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知识 > 足球比赛开场为什么要带小孩(中国足球青训忧思——教练让U13球员“多躺会”背后,症结何在?)

足球比赛开场为什么要带小孩(中国足球青训忧思——教练让U13球员“多躺会”背后,症结何在?)

更新时间:2022-09-13 15:05:02

足球比赛开场为什么要带小孩(中国足球青训忧思——教练让U13球员“多躺会”背后,症结何在?)


记者陈永报道 2020年12月14日晚,广东梅州五华横陂足球小镇风雨交加,气温已经降到了8度,很多人已经穿上了厚厚的棉衣,但在足球小镇的1号场地,星辉青训学院U11队和梅州客家U11队的热身比赛却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这并不是一场正式的比赛,只是在超华-客家杯“一带一路”邀请赛期间私下约的一场热身赛。雨和低温并没有阻止这场比赛的进行,而孩子们在场上也打出了很多不错的配合,而且,整场比赛孩子们一直都在彼此喊着,情绪高涨。风雨中,我们看到了坚持和热爱。


超华-客家杯设置了U12、U13、U15和U16总共4个组别的比赛,总计32支球队参赛,鲁能、恒大、富力、绿城、亚泰等青训强队,包括青训最新崛起的星辉,都参加了此项赛事,所以赛事质量非常高。记者每天至少观看3到4场比赛,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足球的青训其实是让人喜忧参半的。


p.s.本文配图均为资料图,图文无关。


足球比赛开场为什么要带小孩(中国足球青训忧思——教练让U13球员“多躺会”背后,症结何在?)


足球比赛开场为什么要带小孩(中国足球青训忧思——教练让U13球员“多躺会”背后,症结何在?)

功利仍在侵害足球少年,仍有教练在喊:多躺会


有这样的几个镜头,至今仍旧在记者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在一场U13的比赛中,对阵双方都有不错的青训体系,然而到了比赛中,记者发现,一家更老牌的俱乐部U13梯队,开场就设置了532的阵型,而且基本就是在后场防守,在下半场凭借一次防守反击的吊门1比0领先之后,教练立马变阵541,全员防守,最终获胜。


这一幕让记者很吃惊。原因就是,如果实力确实不行,这个打法一点毛病没有,但其实双方实力很接近,但这支球队仍旧选择了这种防守足球打法。其实,并不是防守足球不好,职业联赛防守足球比比皆是,但对于13岁的孩子而言,他们最重要的是成长。


攻守平衡的足球,孩子的脑子要时刻转动:比如在进攻时,他需要选择接球的时机,需要在接球的时候注意防守球员,准备好接球后的衔接动作,他更需要观察队友的位置和预判队友的跑位,做出合理的传球。更重要的是,在进攻中,无球队员也需要合理跑位,如此才可以保证进攻的整体性和层次感,而无球跑位一直都是中国球员的弱点。


这种无球跑位在防守层面也很重要,包括在进攻中,队员需要注重球队的层次和彼此之间的距离,做好保护,而一旦由攻转守,他需要选择上抢、补位、回撤、跟防等等,而且攻守平衡,其实可以更好地锻炼队员的防守能力——不仅仅是一对一的防守能力,更重要的是防守意识。


足球比赛开场为什么要带小孩(中国足球青训忧思——教练让U13球员“多躺会”背后,症结何在?)


这样一场比赛,包含无数个回合,孩子的大脑全速转动,除了增强技术能力、战术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阅读比赛的能力——无球跑位就是阅读比赛能力的重要体现。


但532或者541的防守反击怎么打?——站好位置,做好防守就行了。甚至都不需要考虑保护,因为队友都在后面呢,反击的时候,简单传接几下长传冲吊,或者顺着边路往前跑就是。


所以,这种功利性的打法出现在13岁的青少年球队身上,很让人不理解。


好吧,技战术打法教练有自己的考虑,不理解也尽可能理解,但随后这个球队的另外三个举动就真正雷人了:在球队1比0领先之后,这个队的一名球员在对抗中倒地,从对抗来看没有多少受伤的风险,然后这个球队的主教练大喊一声:“多躺会。”这句话一出,观众席目瞪口呆。


然后快结束的时候,教练开始换人,被换下的球员在球场距离替补席较远的一侧,这个孩子很实在,准备从另一侧出场,结果教练大喊一声:“从这边出来。”孩子只好扭头,走更远的路退场。这个时候,教练又大喊一声:“慢点。”孩子愣了愣,不过没好意思太慢,还是慢跑着下场了。


足球比赛开场为什么要带小孩(中国足球青训忧思——教练让U13球员“多躺会”背后,症结何在?)


这一刻,记者是真的要崩溃了:这是一个好孩子,但在这个教练的教导下,这个孩子未来怎么样,真的不敢想。就像杭州U14那个踢人的孩子,只是孩子的问题吗?绝不单单是孩子的问题,教练的问题其实更重。


功利足球当然不止如此,在记者观看比赛期间,还有很多让人不太理解的现象,比如一种情况就是选择身体更加强壮的孩子。同样是U13的比赛,年龄一样大,但有的比赛中,两个队伍的身体差距就有点太明显,很多球队中都有几名非常猛的球员,别的13岁球员禁区外射门力量不会太大的时候,这几个特别猛的球员射门力量极大,而他们在比赛中也非常明显地利用身体。当然,有的球员确实早熟,但普遍来看,中国青训仍旧改变不了身体素质第一位的老观念。


还有一种情况则是选择长传冲吊的打法。在此前观看鲁能足校杯(一项很高质量的比赛,参赛球队也都是国内青训强队),和此次观看超华-客家杯的比赛中,记者都注意到一个现象,不少球队还是愿意选择长传冲吊的打法。其实,合适的进攻机会当然要大范围转移,但是不少球队在比赛中长传球太多了。这个和防守打法的弊端是一样的,13岁到15岁左右的孩子,需要提升的是阅读比赛的能力,过多的长传冲吊,无益于孩子的成长。


锅还不能单单让教练背,这涉及到青训单位的理念和机制问题。采访中,不少教练也透露,其实目前中国青训的环境就是:俱乐部或者足校太重视成绩了,你有了成绩,有了冠军,才有更高的收入,或者保住自己的位置,你成绩不好,没有冠军,收入就不高,甚至可能就要走人了。让一个教练功利的,可能和教练经验、性格有关,但核心还是来自于中国青训拼成绩的传统,因为有了成绩才能证明青训好。


实际上,很多青训俱乐部和足校都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但这并不是很容易改变的,青训总监、足校校长上面也有领导,他们还要被考核呢,谁能够真正置身事外?


足球比赛开场为什么要带小孩(中国足球青训忧思——教练让U13球员“多躺会”背后,症结何在?)


足球比赛开场为什么要带小孩(中国足球青训忧思——教练让U13球员“多躺会”背后,症结何在?)

高质量赛事太少,技战术能力太差


除了让孩子多躺会,慢点下来,确实很恶心人之外,其实青少年出现一定程度的功利足球,其实不难理解,而且还是有不少球队不那么功利的;退一步说,类似防守反击、长传冲吊的战术,如果能够做到极致,仍旧有可能培养出好的足球人才:比如需要长时间与对方防线对抗的中锋,或者突破传中能力不俗的边路球员,以及能够适应对手高压进攻的防线……所以实力相对较弱的青训俱乐部,也能出人才,虽然,这个人才不一定很全面。


但是,普遍技战术能力差的问题,才真正让人头疼,此次比赛,从U13到U16,青训的关键阶段,几乎所有球队的技战术含量都很差。


讲究传控和地面配合的球队,在比赛中可能会打出不少让人觉得不错的配合,但更多的时间内仍旧是失误、失误、失误:后卫给了后腰还没问题,后腰交给边路或者前场,基本上进攻就开始失误,传球的时候,前腰回接时机总是不对,要么跑早了,对方后卫跟上来了,拿不住球,要么跑完了,还在被对方后卫贴着呢,也拿不好球,而给了边路,边路球员除了单挑或者往前传刀山球,也没有太多的办法。


满眼都是失误。满眼都是忧伤。


足球比赛开场为什么要带小孩(中国足球青训忧思——教练让U13球员“多躺会”背后,症结何在?)


要知道,在32支参赛队伍中,超过一半的球队都是外教带队,不少都是很有名的青训外教,但他们解决不了球员的失误问题,至于把握机会能力差,就更不用说了,头球基本上都把握不住,脚下球也往往把握不住,哪怕是单刀。


这当然和6到12岁的培养有关,当然和基层教练的缺失有关,当然和孩子的基本功有关,但目前来看,中国足球青少年培养的最大问题之一是高质量比赛太少太少了。


如果高质量的比赛多,一年有30到40场左右的联赛,20场左右的国内顶级球队之间的邀请赛,10场左右的国际邀请赛,球员就可以在比赛中成长,他会在比赛中改变自己的技术动作,他会在比赛中提升阅读比赛能力,他可能前10次机会浪费了,但不断失败,他就越来越接近成功。其实,欧美的青训,日韩的青训,就是这样成长的。


鲁能足校的U13主教练张涛就告诉记者:其实13岁的时候和日本的差距还不算太大,可能差距在1岁左右,靠技战术还有点机会,14岁可能就差距1岁半了,15岁之后,差距越来越大,而且差距拉开的速度越来越快,到了职业球员,一看,完全是两个不同等级的球员了,一个可以去欧洲五大联赛踢球,一个只能留在中国,还要靠U23政策踢球。


足球比赛开场为什么要带小孩(中国足球青训忧思——教练让U13球员“多躺会”背后,症结何在?)


崩溃不?满腹都是辛酸。


疫情确实造成了比赛的问题,以星辉青训学院为例,2005年龄段是冠军球队,他们在2019赛季中国足协年终的冠军杯上夺冠,实力很强,此次跳级参加U16的比赛表现也不错,但最终没能晋级,他们和长春亚泰的比赛,大把的机会全浪费了,有至少两个单刀,几次门前抢点,多次前场3打3乃至3打2。


俱乐部也在寻找原因,确实也有很多其他原因,但在和恒大沟通之后他们发现,恒大的比赛比他们多,因为恒大球队多,所以疫情期间经常打比赛,踢同年龄段,踢大年龄段,踢小年龄段的,但星辉青训学院的球队当时在大连,今年他们集中之后也打了一些热身赛,但对手基本就是大连人的05梯队,打了5次之后,结果在一次沈阳的邀请赛的最后一轮,他们又相遇了,两个教练大眼瞪小眼,只能挠挠头。


疫情自然是重要原因,但其实也不仅仅是疫情,没有疫情,中国足球青训的高质量赛事也太少了,从91年龄段到01年龄段为什么越来越差?举个例子,93年龄段,鲁能队员骄傲地标注:U系列所有比赛的冠军。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鲁能93年龄段在国内很少有高质量的比赛,根宝算是不错的,绿城组队则比较晚。


足球比赛开场为什么要带小孩(中国足球青训忧思——教练让U13球员“多躺会”背后,症结何在?)


鲁能99年龄段在13岁的时候参加冬训的比赛,进了30多个球,丢了2球,后来的对手也只有根宝、等少数几个队。很多年后,鲁能99年龄段的几名主力后卫去了淄博蹴鞠,淄博蹴鞠主教练侯志强很头疼:一对一还凑合,也只是凑合,而防守意识太差了,站位都是问题。问题是,他们青训的时候不需要太多防守啊,偶尔来几波进攻也都是很少人,随便就解决问题了,还需要什么意识,还需要什么位置感,还需要什么保护啊?


01年龄段之后球队多了,但中国太大了。比如中国足协设计的青超联赛,设想非常好,周末周赛制的联赛,实现“比赛——总结——训练——提升——比赛”的完美模式,周末外出比赛,还可以避免孩子陷入封闭。


结果一打起来,没法玩了:周末周赛制主要是在大区赛,但大区赛的比赛,球队差距太大了,基本上强队打弱队经常打出2位数的进球。好不容易大区赛打完了,都是强队了,但全国总决赛又变成了赛会制,虽然是高质量的比赛了,但却没有“比赛——总结——训练——提升——比赛”的初衷。后来很多强队俱乐部就提议:还是把大区赛改成赛会制吧,一口气打完,我们该打邀请赛打邀请赛,该打足校联盟杯打足校联盟杯,该出国就出国。


又回到了原点。


足球比赛开场为什么要带小孩(中国足球青训忧思——教练让U13球员“多躺会”背后,症结何在?)


理论上,把中超的梯队(有的是双梯队),青训出色的中甲(绿城、梅州客家、武汉三镇、成都兴城等)、中乙(中能等)以及地方足协(部分和俱乐部重叠),还有出色的青训机构(星辉等)的优秀球队,大约30支左右集中在1到2个省打主客场的周末周赛制联赛,锻炼价值一定会远超现在。但是,这个方法行不通啊。


所以只能慢慢来,多一支好球队,锻炼价值就大一点,什么时候,现有的30多支还不错的球队变成了300支还不错的球队,可以有10个左右省市实现相对高质量的周末周赛制青超联赛,再配合顶尖球队之间的邀请赛、国内举行的国际邀请赛,以及海外集训和比赛,青少年的比赛质量问题就解决了,那个时候才可以看到中国足球的希望。


在这个基础上,足协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制定更加合理的赛制,尽可能让更好的球队多打比赛。


除此之外,别无它法了。


足球比赛开场为什么要带小孩(中国足球青训忧思——教练让U13球员“多躺会”背后,症结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