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头条 > 想着那场比赛我就错了(观点|郭士强抗议误判被重罚,涉事裁判CBA就不管了吗)

想着那场比赛我就错了(观点|郭士强抗议误判被重罚,涉事裁判CBA就不管了吗)

更新时间:2022-11-14 23:56:34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宇

想着那场比赛我就错了(观点|郭士强抗议误判被重罚,涉事裁判CBA就不管了吗)

郭士强在场边和裁判沟通。

一纸罚单加上一份裁判员最后两分钟执裁报告,将CBA的裁判问题和处罚标准推上了风口浪尖。

11月1日深夜,CBA官方开出罚单,由于广州男篮主教练郭士强在比赛最后时刻疑裁判判罚、指责裁判,严重干扰比赛,给予其停赛5场和罚款2万的处罚。

这是今年CBA对教练开出的一份最重罚单,而就在处罚公布的同一时段,CBA公司在官网上公布了那场争议之战的最后两分钟执裁报告——其中承认了引起郭士强不满的那次走步漏判,以及最后启动弃权程序的流程错误。

一时间,舆论的矛头直指CBA公司的处罚决定——既然承认裁判出现了“影响比赛走向”的判罚,那么为什么在郭士强的罚单中没有任何体现,并且还是给予重罚?裁判的错误又将如何处罚?

阻碍比赛进程确实是不理智的行为,让郭士强失去了五场比赛的执教权力,而CBA的一纸罚单却暴露出了更多职业联赛“旧疾和新病”。

一次处罚,换来的是一场“双输”的结果。

想着那场比赛我就错了(观点|郭士强抗议误判被重罚,涉事裁判CBA就不管了吗)

郭士强反复质问裁判,“广州是弱队,不能赢球是吗?”

停赛5场,罚重了吗?

当CBA官方对于郭士强的处罚公布之后,社交网络上就有两种对立的声音。

一方认为,郭士强在CBA严抓赛风赛纪的关键时段“顶风作案”,应该承受重罚;而另一方的声音则是,郭士强的愤怒和不满源于当值裁判的漏判和错误,停赛五场的处罚太重了。

两种不同的观点中,后者的呼声显然比前者更高。

那么,从CBA这份罚单的描述回到广州男篮和吉林男篮那场比赛的最后两分钟,CBA的判罚是不是真的太重了?

按照罚单中的描述:“比赛进行到第四节还剩8.5秒时,临场裁判员判罚广州队7号球员祝铭震对吉林队5号球员崔晋铭防守犯规,祝铭震因此累计个人第6次犯规、被罚下场,由吉林队5号球员崔晋铭执行两次罚球。”

想着那场比赛我就错了(观点|郭士强抗议误判被重罚,涉事裁判CBA就不管了吗)

“此时,广州队主教练郭士强质疑裁判员在比赛中的判罚、并指责裁判员,在裁判员鸣哨做出换人手势、通知广州队换人后,郭士强没有按照规则要求尽快完成球员替换,时间持续约五分钟后才进行替换球员上场,此行为严重干扰比赛正常进行,给CBA联赛造成不良影响。”

从“造成不良影响”的这个结果来看,郭士强确实通过指责裁判和延迟换人的方式干扰了比赛的过程,但舆论的质疑在于——引发郭士强不满的“导火索”是裁判对于代怀最后19.5秒进攻走步的漏判,正是这次漏判导致了广州男篮得分最高的祝铭震在最后时刻六犯离场。

至于“时间持续五分钟”的僵持,据相关知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郭士强确实在等待裁判员重开比赛,由于迟迟也未能解决此前漏判的问题,加上记录台启动了弃权程序才造成比赛长时间停滞。”

而对于“指责裁判员”的问题,比赛现场的转播并没有留下太多相关的画面和内容,郭士强确实情绪激动地质问了裁判和记录台,但从社交网络上“有限”的视频中传出的声音是,郭士强反复质问,“广州是弱队,不能赢球是吗?”

这也是为什么《广州日报》在评论中认为“处罚过重”——“北京首钢主帅解立彬离队主动离开赛场,‘罢赛’味道十足,也仅仅被联盟禁赛4场;这次郭士强全程保持与记录台与裁判员的理性沟通,在场上气氛更为平和的基础上,却被禁赛5场,实在难以服众!”

想着那场比赛我就错了(观点|郭士强抗议误判被重罚,涉事裁判CBA就不管了吗)

裁判报告清晰显示了误判和漏判。

裁判的问题,CBA到底怎么办?

必须提到的是,引发舆论讨论和为郭士强“鸣冤”的原因,一部分其实是来自CBA公司在官网上公布的那份裁判员最后两分钟执裁报告。

在报告中,CBA公司评估了当值裁判的5次判罚和处理,其中有两次被认定为错误。

第一次就是比赛最后19.5秒代怀的进攻走步——裁判在临场处理中“未宣判带球走不违例”,被认定为错误。

第二个错误则是最后8.5秒的启动球员主动弃权程序。按照报告的评估,这个程序是针对“比赛规则规定受停赛处罚的人员、或在比赛中因任何原因被取消比赛资格的运动员、教练员、其他教练席人员或俱乐部相关人员”。

而裁判这次启动程序的错误在于,对于郭士强当时的行为,裁判应先登记客队一次暂停,如果暂停回来沟通无效,不可恢复比赛,才能按照程序判定弃权。也正是这次裁判和记录台没有按照流程启动了弃权程序,部分导致了双方的僵持时间更长。

几乎同一时间将郭士强的处罚决定和裁判员最后两分钟执裁报告公布出来,反而让重罚的标准更加模糊。舆论纷纷质疑——“为什么郭士强教练因为裁判的漏判和错误要承担5场停赛的重罚,而裁判犯了错却没有处罚?”

想着那场比赛我就错了(观点|郭士强抗议误判被重罚,涉事裁判CBA就不管了吗)

郭士强在场边非常焦急。

事实上,裁判在比赛中出现了错误并非没有任何处罚。早在2017年,CBA联盟就开始用内部评判和升降级来试图解决联赛的裁判问题,而在2019年“CBA2.0”元年,CBA公司更是推出了“獬豸计划”,以专职裁判来提升CBA裁判的整体业务能力和执裁水平。

然而,过去两个赛季,关于裁判的争议还是充斥赛场,上个赛季曾有一段时间,CBA公司的执裁报告都在官网上消失不见……

早在郭士强之前,已经不止一位教练质疑裁判的判罚,甚至是“破口大骂”,相比之下,郭士强教练的“指责裁判”确实看起来要理性了不少。

在赛场之上,裁判是权威和规则的代表,保护裁判也是职业体育联盟应该做的工作。然而,当权威出现“错误”的时候,CBA公司又应该怎么去体现对于规则的尊重?

只是一纸裁判报告的“正确”和“错误”?还是有一些更能服众的公开处理意见?

想着那场比赛我就错了(观点|郭士强抗议误判被重罚,涉事裁判CBA就不管了吗)

郭士强抗议技术台。

职业化进程中,不应让处罚变成吐槽

CBA的裁判问题确实是一直困扰着联赛职业化进程的“旧疾”。毕竟,比赛才是CBA的价值核心,不管联赛的商业化程度多高,如果在赛场上的裁判问题无法得到解决,那么所谓的“职业化”终究会反复遭受质疑。

从过去几个赛季CBA给出的“解决方案”来看,不论是此前的裁判员分档和升降级,还是此后带来专职裁判的“獬豸计划”以及裁判报告,这些对于CBA裁判整体水平的提升都显得效果不够明显。

“旧疾”还没有找到根治的方法,“新病”就让CBA的“职业化”在这段时间反复遭遇舆论冲击,那就是所谓根据规则的处罚标准。

事实上,就在不久之前,关于郭艾伦“拖欠罚款”的讨论就甚嚣尘上。

根据报道,在2019-2020赛季期间,郭艾伦四次违规使用了竞品服装、护具或配饰,被处以罚款,累计115万元,是所有球员当中最大一张罚单。

但问题在于,随着郭艾伦向中国篮协提出申诉,这笔罚款似乎变成了“糊涂账”——多名球员从原本罚款金额50万元调整到15万元,郭艾伦则由115万元下降为65万元。

按照资深篮球评论员苏群的说法,罚款减免规则,原因并不清楚,“为什么减了50万呢?不知道,也没有解释。”

郭艾伦的“装备罚款”和郭士强的“停赛处罚”,看似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事件,但背后其实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就是在规则之下,到底何为轻判,何为重罚,又凭何进行处罚的调整?

回到主教练对裁判的质疑和指责问题上。上个赛季,吴庆龙教练大闹记录台并且毫不客气地指责当值主裁,最终被罚停赛三场,罚款两万;解立彬教练主动离开赛场,造成比赛停滞超过10分钟,被联盟禁赛4场,而当时和记录台产生冲突的翟晓川则是得到通报批评的处罚,罚款三万。

相比之下,郭士强教练在比赛最后时刻的质疑和指责,程度确实不如此前的两次争执,而且造成比赛长时间停滞的一部分原因还是裁判在流程上的错误,但最终郭士强却停赛5场。

从“大侄子”郭艾伦的罚款,到“老叔”郭士强的停赛,CBA的管理者们或许应该考虑清楚,在职业化的进程中,如何让按照规则执行的处罚,不会一次次变成舆论中的吐槽。

责任编辑:腾飞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