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百科 > 佛教中超都是什么意思(李煜:李煜对佛学的参悟,人生的过程是如何该和不好的自己相处)

佛教中超都是什么意思(李煜:李煜对佛学的参悟,人生的过程是如何该和不好的自己相处)

更新时间:2022-08-13 20:04:01

佛教中超都是什么意思(李煜:李煜对佛学的参悟,人生的过程是如何该和不好的自己相处)

作者:源子

01

佛曰:人生有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苦

此八苦,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的一生,越到一定的年纪便对这八苦的感悟越深见,也是到了一定的年纪才知道,有些事并非人之力可以完成,我想宗教的出现,也是带了这般的具有神明的色彩。

我小时候,家里人没有信宗教的,我对佛教唯一的印象便是每月的初一十五,寺庙总会堆积着很多香客,对着正中的佛像拜来拜去,而一尊尊的佛像在香火缭绕中巍然不动。

还有对佛的印象很大一部分出自《西游记》,里面各类的神仙或是西方极乐世界众多菩萨,出于对一切神明的尊敬,总认为神仙总是无所不能,所以总是对于寺庙里的佛像有种敬畏的感觉。

在后面,不在单一的将佛想象为虚无的幻想,佛教在中国的推行磕磕绊绊,在每一种学说推行的目的,都带着教化世人的目的,其唯一的思想不过是在源头来教化人们,不过是佛学还是道家学说,追求的不过是伤心之处的情感寄托。

所以当抛开一些宗教色彩,其佛学也是意义颇深的。

至少对于那时的李煜来说,佛学是他支撑下去的唯一理由。

佛教中超都是什么意思(李煜:李煜对佛学的参悟,人生的过程是如何该和不好的自己相处)

02

李煜,在还未称帝的时候叫从嘉,就他给自己的名号就有钟隐,钟山隐士,钟峰隐者,钟峰白莲居士,莲峰居士等号,从这些号可以看出,他对佛有多么的炙热,或许他更是在佛法清静中,寻找最初的自己。所以他写: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李煜笔下的渔父这般随缘任性,最大的目的就是追求简单的快乐自由,这个渔父逃避现世,是在普通不过也是最本真自然的一个活人。在众多的渔夫形象中,圣兽儒家学说说的“达则兼天下”的宏大志向被抛弃的时候归隐山林的一种选择,所以渔夫便寄托了那些壮志未酬的伤心之人。

屈原借渔父之口,道明他的另一种选择,不过,急于国仇家恨的他,哪怕在羡慕渔夫,还是没有隐退,最终举身投汨罗。

柳宗元笔下的那个独钓寒江雪的渔父,虽然在做着渔夫该做的事情,但他的内心却加上了做着的不平静,有着曲终人散苍茫的孤独感和无人赏识的愤懑感。

在滚滚红尘中的人,几乎都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所限制,不光功名利禄,也不是生或死,更多的还是源于自己的内心的落差,得到了自己不想要的,自己想要的却始终得不到的失落感,我想,大概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地都想挣脱这种桎梏。

佛教中超都是什么意思(李煜:李煜对佛学的参悟,人生的过程是如何该和不好的自己相处)

03

然而对于李煜而言,渔夫他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更又不失本性,身为南唐皇子(据一些说法,李煜做这个诗的时候还是皇子),却无端招来自己哥哥的嫉恨,他原本就没有意思坐那个冰冷的皇位,他想要的不过是渔父委运随缘的逍遥任性,他不是姜子牙,钓的不是名和利,就简单的是鱼。

佛学主张“佛门清静”,李煜自小便是生出这样的心思,很难想见不是出自耳濡目染,他的家族世代与佛教深具渊源,他的爷爷李昪、父亲李璟皆都崇奉佛教,李煜即位的时候,他大力倡兴佛教,广度僧尼,崇修佛寺,据马令《南唐书》说,当时仅建康城中僧徒就达数千人,全部由官府供养,又在宫中设置佛堂、道场,皇帝、后妃和僧人一起诵唱佛经,拜跪礼教。

不过人人跪拜的是虚无缥缈的神佛,而他理解的不过是佛学中所谓的“色”,这边是耽溺于自我想象的世界,无心于功名利禄,一心想追寻的便是类似于世外桃源自由之境。

然而,他却做了南唐之主。

他这一段的诗句总给人一种纸醉金迷的宫廷之乐,只是比起西蜀那一帮君臣来,他的纵享不只在于风情之事,或许是源于江南山水赋于他天生的烟水处迷离的狂欢,他怕曲终人散后的惆怅迷离,就像喜欢的宫廷之乐一直要响到深夜也不罢休,他喜欢在天黑时也不归家就想任性的和自己心爱的女人在一起,本以为这样可以让狂欢永不落幕,但这个闲梦,是涉世未深最根本纯净的梦,是他年少时心中对江南的温柔绮梦,然而不管梦中如何,最终还是要回归现实。

当所有的“色”,皆为虚妄,也终将成为过去。

佛教中超都是什么意思(李煜:李煜对佛学的参悟,人生的过程是如何该和不好的自己相处)

04

975年末,他的国破了,家亡了,南唐只存在了短短几十年的光阴。他从天上跌落于人间,只不过那个人间更像是他的是地狱,他将要在这里遍尝人间所有的屈辱和随之而生带来的生不如死的绝望。

他的孤独在越来越深的孤夜中渐渐变得绝望,他一遍又一遍回忆着故国,寄托于诗与酒,一次次感受到了“色”的表相,却又看到了“空”的本相,看到了世事无常无常,他总是用梦来表达他的空幻感。

佛教窥探人世的真相,总结出人的本质就是一个“苦”字,佛说,世间犹如火宅苦海,众生沉浮其中,遭受无穷无尽的折磨。三界众生,六道轮回,一切生命与生存迹象,无不都是苦的表现。

佛教是在中国战乱十分频繁的南北朝时代得到大爆发,一直延续至晚唐五代时,佛教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越老越广泛,上至帝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似乎越是在动乱黑暗苦难年代,人们渴望心灵藉慰的越来越体现出来。

初入汴京为俘虏,此时的李煜尚有泪可以流,痛到无泪,才是人生至苦。他有苦难言,成一个混沌之势渐渐蔓延,寄人篱下的日子并不好过,一个被提首线被操纵着的玩偶,只能任由主人玩弄。

悲苦之情,层层推进,唯一的结局,便只有愁断肠了。

佛教中超都是什么意思(李煜:李煜对佛学的参悟,人生的过程是如何该和不好的自己相处)

05

当人们面对一场不可改变的现状时,因为它已然生出,就不得不接受他,因为未来的日子还很远,接受了它,就等于生活的重新开始。

故此他也知道,他什么都知道,一切美好都再也回不去,一切 “色”相背后都紧着“空”。一切皆是无常,只是因为他信奉的《心经》有云:

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佛教认为,“色”是由一切物质世界构成的情感,“空”是指有情世界中的无定型,其实简单想来,所谓的沉溺在凡尘的“色”和超脱万物的“空”,在往通俗了讲,便是在尘世中超脱凡尘的“色”而达到无我的“空”。

想必李煜对于佛法的参透,他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他写“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这是他感叹世事的无常,他写“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是他感叹时间的无常,他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是对人生的无常。”

无常的世界,明白了人世的无常,才能体会出人的渺小与卑微,这首词,是他在宋幽囚时所作的最后一首: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花秋月无休无止,可是对于他仅仅只有一生,他似乎又听见故国的小楼,东风吹了又吹,旧时记忆中的雕栏玉砌还在风雨长存,只可惜,他的愁只能在世事无常中如一江春水永远向东流着。往事既然已经开始变得面目全非,故国回首只能愁之又愁,人世间难测的诡异变幻着形态。

佛教中超都是什么意思(李煜:李煜对佛学的参悟,人生的过程是如何该和不好的自己相处)

06

在江南的春花秋月中,我们看不到他的悔恨苦闷,他在其中流露的是生之欢悦和不谙世事的轻愁。

可是在赵宋待的时间越久,他越知道该如何兢兢业业地度过每一天,固然失去的一切在怎么也都无法挽回,他也不可能重回故国,对于那个江南水乡只能是南柯一梦,他默默接受着天上人间带来的苦海,而他也将在深深的悔恨当中,端倪自己的一生。

对故国的怀念,他依旧执念,而那也不再是肤浅之下的“色”,而在每一个笙箫醉梦里,故国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是销魂独我情何限的赤子之心。可是在每一次梦醒之时,他就会沦为阶下囚的现实,痛得太久,会让人心神麻木,慢慢的变得颓然,但是他始终沉溺于这无形的痛苦与悔恨中,无法自拔。

所以他将“愁”描写的酣畅淋漓。

而他的愁也不再是毫无联系的排遣意味,他慢慢开始顿悟人生间的种种无常,这些在他后期的词中可以一一体味出来。

遗憾的是,他没能到达第二阶段一一真正的“空”。

如果他没有被赵光义毒害,如果再假以时年,当一些事物皆以新鲜事物来睥睨他时,他会不会到达真正的勿我无境的哲学呢?

只可惜此生未完成。

-END-

人海茫茫中,你我溺逝于人潮拥挤中,相聚片首,还好与你共烹茶饮酒。

佛教中超都是什么意思(李煜:李煜对佛学的参悟,人生的过程是如何该和不好的自己相处)

欢,那就点个赞,欢迎分享本文

余生很长,我很珍惜,喜欢我的文字,记得关注我哦,欢迎来到我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