微商。微笑.jpg

——“蝉创意”运营

harace

做本职工作。公众号本来就是业余爱好。

——“馒头说”创始人

馒头大师

如果不做公众号我可能会做网站或App吧,网站为主,我觉得PC也是目前的一个窗口。

——“真实故事计划”创始人

雷磊

我还是会继续创业,可能做游戏相关的,流量在哪里,机会就在哪里,现在3个年轻人中有1个人玩王者,这个流量太恐怖了,而且可能会越来越恐怖。

——掌玩网络创始人

猫老大

如果不做公众号,真的,我朋友一直想拉我回家乡养猪…其实我自己更想去欧洲做个流浪歌手,最好是在布拉格广场。背着吉他弹唱,没有人认识我,凭着歌声吸引大家驻足,如果能投喂几个硬币认可我一下就更好了。

——“曲玮玮”创始人

曲玮玮

如果我不做了,还是希望在这个行业里面打滚。

——Whatyouneed主编

Blake

不做公众号了,我会去继续去别的领域继续做十点读书吧。

——“十点读书”创始人

林少

会考虑去做直接向用户收费的产品。

——大象公会创始人

黄章晋

我大概是去上学吧,国内大学的学业还没有结束,也一直在准备出国留学。

——“我走路带风”运营者

我走路带风

太多事可做了,人生那么有趣。

——“ItTalks”

魏武挥

英超宝荐什么时候播(公众号五年了,还值得做下去吗?“值得,打算再做五年”)

做公众号以来,有没有什么遗憾?

英超宝荐什么时候播(公众号五年了,还值得做下去吗?“值得,打算再做五年”)

公众号五周年,还有数以万计心怀梦想的人,正走向内容创业的康庄大道。五年,对很多人星夜兼程、埋头向前的内容创业者来说,回过头来看,多少留有遗憾

很多运营者说,最遗憾的是没提早两年做公众号。“真实故事计划”创始人雷磊告诉我们,等去年年底发力的时候,已经错过“撒一把种子在地里,很快就能长出植物来”的大环境。

因为没早两年,拥有上百万粉丝的“我走路带风”始终觉得自己像个新人,有太多东西要学。公众号“军武次位面”的创始人曾航说:“做公众号以来,最大的遗憾可能就是在早期阶段略保守了一些,如果那时候更激进一点,更大胆一点,用户数可能比现在还要大得多”。

视觉志创始人沙小皮的遗憾是:“没有在2014年砸锅卖铁贷款卖房投广点通”。

“我要WhatYouNeed”总编Blake:“我最遗憾的事情,还是没有成长得更快”。

“新闻夜航”负责人史国立说,做公号以来最大的遗憾,莫过于目前只把一个账号运营得不错。“摇铃铛”创始则说,刚开始的时候把公众号看得太轻,错过很多机会

遗憾不过在于舍与得,在三表看来,没有机构化,没有接受投资,没有大红大紫,没有他们口中的“成功”……都是遗憾,但他也有自己的快乐、随性,及不受控制的自由,不看账本的快活。

“Haruru”运营者遗憾的是“任性推掉了很多广告的同时也接了不少烂广告”。

觉得每天都有小遗憾的是“假装在纽约”创始人假张,因为每篇文章发出去以后才想到,本来标题可以这么写,效果可能更好,或者本来可以多写这么一段话,意思就表达得更完整了。

同此感受的还有胡辛束,她说很多时候回过头来看,会觉得有些内容本可以做得更好更精致一些。

“商务范”范主邓潍的遗憾是:“虽然去了世界很多地方,但是目的都不纯洁,心里总是装着怎么做好一个选题和分享,怎么拍照,怎么写东西,很难静下心来单纯欣赏风景”。

陪伴了听众,却缺少陪伴家人”这是“夜听”创始人刘筱的遗憾。“倾我们所能去生活”运营者晚情也表达了同样的感触:“当粉丝达到一定数量后,我们是日更,一年里几乎没有节假期,陪家里人的时间比没做之前急剧减少,度假等更成了奢望,这一点挺遗憾的”。

除了达成的10w 太少,31岁的新媒体人灯灯的遗憾,是始终没有勇气做一个自己的公众号。

而对于“可能是被微信伤得最深的”王五四说:“遗憾的是公众号保留不下来,丢了好多朋友,好多朋友也跟错了号”。

魏武挥的遗憾可能更加直接而扎心:“粉丝还是太少了”。

做公众号这些年

经历过最难的坎是什么?

英超宝荐什么时候播(公众号五年了,还值得做下去吗?“值得,打算再做五年”)

有人说做公众号最难的坎是“万事开头难”。

“刘备我祖”运营者刘黎平看来,自己最难的坎是在一万阅读量都实现不了的时候;“真实故事计划”创始人雷磊最难过的坎是不阅读,而是积累第一个十万粉的过程——“这个过程很难熬,早期打开知名度也很难,还要让大家适应你,持续输出内容……”

备受年轻人喜爱的局座张召忠说:“最难逾越的坎儿是在粉丝40万之前,基本上都是自己花钱养团队和进行内容更新,花费巨大精力却没有带来任何收益,典型的赔本赚吆喝。在这种情况下,要不要再办下去?如果继续办下去是接受投资还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当时面临很大挑战”。

“东东和西西”联合创始人西西:“一开始的半年,没有很多粉丝,也没有收入”。

“馒头说”创始人馒头大师最难的坎是精力不足,因为更新,他曾每天只睡4个小时,持续了两周。后来他也想明白了:“兴趣,工作,生活要分配一个权重。先是把微信号从日更改成了双休日休息,然后再把日更改成隔日更,基本在工作,生活,公众号三者之间形成平衡了”。

对当初一个人创作的刘筱来说,实现“夜听”的日更,本身就是坎——“能日复一日坚持日更,就是过了最大的坎。身边有不少人最终没有坚持下来。现在,团队运作,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困惑,如何优质日更?”

“三表龙门阵”运营者三表:“最难的坎。一个是自我突破,从文字转视频,需要破除心理障碍和外界的非议,幸好我坚持下来了。二个是去年七月份封号风波,无形中给自己以后的创作套上了枷锁,这是历史的行程,我作为写作者不能言说的痛苦,不过是大环境里的一朵小浪花”。

而对于95后女生“我走路带风”来说,历过最难的事情“大概就是太早进入成人世界无法和自己和解,总感觉自己还是小孩子所以不太会和成年人打交道”,当然还有面对舆论的压力以及驾驭财富的能力。(榜哥榜妹os:毕竟小小年纪就年入几百万压力是挺大的啊哈哈)

“女神进化论”创始人饲主最难的坎是砍掉自营电商——“做了这么久,肯定舍不得”;而对“假装在纽约”的假张而言,每一次写广告都是一道坎,每次都写得很痛苦。

“一条”创始人徐沪生则说:“做电商之前,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都说电商的坑很多。弄得我们很是战战兢兢。结果我们用了一年的时间,月营收达到了6000万,成为了中国崛起最快的生活方式电商平台”。

插坐学院创始人何川认为最难的“是不同时期如何准确定位公众号在我们公司的战略价值”;掌玩网络创始人猫老大则说,最难的坎是转型,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些人就会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总觉得别人能做好的我们一定也能做好,结果踩了不少坑。

同样是90后少女,胡辛束最难的坎儿是建立辛里有束工作室,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过程。此外,胡辛束说,也有一直存在的坎,那就是对每个内容产出者而言的“创新”。人总想超越自己,总想去当下一件事的“第一人”。不断打破自己的思维再重塑,也很难。

“我要WhatYouNeed”主编Blake :“对于我来说,一定是因为代认证而被迫换新号的那次。我第一次明白到,自己以前小小的一个决定,真的可能会在以后付出巨大的代价。而那一次,我是让整个团队付出了代价。但是后来策划了好久,还是把大部分读者转移了过去,才终于度过了这个坎。”

“周冲的影像声色”创始人周冲:“最难的还是预期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吧,包括涨粉量、阅读量、内容优质度、读者认可度、转化率、矩阵的扩大程度……现在还加上一条,不能踩红线,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特焦虑”。

那些被公众号改变的和未曾改变的

微信公众号带给了内容创业者多少改变,又有哪些是他们不曾改变的?

这个问题,在我们去年微信公众号四周年的文章中就有谈及,但如此换一些人重头再看,仍然能看到不少令我们感动和感慨的故事。

公众号这五年,为一些人的人生带来全新的事业和方向,影响了他们的生活重心,也改变了他们对自己的看法。

焦虑依然存在,体重依然没有减轻。但很荣幸,我们似乎都离自己想去的方向更近一些了。

改变了整个人生。从来没变的是体重。

——视觉志创始人

沙小皮

最重要的改变就是创作内容成为谋生的能力,你最擅长的技能恰好能满足物质生活,又能充盈精神世界,没有比这再好的事了。命运就掌握在自己和网信办手中,这种感觉蛮奇妙的。

——“三表龙门阵”运营者

三表

视野,以及对影视行业有了更大的兴趣和近身观察。如果有机会的话,会更多参与到整个行业中。另外在人际交往和团队管理上比以前增加了很多经验。遇到很多有趣的人和事。未曾改变的,还是这么少女哈哈哈哈。

——“吐槽电影院”主编

徐熠

最大的改变是:每天早上睁开眼睛,嘿,我现在欠了2000字。不曾改变的是:不去猜读者想看什么,多想自己想表达什么,文字会帮你找到读者。

——“乌鸦电影院”创始人

乌鸦

最大的改变就是我的微信好友多了4800个人。感谢微信公众号,把我的朋友圈变成了每秒都在滚动更新的CCTV。

——“蝉创意”运营

harace

公众号从内容生产到运营、用户获取、品牌建设、到商业构想,这些都要系统思考,以前在媒体可能只有总编辑会想这么多问题,甚至都不会想这么多,但现在一个公众号就让你思考这些问题,我们对媒体的流程会更加了解,对媒体的理解也更深刻。没有改变的是对内容的追求,我们以前的媒体经验也都用得上。我们也会把这个坚持到最后。

——“真实故事计划”创始人

雷磊

利用这个平台,我可以向年轻人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普及军事科学知识,在每天的实际工作中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个舆论场的融合积累经验教训。

——“局座召忠”

张召忠

公众号完全改变了我的生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这几年基本时间都扑在上面了。

——“十点读书”创始人

林少

微信公众号带给我的改变是,生活节奏更快了,微信公众号的玩法变化太快,必须时刻保持学习,才能不淘汰。我每天早上到公司,第一件事情就是召开晨会,讨论微信公众号产品的迭代,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持续了很久。

——“军武次位面”创始人

曾航

本来是业余爱好随便写写,最后微信把它变成了事业。以前生活圈子很小,能做的事情也比较集中。而现在能够影响到一百多万人的消费决策,特别开心。

——“女神进化论”创始人

饲主

公众号是我第一份正式的全职“工作”,让我一点点认清自己的价值,也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从鄙视流行到认可“制造爆款”的能力。让我从一个学生一个文艺青年,过渡到一个有责任心的管理者和内容创作者。

——“曲玮玮”创始人

曲玮玮

认识了很多写作圈的朋友,实现了从小到大想靠写字养活自己的梦想。我原本是个不太自信的姑娘。公众号让我感觉自己还是有价值的,毕竟有这么多人喜欢我而且关注我。

做这一行很容易让人焦虑、怀疑自己,毕竟阅读量和关注数决定一切。但这是离我的梦想最近的地方,如果没有网络自媒体,我不可能成为今天的我。所以即使压力再大,我也会做到做不动的那一天。

——“摇铃铛”运营者

摇铃铛

公众号让我每天都活在最新的信息里,时刻都紧绷着,变化太快了,有种“随时都准备着”的感觉。

——自媒体人

Vivi

改变太多了,毕竟我做公众号的这两三年恰好是我离开校园,进入社会的转折点,是各种观念真正建立起来的阶段。在种种改变中最大的应该是对于“责任感”的理解。

对于读者负责任,对于员工负责任,对于自己说出去的话负责任。比最开始那个在微上天天叽叽喳喳的胡辛束谨慎了不少。未改变的,应该还是对于一些仪式感的坚持吧。每天22:22还是会有准点的少女心式晚安。

——“胡辛束”创始人

胡辛束

从2012年开始做微运营踏入新媒体领域,到现在接触了微、微信公号、各类媒体开放平台、知乎运营,深深爱上这个需要随时学习、随时警醒、随时追赶热点的行业。这是一个让人随时保持年轻心态和学习状态的行业,我愿意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

——一个31岁的新媒体人

灯灯

我觉得它带给我的改变是以数十年计算的吧。我的朋友圈子,我的生活目标,还有我的日常生活,通通被改变了。没有改变的,是那种希望做一些事情的感觉吧。

——“我要WhatYouNeed”主编

Blake

最大改变是写公号之前会对阅读量进行预期,渐渐知道什么题材阅读量高,比如蹭热点会高,挑战公众价值观的会高,当然还有必爆的题材我无法举例,那就很危险了,要谨慎尝试。反之,哪怕你拥有鲜明的个人IP和粉丝群体,只谈个人经历和个人感受,阅读量也会很可怜,

那么就存在一个问题:如果明知阅读量会很少,你还会不会写?如果不符合你的价值观和自我要求,但预期会爆,你写不写?这个问题,是每个写公众号的人都要反复面对的。某种意义上,它绑架了写作者,让写作者失去自由。自由,往往并不来自外部的剥夺,只是你自己的选择。如果用文学术语,也可以叫“写作的异化”。每个公众号写作者,都会有面临异化的压力。

但是另一方面,寻求满足大众口味的写作方式,也使得作者能够走出“私写作”的局限,去追求更广阔层面的价值,也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历练。但无论如何,公众号不适合“私写作”,这也是公众号最重要的属性。

——“叔的刀法”

李方

微信是时代给我们最好的礼物,让强者更强。给我的改变,是提前从《时尚芭莎》执行主编、新媒体总经理角色,变成了互联网创业者。从未变的是我要的人生,必须向阳生长,永不停步。

——时尚公号“于小戈”创始人

于小戈

从媒体人变成了自媒体人,对时间掌控度更高,对世界对他人的安全感更高。一直跟随内心感受做事,在体验中确认喜好,发展相应的能力,而我的“自己”也随之被不断拓展,从原来的记者变成自媒体人、心理咨询师、广告文案、生活体验者。

——“雅君的好用分享”创始人

雅君

改变首先是有钱了,还有就是更懂得传媒和商业,对世界也更关注,最后就是感觉自己从前是个文艺女青年,现在是个内容商人。但身体变差,陪伴家人时间变少,旅行的时间和冲动也降了。

——“周冲的影像声色”创始人

周冲

因为抓住了微信红利,有了几千万粉丝,我们的流量足以滚动上千个独立品牌、上万件优质产品,进而谋求成为一个触及上亿用户的中国最大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平台,这是过去我们做传统纸媒的时候,完全不敢设想的。不变的是我们的志趣:不做大众化、屌丝化内容,只取优质用户:1亿中产。

——“一条”创始人

徐沪生

我是做传统媒体出身,微信公众号给我最大的改变,是我强烈意识到传播技术与平台特性之间有特定的对应关系,传统媒体学到的经验很多是不适用于新平台必须及时重新摸索的,遗憾的是我接触这个新平台时年纪太大,不在最善于学习的年龄,没改变的大概就是好内容总是受欢迎的这个看法吧。

——大象公会创始人

黄章晋

它放大了我的观点和情绪的影响力,放大了我的优点和缺点。套用新世相的一句话来说,微信公号是潮水,我们这些人是河床,更多是我们这一个一个人决定着它的样子。

但这件事反过来也说明,潮水慢慢会冲积改变河床的。我更强烈地热爱传播这个行业,更深刻地了解、喜欢人这个物种了。

——“新世相”创始人

张伟

微信公众号五周年,每一位公号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都是这场变革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榜妹期待听到你的声音,邀你在文末留言区分享自己的故事和心情,让我们一起努力奔向下一个五周年。

英超宝荐什么时候播(公众号五年了,还值得做下去吗?“值得,打算再做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