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知识 > 两人曾是功勋(开国元勋中的7对“将军兄弟”,各自奋战获得荣誉,他们都是谁?)

两人曾是功勋(开国元勋中的7对“将军兄弟”,各自奋战获得荣誉,他们都是谁?)

更新时间:2022-11-09 04:00:26

1955年,我军实行军衔制,众多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巨大贡献的将帅,都被授予相应的军衔。他们被统称为开国将帅。纵观他们的历史,无一例外都经历过几十年革命战争的枪林弹雨,每个人都留下不可复制的传奇。

其中7对“将军兄弟”的传奇故事,更是引人入胜。他们功勋卓著,名垂千史,都书写了令人难以忘怀的传奇故事。

一、王树声和王宏坤,兄弟二人扛14颗将星

对于王树声大将的传奇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他是麻城县人,以一名小学校长的身份,投身革命,参与创建麻城县第一支农民武装,参加麻城暴动和黄麻起义,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资格最老的创建者之一。

他素以作战勇猛著称,在激烈的革命战争中,锤炼成一名天不怕地不怕的虎将。著名的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虽然是虚构人物,但是在他身上能找到许多王树声的身影,可见他的风姿。

尤其是在追随徐向前元帅时期,他将一支小小的红军队伍,拉成一支十万大军的红四方面军,成为红军最早的革命队伍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以卓著的战功和过硬的资历,被授予大将军衔,位列十大将之九。

两人曾是功勋(开国元勋中的7对“将军兄弟”,各自奋战获得荣誉,他们都是谁?)

图|王树声和王宏坤

相比于王树声,弟弟王宏坤就显得不是很出名。他和王树声相差四岁,当年跟随王树声参加黄麻起义,加入工农红军,两人一起南征北战,建立功勋,同样都是虎将。不同的地方在于,黄麻起义失败后,王树声率领战士上山打游击战。

王宏坤却不幸与部队失散,邀请20多名义勇队员南下武汉,误打误撞无意中进入白崇禧的部队。没到一年,王树声等人在大别山竖起红军大旗的消息传来,王宏坤再也忍不住了,两次化装前去大别山找哥哥王树声,想回到红军队伍。

结果阴差阳错,他被当成特务抓起来,后被王树声认出来了,才解除了误会。王宏坤如愿以偿,回到红军队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一路从排长,连长,副营长,晋升至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副参谋长。

由于优秀的能力,他在23岁就被任命为红四军第十师师长,次年升任军长,一路征战。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军政委员会书记,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位,参与创建冀南抗日根据地,百团大战,神头岭等战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不同军区的司令员,率领大军参与大别山,淮海,渡江等战役,参与新中国的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他凭借战功,位列开国上将行列,和哥哥王树声扛起14颗将星。

二、我军后勤战线上的兄弟:张令彬,张平凯

张令彬是哥哥,是湖南平江人。当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他就是其中一员,后部队改编,他担任班长,排长。井冈山时期,毛泽东亲自点将,将他任命为我军第一个教导队的区队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先是担任班长,排长等职位,上前线战场奋战,后被任命为卫生队队长,留守处处长,后勤部部长,管理科科长,供给处处长等职位,在后勤战线上贡献力量。特别是艰苦的长征,他身为后勤,为战士的物资费尽心血。

抗日战争时期,他同样奋战在后勤战线,为解决八路军的物资问题,劳心劳力。解放战争,他在战争前线和后勤部都待过,但是后期主要以后勤为主,毕竟长期在后方任职,后勤经验比较丰富。

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担任重要职位。其中他和毛泽东还有一段交往,两人都体现出高尚的品质。

两人曾是功勋(开国元勋中的7对“将军兄弟”,各自奋战获得荣誉,他们都是谁?)

图|张令彬

那是在抗战时期,张令彬担任军委后勤部经济建设部部长,遵从毛泽东的命令,在部队倡导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带领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改善延安军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一年春节,毛泽东视察经济建设部。

为了招待毛泽东,张令彬亲自做了一桌好菜,拿出两罐啤酒,请毛泽东尝尝。按照当时延安的生活条件,啤酒绝对是稀有之物,价值不菲。但按照军中的条例,每人每顿饭都有一定的规格。

很显然这顿饭,已经超出规定的标准。张令彬想到这一点,在毛泽东走后,让人将这顿饭超出的部分,从他的津贴里扣。如出一辙的是,毛泽东也预料到会超支,让人从自己的津贴或者稿费,拿出超支的部分给张令彬,不能让他出钱。不得不说,两人都想到一起了。

1955年授衔,张令彬领导设计授衔的服装,被授予开国中将。

弟弟张平凯,同样也在平江起义时加入红军。相比哥哥张令彬,他更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因为小时候穷,他只上过15个月的小学,相当于小学二年级的水平,连字都认得不多。

参加红军后,他下定决心学习文化知识,提高文化水平。不管环境多么艰苦,条件多么简陋,他从不放弃学习文化,即使是在长征路上,他也坚持每天晚上学习。等到长征结束,他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抗战初期,他就被委派去敌后从事教育工作。工作之余,他还写出了两篇新闻稿,投稿给《解放日报》。解放日报社长看后,很欣赏他写的文章,决定刊出发行。身为活跃在报社的毛泽东,看到他的第一篇新闻稿,大加赞赏,并提笔写了一篇社论,肯定了张平凯的工作和文章。

一个月后,毛泽东看到第二篇稿子,更加欣赏,赞叹:“他写的稿子甚好,既生动,又有原则。”当毛泽东得知他只上过15个月的学时,非常惊讶,对他更加赞赏。这是张平凯出色的一面。

两人曾是功勋(开国元勋中的7对“将军兄弟”,各自奋战获得荣誉,他们都是谁?)

图|张平凯

当然在作战指挥方面,张平凯能力也不俗,是一员大将。不幸的是,他多次在战争中受伤,导致右臂残疾。1955年授衔,他被授予少将军衔。

三、失散十年的两兄弟竟在同一部队

戴克林和戴克明两人都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一对兄弟将军。两人的故事,别有一番趣味。

当年他们兄弟二人都参加革命后,家里的人基本上都被反动派杀害了。在激烈的战斗中,只有少数几个人逃生。哥哥戴克林跟着红四军,参加长征。弟弟戴克明则留在南方,打了三年游击战。

由于不在同一部队,距离较远,两人失去联系好几年,互不知晓。抗日战争时期,两人都进入新四军参加战斗,但是两人没有见过面,加上因为参加革命,两人都改了名字,所以互不知晓。

1939年7月,戴克明作为代表出席中共新四军第一次代表大会。恰好戴克明和新四军三支队的侦察参谋长戴克林分到一间屋子居住,戴克明很奇怪,这个参谋长怎么和自己的名字仅一字之差?

因为从小走散,时间相隔甚远,他们都各自改了名字,一时两人都没有察觉到对方的身份,没有多想。但两人面对面打招呼时,似乎有种熟悉感,于是互相暗中打探对方的身份。一交流,发现他们居然真的是兄弟,不禁抱在一起,喜极而泣。

两人曾是功勋(开国元勋中的7对“将军兄弟”,各自奋战获得荣誉,他们都是谁?)

图|戴克明和戴克林

更巧合的是,原先两兄弟的名字也是一字之差,改名后相隔千山万水,名字同样相隔一字之差,或许是两人之间亲情的感应吧。更令人惊讶的是,25年后在授衔仪式上,两人同样被授予少将军衔,可谓一桩美事。

四、曾经在同一部队作战的两兄弟:范朝利,范朝福

相比戴克明和戴克林两兄弟失散多年的经历来说,范朝利和范朝福两兄弟的经历,就显得幸运许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两人就长期在同一个军战斗,抗战时期又共同奋战在同一个师,解放战争时期,又一起被编入野战军二纵,哥哥是副司令员,弟弟是政委,可谓打虎亲兄弟。不过两人的经历也稍微有些许不同。

哥哥范朝利在1930年加入红军,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他就表现出优秀的能力,一路从班长晋升至团政委等职位,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反围剿战斗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抗日战争时,他多次担任参谋长,司令员等职位,为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特别是著名的夜袭阳明堡,他担任参谋长,和该团指挥员一起参与制定作战方案,亲自指挥这场战斗。这次战斗是该师抗战后第一次取得的重大胜利,大大振奋我军士气,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

解放战争时期,他率领大军从淮海,一路进军西南,成都等地,解放大半个中国。新中国成立初期,他被任命为军长,参加剿匪行动,获得辉煌战绩。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次年调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一干就是26年,以大军区正职待遇离职休养。

两人曾是功勋(开国元勋中的7对“将军兄弟”,各自奋战获得荣誉,他们都是谁?)

图|范朝利和范朝福

弟弟范朝福比范朝利早一年参加红军,当时他才14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在前线战场浴血奋战,建立卓越战功。直到红军长征,他逐渐离开战场,主要从事民运工作,长期远离领导岗位,单独活动。

他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不断扩充武装力量,较好地完成任务。抗日战争时期,他参与野头,响堂铺等战斗,后期主要从事敌后斗争,壮大武装力量。到了解放战争,他成为一把利刃,奋战在前线战场,立下卓越战功。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

五、文化人兄弟俩:谢良,谢有法

哥哥谢良是江西省兴国县人,在1930年加入红军。自从加入红军以来,他跟着部队南征北战,作战勇猛。他在紧张的军旅战争中,九死一生,练就坚强不屈的灵魂。同时他还有着始终如一的爱好——写作。

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从未停止过写作,先后出版《边城女囚——抗日战争时期迪化女牢中的斗争故事》《铁流后卫》《五颗红星》等7部小说和回忆录。这些都是关于战争中的故事,给后人留下不少记忆。

他还翻译了一本俄文专著,打破外国记者口中“中国老将军都是大老粗,不懂文艺”的谬论。其中《铁流后卫》一书,曾发行数十万册,一度被翻译成俄文,朝鲜文,在军队引起很大反响。

同样在前线战场,他是一名身经百战的战士,为革命胜利立下卓越战功。1955年授衔,他被授予少将军衔。众所周知,我国有13位独臂,独脚,独腿的将军,谢良就是其中一位。他是一名独脚将军,让人敬佩。

1980年,谢良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为一名将军作家,也是作家协会里第一位将军作家。可见,无论是在文学领域,还是在军事领域,他都很优秀。

两人曾是功勋(开国元勋中的7对“将军兄弟”,各自奋战获得荣誉,他们都是谁?)

图|谢良和谢有法

相比哥哥谢良的军事生涯,弟弟谢有法的战斗经历就显得丰富许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历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抗日战争中,他先后担任政治部科长,组织部部长等职位。解放战争,他参加胶东保卫战,淮海,渡江和上海等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他参加朝鲜第二次,第五次战役,在著名的九兵团部队担任政治部主任。授衔时,他被授予中将军衔,是当时年龄最小的中将。同样他的文学造诣也不低,被誉为军中秀才,著有《奋战在沂蒙的第一纵队》一书。

但很显然,他的文学造诣,比不上哥哥。而论军事领域,他又比哥哥优秀一点,只能说各有千秋吧。

六、弟弟名头大于哥哥

提起丁盛,大家并不陌生。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留下的传奇故事很多,经历过无数次战斗洗礼,战功卓著,是我军历史上有名的一名勇将,战将,悍将,闯将。因为他在作战中敢于穿插敌后的作风,被林彪称为丁大胆。

抗战时期,他在黄土岭围歼战,为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部队做出重要贡献。百团大战时,他被日本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称他是守路钉。解放战争时期的衡宝战役中,他无意孤军深入敌后,急中生智攻打敌军四个师,战胜敌军,让人称赞不绝。

他的作战艺术,闻名全军,让人称赞不已。抗美援朝战争,他率领54军入朝,参加了两百多次战斗,打出志愿军的军威。1955年,他被破格授予少将军衔。而他的战斗故事,远远没有结束。

对印作战,他亲自率领54军参战,指挥打败印军主力第4军,给印度这个号称最精锐的军队以歼灭性打击,也让这个荣誉部队威风扫地。这一战是中印战争最关键的一战,也是最后一战。我军取得胜利后,称为瓦弄大捷,丁盛可谓风头更甚。

两人曾是功勋(开国元勋中的7对“将军兄弟”,各自奋战获得荣誉,他们都是谁?)

图|丁荣昌和丁盛

相比丁盛的名头,哥哥丁荣昌就显得不是很出名。他是江西于都人,19岁参加红军。革命战争时期,他作战勇猛,不怕牺牲,一步一步上升。他最出名的经历,还是在建国后,受到周恩来的赞扬。

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不久,就被周恩来指派参与中国和缅甸的边界勘界工作,担任中国首席顾问。在他的努力工作下,圆满完成任务,中缅两国签订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周恩来高度赞扬他的努力和功绩。之后他又被派往中国驻老挝大使馆担任总领事,继续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贡献。

七、唯一一对一奶同胞的亲兄弟:贺晋年,贺吉祥

相比上文的六对兄弟,其实他们大多都是堂兄弟,不过也是一本同源。和他们不同,贺晋年和贺吉祥是唯一一对真正的亲兄弟,曾在一个时期是一个战壕上的战友和上下级,兄弟俩一起上阵杀敌,建立功勋,称得上是一桩美谈。

哥哥贺晋年出生在1910年,受到谢子长的影响,参加革命。谢子长是一名共产党员,曾以团总的身份惩治土豪劣绅,被群众称为谢青天。他很崇拜谢子长,一听说他是共产党员,就加入了党组织。

1932年,他跟随谢子长参加靖远起义,成立陕甘红军游击队。游击队受挫后,他被派去兰州警察分局做策反工作。他成功策反20多名警察,将他们拉入抗日义勇军,扩大抗日队伍。这件事情惊动蒋介石,下令集结重兵剿灭义勇军。

重围之下,贺晋年不得不率领义勇军突围,途中遭遇马家军,不幸被俘。幸好马母听说他们要杀人,认为不吉利,不能让贺晋年死在马家手里,于是下令将他放了。贺晋年因此才逃过一劫。

崂山一战,红军部队打得很艰苦,七八个营长连长伤亡。贺晋年急了,衣服一脱,光着膀子冲到前线阵地指挥战斗,堵住了敌人的增援部队。榆林桥战役,为了拔掉敌人的钉子,贺晋年带着机枪手爬上山顶,抓过机枪,让战士拉着他的双腿,倒着身子对敌军扫射,完成任务。

一次他回延安汇报工作,遇上大雨,警卫员让老乡腾房给贺晋年居住。老乡不情愿,骂骂咧咧,让贺晋年有点不高兴。到了延安,他将这件事情报告给毛泽东。毛泽东哈哈大笑:“贺司令员,挨老百姓骂是好事,说明他把你们看成是自己的队伍了。国民党的官,他们敢随便骂吗?”

这一句话点出军队和百姓的关系,让贺晋年受益匪浅。多年来,他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密切联系群众,奋战在第一线,屡建战功。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

两人曾是功勋(开国元勋中的7对“将军兄弟”,各自奋战获得荣誉,他们都是谁?)

图|贺晋年与贺吉祥

弟弟贺吉祥,比哥哥小5岁。8岁那年,他进入小学学习,后因参加学潮被学校除名,回家务农。哥哥参加红军不久,他就吵着要跟着哥哥去参加红军。两兄弟的感情很好,贺晋年明白他的心思,让他参加互救会,先历练历练。

加入共产党后,他效仿哥哥的做法,潜入民团搞兵运,发展武装力量。兵变成功后,按照上级的决定,贺晋年担任支队副队长,成为陕北红军游击队第8支队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同年,党组织将陕北红军游击队两个支队改编为第一团,贺晋年担任团长,贺吉祥担任党支部书记和排长,兄弟俩在同一支部队里奋战。贺晋年对弟弟贺吉祥的兵运成绩很赞赏,要求他用好关系,继续扩大成果,壮大红军力量。

果然贺吉祥不负所望,先后策动近60名团丁起义,加入红军队伍。攻打慕家塬战斗时,他带着决死队,历经两个多小时的战斗,攻破寨门。攻打延长县时,他带领决死队队员,一举攻克城门。

战斗结束后,他所在团被授予少年英雄红一团的荣誉称号。长年的革命战争,兄弟俩也有一起并肩杀敌的经历。那次在遭遇战中,贺晋年不幸腹部受伤,贺吉祥和战友冒着生命危险将他救下,送到窑洞里养伤。

贺吉祥日夜守在哥哥身边,用凉开水给哥哥清洗伤口,再用南瓜瓤子敷在伤口上,日夜不离。在他的精心照顾下,贺晋年捡回一条命,两人一起回到部队,投入战斗。多年的革命生涯,两人在同一部队并肩战斗,直到全面抗战,他们才分开,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战斗。

很多人会想,他们是兄弟,弟弟难免能得到照顾。其实不然,很多时候,甚至为了避嫌,弟弟连一视同仁的待遇都不能得到。

1955年,这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兄弟俩都被授予少将军衔。按理说,贺晋年是陕北红军的创建人之一,和他职务,资历差不多的人都被授予上将,或者是中将,而他只被授予少将。他是首批授衔唯一一位副兵团级少将,但是他很平静,坦然面对。1988年8月1日,他们同时获得中央军委授予的一级红星荣誉功勋章。2003年,贺晋年去世,四年后,贺吉祥去世。

他们历经多年枪林弹雨,都活过90多岁,是少有的长寿代表。或许这和贺晋年身上不慕名利,淡然处世的人生态度有关。他们是兄弟,更是相伴一生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