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百科 > 阿方索卡隆导演风格特色(深挖 | 奥斯卡最佳导演阿方索·卡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阿方索卡隆导演风格特色(深挖 | 奥斯卡最佳导演阿方索·卡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更新时间:2022-11-08 21:14:04


阿方索卡隆导演风格特色(深挖 | 奥斯卡最佳导演阿方索·卡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文 | 一 一

2月25日,凭借《罗马》一片,墨西哥导演阿方索·卡隆从老乡吉尔莫·德尔·托罗手中接过最佳导演奖奖杯。这一幕简直就是2018年威尼斯金狮奖的翻版——当时,56岁的阿方索·卡隆从53岁的吉尔莫·德尔·托罗的手中,接下了最高荣誉金狮奖。

时隔半年,阿方索·卡隆用黑白影调、现实光影,再次征服奥斯卡评委,不负众望地再度拿起小金人。这也是他第二次获得奥斯卡导演奖。上一次是2014年的《地心引力》。不过阿方索·卡隆自称,和《罗马》相比,《地心引力》简直不值得一提。


阿方索卡隆导演风格特色(深挖 | 奥斯卡最佳导演阿方索·卡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迄今为止,这位导演已经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你妈妈也一样》)、最佳电影剪辑(《人类之子》)、最佳改编剧本(《人类之子》)、最佳电影剪辑(《地心引力》)、最佳摄影(《罗马》)等7项奥斯卡大奖,从编剧到摄影再到导演,可谓名副其实的电影全才,而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35年的影视圈浮沉经历。

从墨西哥出发,在好莱坞发迹成名,阿方索的“墨西哥往事”显得另类而精彩。

被迫退出影视圈的“叛逆小子”

阿方索·卡隆于1961年11月28日出生在墨西哥城,从小就想成为导演和宇航员,不过因为不想参军而放弃了宇航员的梦想。幼小的他不喜欢玩耍,而一直希望能拍摄电影,12岁生日时,卡隆终于得到了一部照相机,从此开始拍摄见到的一切,并将作品向每个人展示。电影是他少年时期的酷爱,看的电影不少,朋友却没几个。有时他对母亲说去朋友家,而实际是去了电影院。他想看遍城里所有的电影院,甚至离家不远的两家摄影棚也不放过。

中学毕业之后,卡隆希望进入CCC(Centro de Capacitación Cinematográfica)学习电影,不过CCC拒绝接受不到24岁的学生。因为母亲不赞成他的电影理想,于是卡隆开始上午去学习哲学,下午再去CUEC学习电影。在CUEC,他结识了很多日后的同事和朋友。

1985年,彼时还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电影系就读的阿方索·卡隆,因为与好友一起拍摄了一部英语对白的短片,而触怒校方。被文化、政治偏见笼罩的学校,显然已经没有卡隆的容身之地。这一年,他被开除了。

肄业后的卡隆认为自己成为导演无望,开始在博物馆中工作,以养家糊口。不久,朋友找到卡隆,请他加盟一部影片的幕后,成为卡隆鼓足勇气涉身影坛的契机。此后,卡隆以助理导演的身份混迹在各片场和剧组,完成了多部影片。

后来,决定不再做助理导演的卡隆开始和弟弟卡洛斯为自己的长片导演处女作《爱在歇斯底里时》创作剧本,然而当剧本完成之后却无处筹钱。当时墨西哥电影协会(IMCINE)计划投资拍摄的影片由于导演原因而被放弃,卡隆的这部电影取而代之,结果大获成功。

这是一部颇有现实主义基调的性喜剧,一个自以为得了绝症的花花公子,准备结束生命时再度展开了新的人生故事。影片在墨西哥大获全胜,拿了墨西哥金像奖的最佳原创剧本,还位列墨西哥百佳电影87位。


阿方索卡隆导演风格特色(深挖 | 奥斯卡最佳导演阿方索·卡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爱在歇斯底里时》

虽然处女作品一炮打响,却意外被影片的投资方电影协会扼杀。不愿被电影协会操控,力求保持身为导演独立性的卡隆,受着不听话便无法在墨西哥拍片的威胁,倔强地离开了不自由的墨西哥。他把《爱在歇斯底里时》带到了多伦多电影节,竟然连连获奖,并由此吸引了好莱坞制片人得到西德尼·波拉克的青睐,受邀到好莱坞拍戏。

西德尼·波拉克是第一位邀请卡隆去好莱坞拍片的电影人,不过两人的电影拍摄计划落空,而来到洛杉矶之后一蹶不振的卡隆后来终于在波拉克的建议下执导了电视剧《堕落天使》(Fallen Angels)其中的一集。

混迹好莱坞的最初十年,卡隆并不得志。没有太多的知名度和资源,他不得不拍摄自身并不感兴趣的题材,其间策划的很多项目因客观原因停摆。稍微数得上的作品,仅为为华纳拍的《小公主》和替二十世纪福克斯拍摄的《孤星血泪》两部而已。

1995年拍摄的《小公主》虽然票房一般,但却赢得了奥斯卡两项提名和一些其他奖项。随后卡隆希望同理查·基尔合作,但最终放弃。此时,20世纪福克斯投来橄榄枝,请他拍摄现代版查尔斯·狄更斯的《孤星血泪》,但卡隆无意拍摄,福克斯执意坚持,最后在无奈和痛苦中,卡隆终于拿着从未定形的剧本完成了《新孤星血泪》。尤其是后者的拍摄过程,令卡隆十分痛苦,个人意志被剥夺,剪辑权不在自己手里。此时的卡隆一度很沮丧。


阿方索卡隆导演风格特色(深挖 | 奥斯卡最佳导演阿方索·卡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小公主》

墨西哥往事

拯救阿方索·卡隆的,还是他心心念念的墨西哥故事。2001年,阿方索·卡隆执导,他和弟弟一同编剧的《衰仔游乐园》不仅在墨西哥本土,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成功。公路旅途中,两男一女的情爱故事是表,其中穿插着卡隆对墨西哥这个国家的隐喻,既有墨西哥社会生活图景的一一展现,也有对政党体制内容的涉及(比如PRI党和社会自由主义)。


阿方索卡隆导演风格特色(深挖 | 奥斯卡最佳导演阿方索·卡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衰仔游乐园》

《衰仔游乐园》的爆发,也真正让世界影坛注意到卡隆身上的锋芒和才华,他独树一帜的长镜头风格渐显。这部影片获奥斯卡、BAFTA、金球奖、欧洲电影奖等26项提名,摘得芝加哥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独立精神奖最佳外语片奖、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剧本奖等31个奖项。在参加威尼斯电影节期间,卡隆结识了影评人安娜丽莎,后者后来成为他的第二任妻子。


阿方索卡隆导演风格特色(深挖 | 奥斯卡最佳导演阿方索·卡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阿方索·卡隆在《阿兹卡班的囚徒》片场

2004年,卡隆接拍了华纳兄弟公司的《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影片为他创下了职业生涯中最高的票房纪录。此外,他还以制片人的身份完成了《刺杀尼克松》《潘神的迷宫》等10多部影片,2006年,他还同其他11位导演一起执导了短片集《巴黎,我爱你》。同年还导演了颇受好评的《人类之子》。


阿方索卡隆导演风格特色(深挖 | 奥斯卡最佳导演阿方索·卡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从左至右:托罗、卡隆、伊纳里图,被称为“墨西哥三杰”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是“墨西哥三杰”集体爆发的一年。卡隆的《人类之子》、托罗的《潘神的迷宫》以及伊纳里图的《通天塔》同时引发巨大关注,三部作品把他们三位一并推向台前。而2014年,卡隆凭借《地心引力》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也奇迹般地开启了“三杰”的奥斯卡最佳导演之旅。

紧接着的2015年、2016年,伊纳里图分别凭《鸟人》《荒野猎人》连庄奥斯卡最佳导演。时隔一年,2018年,托罗靠《水形物语》也拿下了这座奖杯。更妙的是,“墨西哥三杰”的战场都是从威尼斯转战奥斯卡,托罗2017年凭借《水形物语》刚擒金狮,2018年又被阿方索·卡隆的《罗马》收入囊中。

他们三人之间的友谊和互相支撑也为人津津乐道。托罗为《地心引力》贡献了几分钟镜头,卡隆和伊纳里图参与制作了托罗《环太平洋》的部分内容。卡隆和托罗还是伊纳里图《美错》的制片。

实际上,直到2014年,阿方索·卡隆凭借《地心引力》得到奥斯卡荣誉之后,他才觉得自己真正意义上获得了某种创作的自由,更易于获得投资。他曾在采访中说:“也许我会拍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没有特效,更不用上太空。”显而易见,这个故事就是《罗马》。然而投资却没有他想象中那样简单。因为题材偏严肃,寻找传统的投资渠道并非易事,他转而与Netflix合作,中间的曲折与艰辛,也是阿方索·卡隆坚持自我表达的代价吧。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阿方索卡隆导演风格特色(深挖 | 奥斯卡最佳导演阿方索·卡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卡隆在《罗马》片场

在无数的采访中,阿方索·卡隆均提到了他对墨西哥故土的魂牵梦萦。他说,《地心引力》似他喜爱的“小玩具”,《罗马》则是他的“梦想成真”。他可以在国外生活,但他会以一个墨西哥人的身份,关照着那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

“罗马”到底是什么?

在影片中,它指的是墨西哥的一个中产阶级城区;在卡隆的口中,它是对墨西哥城过去四十年社会面貌和文化变迁的隐喻;而在文字上,它或许表达的是一种简单的爱。因为,“Roma”颠倒过来“Amor”,在西班牙语里便是“爱”的意思。

现实中的罗马街区早已不复存在,电影中的一切都是依照卡隆的记忆重新搭建的。

卡隆的团队在废旧的停车场搭起了一整条大街。在那里放了100辆车,造了人行道、有轨电车,按照记忆重建了房屋,甚至回收了许多卡隆小时候的家具和玩具来完成室内布景。


阿方索卡隆导演风格特色(深挖 | 奥斯卡最佳导演阿方索·卡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正如卡隆说:“电影中百分之九十的场景来自于我的记忆,有些直接,有些则迂回,但都是关于那个塑造我的时代,或者说塑造墨西哥的时代,那正是墨西哥漫长时代变迁的起始点。”


阿方索卡隆导演风格特色(深挖 | 奥斯卡最佳导演阿方索·卡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罗马》的制景现场

充分的前期准备也给了演员们足够的底气。

如果不说,你一定不会相信,Cleo的扮演者Yalitza Aparicio是第一次拍电影。

事实上,整个剧组除了Sofia的扮演者是职业演员之外,其他大多演员都是素人。

精细的场景搭建让演员们完全入戏。在片场,他们不是在演,更多地,是在生活。


阿方索卡隆导演风格特色(深挖 | 奥斯卡最佳导演阿方索·卡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阿方索直言,所有的道具、服装、场景都是按照记忆中的样子挑选设计的。因此当演员们换好装,他坐在片场竟然恍惚得穿越回了童年。


阿方索卡隆导演风格特色(深挖 | 奥斯卡最佳导演阿方索·卡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男孩们的表演在电影中极其自然清新。Yalitza与孩子们的互动极为可信。


阿方索卡隆导演风格特色(深挖 | 奥斯卡最佳导演阿方索·卡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一个安然的午后,两个人躺在二层天台晒着太阳。Yalitza与儿童演员们的互动充满了母爱的光泽,而孩子们对他则是真诚的爱与信任。用非专业的演员,非剧本的彩排,导演讲述,演员反馈,不需要方法和技巧的练习,只是凭借生活经验的真实反应。《罗马》是一部具有法国新浪潮气质的艺术电影。

演员举重若轻的表演和高度还原的场景,让电影《罗马》的情感共鸣从导演个人上升到了整个墨西哥乃至全球的观众。结尾处一波又一波的巨浪冲破银幕并试图淹没每个观众,每个观众内心的焦虑与绝望都不自觉地被勾起。


阿方索卡隆导演风格特色(深挖 | 奥斯卡最佳导演阿方索·卡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片中堪称影史级的滑轨调度来自于影片的高潮。女主角Cleo不会游泳却只身走入海中救出两个溺水的主人家的孩子。她虽没机会和自己流产的孩子道别,却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母爱的宣泄和自我救赎。整个镜头一气呵成,海浪一波一波淹没过演员的头顶让观众的心也一直跟着浸泡在海水当中。此时,所有观众都是“罗马”的一位居民。

《罗马》,不止是阿方索·卡隆对墨西哥故土的深情低语,还夹带了他半生的念想和一生无法释怀的父亲“离开”。

资料来源 | 百度、豆瓣、

导演帮、黑白文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