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资料 > 中国近代足球发展史(中国职业足球发展简史(1))

中国近代足球发展史(中国职业足球发展简史(1))

更新时间:2022-11-07 11:34:26

国际足联(FIFA)在2004年公认足球最早起源于中国。“蹴鞠”作为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被视为足球运动的雏形,后来经过阿拉伯传到欧洲。“蹴鞠”一词,最早载于《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苗:“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中国古代的蹴鞠兴盛于唐宋,衰败于明清。

当然,由于封建社会的局限,中国古代的蹴鞠最终没有发展成为以“公平竞争”为原则的现代足球运动,这个质的飞跃是在资本主义阶段的英国完成的。

十九世纪末期,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现代足球运动逐渐传入亚洲,中国人踢现代足球最早开始于1880年前后。当时香港皇仁、圣约瑟和拔萃书院等三所学校的华人学生开始仿照英国人踢足球。香港和上海是中国开展现代足球运动最早的两个城市。随后,北京、天津、南京等地的教会学校中也开展了足球运动。最早的华人足球俱乐部是成立于1908年的香港南华会。1913年至1934年间中国队获得了远东运动会除第1届以外的其余9届冠军。在洲际比赛中蝉联9次冠军是中国队至今仍保持的一项世界纪录。1931年中国加入国际足球联合会,并于1936年和1948年参加了第8届、第14届奥运会的足球比赛。那时的中国足球可谓是亚洲强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百废待兴,足球的水平很低。由于当时的国情,与我国足球队交流的多是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支出访外国的解放军足球队竟以1:17输给捷克斯洛伐克队。1954年匈牙利三队来华,国家队输了个1:8。低下的足球水平促使我国足球事业领导者试图尽快提高足球水平,决定派一些年轻球员去匈牙利学习。当时匈牙利足球水平属于世界一流,刚打败从未在本土失败的英国,震惊了世界。而迎接他们的是著名教练尤瑟夫。这次中国足球的留洋应该算作中国足球在整个20世纪的第一大事,它背后的深远意义,绝不仅仅是第一次整支国家队出国留学,第一次出现外籍国家队主帅这么简单。最重要的,是它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现代足球的骨干,李凤楼、陈成达、年维泗这批人,日后不但成为国家队主力,更成为此后几十年推动中国足球发展的中坚力量。

1955年1月,成立了中国足球协会,1956年开始全国联赛分为甲、乙级,并实行了等级运动员和裁判员制度。1958年6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31届国际足联代表大会上,因国际足联执意保留台湾的会籍,我代表被迫退出会场以示抗议,并于次日宣布退出国际足联。中国中断了与国际足球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足球整体水平的提升,但中国足球并不甘寂寞,在1958年全国足球训练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勇、快、巧、准”的中国足球风格,明确了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方向。

1964年,国家体委向全国发出了“大力开展足球运动,迅速提高技术水平”的决定,还确定了北京、上海等地区作为全国发展足球运动的十个重点城市。但随之而来文革使中国足球的发展陷入停滞。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世界足球运动突飞猛进的时期,各种新的技战术层出不穷,如1974年第10届世界杯赛后,世界各足球强国纷纷进入了全攻全守的发展阶段。而我国的足球运动,由于受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处于不断起伏、徘徊和振荡之中,足球运动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文革后,足球比赛的政治环境日益宽松,足球作为满足我国政治需要和人民文化生活需要的作用也日益凸显。1979年10月13日国际足联执委会通过决议,重新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足球协会为会员,要求台湾的足球组织改名为“中国台北足球协会”,并不得使用“中华民国”的任何标志。这为我国重新参与世界最高水平的世界杯足球赛扫清了障碍。

八十年代直至九十年代初,中国足球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的影响下,处于改革和探索阶段。我国足球队参加了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包括1981-1982年在第12届世界杯预赛亚太区决赛中获得第3名,1984年获得第8届亚洲杯亚军,1987年中国足球队参加了第24届奥运会足球预选赛取得了参加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决赛权,第一次在奥运赛场上实现了冲出亚洲的夙愿。但总体而言,当时中国足球冲击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世界杯屡遭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足球运动在我国的普及和提高,也引起广大球迷的不满。这种不满往往迅速演变为巨大的社会问题,其中最有影响的是“5·19”事件。1985年5月19日,第13届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在北京工体1:2负于中国香港队失去出线权。赛后愤怒的球迷拒绝退场,在看台上高喊“枪毙曾雪麟”、“打倒曾雪麟”长达一个多小时(当时曾雪麟为中国队主教练,曾于1984年率队获得亚洲亚军)。

大赛失利对国内足坛的影响不仅限于社会骚乱,1982年1月10日,第十二届世界杯亚大区预选赛最后附加赛,中国1:2负于新西兰,从而失去了西班牙世界杯的参赛资格。这一战对此后中国足球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比赛之后,中国足坛引发了关于中国足球发展方向的一次大讨论,即中国足球是走技术型的发展道路,还是走力量型的发展道路的讨论。当时包括许多队员在内的中国足球业内人士承认非常惧怕类似新西兰这样的力量型打法,因此许多专家提出要修正以往的“小快灵”特点,应重视高大、力量和速度,因此此后中国足球队一直追求对亚洲球队的高大和力量优势。这也是后面采用体能测试、头球进球算两个等做法的滥觞。

1992年3月,体委主任伍绍祖和袁伟民在参加会议后,回来传达“今年召开的十四大上中国经济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体育也要引入市场机制”。当时体委刚刚开始推行奥运战略,为了避免其他体育项目更大的震荡,最终选定把足球作为突破口,拟根据足球改革的经验再推广到其他项目。

中国足球的职业化改革就此拉开了序幕。


参考:《中国职业足球发展问题研究:基于历史演进的视角》郑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