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头条 > 欧冠为什么用耐克的球(为什么电视台和耐克阿迪达斯们不肯在乒乓球赛事上一掷千金?)

欧冠为什么用耐克的球(为什么电视台和耐克阿迪达斯们不肯在乒乓球赛事上一掷千金?)

更新时间:2022-10-19 14:35:03

接着上文乒乓球推广,切勿忽视庞大的球迷群体,这是乒乓球的基本盘聊第2个宏观维度:既然是产业化,那么乒乓球赛事产业的赢利模式到底是什么?能不能真正靠市场的力量实现盈利?

记得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里面提出过一个疑问:乒乓球目前确实拥有超高人气和火爆球市,然而,人气能转换为实际的“财气”吗?

精彩纷呈的地表最强12人赛曲终人散后,我们终于可以沉下心来,依样画葫芦地问一句:直通的爆棚人气转化成实际财气了吗?

欧冠为什么用耐克的球(为什么电视台和耐克阿迪达斯们不肯在乒乓球赛事上一掷千金?)

---直通的粉丝应援很有气势和章法---

直通的人气无可否认,不必再多说。据多种渠道确认,仅仅张继科的粉丝就在门票上花费了170万,(这还不包括机票、酒店和应援等的费用。当然,这些钱落不到主办方的腰包里,只能算间接收益),再加上其他粉丝团和散客的门票花费,粗略估算主办方的门票收入约在400万左右。

然而,主办方投入了多少呢?据公开报道是2000万。这个数据可能有些水分,有可能多,也可能少,实际投入多少估计只有主办方自己最清楚,我们姑且按2000万算好了。

欧冠为什么用耐克的球(为什么电视台和耐克阿迪达斯们不肯在乒乓球赛事上一掷千金?)

---奥迪赞助的赛事专用车辆---

除了门票,主办方还有什么收入吗?好像有一点,比如奥迪,但应该只提供了车辆,而没有赞助真金白银。业内器材商的情况应该差不多。

还有直播广告,具体数字不太清楚,但根据其他同类型赛事估算,很难超过100万。

另外,除了青海卫视和个别直播平台外,youtube上也进行了直播,不知道主办方有没有对它们收取赛事直播版权费,根据以往情况以及央视的惯常做法推测,很可能没有,即使有也不会有多少,暂且算100万吧。

欧冠为什么用耐克的球(为什么电视台和耐克阿迪达斯们不肯在乒乓球赛事上一掷千金?)

---直通开幕式花费不菲---

还有其他收入吗?没了。那么好,这几项收入加起来多少呢?不会超过700万。也就是说,主办方很可能亏损了1300万以上!当然,以上数字均为猜测,但殊途同归阴差阳错,最后的结论反而可能不会太离谱。退一万步说,亏损是肯定的。

当然,主办方打造了一个潜力IP,提升了品牌美誉度,1300万就算做广告了。至于值不值,那就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了。而如果从纯粹的商业角度考量,现实的亏损是显而易见的。

其实,暂时的亏损一点不可怕,只要路子对头,模式可取。可怕的是,如果在路子和模式上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乒乓球赛事很可能会一直亏损下去。而产业化的基石就是自身造血功能强大,能完全靠市场的力量实现盈利,否则很难有持续性。谁会、谁又能一直玩一个亏损而且看不到盈利前景的游戏呢?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得看看其他产业化比较成功的运动项目是怎么玩的了。

欧冠为什么用耐克的球(为什么电视台和耐克阿迪达斯们不肯在乒乓球赛事上一掷千金?)

---NBA模式依然可望而不可及---

这里以NBA为例,简单介绍下一个职业赛事的收入组成。一般来说分4块:

1、电视转播版权费

2、各级赞助商广告费

3、标志用品即IP衍生品的销售收入

4、门票销售收入

这几项可说是运动项目产业化成熟度的标尺。肯定地说,第1和第2项所占比例最大,其中电视转播版权费差不多能占到50%。第3和第4项次序有时会有不同,但这2项占比最小是毫无疑问的。

欧冠为什么用耐克的球(为什么电视台和耐克阿迪达斯们不肯在乒乓球赛事上一掷千金?)

---乒乓球的产业化难题需要刘国梁的智慧来解决---

拿这把尺子一量,不难发现,这次直通跟以往乒乓球赛事相比,在产业化上面并没有大的突破,只是在收入比重最小的门票销售上取得了一些进展,而在最大头的电视转播版权费、各级赞助商广告费、标志用品即IP衍生品的销售收入上几乎没有任何改观。

这是为什么呢?凭什么电视台和媒体跟疯了似的花天价购买英超欧冠NBA,耐克、阿迪达斯们在足球、橄榄球上眼都不眨一下就一掷千金,却偏偏不肯在乒乓球上花点哪怕小钱呢?乒乓球现在难道不是第一网红运动吗?这真不是吹牛逼,而是实打实的啊?

是呀,这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