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知识 > 儿童足球宣言(中国足球青训宝典(中国特色)——第五部分)

儿童足球宣言(中国足球青训宝典(中国特色)——第五部分)

更新时间:2022-11-07 13:07:26

(十二)、青训必须强调竞争性(部分替代缺少比赛的遗憾)

(十三)、青训培养的最高境界是“荣誉感培养”

(十四)、青训球员的自我学习能力培养

本部分说明:

中国足球之所以后继乏力,撇开球员之外的原因,我们一直无法解决一个球员的内源性问题,就是为什么踢球?

中国足球曾经是体制足球,喜欢足球的人占了大部分,还有一小部分,是被少体校教练挑选的,适合足球发展的孩子(可称之为有运动天赋),总之,喜欢足球、能踢球、会踢球是主体。

不知道曾几何时,中国足球跟着经济发展,一路狂飙突进,钱多得不能自己,于是纯粹的足球被包装了金黄色的外壳,“金元足球”成了足球市场的主流,球员不再以球技为荣,而是以年薪最高为荣。当足球发展正确的方向被偏移之后,自然得不到好结果。

足球是全世界竞争最充分的运动,绝对不能用强迫的方式,逼迫年轻人踢球,任何强压只能得到末流的技艺。

人类最高水平的技艺成就,都是源自内心的需求,去忍受热晒雨淋、酷暑严寒,只为了追求那一刻的胜利快乐。

金钱只能激励最低水平的竞争,足球需要最高水平的竞争。


(十二)、青训必须强调竞争性(部分替代缺少比赛的遗憾)

足球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求胜!

求胜的过程就是竞争!

与其苦口婆心地求着踢球的孩子,你要好好踢球,踢球好了,可以赚大钱,可以有百万、千万年薪,不如把一个球放在球场上,要求这些孩子去拼抢、去较量,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获得胜利,并因此得到属于自己的“小红花”。

越小的孩子,越是没有财富的概念,金钱无用,但是代表荣誉的“小红花”,可以为他们天真烂漫的生活带来纯真的喜悦。

塑造天才足球少年最好的办法——强调竞争性!

中国人的文化属性本身,缺乏天然的竞争性,中国人的人与人之争,不是完全证明的竞争性,而是玩文化分层,附带人情世故的较量。

英超为什么成为世界第一联赛,首先是竞争性世界第一,联赛保级球队踢联赛榜首的球队,没见有人气短。英国足球文化是不是来源海岛文化传统,没研究不好下结论,但是竞争火爆是事实,眼力正常都看得见。英超球场的每个角落都在竞争,甚至看台上的球迷文化,一样也是竞争,输球要打架,赢球还是要打,竞争能力过剩,还催生了足球流氓。

我们是和谐社会,平时和颜悦色,但是到足球这一块,一定要想办法直面竞争,不然足球永远上不去。
小球员的教育,必须是以表扬为主(强调荣誉感),但是绝对不能无理由、无目的的表扬,必须有的放矢。要让孩子付出努力和勤奋,真正体验到“付出的艰辛“,然后才是“得到的快乐”,获得胜利的表扬。

其实每次胜负,都是一次成功的人生体验。要让小球员更多的体验胜负,形成习惯,等他上瘾,他就会在未来的学球路上,自主寻找办法,去寻找争胜的理由。
如果孩子付出努力,通过竞争体验得到胜利,这种战胜其他人的愉悦感,还可以在很多人面前炫耀,这个就是“荣誉感”。
越小的孩子,越没有财富概念,他们的世界观更加单纯,更加容易用“荣誉感”来激励他们,给一朵小红花也是一种奖励。

如果在少儿时期用金钱来激励踢球的动机,无疑是毒害孩子的未来。

这里面包含着非常深刻的人生哲理,任何人想要在任何运动项目,触摸最高峰,享受高处不胜寒的巅峰状态,这种人的内心,一定不要被金钱污染,一定要做纯粹的人。

任何想以旁门左道,弯道超车的行为都不可能成功登顶。足球比赛是一个众目睽睽之下的直接竞争项目,心思不正的人总是会被内心纯粹的人碾压,最后脱颖而出的,都是把“足球荣誉”当成生命的人。
中国足球青训缺乏严酷的淘汰机制,只能依靠青训教练,通过正确的教学、训练模式,培养孩子们的“荣誉感”等,中国青训就是将“足球荣誉”灌输到孩子的内心,只有依靠“荣誉感”推动的足球,才是最有竞争力的足球。


最好的青训教练,应该做好两件事:

A、给所有基本功训练贴上“竞争性”标签——青训教练让小孩子一起比赛,一起比基本功。

我前面说了,高水准青训需要树立两大标准:给所有动作、战术加上速度、难度的标尺。
有了标准就可以让小球员从小养成竞争的习惯,培养求胜的欲望。

有竞争,就不要怕有人被淘汰,筛选出来的才是最好的。踢球基数再小,也要留下其中最合适、最好的,也不会太差。世界上人口小国踢球好的多得是,人口最多的还有印度,踢球最差,基数真的和水平无关。


B、要让“比赛”贯穿、覆盖整个青训过程——青训教练要会设计各种各样的比赛,想要提高孩子的基本功技术,就设计需要各种基本功技术的比赛,分出输赢,给胜者奖励,给输者惩罚。自然会有孩子开始拼命练球。
高明的青训教练,要利用好“荣誉感”、“竞争性”这两个工具。小球员只是要造就不服输的性格,就会从“要我练”,变为“我要练”,由此改变中国足球最根本的“为什么踢球”的问题。


在充满“竞争性”的环境下练出来的“青训球员”,当他们带着极强的竞争性,成材之后,到了国家队,就不需要动员,自带鸡血,上场就拼,中国足球真的有出息了。

让孩子在充分“竞争性”的环境下长大,成年以后,不论从事任何工作,都可以获得巨大成功。

(十三)、青训培养的最高境界是“荣誉感培养”

竞争性的原动力就是荣誉感。

足球竞争性的表现形式就是足球比赛。

胸前有朵小红花是一种荣誉,联赛冠军是荣誉,世界杯冠军也是荣誉,平台越大,荣誉越大,对于竞争的动力也越大。

中国足球最大的荣誉平台,只有足协能做到,足协要为青训的球员提供足够多的比赛,做成“中国足球青训的竞争大平台”。

只有中国足协有大作为,中国足球才有希望。

这个大平台必须是足协来搭建,如果足协想要中国足球快速崛起,做这件事情应该越快越好,今年就执行,那么三五年内,中国足球绝对会有大起色。不做就只有继续玩完。

中国足球竞争性大平台有两种比赛模式:

A、球队比赛模式

B、足球基本功的全国大赛

如果这两方面做得好,三五年就可以初见成效,十年以内,中国足球一定会翻身。

A、球队比赛模式:

中国足协需要大大增加,各年龄段的比赛,需要改变过去举办比赛过于奢华的习惯,要以比赛为主,比赛形式为辅,节约办赛,剩下经费多办比赛,多发奖励。

足协需要举办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比赛,比如全国青少年联赛等,要把足球最大的荣誉感做足。

足协还需要更多的地区性比赛,中国各地都有足协,为什么不很好地利用?现在有青少年的青训经费,节俭办比赛,只要租一块场地,拉一个横幅,派几个裁判,发个通知就可以比赛了,不一定要每场比赛都要做背景板,做各种宣传板。

地区性的球队比赛要成为常态,让中国足球容纳更多的风格。比如成都重庆可以相互比赛,青岛济南可以相互比赛,大连沈阳可以相互比赛,广州深圳可以相互比赛,上海和江苏浙江一起比赛,相近的足球城市都可以一起比赛。并且利用这些城市间的对抗,带动周边城市一起比赛,中国的整个青训就火了。马上就会发现,其实中国还是有很多人会踢球的,现在总是说没人踢球。我想问,现在想踢球的,到哪里才能踢。足协现在有钱,花钱的标准,就是举办多少比赛,多办比赛应该成为足协的一个工作能力标准。

只有比赛多了,青训球员才会真正地成长;只有冠军杯多了,小球员才能养成渴望“冠军杯”的习惯。只有荣誉放在眼前,球员才会用心努力练球。

老是没比赛,多没劲!

B、足球基本功的全国大赛

足协想要最快速度提高中国足球的水平,首先是提升青训球员的基本功。

唯有建立全国范围的中国足球“基本功大赛”,相当于足协向全国喜爱足球的人宣言,足协要给基本功最好的人,大大表彰、奖励。
中国古有“千金买骨”。这是最好的,最简洁,最容易操作的方法,所有的青训球员,不得不重视基本功训练。有些被教练看扁的球员,就会自己刻苦加练,只要在基本功大赛上崭露头角,一样可以得到晋升的机会。

全国青训一起苦练基本功,中国的基本功缺失的现象,就会很快消失。

足协只要声势浩大地举办全国性“足球基本功大赛”,通过央视和地方媒体,将大赛基本要求公布出去,同时做一些规范的青训动作、训练模式与训练标准的介绍,以此设计比赛项目,全国足球一体化的基本功就可以短时间得到。
足协只要给那些获奖者提供各种各样物质奖励,包括青训夏令营,俱乐部试训机会等等;还要给出人才的青训俱乐部,重重奖励。

足球人才自然会纷至沓来。

如此三五年时间足够,经过全民大练兵,基本功整体抬升之后,足协再把里皮这样的世界名帅请来,他就可以有信心带队打出好成绩。


十四)、青训球员的自我学习能力培养

中国足球想要踢聪明足球,先要让球员的脑子活起来,这就要培养青训球员的自我学习能力。

重复特别强调:优质的青训不仅是技能学习,更重要的是方法论学习。

中国青训失败,除了整个青训系统、青训理念失败,更重要的是方法论失败。


自我学习是比足球青训更大的范畴:

自我学习的范畴很大很大,我要是认真写,估计可以写几十万字,现在是个很小的局部,就专注足球青训小作文吧。

对中国家长而言,中国青训的重点,就是高考之前,选足球还是选大学。

很多选了足球的家长,常有壮士悲歌的味道,因为踢球真正能如愿赚大钱的毕竟少数。

我把这部分放大,其实就是为了解决“选择足球的焦虑”,选足球,如果踢不出来,能不能还有更好的前途?

我说能!

就是在学球的过程中,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以后不论怎么样?选足球,或者选其他行业,都会一样成功。

很多家长到了孩子初中毕业,很多成绩不错的孩子,家长都认为考大学更有前途,最后一定比踢球好?这是一个误区。

这里普及一点正确考大学的知识,这也是我要放到足球青训思路中的内容。

先定个调子:应试教育的“赢在起跑线”是一种错误,因为从体育的角度,高考是马拉松的终点,起跑就抢跑是不专业的行为,幼儿园、小学抢跑和马拉松领跑有点像,很容易,但是到了初中开始有点难,前面拼太狠,高中最需要冲刺的时候,有点精疲力竭,肯定冲不动。这个与在马拉松是一样的,冲起跑的人肯定不能第一个冲线。这是运动规律。


考大学的正确思路:

幼儿园要让孩子玩得充分,享受玩的过程,还能练身体打基础。

玩也是一种学习,好的方法,是诱导孩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论”,练出来,到了小学,这个孩子就是学霸了;练不出来,到了小学继续操练“学习方法论”,时间还够。小学如果练出来“学习方法论”,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到了高中就可以惯性冲刺,懂点中学物理也知道,惯性是最省力的方法,所以,已经养成好习惯的孩子,根本不用家长、老师费心费力。

高中冲刺高考的过程不仅仅是考试复习,而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换的阶段,这一点不为中国教育重视,我这里特别强调一下。

初中之前的学生,越小生活能力越弱,所以,大多数的教育是填鸭式教育,家长、老师教什么,小孩子就学什么,这是自然规律,襁褓中的婴儿不喂奶,他就活不下去,百分之一百包办生活。当一个学生进入大学,就要过一种开放式的教学生活,大学生必须自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且学习也是开放式的。当然这点我们还没做好,中国大学为什么比不过美国大学,就因为我们没有真正从中学开始培养学生的开放式学习方式,当大学生的心灵还被某种惯性束缚的时候,学生是不可能迸发出创新的精神。

明白人应该已经懂了,从初中生的填鸭式教育到大学的开放式教育,高中是个过渡期,高中虽然是高考最重要的冲刺阶段,但是这个也是逐渐放手的阶段。灌输式教育在这个阶段必须过渡到自主式教育。谁要是违背这个规律,即使中学得高分,到了大学很可能因为缺少高压的学习环境,学生无法控制自己行为,成为废材。


培养自主式学球的四个阶段: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

1、幼儿期:上幼儿阶段,玩球为主,培养兴趣,开心就好,能教多少教多少(教的动作必须准确),绝不强迫教学,因为强迫会让孩子对足球产生厌恶,如果这种情绪被预制,足球前途基本毁了,而且是永不回头。

2、儿童期:玩球为主,培养兴趣,多参加比赛,强调竞争性(球星的基础),能教多少教多少(教的动作必须准确),绝不强迫教学,因为会让孩子对足球产生厌恶。

3、少年期:以基本功与参加比赛为主。要为最后的职业生涯,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必须用最好的方式教授基本功,这个阶段,可以使用高压手段,经受不住的可以淘汰。

这个阶段的比赛,要强调胜负,但是不必太在意战术,战术能教多少就教多少。尽量让少年球员的天性发挥出来,培养他的特点。不在意战术,是因为心智不成熟,对战术的理解不可能很深,教授高深的战术浪费时间。

4、青年期:青训最后阶段,已经选择了足球为职业,这个阶段,以战术训练为主,顺带着打磨个性,提升比赛能力,只有这个阶段的青训成绩才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以上四个阶段都是打基础的阶段,虽然,一再强调,要多打比赛,激发孩子的竞争天性,但是,青训的任何阶段,都不能以比赛成绩为目标,任何以比赛成绩为目标的青训都将是失败的。

比赛成绩只为了激发孩子的竞争天性,追求胜利以培养他们对荣誉的渴望。

仔细琢磨这四个阶段,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教练的作用,都是诱导小球员,并且提供踢球的环境与背景,激发天性,要让他们去追寻自己最爱的事业。

自主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有需要有很好的方法,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展开了。

任何以自主方式完成踢球成长的孩子,成年后都容易融入社会,而且一定会有所成就,只要他想干事业,就一定能成。

同样的,如此长大的球员,到了职业队、国家队都会想办法去战胜对手,去赢得关键的比赛,也会是教练最喜欢的球员。

他们会自主找到对手的弱点,增加自己的实力,用自己最强大的利器,去攻击对方防守最薄弱的所在,赢得必须赢的比赛。


人,从小到大,活到老学到老,学什么不是问题,怎么学才是问题。

正确的学习,决定人一生的高度。

在这里,想对有足球天赋孩子父母说一句,如果有机会让孩子选择职业足球。只要好好辨识自己孩子的踢球模式,如果他是简单模仿式踢球,让他远离职业足球没有问题;如果他是真的喜欢,还能自己动脑子踢球,那就让他大胆挑选足球,即使以后职业生涯不成功,离开足球,一样会成功的,因为他“方法论”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