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资料 > 为什么nba探花比状元吃香(在古代,探花为什么比状元还吃香,这是什么规定?)

为什么nba探花比状元吃香(在古代,探花为什么比状元还吃香,这是什么规定?)

更新时间:2022-08-11 19:57:32

在古代,如果一个平民,但是不甘于现状,想要做官,或许是为了家国社稷,或许是为了功名利禄总之就是想要入朝为官,那他要怎么做,才能走上仕途呢?

在隋朝之前,阶级固化严重,官员基本都来自世家大族,一个平民想要当官基本上就是痴心妄想。但是到了隋唐之后,情况就发生改变了,寒门学子也有了一条通向社稷的路,那就是科举。

在隋唐之前的朝代中,官位基本都有是由世家大族把控的,但是后来世家大族的逐渐堕落,家族中可当大任的世家子弟已经没有几个了,加之皇帝又一直觉得让世家大族担当重任会分走自己手中的权力,"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也不是没有出现过。

那么在隋朝一统天下之后,自然是不可能继续让世家大族把握着朝廷要员的选拔了,那要怎么办呢?于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方法就出来了。不过隋朝过于短暂,也仅仅只来得及发明了科举制,具体的将科举制发扬光大的还是唐朝。

为什么nba探花比状元吃香(在古代,探花为什么比状元还吃香,这是什么规定?)

"探花"称呼的由来

有考试自然就会有名次,而我们都知道科举考试的前三名分别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按照常理来说人们肯定是最喜欢第一名的状元的,但是古代的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广大人民偏偏更喜欢探花,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第三名难道会比第一名更好不成?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要大力推行科举的唐朝来梳理了。

在唐朝在刚刚开始推行科举制的时候,实际上仅仅只规定了状元是第一名,探花在那个时候也并不是科举考试的名次,只是一种戏称。既然不是名词,那"探花"这一词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实际上,这是出于唐朝欢迎状元的一种传统:科举之后,考生的名次、成绩很快就会被公布出来了,而皇帝为了祝贺这些成功进士的学子,便会举行一场隆重的宴席,而这场宴席一般都是在杏花园里举行的。

为什么nba探花比状元吃香(在古代,探花为什么比状元还吃香,这是什么规定?)

为了更好的欢迎状元郎,也为了让大家更高兴,朝廷官员事先在进士当中选出来两位形貌上佳的两位进士,称为"探花郎",在园中采摘美丽的鲜花,并且到琼林苑赋诗,最后等到状元郎来的时候,就用自己手中的鲜花来欢迎。

不过一般情况下来讲,这两位探花郎的排名也是很靠前的,而这项活动一直延续到了唐朝末期。因此实际上,探花郎最初就是对进士当中样貌出彩的人的称呼。

在那个时候,人们需要从童生一级一级考上来,那个时候的考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还是很难的,七老八十了,还只是个童生或者秀才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因此那个时候能考中进士的人已经很了不起了,何况他还有一副出色的容貌,谁会不喜欢呢?

毫无疑问这些进士将来时会在朝廷中得到重用的,朝中的官员肯定会想尽办法来拉拢进士,对于大部分家中有女儿的官员来说,联姻就是最好的选择。有一个好看的女婿谁会不乐意啊。其实用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古人也是颜控,长得好看的自然会更受欢迎。

为什么nba探花比状元吃香(在古代,探花为什么比状元还吃香,这是什么规定?)

"随意"的三甲排名

另一个探花受欢迎的原因就是,科举考试前三甲的排名存在很大的随机性。

之前探花这一称呼频繁的出现,并且广为流传,已经为后代将"探花"拟定为科举的排名奠定了基础。在北宋晚期的时候,"探花"已经用来专指第三名了。

本来三甲的排名应当是皇帝在殿试上亲自出题,之后将考生的答卷交给皇帝批阅,由皇帝来决定前三甲的,但是到了后来,皇帝就已经懒得看这么多份试卷了,基本上这件事情就交给了相关的大臣处理,在大臣这里,那么第一名就很有可能是和这位大车有关系的人了。

不过已经到了前三名这个地步,相互之间的实力也就没差多少了,名次就更有可能是在皇帝或者大臣的一念之差当中了。毕竟就算你的文章写的很好,但就是不讨皇帝和大臣的喜欢,你也无可奈何。

为什么nba探花比状元吃香(在古代,探花为什么比状元还吃香,这是什么规定?)

例如北宋真宗的一位考生钱易,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三篇文章一蹴而就,过午级交了卷,但是当时的主考官觉得这个过于年轻气盛,就很不喜欢,于是钱易就落选了。

第二年钱易继续参加科举考试,这一次他不仅仅上榜了,还是第二,但是钱易就是觉得自己应该是第一,于是就写了一篇《驭六马赋》中含沙射影,按时考官不公,引起了宋真宗的厌恶,于是就把他降为了第三。

另一件事情发生在明成祖永乐年间,那一次名列第一的考生,叫孙曰恭,但是在明成祖看的时候,忽然间想到"曰恭曰恭"不就是"暴"吗?于是心生不喜,这时候就又看到了一份名叫"邢宽"的人的考卷,于是说"孙曰恭不如邢宽",于是邢宽就成了状元,孙曰恭则是被降成了第三名。这种情况你能说这个孙曰恭不如邢宽吗?

科举制的没落

科举制从唐朝开始,在中国盛行了数百年,一直都作为一种标准的人才选拔方式,只是可惜到了元明清的时候,不是废科举,就是大兴文字狱,八股文,还进行了扩招,这下子科举所能选拔出来的就只有一个又一个死读书的老学究了,对江山社稷一点用处都没有了

为什么nba探花比状元吃香(在古代,探花为什么比状元还吃香,这是什么规定?)

小结

回到我们今天的考试,高考的试题从一开始的只靠背诵,到后来开始与实际相结合,再到如今年比一年"迷离"的高考试卷,真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出不了。但是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这场大型选拔人才的考试越来越灵活了,越来越注重考生的应用能力了。

何况如今的我们,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只能通过仕途,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通过高考,我们可以选择任何一个自己想学习的专业,走自己想走的路,充分挖掘自己身上存在的可能性。比起渡部分一辈子都被仕途所限制的古人,我们已经说的上是相当的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