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头条 > 得不到就酸(得不到就“嫌弃”,小心孩子有“酸葡萄心理”,父母的引导很重要)

得不到就酸(得不到就“嫌弃”,小心孩子有“酸葡萄心理”,父母的引导很重要)

更新时间:2022-09-24 10:42:02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今天周末,朋友带着她的孩子来我家玩。我家老大三岁半,朋友的孩子杰仔刚满两岁,也是个酷爱收集玩具的小男孩。当杰仔从他随身携带的大箱子里拉出一只逼真的恐龙模型时,那独特的造型瞬间吸引了我家老大,只见老大盯着模型两眼发光,一直看着杰仔拼拼凑凑地组装。但这次奇怪的是,老大并没有过去一起玩别人的玩具,只是在一旁哗啦啦地倒出了自己的一堆小恐龙,默默地低头摆弄,还一边大声叫喊着:"我也有恐龙!我有好多好多的恐龙!"待朋友领着孩子回去后,我问老大:"你是不是喜欢杰仔那只恐龙?要不要也给你买个类似的?"他思考了一会却撇过头去:"才不要,他的(玩具)没我的好看。"

我就感到奇怪了,老大似乎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没有像以前那样哭闹着硬要拿别人的玩具,不再那么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需要了。而是更多了一份自我意识,像是划定了自己世界的范畴,多了与别人对比比较的心理,以及不服输的争强好胜心。但与此同时,他明明很喜欢那个玩具,却因为是别人的反而去诋毁那个玩具,这不就是得不到就"嫌弃"的"酸葡萄心理"吗?

得不到就酸(得不到就“嫌弃”,小心孩子有“酸葡萄心理”,父母的引导很重要)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能够看到类似的"酸葡萄心理"的表现:很想吃别人的零食却说那些零食不够好吃、很喜欢别人的新裙子却说那裙子没什么特别的、很羡慕老师给同学盖的小红花却说家里的印章多得是、很想去游乐园玩却说游乐园一点都不好玩……这些都是孩子"酸葡萄"式忌妒心理的种种外在表现。

孩子有"酸葡萄心理",家长们一定要警惕,并多加引导,不然"酸葡萄心理"可能会对孩子及将后的人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什么是"酸葡萄心理"?

酸葡萄心理源于伊索寓言里《狐狸与葡萄》的故事。狐狸路过成熟的葡萄架,本想吃上面鲜美多汁的葡萄,却因为自己够不着怎么也摘不到,而扬言葡萄是酸的不好吃,为自己不吃葡萄找了个借口。

心理学家则将这个例子引入心理学范畴,意指人们在追求一个目标,却因各种原因遭到失败时,为了减淡自己内心的焦虑不安,而故意贬低原来的目标,从而寻求自我安慰和获得内心解脱。

这一种现象被称为"酸葡萄"效应或者"酸葡萄"心理。而当孩子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并表现出了"酸葡萄心理",就表明这个孩子的忌妒心已经开始外露。

得不到就酸(得不到就“嫌弃”,小心孩子有“酸葡萄心理”,父母的引导很重要)

"酸葡萄心理"的有什么利弊?

"酸葡萄心理"虽然能短暂地慰藉我们因挫折和失败而受伤的心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避难所,能够在此歇息,不用时刻因别人的好而感到难过,不会因比较而陷入自责和绝望,为维护自己的自尊构造一个缓冲地带。但是,这只能是面对偶尔的一两次事件的行为,如果我们长期地形成了"酸葡萄心理",并把它当做人生的价值观,那就是不思进取、画地为牢了。如果我们的孩子出现"酸葡萄心理"后,家长听之任之,不加以引导,那就容易助长他们的逃避现实、不求上进的心理。具体来说,有"酸葡萄心理"会有以下弊处:

(1)孩子争强好胜,嫉妒心强。

有"酸葡萄心理"的孩子,好胜心强。比如,对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同学产生嫉妒,因为同学长期受老师表扬和喜欢而嫉妒,因为自己受挫失败而对获得成功的人嫉妒。总而言之,当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好出身比不上别人,自己却又无法改变现状时,便会产生嫉妒心理,从而诋毁贬低别人。

得不到就酸(得不到就“嫌弃”,小心孩子有“酸葡萄心理”,父母的引导很重要)

2)孩子见识短浅,眼界浅薄。

孩子"酸葡萄心理"心理的产生,从某个方面来看,与孩子多多少少存在的特质相关,如见识不多,眼界比较狭小,同时虚荣心强。有些孩子性格比较敏感多愁,一旦孩子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比不上别人,就会生出一种焦虑和恐惧之心。当然,他们想的不是怎么用正面的思维通过努力去超越别人,而是用负面的思维和手段来贬低、伤害对方,希望看到对方退步,失去原有的优势,从而弥补心理上的不满。

3)心胸不够开阔,容易斤斤计较。

一个心胸宽广的孩子在看到自己和他人之间存在的差距时,会逐渐地主动去接受事实,甚至为别人的优秀感到欣喜,并支持赞扬对方。心胸不够开阔的孩子则不然,当他看到了别人取得自己不能取得的成功时,或是别人受到自己所不能拥有的赞誉和喜欢时,便会嘲讽调侃对方,在一旁说些酸溜溜的风凉话。

得不到就酸(得不到就“嫌弃”,小心孩子有“酸葡萄心理”,父母的引导很重要)

孩子有了"酸葡萄心理",家长该怎么做?

  • "酸葡萄心理"没有那么可怕,只需要家长适当引导

"酸葡萄心理"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并成熟时常见的现象,别说小孩了,就连大人也不免会有眼红妒忌的时候。"酸葡萄心理"背后的动机是对资源的抢占,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才会有很多人对别人的拼命努力感到心里不舒服。这证明孩子已经产生比较和竞争意识,有提升自己的愿望。但是,一味酸别人并不是办法,最有效的当然是更努力地提升自我价值,克服懒惰的天性,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因此,只要家长做出适当的引导,便能把"酸葡萄心理"化腐朽为神奇,使之变为孩子蜕变的宝刀利刃。

得不到就酸(得不到就“嫌弃”,小心孩子有“酸葡萄心理”,父母的引导很重要)

家长引导孩子的三个做法

(1)不要经常拿孩子与同龄人比较

在以前的教育传统中,我们的家长总是把孩子看得很重要,在与别人聊天时总是八卦别人家的孩子,但却在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时,伤及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觉得自己在父母眼中的地位和能力不如别的同龄人。改变孩子的"酸葡萄心理",家长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不要经常拿孩子与同龄人比较。在孩子处于劣势的时候,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进步,而不是寄托于让对手退步而获得成功。

(2)引导孩子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

孩子年纪小,看事物的能力不够成熟。经常看不到事物的全局和两面,如仅仅看到了他人的闪光点,或是看到他人的缺点和不好的方面,从而做出相对应的评价。作为家长,我们应引导孩子首先客观、恰如其分地观察承认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清楚地认识自己。明白别人有他擅长的地方,自己也有独特的闪光点,有些事是不能横向对比的,从而让孩子减少"酸葡萄心理"。

得不到就酸(得不到就“嫌弃”,小心孩子有“酸葡萄心理”,父母的引导很重要)

(3)教孩子换位思考,鼓励和赞扬他人

从"酸葡萄心理"的反面出发,试着让孩子换位思考,想想自己是他人的话,会有什么感受和想法。并且多鼓励孩子去与他人分享,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并鼓励和赞扬他人。这样会使孩子体会到支持别人带来的愉悦,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走出"酸葡萄心理"。

家长应该这样教导孩子:一个人无论他有多么地优秀,总是会遇到更加优秀的人。如果见不得别人的好,总是去酸别人,那么其他优秀的人都会变成他的假想敌,他自己也得不到任何的提高。所以,当我们遇到自我怀疑的时候,不妨把眼光放长远一点,看到别人的优秀之处时,首先想到合作,现代社会需要人与人合作,与优秀的人合作能相互学习,成就他人也成就自己,这才是共赢之道。

我是鲸鱼妈妈,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