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百科 > 为什么现在nba球星数据爆炸(60年代数据为何那么爆炸?听我来分析)

为什么现在nba球星数据爆炸(60年代数据为何那么爆炸?听我来分析)

更新时间:2022-08-19 07:07:32

一提到NBA60年代,大家都会想到是一个数据爆炸,怪兽满天飞的时代,那个时代只有8-12支球队,有着我们熟悉的大O、拉塞尔、张伯伦、麦卡杜、佩特蒂、韦斯特、贝勒。我们看新闻都知道,他们动不动就是50、60分,场均砍下30分就像喝水一样简单,而张伯伦更是场均50.4分的逆天数据,让我们从几个问题解析一下当年的数据爆发时代。


为什么现在nba球星数据爆炸(60年代数据为何那么爆炸?听我来分析)


和现代篮球不一样的就是上古时代NBA的旧,那么这个旧就在什么规则呢?


第一因素(球场规则)


1.5s规则的旧与改变。

1956年改为持球队员在他的前场被严密防守5s判为争球。1985年改为当一个持球队员严密防守,在5s内没有传、投、滚或运球时,应宣判违例,改争球为掷界外球。5s规则的出现和强化,是为了鼓励积极防守,从而带动进攻的快速发展。

2.10秒规则的旧与改变。

1968年规则规定在下半时的最后3min和所有决胜中,进攻队必须在获球后的10s内使球进入前场;1972年改为一个队在后场获得球,必须从获得球后10s内使球进入前场。2000年5月将10s规则改为8s规则,即1名队员在后场获得控制活球时,该队员必须在8s内使球进入前场。10s则是针对当时控制球打法使篮球比赛变得毫无生气的情况下增订的。而修改为8s规则为了增加比赛速度,提高比赛的激励程度,提高比赛观赏性。


第二因素(球场面积)


球场面积的改变(球场越小,投篮越准这是必然的)

扩大球场面积。1985年之前球场的面积已确定为26m@10m,到1985年篮球场的面积扩大至28m@15m,场地面积扩大后,使高大队员在足够的空间发挥技术和施展才能


第三因素(细分的篮球规则)

1.干扰球规则。六十年代的干扰球规则是篮球在篮筐上停留未下网时对方球员触碰球方为干扰球算进球,不像我们现在有球的假想圆柱体和投篮水平空间,即投篮出手判定为下坠或者触碰篮板对方球员改变其篮球运动才视为干扰球。简单来说,就是你投出去那个球在六十年代,只要还没碰篮筐,就可以把球截下来,这样是不算干扰球的。(这也导致了六十年代球队平均回合数达到了120次,而我们现在差不多是90次左右。

2.犯规规则。球中篮,得分有效,不再罚球;发生双方犯规不罚球;队员在本方前场侵入犯规,不判对方罚球;聚众犯规,不论犯规人数多少,均由被侵犯的队员罚球2次,对非投篮的队员发生侵人犯规时,不罚球。

这也大大提高了进攻性但却疏忽了防守性,规则的不完善导致进攻端大大提高回合数和节奏。


第四因素(身体与技术)


1.60年代的平均身高是1.89米,相当于2015-2016NBA控卫的平均身高,而超过两米的人不足两成,超过2.1米的人仅仅数人(张伯伦就是那几人之一),而现在的内线,2.1米已经是一抓一大把。


2.身体素质偏低和篮球技术不完善。

那时候的NBA,大多数都是白人,而白人的身体明显是不如黑人的,也导致了一有黑人他们就成为了统治这项运动的存在,如张伯伦、拉塞尔。


这四大综合的因素就是六十年代与现代NBA的差距,也许还有其它许许多多小因素,但都是基于这规则、空间、身体、技术四大方面来讨论。


例如张伯伦,场均50?20的数据未免有点天方夜谭,但这都是基于当时的竞技环境,他2.16米的身高,对面的中锋就只有两米,身体臂展弹跳等都碾压对方,在身体这一大因素上有巨大优势;干扰球规则的不完善,也导致了他随便可以盖快要进筐的篮球,1958年根据不完整的统计,那个赛季他的场均盖帽达到了22.1个盖帽,这是在规则上有巨大优势;他是一个当时的巨人,那时候缩小版的球场以及快节奏的回合,加上干扰球规则的不完善,导致了全联盟平均投篮命中率只有百分之40,这也导致了拥有巨大身高优势的张伯伦、拉塞尔能够场均20?篮板的数据。


总体来说,有了四大因素的分析,他们取得了爆炸的数据是有理有据的,但别厚古薄今的把上古大神能够随便碾压现代球员,不否认他们的伟大,但在那一个规则、空间、身体、技术都不完善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结合时代作出最清晰的判断,即便是身体素质强横的张伯伦即使放到现代也不会再有一个50?数据的赛季,NBA的发展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