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百科 > 里约奥运会巴西加了哪些项目(巴西的金砖国家之路)

里约奥运会巴西加了哪些项目(巴西的金砖国家之路)

更新时间:2022-08-03 12:57:53

2001年11月20日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在一份题为《全球需要更好的经济之砖》的报告中将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中国(China)四国组合成为”BRICs“概念。一家台湾媒体率先将吉姆·奥尼尔提出的”BRICs“概念翻译为汉语的”金砖四国“。2009年6月16日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四国首脑齐聚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了第一次金砖国家峰会。2010年南非(South Africa)正式加入金砖国家的行列,从此”金砖国家“的英文单词由”BRICs“升级为“BRICS”——最后后面那个作为复数名词后缀的小写字母s变成了代表正式成员南非的大写字母S。作为金砖国家之一的巴西也许在大多数中国人眼中更多是通过足球了解这个国家的,去过巴西的人还会对巴西的桑巴舞印象深刻,还有一些人也许还依稀记得中学地理教科书上曾提到过在我国的三峡工程建成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是巴西的伊泰普水电站。巴西是最初的”金砖四国“概念中最年轻的国家:自从葡萄牙人将这片土地纳入国际体系距今不过五百余年,而巴西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更是迄今不满两百年。然而作为金砖四国中最年轻国家的巴西却是最早进入现代资本主义体系的国家:当中国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苦苦挣扎之时、当俄罗斯还饱受封建农奴制束缚之时、当印度还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之时巴西已进入资本主义生产大循环之中。早在上世纪70年代巴西就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巴西奇迹“。那么巴西人是如何打造自己的经济奇迹的呢?

里约奥运会巴西加了哪些项目(巴西的金砖国家之路)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巴西国内各种肤色各种语言各种宗教信仰的不同民族纷纷登场亮相,为全世界的观众讲述了一段简略的巴西历史:这片土地最早的主人是印第安土著部落,早在8000年前他们在此繁衍生息,生活在如今巴西境内的印第安人是印第安人群体中最为神秘的,相比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而言:巴西印第安人的生活状态一直为外界所知甚少。目前能确定的是:巴西境内的印第安部落主要居住在亚马逊的热带森林和中西部的稀疏草原,分别使用着上千种语言。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在前往印度途中因风向问题偏离航道而意外发现了巴西。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作为自然地理意义上的巴西其实早就在地质运动过程中形成了,严格意义上没任何人有权声称”发现“巴西。葡萄牙人自称是他们最早发现了巴西,可如果站在巴西本土的印第安人的立场上来看:他们本来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葡萄牙人才是被新发现的外来者不是吗?事实上葡萄牙人所谓的发现背后包含有征服与殖民的逻辑。在葡萄牙人到达巴西之前印第安人已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并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他们的文明印迹,严格意义上在巴西作为一个国家正式诞生之前这些生活在如今巴西土地上的人早已在创造着属于他们的历史,然而巴西的印第安人在接触到欧洲人之前没能掌握书写技能,也不懂得数学和天文历法,也就是说他们不具备记载自己民族历史的能力,直到葡萄牙人抵达巴西才真正使这片土地被纳入世界历史的范畴。

里约奥运会巴西加了哪些项目(巴西的金砖国家之路)


在卡布拉尔舰队抵达巴西的第二年葡萄牙政府组织了一支考察队沿巴西海岸航行了3600公里。在此后的三百年里葡萄牙人逐渐在此定居并由一开始从事巴西红木的采伐后来逐渐扩展到淘金、甘蔗种植。如今”巴西“这一国名最初就来自于葡萄牙人采伐的名为”巴西木“的红木。1530年葡萄牙国王派出一支船队在巴西建立圣维森特市,葡萄牙移民们在这里种植了第一批甘蔗、安装了第一台轧糖机。葡萄牙人在圣维森特市的海岸边建立了一个小村庄,后来这个村庄发展成为巴西最大的城市圣保罗。1534年葡萄牙王室将巴西分为14个将军辖区。到1548年葡萄牙人已在巴西沿海建立了16个定居村镇并派驻了首任巴西总督。1583年巴西的白人数量达到了25000人。尽管巴西的白人人口以葡萄牙后裔居多,但也并非只有葡萄牙后裔:早在1555年法国海军军官尼古拉·迪朗·德维盖尼翁带领载有600人的舰队驶入瓜纳巴拉湾,在巴西建立了居留地。这时葡萄牙王室认为巴西的重要性还不值得为此组建一支耗资巨大的舰队,因此一开始葡萄牙人对法国人的殖民据点是默认的。直到1577年门德萨成为巴西总督后才开始着手对抗法国的入侵:他一方面积极发动当地的葡萄牙移民积极备战,一方面不断向葡萄牙本土求援。1559年葡萄牙终于派出几艘船只前往巴西。1560年3月15日葡萄牙和法国为争夺对巴西的统治权而爆发战争:由120名葡萄牙人和140名受雇的印第安人组成的葡萄牙军队攻打了由74名法国人和几名奴隶驻守的科利尼要塞。尽管法国人在这次战斗中失利,然而他们仅仅只后撤了一公里就又像往常一样在港口附近活动起来。巴西总督门德萨对此颇为无奈,由于他手中的兵力实在有限,因此根本无法扩大战果。

里约奥运会巴西加了哪些项目(巴西的金砖国家之路)


这一时期葡萄牙忙于与西班牙、法国等国在欧洲争霸,同时还在致力于控制向东通往印度、中国的新航线。相比之下巴西在当时只是一块人迹罕至的蛮荒之地,其资源禀赋尚无法被明确判断。直到1558年来自巴西的收入之战葡萄牙王室总收入的2.5%左右。今天的巴西国土面积高达851.49万平方公里,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的世界第五领土大国。然而16世纪巴西国家尚未诞生,葡萄牙人对巴西的殖民是从沿海地带的一个个殖民据点逐渐向内陆扩张的,现代巴西的领土是在不断拓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当年的葡萄牙人对巴西的价值并不会有太过清晰的认识。正因为如此巴西始终被葡萄牙王室放在自己殖民体系中相对次要的位置,门德萨不得不写信给葡萄牙国王:”如果陛下不即刻援助巴西,那么您将失去这块地方“。1565年3月1日葡萄牙再次同法国为争夺今天的里约一带而爆发战争并于两年后成功战胜法军。尽管葡萄牙人在同法国人围绕争夺巴西而爆发的战争中累计伤亡只有两位数,然而就是这种规模并不大的战役最终决定了巴西这个日后的大国究竟是说葡萄牙语或是说法语。到1580年前后巴西未来的发展框架已基本奠定:由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的混血后代共同构成的复杂人种结构已然形成并一直延续至今;甘蔗周期开启了巴西独具特色的周期经济发展;从葡萄牙移植而来的行政管理模式在巴西逐渐扎根。然而就在这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合并,于是荷兰人于1624年趁机将巴西据为己有,直到1654年葡萄牙才趁英荷战争爆发之机重夺巴西。

里约奥运会巴西加了哪些项目(巴西的金砖国家之路)

巴西在被葡萄牙收回后在葡萄牙殖民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提升:自1570年以来巴西就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糖生产者和出口者,巴西经济也已被纳入到葡萄牙的帝国经济体系中。到了17世纪80年代英国、荷兰等国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采用更为先进的生产方式种植甘蔗、生产食糖,巴西在国际食糖市场中的份额遭到挤压。葡萄牙人为进一步扩大蔗糖生产从非洲大量贩运黑奴进入巴西的甘蔗种植园。一些黑奴因难以忍受甘蔗种植园主人的压榨而逃往人迹罕至的巴西内地。葡萄牙人对巴西的殖民是从沿海地区开始的,而巴西内地大多是人迹罕至的热带雨林,黑奴一旦逃走就很难再找回。种植园主们于是组织起猎奴远征队深入内陆抓捕黑奴,在这一过程中巴西内陆地区也逐渐得到了开发。由圣保罗地区的土生白人、印欧混血种人、土著印第安人组成的旗队甚至不断越界进入西班牙人在南美的殖民地进行拓殖活动。 1750年1月13日西班牙与葡萄牙签署了《马德里条约》:在承认谁占有土地归谁的原则下两国就巴西边界问题达成了原则协议,西班牙承认了葡萄牙治下的巴西越界侵占的西班牙属地从此归属于葡属巴西,这使葡属巴西获得了如今巴西北部的阿马帕州、中西部的米纳斯吉拉斯州、南部的南里约格朗德等地,这相当于如今的小半个巴西那么大。在开发巴西内陆腹地的过程中人们在不经意间发现了丰富的金矿资源:1695年在巴西内地首次发现了具有重大意义的金矿,此后的40年间在米纳斯吉拉斯、巴伊亚、戈亚斯和马托格罗索等地陆续发现了其他金矿。随之而来的淘金热给巴西的行政管理和社会均带来了重大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到巴西内地,进一步扩张了巴西的边界。巴西的黄金产区与葡萄牙人最早开发的沿海地带逐渐建立起有效的交通联系,一个个市镇在通往黄金产区的沿线涌现出来。葡萄牙政府开始在巴西内地建立法庭,在里约热内卢也建立了第二高级法院,税收和社会治理机构也日益完善。

里约奥运会巴西加了哪些项目(巴西的金砖国家之路)


很快来自巴西的黄金就成为了葡萄牙王室的主要收入来源。大量黄金的涌入并没使葡萄牙这个老牌殖民帝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反而成为了葡萄牙衰落的催化剂:葡萄牙人并没用来自巴西的黄金改善国内的生产技术,而是很快将其挥霍一空。葡萄牙人彻底放弃了发展本国产业的念头,而是用来自巴西的黄金购买英国的工业制成品,葡萄牙就这样与欧洲其他国家逐渐展开的工业革命失之交臂。到了18世纪葡萄牙本土由于缺乏坚实的产业支撑已日渐走向没落,反而是巴西凭借丰富的物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据《剑桥拉丁美洲史》统计:当时葡萄牙对外出口总值中来自本土的商品占27.43%,巴西占60.76%,其他殖民地占2.95%。巴西已然成为葡萄牙经济的命脉。1807年巴西的宗主国葡萄牙遭到拿破仑的入侵,葡萄牙王室逃到巴西避难。葡萄牙王室为取得巴西当地人的支持放松了对巴西的管控——不再限制巴西人与外国人的贸易,也不再对巴西人兴办工厂、学校进行限制性规定,随后巴西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在1807年之前即使是葡属巴西首府里约热内卢全称只有5万人口,然而随着王室的到来使巴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808年巴西第一所军官学院开校。1814年巴西国家图书馆建立。1815年巴西第一家蒸汽动力的大工厂破土动工,巴西甚至组建了银行,而当时连葡萄牙本土都还没有银行。在葡萄牙王室搬迁到巴西后里约迅速发展成为人口超过25万的南美最大城市,城里出现了气势宏伟的大楼:国民大会、参议院、市议会政府大厦、海军和陆军武器库以及学校、海关、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植物园等等,一时间这座南美城市开始呈现繁华无比的欧陆风情。这时的巴西人曾自豪地说道:“巴西现在不再是一个海外殖民地,而是一个将成为欧洲仲裁人、亚洲公断人和非洲支配人的强大帝国”。事实上这时巴西已具备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资质,只需要一个适当的历史契机促成其独立,也就是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里约奥运会巴西加了哪些项目(巴西的金砖国家之路)


1815年“葡萄牙-巴西-阿尔加维联合王国”成立,这意味着巴西不再是葡萄牙的一块海外殖民地,而是与葡萄牙以平等主体的身份组成联合王国,当然这和成为独立国家仍是有区别的——正如今天的苏格兰并非英格兰的殖民地,但苏格兰并非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1820年葡萄牙王室迁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罗以摄政王的名义留在了巴西。佩德罗王子在10岁时就来到了巴西,18岁时他在巴西与奥地利公主莱奥波尔蒂娜结婚,可以说在此之前他的人生轨迹几乎就是在巴西展开的,而他自己也以一个巴西人自居。此时的巴西无论是经济实力或是国际地位都已毫不逊色于宗主国葡萄牙,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然超过了葡萄牙,然而葡萄牙议会却异想天开地试图将巴西重新变回殖民地:1821年4月24日葡萄牙议会宣布撤销巴西的中央管理机构,将巴西拆分为直接听命于里斯本的几个省。这意味着统一的巴西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重新隶属于葡萄牙的几块分散的殖民地,与此同时这实际上也剥夺了作为巴西摄政的佩德罗王子的权力。1822年1月9日上午里约各界群众在罗萨里奥大教堂集会后向王宫进发。里约市政会主席若泽·佩雷拉向佩德罗宣读了民众的请愿书并恳请佩德罗留在巴西领导独立运动。佩德罗当即表示:“为了大家的利益和国家的繁荣昌盛,我顺从民意,请告诉人民‘我留下’”。“我留下”在葡萄牙语中写作“Fico(菲科)”,因此这一天就成为了巴西历史上的菲科日。两天后驻扎在里约的葡萄牙警备队试图包围王国并逮捕佩德罗,然而1万多巴西民众迅速聚集到王宫广场,葡萄牙军队见状只得撤往尼泰罗伊岛。佩德罗宣布不再执行来自里斯本的命令并将里约城内的葡萄牙军队全部逐出,随后他成立了由自己担任主席的“巴西各省代表委员会”。8月1日佩德罗签发了《巴西独立宣言》,几天后又发表了《告全国人民书》并正式以独立国家的身份向外国派驻使节。这时葡萄牙仍没死心:1822年9月7日正在伊皮兰加打猎的佩德罗收到了葡萄牙议会敦促他尽快回国的信件,他将信件撕碎后高呼道“不独立,毋宁死”。这一天后来成为了巴西的国庆日。1822年12月1日佩德罗王子在里约举行加冕典礼,正式成为巴西帝国第一任皇帝佩德罗一世。1824年巴西的独立获得美洲强大国家美国的承认,1825年葡萄牙终于承认了巴西独立这一既成事实。这个新政权当时是世界第六大国,领土仅次于英、法、俄、中、土。

里约奥运会巴西加了哪些项目(巴西的金砖国家之路)


巴西的独立是由来自宗主国葡萄牙的佩德罗王子领导的——当时的佩德罗王子由于与葡萄牙国内的矛盾索性一手主导了巴西的独立。1822年12月1日佩德罗王子在里约热内卢加冕称帝,相比其他拉美国家通过大规模的流血战争实现独立的方式而言:巴西成功保持了社会稳定,也使殖民时期打下的经济基础较多保留了下来。独立后帝国政府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完善内陆交通,一方面保持海港系统稳定运转。1850年巴西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并废除奴隶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为新式的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自由劳动力。1954年巴西建设了第一条铁路线,这甚至领先于众多欧洲国家。到1868年巴西的铁路里程已达718公里,截至1889年巴西已建成的铁路里程达到9200公里,建设中的铁路里程达9000公里。随着内陆铁路系统的全面铺设打破了原来全国各地城市、乡村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整合了国内市场,促进了内部贸易流通和经济商品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巴西开始重点加强本土咖啡产业的发展并加速进行工业化建设:1871年至1880年期间巴西本土的咖啡出口占总出口量的六成,比以往三十年增加一成之多。此外棉花、烟草、可可豆、橡胶、冬青也成为了这一时期巴西重要的出口产品。随着巴西咖啡产业的急速增长,吸引了英国投资者的到来进行投资。在19世纪下半叶巴西的铁道、航运及道路网开始加速发展,能够快捷方便的进出沿海及内陆,巴西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1850年巴西的出口总值位居拉美首位,是阿根廷的三倍;1840-1889年巴西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4.8%,高于同期美国和欧洲的水平。1880年巴西的人均GDP与美国相当;1890年巴西的GDP总量比阿根廷高40%。这一时期巴西的经济发展除了国内因素之外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1864年巴西与阿根廷、乌拉圭组成的三国同盟与巴拉圭开战,这场战争被后来的巴西史学家视为巴西军队走向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件,在战争过程中新式武器不断闪亮登场,这就大大促进了以军工为代表的重工业体系的发展,同时巴西政府为配合战争更加强了对道路网的建设,这尽管是出于军事目的,但在和平年代对巴西经济的发展显然是起着有利作用的。除了巴拉圭战争的刺激之外这一时期的欧洲局势客观上也为巴西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这一时期欧洲局势的不稳定,以致于大量欧洲人漂洋过海来到美洲定居,在这一过程中巴西由于相对稳定的国内社会秩序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移民大国,这些欧洲移民带来的新式技术和管理制度无疑对巴西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里约奥运会巴西加了哪些项目(巴西的金砖国家之路)


1889年11月15日时任马托格罗索省军区司令的德奥多罗·达·丰塞卡发动了旨在推翻帝制的政变,这场政变进行得一场平静:丰塞卡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中央政府,而得知政变消息的巴西皇帝佩德罗二世并没进行任何反抗,而是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平静地离开了巴西。与其他国家相比而言:巴西由帝制走向共和的过程是如此波澜不惊,以致于被后世的巴西历史学家誉为“一场散步”。很显然巴西的这次政变并没对其经济发展造成多大冲击,投资者甚至感觉不到任何变化——巴西依然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令人放心的投资市场。在取得巴拉圭战争的胜利后巴西就开始致力于向当时玻利维亚治下的阿克里地区扩张:这里在当时尽管是玻利维亚领土,但很早以前从亚马逊河流域移居过来的巴西移民就占据了当地人口的绝对多数。这时正在太平洋地区屡屡败于智利人之手的玻利维亚其实根本无力与面积、人口都比自己大得多的巴西抗衡,于是玻利维亚将阿克里的民政管理权授予美国财团,试图在美国和巴西两个大国之间的博弈之中实现对阿克里地区的控制。对此时任外交部长里奥·布兰科男爵采取软硬兼施的政策:一方面他关闭了从亚马逊河进入阿克里地区的航路——由于当时进入阿克里地区的唯一入口就是亚马逊河,所以巴西的禁航决定使美国财团在阿克里地区采取的任何经济行动都变得毫无价值。另一方面他补偿了美国财团在阿克里地区的投资,以满足美国提出的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要求,毕竟美国在这里只有经济利益而没领土诉求,既然玻利维亚所能给予的经济利益是巴西同样所能给予的,那么美国人就犯不着为玻利维亚人而得罪巴西人。最后里奥·布兰科还向美国政商界人士灌输一种观念:美国财团在阿克里的行动是对门罗主义的践踏,因为允许拥有特权的经济集团进入南美,会引起欧洲其他国家效仿并在南美进行势力范围划分的危险。一向视拉美为自家后院的美国最忌讳的就是欧洲列强向这一地区扩张渗透,因此里奥·布兰科的话对美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巴西在确定美国不会干预阿克里争端后于1903年与玻利维亚签订了《彼得罗波利斯条约》:巴西以阿布南河与马德拉河交汇处的三千余平方公里的土地换取玻利维亚19.1万平方公里的阿克里地区。因交换面积不对等,所以巴西需另付两百万英镑且要修建一条连接瓜雅拉米林至波多韦柳的铁路,以绕过马德拉河的急流,从而使玻利维亚获得一条通过亚马逊河沟通大洋的进出口通道。

里约奥运会巴西加了哪些项目(巴西的金砖国家之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巴西为加速亚马逊热带森林和中西部稀疏草原的开发力度而向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提出希望能从中、日等国引入移民,当时的清政府拒绝了这一要求,而日本方面则表现积极:1908年6月18日781名日本人漂洋过海来到巴西的桑托斯港。1910至1914年间日本移民巴西的数量为1.42万人。1925至1935年是日本向巴西移民的高峰期——在这一时期14万日本人先后到达巴西。因为二战的爆发日本停止向巴西移民,战后日本于1959年开始恢复向巴西移民,但规模已大不如前。尽管如此日本已向巴西移民26万人,在经过5代人的繁衍后目前在巴西的日裔已达130多万人,占巴西总人口的1%左右。这一时期领土的扩张和欧亚移民的涌入为巴西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劳动力和国内市场,相比其他拉美国家更为稳定的政治局势也为巴西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然而巴西经济的表面繁荣之下也隐藏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可这些在当时都没能引起巴西人的注意:巴西经济的发展过于依赖于对外出口农产品等初级产品,而工业化的程度相对较为缓慢,而在农产品中巴西又过于依赖咖啡这一产品。然而时光来到20世纪30年代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一时间各国对巴西咖啡的消费量大幅下降,而咖啡恰恰是巴西对外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可想而知这对巴西经济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经济上的颓势很快反映到了政治上——在接下来相对漫长的一段时期内巴西不断发生政变,国家陷于一片混乱之中。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955年——这一年宣称要在几年的任期之内干完几十年事的库比契克·德奥利韦拉就任巴西总统。在库比契克的任期之内制定了包括30个项目在内的发展纲要,加速食品、能源(包括核能)交通、教育以及汽车、造船、钢铁等重工业的发展。同时库比契克政府大量吸收外资,允许外国企业在巴西设厂。与此同时在他任内还有一项大动作——迁都巴西利亚。事实上巴西政府早有迁都之意,但到底该迁往何处却让巴西人彷徨无措。库比契克将自己的目光从海岸收回,投向内陆:巴西国土总面积854.74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位居世界第五位,几乎和欧洲差不多大小,然而在偌大的巴西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大西洋沿岸,而中西部地区是辽阔的几乎未经开发的亚马逊平原。最终巴西选定了如今的巴西利亚作为新首都,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出一条在稀疏草原上发展科技的新道路,从而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因为巴西利亚,巴西国内的区域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这座城市把繁荣带到了中西部——巴西利亚至贝伦的公路开通后沿线人口由10万猛增至200万。巴西政府从1940年就开始倡导的西进运动直到巴西利亚兴起后才真正发生效应。

里约奥运会巴西加了哪些项目(巴西的金砖国家之路)


库比契克早在担任米纳斯吉拉斯州州长时就在改进本州经济结构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就:他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当地的电力和交通运输系统取得了重大进展,以此将工业建设项目吸引到米纳斯吉拉斯州,同时促成私人资本和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在担任巴西总统后库比契克把在米纳斯吉拉斯州的经验推广到巴西全国:他组建了一个由技术专家和经济学家组成的经济计划班子专门负责制定经济发展事宜。库比契克执政期间巴西的工业产值在扣除通胀因素后增长了80%,这其中钢铁增长了100%、机械工业增长了125%、电力和交通增长了380%、运输材料增长了600%。同一时期巴西的国民生产总之年均增长7%,人均增长率4%,相当于拉美其他国家的3倍。库比契克只用了不到五年时间就建立起一个生产整车及零部件的汽车工业体系:在1956年之前巴西的汽车制造业方面的活动几乎完全局限于制造零件和进行小规模装配工作。到1962年巴西政府通过有计划的推行高度刺激的办法吸引诸如大众、福特和通用汽车等国外汽车巨头进驻巴西,这么做的结果是4家主要的汽车厂家生产了19万辆小汽车和卡车,基本实现了汽车零部件的国产化,巴西一跃成为世界第七大汽车生产国。库比契克还极为重视巴西的能源建设:除了在传统的石油、电力部门取得重大进展之外巴西还着力开发核电。上任之初库比契克就成立了全国原子能委员会,由这个委员会统一领导和协调巴西的核能开发,次年巴西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开始运转。1961年1月31日库比契克任满卸职。1964年3月巴西军人在又一次政变后终于建立起了统治相对稳定的军政府,尽管军政府在政治上实行的是高压的威权统治,但不能否认的是这届军政府有效维持了社会秩序。相比之前的独裁者们而言:这届军政府意识到了恢复经济民生的重要性,但他们自己也没什么好的解决方案,于是他们将经济建设的重任全权委托给了以内托为首的经济学家。内托所风行的是经济蛋糕理论——主张先做大市场增量,然后再考虑蛋糕分配跟善后的问题。这样做的结果是巴西在1968-1973年之间平均GDP增幅高达12%,而在1973年更是达到了14%。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包括美国、中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印度等在内的全球30个经济大国的增速最高者也只在7%~8%之间。然而与高增速一同出现的还有高通胀和巨大的贫富分化,在当时所谓的经济奇迹之下是高达高达25%的婴儿死亡率,这意味着全国每出生四个婴儿就有一个夭折。最终这种不可持续的经济奇迹在石油危机的打击下戛然而止,而军政府也不得不黯然下台。此后上台的卡多佐政府其实是一个对经济一窍不通的政府,但被强行赶鸭子上架的卡多佐政府还是通过连续两手“新币计划”成功将巴西从经济危机里拔了出来,接着将负债资产通过以卖为尝从而使私有化成功迈出第一步,在卡多佐任内的1993-2003年巴西完成了经济重新崛起的铺垫工作。2003年巴西迎来了第一位从贫民窟走出的工人总统卢拉,当时几乎没人看好这位几乎没任何政治经验的总统,对于他能否能否医治处于危机中的巴西经济几乎全世界都是持怀疑态度的。

里约奥运会巴西加了哪些项目(巴西的金砖国家之路)


然而就在卢拉上台的2003年当年他就让所有担心和怀疑不攻自破——巴西国家风险指数自卢拉政府上台以来持续下降了500多点,使巴西发行的国际债券升值,仅伊拉克战争打响后的头11 天外国投资者就购买了近7亿美元的巴西企业债券……出身于贫民窟的卢拉将缩小贫富差距作为自己的施政重点——他通过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和提高最低工资及政府补贴等方式增加中下阶层的收入,这使巴西的贫困人口在2003年至2005年减少了19%。卢拉任内的巴西在国内通过降低利率、改革税制、增加出口、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等措施恢复经济增长,通过解决就业、教育、卫生、住房、社会治安等问题缩小贫富差距,同时在国际市场上巴西掌握了太平洋西岸的新兴经济体崛起的大宗商品超级周期,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在巴西国内逐渐富裕起来的的中产阶层带来了巨大的消费内需,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对巴西铁矿石、石油、大豆和肉类的庞大需求为巴西积累了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出身于社会底层的卢拉执政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利于穷人的经济政策:卢拉提出了旨在消除贫困人口的”零饥饿计划“,一时间政府各部纷纷”慷慨解囊“支持卢拉的”零饥饿计划“。国防部宣布暂缓购买12架超音速飞机,将节省的7.6亿美元用于”零饥饿计划“;交通部则取消了60项新的公路建设项目,从而得以节省50亿雷亚尔的开支。2002年2月22日全国26个州的州长同卢拉签署了意向书表示支持政府的计划。继”零饥饿计划“之后卢拉政府还陆续出台了”家庭资助计划“、”人人照明计划“、”巴西厨房计划“、”巴西百姓药房计划“等措施,这些措施惠及1120万穷人家庭。2004年巴西穷人人均收入增长率达到14.1%,巴西的穷人数量从2001年的6090万人减少到2005年的5390万人,其中赤贫人口从2750万人降至2030万人。然而巴西这种大宗商品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始终难逃“资源诅咒”:其发展越依赖资源的输出,反而越难逃脱资源资产价格起伏的震荡。随着大宗商品红利期的结束巴西开始跌入中等收入陷阱。事实上迄今为止巴西并没能建立完善齐全的工业体系,无论是新兴的电子产业或是传统的重工业巴西的发展都相对滞后,基本上仍是一个主要靠出口农矿初级产品创汇的国家。与此同时巴西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其低下,根本无法满足巴西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统计:在全球144个国家中巴西的基础设施排名为107。与此同时巴西政府对汇率管控能力较差——2011年巴西通膨率高达6.5%带动多地物价飙升。2015年巴西GDP萎缩了3.8%。如今巴西在金砖国家中的发展水平是相对偏低的,以致于被戏称为”别人是金,而巴西是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