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知识 > 为什么不能用nba缩写(改地名就能收获文化自信?)

为什么不能用nba缩写(改地名就能收获文化自信?)

更新时间:2022-07-18 12:15:27

一场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运动在海南、陕西、河北、广东等多个省市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此轮清理主要是依据民政部等6部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通知》,对居民区、大型建筑物和道路、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处理。

然而一清理不要紧,各地政府发现自己辖区的不规范地名还真不少。名称“大”的,有诓称“大道”“皇城”“宫殿”的;名称“洋的”,有“巴黎”“香榭”“欧洲”等各种外国地名的;名称“怪”的,有直接叫“几号院”和不知所云英文缩写的。其结果是地方政府越筛查越多,多的筛查出来两三百处不规范地名,少的也有百十来处。

不过细细翻看这些被清理出来的不规范地名,笔者认为其中很多是值得商榷的。比如有商业楼名称中加了“SOHO”,被认定为“怪诞离奇,使用拼音字母”。有楼名称中带了“B座”和“D座”,也被认为是“用词不规范”。有住宅区叫“心语花园”,被扣了“怪异难懂”的帽子。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某地还有两座桥因为不够大,有“刻意夸大”之嫌,所以要把名称中“大桥”改成“桥”。

这显然是有些矫枉过正了。而且因为缺乏足够的细则规范、认定标准和鉴别程序,在这场清理风波中,很多政府都采取了“一刀切”的简单粗暴做法。我们观察各地的不规范地名清理名单会发现:只要名称中使用了英文和音译英文的,都统统被贴上了“崇洋媚外”的标签,以至于著名连锁酒店维也纳在三亚市的清理中全军覆没。只要是名称中用了皇家、宫殿等描述帝王词汇的,这都被认为是“封建色彩”,连西安皇家艺术博物馆也未能幸免。只要是名字中有中心、中央这类顶格词汇的,基本上都被认为是“刻意夸大”。难怪有人调侃,以前给楼盘起名是个技术活,要起个好名不容易。现在起名变成了力气活,不用穷举法怕是都不好规避禁词。

如此清理,自然有打击面过大和劳民伤财之嫌。所以笔者认为各地在清理过程中还是有几个原则应当明确的:一是公司的正常经营行为政府应当不予干涉。比如一家酒店起名维也纳我们要管的话,是不是希尔顿酒店也得管呢?正如同五棵松体育馆可以冠名叫万事达一样,对方对自己公司起名的权利,以及冠名的权利,这类企业的正常经营行为我们不应干涉。二是不能给群众增加负担,如果说改名要让当地居民修改很多证件,要让商户该执照,要让楼宇拆招牌的话,那么这种改名很容易会被对象曲解和抵触,得不偿失。三是程序要健全,不论是新设立地名还是中途改名,听证的环节不应缺失。地名不能仅是开发商和政府说了算,居住在此地的居民应当有知情权、决定权,居民是有权对自己不喜欢的地名说不的,这一权利还需要法律上予以明确和保护。

而这样大范围严要求的清理真的能收到提升文化自信、规范地名的效果吗?恐怕还有待观察。最直接的例子,2014年的时候广电总局曾下发通知,要求在电视节目中进一步规范用语,不能使用NBA、F1甚至GDP等英文缩写词,目的是要维护母语。执行这一通知到现在也五年了,真有人将NBA叫成美国男子职业联赛、把MP3叫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吗?非但没有,反而是越来越多的英文缩写词汇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因为随着中国融入世界,对外语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种文化的交流自然会倒逼出语言的融合。很多现代语种在追溯源缘时,也经常会溯源到两个甚至多个古语种。

同理,地名起得“崇洋媚外”也好,“封建色彩”也罢,也是有其文化背景原因和暗合了时代潮流的。一方面,我们不能排除开发商搞假大空,用夸张的洋名忽悠消费者。另一方面,也应当认识到,这些名称实际包含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用“水岸”做宣传的,说明当地群众很向往自己生活周边有河有湖。我们那么多楼盘都用欧洲地名,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大家觉得欧洲各方面条件好,环境特别好。这里面“崇洋”的情绪是有的,但是与其说是“媚外”,倒不如说是向往美好的生活。这就好比电视里的SUV车辆广告,在广告里SUV们不是在跋山,就是在涉水,但这车买回来大概率是趴在城市里的,你能说它不切实际吗?它的广告实质上暗含了消费者,特别是中年男性渴望逃离城市的一种心理。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城市条件上去了,都变成了花园城市,那么相信国外也会反过来出现用中国元素来命名的地名。

说到底,文化自信不是靠限制出来的,真正的文化自信应当是对外来文化无所畏惧的啊。

校对:彭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