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百科 > 巴斯托涅战役(尴尬的巴斯托涅之围,被围者比包围者吃得更好!)

巴斯托涅战役(尴尬的巴斯托涅之围,被围者比包围者吃得更好!)

更新时间:2022-11-09 07:54:49

巴斯托涅战役(尴尬的巴斯托涅之围,被围者比包围者吃得更好!)

​1944年12月17日晚20时30分,正在法国兰斯附近大穆尔默隆休整的美军第101空降师接到紧急命令,集合部队准备向比利时的阿登地区开拔,德军在西线的最后攻势已经打响,前线美军部队濒临崩溃,急需增援。由于师长和副师长均因故外出,由师炮兵指挥官安东尼·麦考利夫准将代理指挥全师。宪兵们花了一整夜时间才把四处寻欢作乐的伞兵们召集回营,很多人抱怨正在床上云雨之时被拖走的!12月18日中午12时15分,第一批卡车启动出发,总共380辆10吨卡车运载着第101师的11840名官兵前往突出部血战的漩涡中心——巴斯托涅,那里也将是“呼啸山鹰”铸就威名之地!


巴斯托涅战役(尴尬的巴斯托涅之围,被围者比包围者吃得更好!)

■领第101师坚守巴斯托涅的麦考利夫准将(中)手捧该城的地名牌留影。


巴斯托涅之围

巴斯托涅是比利时东部卢森堡省阿登地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镇,但在1944年阿登战役之前几乎默默无闻。只要展开阿登地图,略懂军事的人都能明白这座小镇对于德军“守望莱茵”作战的意义,巴斯托涅正处于曼陀菲尔上将指挥的德军第5装甲集团军冲向安特卫普的攻击轴线上,同时是七条主要公路的交汇点,如果德军占领该镇,就能通过它向前线运送补给和调遣部队,保持向西的进攻势头。曼陀菲尔深知其中要害,将占领巴斯托涅的任务交给冯·吕特维茨上将的第47装甲军,其麾下有两支公认的装甲劲旅:德国第2装甲师和装甲教导师。然而,由于道路拥堵加上零星美军的顽强抵抗,德军进展迟缓,第101师于12月19日抢先进入巴斯托涅,建立防线,挫败了德军在行进间占领该城的企图。


巴斯托涅战役(尴尬的巴斯托涅之围,被围者比包围者吃得更好!)

■1944年12月准备参加阿登攻势的德军“虎王”重型坦克群。


在强攻未果后,德军装甲部队从巴斯托涅南北两侧绕过,于12月21日中午切断了所有通往该城的道路,将第101师包围。吕特维茨认为城内只是轻武装的伞兵,不足为虑,命令装甲部队继续西进,只留下第26国民掷弹兵师和装甲教导师的一个掷弹兵团负责围攻巴斯托涅,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实际上巴斯托涅守军远比围困的德军更强大!除了万余名精锐伞兵外,城内还有来自美军第9、10装甲师的两个战斗群,以及其他美军零散残部,包括11个炮兵营,其中3个营装备155毫米重炮,炮兵出身的麦考利夫手里有约130门火炮可以使用,而城外的德军火炮远没有美军数量多。这些部队的存在有效弥补了伞兵部队缺乏重武器的弱点,使守军总兵力达到22000多人。美军以巴斯托涅为中心,利用周边村落构成环形防御阵地,如洪流中的磐石般坚强地抵御着德军的攻击。


巴斯托涅战役(尴尬的巴斯托涅之围,被围者比包围者吃得更好!)

■1944年12月巴斯托涅遭德军围困的形势图,以第101师为主力的美军构成环形防线坚守。


虽然巴斯托涅守军的兵力相当雄厚,火力堪称强大,但毕竟处于围困之中,与外界的陆路联系均已断绝,加上被围时天气阴沉,盟国空军难以实施空投,因此第101师及各部美军确实面临补给不续的困境,只能利用现有的物资坚守阵地。在各种补给中以弹药和食物最为重要,没有弹药就无法杀伤击退敌军,守住阵地,而没有食物官兵们就会士气消沉、体力衰弱、不战自溃,自古以来被围的军队一旦粮草不济,那么离覆灭也为时不远了,这样的战例不胜枚举。幸运的是,第101空降师在巴斯托涅并未遭遇严重的食品短缺危机,伞兵们的胃可以得到制式野战口粮的支撑,同时还能从当地比利时平民那里得到接济,偶尔搞搞战地狩猎活动进行调剂和补充。


巴斯托涅战役(尴尬的巴斯托涅之围,被围者比包围者吃得更好!)

■这幅画作表现了第101师的伞兵们在巴斯托涅的阵地上抵御德军进攻的场面。


老搭档K口粮

当第101师乘车前往巴斯托涅时,除了武器弹药外全师还携带了三日份的K口粮,这是他们挺过围困初期的主要食品来源。K口粮是美国陆军在1941年为伞兵、坦克兵、摩托化步兵等机动单位开发的一款应急单兵口粮,最初是由一位大学教授根据军方要求,从超市里选择一些廉价但热量高的食物搭配成套餐,重量871克,含热量3200大卡,在空降兵部队中试用,尽管口味不佳,但能消除饥饿,补充体力。不过,真正的K口粮则是在美国陆军后勤试验室里诞生的,经过多个版本的改良,最终版本的单份口粮可提供2830大卡热量,于1942年5月首先配发给空降兵部队,因此也被称为“空降兵口粮”,所以说K口粮是第101师的老搭档了。


巴斯托涅战役(尴尬的巴斯托涅之围,被围者比包围者吃得更好!)

巴斯托涅战役(尴尬的巴斯托涅之围,被围者比包围者吃得更好!)

巴斯托涅战役(尴尬的巴斯托涅之围,被围者比包围者吃得更好!)

■二战美军的K口粮包含一日三餐,自上而下分别是早餐、午餐和晚餐。


K口粮旨在紧急的战场条件下满足士兵一日的饮食需求,一份完整的K口粮包括早中晚三餐,分装在三个7.5×7×3.7厘米尺寸的硬纸板盒中,每餐由罐装肉类、饼干、巧克力、速溶饮料和调味料进行组合搭配而成,同时配有香烟、厕纸和开罐器等必要附件。K口粮最大的优点是轻便易携,其包装体积小,重量轻,很容易塞进军用挎包或背包中,让士兵轻松携带一日口粮,后来美军在M43野战服上专门设计了可以收纳K口粮的大口袋。在战争期间,美军采购了数以百万计的K口粮,大量发往世界各地的战场。


巴斯托涅战役(尴尬的巴斯托涅之围,被围者比包围者吃得更好!)

■一位美军士兵将K口粮装进袋子里,可见其尺寸较小,便于携带。


K口粮的设计初衷是作为应急口粮,在战争中却被更多地作为日常野战口粮配发,一度占到前线口粮的80%。实战证明K口粮的份量和热量都偏低,不能满足高强度作战的消耗,而且口味相对单调,长期食用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到战争后期早已被士兵们所厌弃。但是,在1944年12月隆冬时节,在巴斯托涅之战的最初几天中,制服口袋中的K口粮是支撑美军士兵们坚守阵地的力量之源,他们只能在积雪的战壕里一边啃着饼干,或用易燃的纸盒烧火煮上一杯咖啡,一边仰望天空,期待阴霾散去,阳光重现。好天气意味着盟国空军可以重新出动,它们不仅会为被围部队提供火力支援,更会带来充足的弹药和更好的口粮。


巴斯托涅战役(尴尬的巴斯托涅之围,被围者比包围者吃得更好!)

■正在食用K口粮的美军士兵,手里拿着一听打开的肉罐头,从包装盒外观看应该是早餐。


火线主餐C口粮

12月23日,阴云笼罩多日的阿登山区终于云开雾散,阳光普照,P-47和C-47的引擎轰鸣响彻云霄,美军士兵听之如美妙天籁,德军士兵闻之似鬼哭狼嚎。在巴斯托涅的天空中展开数以百计的降落伞,带着宝贵的补给物资落向地面,令守军士气倍增。随着空投的恢复,巴斯托涅的补给状况得到改善,在投送物资清单上炮弹具有优先权,但口粮也同样重要。现在,已经耗尽K口粮的大兵们可以分到份量和口味都更好的C口粮,来填饱他们的肚子。


巴斯托涅战役(尴尬的巴斯托涅之围,被围者比包围者吃得更好!)

■1944年12月23日,阿登地区天气转晴后,美军C-47运输机飞临巴斯托涅上空投放补给。


C口粮是二战时期美军的标准战斗口粮,也是世界军粮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一款产品。C口粮开发于1938年,以目标是为士兵们提供一种口味合适、营养均衡、便于携带、即开即食的单兵战斗口粮。美军于1940年的野战演习中首次测试了C口粮,部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陆军有史以来得到的最好的野战口粮。”陆军部随即订购了150万份,并在美国参战后大量采购,供应出征海外的美军部队,也作为军援物资提供给盟军。


巴斯托涅战役(尴尬的巴斯托涅之围,被围者比包围者吃得更好!)

■一位美军后勤部门的军官在试吃C口粮,他面前摆放着一份完整的C口粮。


C口粮的全部食品都封装在铁皮罐头内,能够长期保存。一份C口粮由6个圆柱形罐头和1个附件包构成,每个罐头高11厘米,直径7.6厘米,重340克,全套口粮总重2.58公斤,无论尺寸还是重量都比K口粮大不少,当然内容也更为丰富。C口粮中的3个罐头装有肉制品,被称为M单位,起初只有三种肉菜配餐:扁豆猪肉、土豆泥肉和蔬菜炖肉,后来经过改良菜品日益丰富,包括烤猪肉、炖牛肉、鸡肉、熏肉、香肠、火腿、鸡蛋、各种豆类等等。另外3个罐头盛装谷物制品,被称为B单位,主要内容包括饼干、奶酪、麦片、葡萄干、糖衣花生、速溶咖啡或果汁粉末以及糖果等。附件包中包含调羹、盐包、糖包、胡椒粉包、口香糖、香烟、厕纸等。C口粮的食物种类多样,美国陆军专门制定了配餐菜单让后勤人员参考组合搭配。一份C口粮可以提供4437大卡热量,保证士兵三餐所需。


巴斯托涅战役(尴尬的巴斯托涅之围,被围者比包围者吃得更好!)

■C口粮的主要食品都封装在6个罐头里,包括3个肉菜罐头和3个谷物罐头。


C口粮的所有菜品都由美国国内的食品工厂批量加工后封装,堪称现代食品工业的典范,然而这些流水线制造的食品在口味上缺乏变化,味道普遍偏淡,连续食用令人腻烦,1943年的测试表明,在没有其他补给的情况下,士兵最多只能连续五天吃C口粮。尽管如此,C口粮依然是美军士兵在战斗状态下最好的即食口粮,尤其是处在围困中的巴斯托涅,就算是对饮食最挑剔的大兵也没有太多的选择,比起K口粮至少C口粮能吃饱。当1944年的圣诞节降临时,C口粮就是前沿阵地的圣诞大餐。对于士兵们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C口粮的味道,而是难以加热冻硬的罐头,某位伞兵战后回忆在圣诞夜他只能将冻结的罐头肉切成小块,含在嘴里慢慢融化,然后咀嚼吞咽下去。


巴斯托涅战役(尴尬的巴斯托涅之围,被围者比包围者吃得更好!)

■一位美军步兵在前线食用C口粮,这种口粮即开即食,非常方便,加热食用味道更好。


馈赠与战地狩猎

无论美国陆军部为伞兵们提供的口粮多么充足和丰盛,这些工业制品的味道永远不及新鲜食材经过一双巧手的烹饪后焕发出的迷人风味,在巴斯托涅包围圈里,每一位士兵都渴望能在单调难吃的口粮之外吃上一顿真正的热乎饭菜,这个卑微的愿望其实也是可以得到满足的,前提是你要找到一户好心又好客的比利时房东。


巴斯托涅战役(尴尬的巴斯托涅之围,被围者比包围者吃得更好!)

■1944年到1945年冬季,在冰天雪地中作战的美军士兵在领取饭食。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平民在家中储备食物以备不时之需,这几乎是常态做法,而在阿登战役中这种未雨绸缪的价值得到了最好的证明。在城镇被围之前,巴斯托涅市长就非常有先见之明地从外地运来一大批面粉,同时从周围的农场收集肉类和乳制品,在城内建立了公共粮食储备,以维持围困下普通市民的生活,美军也成为这些储备品的受益者。在进驻初期,当K口粮出现短缺时,美军从巴斯托涅市政当局得到了部分面粉的援助,炊事兵们用这些原料制作了烤饼和煎饼供士兵们充饥。


巴斯托涅战役(尴尬的巴斯托涅之围,被围者比包围者吃得更好!)

■第101师的伞兵们行进在巴斯托涅的公路上,他们在驻守期间得到当地平民的帮助。


除了政府层面的给养支援外,普通民家也乐于同美军官兵分享他们的食物,美军第106步兵师第432团侦察排的萨姆·博伦德的经历就很有代表性。他在某次执行任务途中在一户农家借宿,风姿绰约的女主人热情款待了他和他的战友,在几分钟内就在长桌上摆满了美食:一大锅炖肉、两大罐牛奶、水煮土豆和热面包切片,就好像变魔术般呈现在饥肠辘辘的大兵们面前,每个人都吃得心满意足。当士兵们告别时,他们掏空了口袋,将所有的钱都放在桌子中间作为这顿美餐的回报。在巴斯托涅包围圈里,这样的慷慨行为也不在少数。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补给不足的情况下,美军仍维持了良好的军纪,很少出现劫掠平民的行为。相比之下,德军的表现就不那么体面了,会将所到之处的农舍谷仓洗劫一空,还伴有侵害平民的暴行。


巴斯托涅战役(尴尬的巴斯托涅之围,被围者比包围者吃得更好!)

■比利时风味啤酒炖肉,那位比利时农妇很可能就是用这道菜款待美军士兵。


除了来自比利时人的馈赠外,美军士兵们偶尔也能得到额外的新鲜肉食。在前沿和后方时常会有些无辜的动物成为人类战争的牺牲品,那些被流弹击毙的牲畜家禽,还有误闯雷区被炸飞的野生动物,都逃不过大兵们灵敏的嗅觉,被拿来作为口粮之外的犒赏。有些美军官兵甚至会自行组织战地狩猎活动,用狙击步枪射杀野兔、野猪和鹿,以获取鲜肉补给。不过,当有人目睹野猪吃掉阵亡者的肠子后,士兵们对野猪肉就敬而远之了。


巴斯托涅战役(尴尬的巴斯托涅之围,被围者比包围者吃得更好!)

■二战时作为伞兵的阿尔梅达(左),2008年他重返巴斯托涅,享用60多年前错过的那顿烤肉(右)。


来自第502伞兵团B连的火箭筒射手阿莫斯·阿尔梅达一等兵对于在巴斯托涅包围圈中错过的一顿烤肉始终耿耿于怀。他当时身处包围圈北部的阵地上,看到一头受惊的猪被打死在前沿,他最初声称这头猪是被炮弹炸死的,后来才承认是被某位饥饿大兵射杀的。喷香烤肉的诱惑促使阿尔梅达冒险离开隐蔽处,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死猪那里,迅速用伞兵刀割下一大块猪肉。还没等到他动手烹饪,阿尔梅达接到一项临时任务,他只好把肉挂在散兵坑附近的篱笆上,可当他返回时那块肉已经不翼而飞,显而易见有人把它偷走了。这桩悬案直到62年后才被破获,在2006年的一次老兵聚会上,阿尔梅达听到老战友托尼·卢扬的回忆:“不知哪个傻瓜把肉挂在篱笆上,那味道可是太棒了!”2008年,当阿尔梅达重返欧洲,探访巴斯托涅旧战场时,得知他经历的当地人特地举办了一场BBQ烤肉宴会,以弥补他当年的遗憾。


巴斯托涅战役(尴尬的巴斯托涅之围,被围者比包围者吃得更好!)

■2006年在老兵聚会上重逢的阿尔梅达(左)和卢扬(右),后者当年在战场上偷吃了阿尔梅达的猪肉。


十合一口粮大餐

第26国民掷弹兵师对巴斯托涅的几次进攻都无功而返,迫使德军投入了更多的兵力参与围攻,德国空军还出动轰炸机对城市进行了空袭。然而,随着天气转晴,重获空中优势的盟军已经掌握了主动权,位于战场南翼的巴顿第3集团军已经调转推进方向,向巴斯托涅驰援而来。12月26日下午16时45分,一支来自美军第4装甲师的坦克纵队突破德军封锁,进入巴斯托涅,与据守包围圈南部的第326工兵营会合,从而打通了一条狭窄的通道,第101师与外界恢复了地面联系,一支补给车队连夜全速开进巴斯托涅,同时第101师师长马克斯韦尔·泰勒少将也回归岗位,从麦考利夫准将手中接过了指挥权。在随后两天内,美军经过激战击退了巴斯托涅南侧的德军,扩展了走廊,彻底打破了包围圈。


巴斯托涅战役(尴尬的巴斯托涅之围,被围者比包围者吃得更好!)

■1944年12月26日第一辆冲进巴斯托涅的美军M4坦克,绰号“眼镜王蛇”。


12月29日,数百辆卡车为第101师运来了大量补给,其中包括深受官兵喜爱的十合一口粮包,现在已经坚守十天的伞兵们终于可以吃到由野战厨房制作的热饭了。十合一口粮是美军在战争后期引入的一种集体战地口粮,其前身是1942年开发的五合一口粮。按照美军对战地口粮的划分,五合一及十合一口粮都属于B口粮,就是将半加工的熟食经过预先包装后送往部队,只需要简单烹饪加热即可食用,便于缺乏野战炊事设备的部队制作简便快捷的战地饮食。


巴斯托涅战役(尴尬的巴斯托涅之围,被围者比包围者吃得更好!)

■一份五合一口粮的内容展示,可以满足五名士兵的一日三餐。


五合一口粮由陆军后勤部组织研发,每份口粮包含10个不同种类的肉罐头、罐装面包或饼干、脱水蔬菜和蔬菜汤、干酪、黄油、果酱、果汁、布丁、饮料等等,还配有开罐器、胶带、饮水净化药片、肥皂、海绵、厕纸等生活用品,一份五合一口粮可以满足五名士兵一日的食物。五合一口粮首先被应用于北非战场上,收到了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美军又借鉴了英军的集体口粮,开发了新的十合一口粮,从1943年中期开始取代五合一口粮供应前线部队,但已经生产的五合一口粮继续使用到战争结束。


巴斯托涅战役(尴尬的巴斯托涅之围,被围者比包围者吃得更好!)

巴斯托涅战役(尴尬的巴斯托涅之围,被围者比包围者吃得更好!)

■上图和下图是美军十合一口粮的部分内容物,包含了大量肉罐头、饼干、糖果等。


一份十合一口粮可以供应10名士兵的一日三餐,或满足1名士兵10天的饮食需要,每份口粮装在一个大号木箱中,总重27公斤,在很多情况下就是由两份五合一口粮组合而成。十合一口粮有五种食谱搭配,通常包括450克牛肉汤、450克猪排、240克猪肝、240克咸牛肉、360克斯帕姆午餐肉、240克熏肉、450克猪油、900克黄油、240克鸡蛋粉等,此外还有蜜饯、巧克力、葡萄干、全脂奶粉、咖啡、砂糖等,每种都有450~900克。香烟、火柴、厕纸、肥皂、净水药片等附件也都一应俱全。根据组合搭配的不同,一份十合一口粮可以提供每日每人4050~8500大卡的热量。从1943年中期到战争结束,美国陆军订购了300万份十合一口粮。


巴斯托涅战役(尴尬的巴斯托涅之围,被围者比包围者吃得更好!)

■1944年夏季在法国战场上,一群美军士兵在分享十合一口粮。


量足味美的十合一口粮对于第101师官兵们的来说无疑是一顿战地大餐,而德军的空袭炸塌了某座建筑物的墙壁,将一座酒库暴露出来,里面的存货也都被伞兵们笑纳。美酒加美食极大慰藉了他们经历苦战的身心,恢复了元气。然而,第101师并未返回后方休整,而是就地整补后转守为攻。1945年新年过后,吃饱喝足的第101师协同美军各部向巴斯托涅以东的德军发起反攻,最终将德军驱逐,也将希特勒扭转西线战局的妄想彻底毁灭!


巴斯托涅战役(尴尬的巴斯托涅之围,被围者比包围者吃得更好!)

■这幅画作表现了巴斯托涅包围被解除后,伞兵们与援军在一辆被遗弃的德军坦克前相聚。


结语

作为二战西线战场上德军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阿登战役不仅是双方战略战术和兵力火力的较量,也是后勤补给能力的比拼,这一点在巴斯托涅包围战中表现的尤其明显。以第101空降师为核心的美军凭借空中补给,顽强地扼守了战略要点,有力遏制了德军的进攻势头,而设计合理、投送及时的野战口粮为保持守军的战斗力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K口粮到C口粮,从十合一口粮到就地筹措的食品,使得美军在围困期间基本没有口腹之忧,确保了士气的稳定。


巴斯托涅战役(尴尬的巴斯托涅之围,被围者比包围者吃得更好!)

■在巴斯托涅包围期间,两名第101师的伞兵正收集空投的补给箱。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糟糕的后勤状况是德军攻势乏力、遭致失败的重要因素。以负责围攻巴斯托涅的第26国民掷弹兵师为例,由于交通混乱、道路堵塞加上美军的空中打击,该师的补给始终紧张,食品匮乏,一度陷入“十个人分享半条面包”的窘境,饥饿迫使德军四处打劫平民,搜罗给养,严重分散了作战力量。即便像党卫军派普战斗群这样的精锐部队也同样受困于补给不济,最终燃料耗尽,无力补充,被迫丢弃所有坦克和重装备,徒步败逃。阿登战役再度证明了千古战场上的永恒铁则:有力的后勤保障是一支军队赢得胜利的坚定基石!


巴斯托涅战役(尴尬的巴斯托涅之围,被围者比包围者吃得更好!)

■在阿登战役中因为燃料耗尽且无法补充而被遗弃的德军坦克,属于党卫军派普战斗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