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百科 > 英格兰王国第一任国王(英伦霸主:爱德华一世与英格兰王国的崛起)

英格兰王国第一任国王(英伦霸主:爱德华一世与英格兰王国的崛起)

更新时间:2022-11-02 03:19:41

一 爱德华一世的早年

爱德华一世(1272-1302在位),外号“长腿”,是中世纪英格兰王国金雀花王朝的国王。在位期间,爱德华一世东征西讨,镇压贵族叛乱,征服威尔士,爱尔兰,击溃苏格兰,完成了英格兰的崛起,那么,爱德华一世是如何力挫群雄,又是如何使英格兰成为欧洲的大国的呢?

英格兰王国第一任国王(英伦霸主:爱德华一世与英格兰王国的崛起)

影视作品中的爱德华一世


在爱德华还是王子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当时,爱德华的父亲,国王亨利三世一意孤行,决定远征西西里,强行摊派军费,受到以大贵族为首、包括市民和富裕农民的尖锐反对。英格兰贵族在1258年使用武力迫使亨利三世签署了牛津条例,规定议会定期召开,每年三次;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任意没收土地及分配土地,国王亦不得擅自决定对外战争。完全将国王架空,在国内实际形成了贵族寡头统治。然而,亨利三世拒绝遵守牛津条例,导致了他在1263年与诸侯开战。诸侯纷纷掀起叛乱,史称伯爵战争或贵族战争,1264年,由贵族首领法国裔贵族莱切斯特伯爵西蒙·蒙特福特(法语原名西蒙·德·孟福尔)率领的义勇队(包括骑士、市民和农民)在刘易斯战役中击溃了亨利三世,亨利三世被迫交权且以爱德华为人质。西蒙·蒙特福特成为英格兰事实上的统治者。

英格兰王国第一任国王(英伦霸主:爱德华一世与英格兰王国的崛起)

西蒙·蒙特福特


1265年,蒙德福特召开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国会。蒙德福特的议会,参加者除了男爵,高级教士,和每郡两位骑士外,还增加各自由市每市两位市民代表。完全撇开国王,然而,部分贵族不服蒙德福特,开始出现内部分裂,在这些贵族的帮助下,年轻的爱德华王子逃脱,成功聚集队伍,攻打蒙德福特,1265年8月,爱德华率军与蒙德福特领导的贵族军队决战,经过一番血战,大败蒙德福特,阵斩其人,首级发往四方示众,贵族叛乱被镇压。亨利三世恢复了权力,但他把实权交给了爱德华,命其监国。

英格兰王国第一任国王(英伦霸主:爱德华一世与英格兰王国的崛起)

亨利三世


之后,不久,年轻的爱德华王子应邀参与了十字军东征,此时,十字军在近东的局势已危如累卵,1260年,曾大败蒙古军队和法国十字军的拜巴尔斯成为埃及苏丹,1262-1268年,埃及军队在拜巴尔斯率领下,连年对十字军国家发动进攻,夺取大片土地。1268年,拜巴尔斯围攻十字军重镇安条克,经激战,城破,安条克公爵希蒙德六世弃城逃走,拜巴尔斯下令将城内男子全部杀死,女子卖为奴隶,将安条克夷为平地,千年古城安条克就这样毁灭了,消息传来,西欧震动,安条克公国灭亡。随后埃及军队围攻的黎波里。教皇号召发动十字军,英国王太子爱德华和法王路易九世的弟弟安茹伯爵查理率军东征,1271年来到阿克城。史称“爱德华东征”(也有称作第九次十字军东征的)

英格兰王国第一任国王(英伦霸主:爱德华一世与英格兰王国的崛起)

爱德华东征


爱德华一赶到阿克城,便立即着手建立一个十字军与蒙古人的联盟,向当时统治西亚的,蒙古四大汗国之一伊儿汗国的统治者、穆斯林之敌阿八哈派遣信使,阿八哈同意合作。

英格兰王国第一任国王(英伦霸主:爱德华一世与英格兰王国的崛起)

伊尔汗 阿八哈


1271年10月末,应爱德华之邀请,一支蒙古军队到达叙利亚,并在阿勒颇以南地区四处掠夺。然而,阿八哈主力却陷入与突厥人作战的泥潭,只能从安纳托利亚抽出一万骑兵和突厥辅助部队增援十字军国家。尽管规模不大,这些蒙古人仍给南到开罗地区的穆斯林民众带来了巨大的恐慌。但蒙古人没有能够停留多久,拜巴尔斯在11月12日发动了一次反攻,蒙古人的军团被赶回了幼发拉底河彼岸。面对埃及军对的黎波里的围攻,爱德华海陆配合,切断了埃及军补给线,埃及军被迫撤退。拜巴尔斯组织舰队,企图袭取十字军的基地塞浦路斯岛,围魏救赵,反而被十字军海军打的大败。爱德华又调和十字军各派矛盾,爱德华在圣地时,十字军国家局势明显好转。1272年5月,拜巴尔斯被迫与爱德华及十字军议和,签订10年合约。拜巴尔斯不甘失败,派出刺客刺杀爱德华。爱德华武艺高超,将刺客杀死,但是自己也受了伤。可惜好景不长,1273年,爱德华的父亲,英王亨利三世去世,国不可一日无君,爱德华三世只得回国继位,次年抵达英格兰,继位,在英格兰本土,爱德华一世将继续延续他的光辉传奇。。

英格兰王国第一任国王(英伦霸主:爱德华一世与英格兰王国的崛起)

1271年的各方行动路线 绿色 十字军 黄色 马穆鲁克 红色 蒙古


二 征服威尔士

威尔士人是凯尔特人的一支,早在很久以前就生活在威尔士地区,诺曼征服后北威尔士曾一度为诺曼人征服,南威尔士则处于诺曼贵族的不断蚕食之下。他们“由其边境驻地缓缓地占领肥沃的低地,一面前进一面建立堡垒及市镇”,到“亨利一世(Henry I,1100—1135年在位)统治末期,南威尔士实际上成为安格鲁—诺曼底人的一省。”在威尔士尚未被征服的地区,圭内特、波伊斯、德赫尤巴斯三个王国名义上臣服英格兰,但仍保持自治。1216年,圭内特国王卢埃林乘英格兰内乱,东征西讨,统一威尔士,成为威尔士地区的唯一最高领袖,建立威尔士公国。人称“卢埃林大王”,1218年卢埃林与英格兰达成《伍斯特条约》,向英王亨利三世表示效忠,英王则承认卢埃林为威尔士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者。1231年,卢埃林又击退了亨利三世对威尔士的进攻。

英格兰王国第一任国王(英伦霸主:爱德华一世与英格兰王国的崛起)

威尔士公国旗帜


英格兰王国第一任国王(英伦霸主:爱德华一世与英格兰王国的崛起)


威尔士的独立,被英格兰贵族视为心腹大患,爱德华一世上台后,决定发动对威尔士的战争,此时,威尔士的统治者是卢埃林大王的孙子卢埃林·埃普·格鲁福德(以下简称小卢埃林 1246-1282在位),在此之前,还是王子的爱德华被授予对威尔士部分地区的统治权。爱德华一世派往威尔士各地的官员对威尔士习惯及感情的冷漠,导致 1257 年小卢埃林的叛乱。这次叛乱的胜利使英王亨利三世被迫于 1258 年授予小卢埃林“威尔士亲王”的称号,由此,

卢埃林成为威尔士“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本民族的亲王”。之后,小卢埃林仍不断扩张领土,到 1267 年他占有的领地除原先的圭内特和安格尔西(Anglesey)外,还包括威尔士领主占有的领地及边界领地,大有统一之势。迫于形势,亨利三世与他签定《蒙哥马利条约》(Treaty of Montgomery)再次承认他的威尔士亲王地位。作为取得英国王室认可的条件,小卢埃林向亨利三世宣誓效忠,并答应给爱德华王子每年 3,000 马克贡金。

英格兰王国第一任国王(英伦霸主:爱德华一世与英格兰王国的崛起)

威尔士战争


爱德华一世上台后,决心对老对手小卢埃林发动战争,1272年亨利三世去世后,小卢埃林拒绝向正在十字军东征途中的爱德华一世宣誓效忠,并拒绝向英国王室缴纳每年 3,000 马克的贡金。双方多次谈判破裂,爱德华一世遂以此为借口对威尔士发动战争。1277年,爱德华召集国内诸贵族向小卢埃林发动战争。英军的强大攻势分别以切斯特(Chester)、蒙哥马利(Montgomery)和卡马根(Carmarthen)为中心,从北、中、南三个方向对威尔士形成包围之势。英军一路势如破竹,在威尔士南部地区,本地大贵族纷纷倒戈拥护“国王的和平”,从而将卢埃林孤立于北部斯诺登地区。1277 年 8 月,爱德华一世派一支由15,640 名步兵(包括9,000 名威尔士人)组成的军队渡海登陆安格尔西岛南岸,进一步切断斯诺登的粮食和军队供应,使小卢埃林不得不于 1277 年 11 月与英王签署《康威条约》(Treaty of Conway)割地赔款,条约保留了小卢埃林的“威尔士亲王”称号,小卢埃林向爱德华一世宣誓效忠,他所统治地区仅限于安格尔西和斯诺登地区,在这些地区仍按威尔士法律和习惯统治。史称第一次威尔士战争。

英格兰王国第一任国王(英伦霸主:爱德华一世与英格兰王国的崛起)

英格兰军队


然而,威尔士地区地形复杂,多山地丘陵,许多当地军民利用地形展开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争。与英军周旋,使英军疲于奔命。为应对威尔士的游击战争,爱德华一世决心展开“堡垒战略”,“堡垒战略”,顾名思义,即是在征服某地区之后大兴土木,修筑堡垒,而后步步为营,以城堡为基地进行推进,爱德华一世仿造十字军在近东的城堡样式,在许多战略要地建立许多堡垒。例如阿伯里斯特威斯(Aberystwyth)、比尔斯、弗林特(Flint)、如德兰

(Rhuddlan)四座城堡,是当时英军在威尔士的主要基地,城堡之间有大路相连,便于互相支援,面对威尔士人民的骚扰与游击,爱德华一世大兴土木,修建许多道理,砍伐森林,爱德华一世的计划是:首先从强有力的基地出发,穿过森林,同时用他的军队全力守护他的士兵,然后创建一个新的基地,此后的作战中也重复了这一过程。显然,最好的方式是沿着海岸推进,然后在战役期间占据河谷,在该地区被吞并后,再建造永久性城堡。在运送沉重的行李和物资方面,运用水路船队和海路船队进行高效的合作,如此一系列的措施,保证了英格兰军队的胜利。

英格兰王国第一任国王(英伦霸主:爱德华一世与英格兰王国的崛起)

威尔士地区地图


第一次威尔士战争的胜利,使得爱德华一世看到了彻底征服威尔士的可能,不久,爱德华一世就发动了第二次威尔士战争。1282 年,在第一次威尔士战争中支持爱德华的小卢埃林之弟大卫因不满爱德华的奖励,发动叛乱,于夜间对哈瓦登城堡发动突然袭击,树起反英之旗。作为威尔士王公的卢埃林,很快加入大卫之列,爱德华大怒,立刻重新攻打威尔士,此次英军仍然是兵分三路出兵,此次出征,爱德华做了充足的战略准备,在各领地筹集军用物资,征召大量以“约曼”阶层(自耕农和富农)的男性加入部队,使用大量雇佣军,特别是来自威尔士的长弓兵,面对英军强大的攻势,威尔士人土崩瓦解,1282 年 12 月 11 日,小卢埃林在伊恩河上的一座桥遇到一支英军。一支边地领主所领导的军队遇到威尔士人,双方发生激烈的战斗,小卢埃林被杀,首级送往伦敦,但是这并不是战争的结束。大卫王子选择继续对抗爱德华一世。1283 年夏大卫被抓获并被处死。1283 年 6 月,大卫也战败被俘,以叛国罪被判处死刑,威尔士人最后有组织的抵抗就此失败。第二次威尔士战争结束。次年,颁布的《威尔士条例》,标志着英格兰正式对威尔士进行统治,北威尔士北划分为几个郡,由王室官员直接管辖,威尔士边疆贵族在威尔士地区的权力保持不变,保留部分威尔士法律,习俗与基层行政单位“康莫特”此后,爱德华又镇压了1287年,1294年两次威尔士的起义。此后,1301年,爱德华一世封太子爱德华二世为威尔士亲王。此后。威尔士亲王基本成为英国王太子的封号和代名词,直到今天。威尔士的征服,也给英格兰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据估计,第一次威尔士战争花费大约 23000 英镑,但第二次可能达到十五万英镑。

英格兰王国第一任国王(英伦霸主:爱德华一世与英格兰王国的崛起)

1282年的威尔士战争


威尔士战争的胜利,爱德华的“堡垒战略”功不可没,以堡垒为基地的步步为营的战略限制了威尔士人的活动空间,也成为英格兰在威尔士进行统治的工具。此次胜利,也是英国军事革命的开始,首先,英军引入了著名的威尔士长弓,威尔士长弓一般长5英尺7英寸(1.7米)到6英尺2英寸(1.9米)左右,大致齐眉,也有的长达2米,比欧洲常见的4尺弓要长。弓背由一条完整的木材弯制而成,上好的弓用紫杉木(Yew)制作,坚硬而有弹性。榆木(Elm)、白蜡木(Ash)、橡木(Oak)等坚硬的材质也是可用的替代品,但性能总归要差一些。制作弓弦的材料一般是大麻纤维,因为植物纤维受水的影响较小。长弓使用的箭有很多种,作战时长弓使用的通常是白桦木等重材制作箭杆的重箭,长约三英尺(90厘米)头部装有铁箭簇。穿透力和杀伤力较强。制作精良的长弓,射程最大可达400码(360米),在200码范围内具有较强杀伤力(180米),一定距离内足可以射穿骑士的锁子甲。长弓制作流程简单,一个熟练的工匠平均两小时就可以制作出一把长弓,但是长弓绝非粗制滥造,其选料和工艺的标准都非常严格。保证了它的质量。以长弓手为核心,中世纪的英格兰战术体系逐渐形成,中世纪的英格兰战术体系,是重装步兵,长弓手。骑士的密切配合。重装步兵(下马骑士)配合拒马桩保护长弓手,防止敌军骑兵步兵冲到阵前近战,使得长弓手源源不断地射出漫天箭雨,持续输出火力,敌军队形混乱时或者开始崩溃时以骑士上马冲之,可攻可守(主要以防御为主),很难对付。


英格兰王国第一任国王(英伦霸主:爱德华一世与英格兰王国的崛起)

威尔士长弓手


此外,由于对威尔士的长期战争,封建军役制已无法满足军事需要。逐渐为雇佣兵役制度所取代,在封建军役制度下,封建主分封土地,受封的封臣有每年服役40天的军事义务。然而,40天的服役期限无法满足长期战争的需要,于是,雇佣兵役制度便应运而生。在英格兰,至迟在13世纪初,就有雇佣兵的出现,如《自由大宪章》中就有“和平恢复后,所有外国士兵、十字军、仆人、雇工应离开王国,他们带来的武器和战马,威胁着王国的和平。”雇佣大多来自外国,是以战斗为生的职业军队,与传统的封建军队相比,他们“拿钱办事”,一年四季都可以投入战斗(只要付得起钱),使用和调动非常方便,受到各国君主和大封建主的青睐。尤其是英格兰,英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时常需要海外作战,雇佣兵制度较其他国家发展快。与雇佣兵类似的,是英格兰本国的“契约”军队,即普通平民。契约军队,是以契约为基础所构成的军队,其精髓是支付换取服务。”,即君主付钱,平民参军领军饷,获得战利品。这些雇佣军队一年四季都可投入战争,可以长期作战,非常方便。在威尔士战争中,大量雇佣兵得以使用,奠定了英格兰军队向雇佣军队转变的基础。如,1276—1277 年对威尔士的战争中,英军雇佣斧手 100 名,铲除行军途中的树木;雇佣步兵大约 15,000 名,大多为弓箭手,大多数弓箭手来自威尔士边界地区。1282—1283 年的战争中由内府骑士和贵族侍从组成的三支正规军队,每支军队都配有大约 3,000—4,000 名雇佣步兵。另外,还有来自加斯科涅的大约 15,000 名雇佣和征召弓箭手。

英格兰王国第一任国王(英伦霸主:爱德华一世与英格兰王国的崛起)

14-15世纪的英格兰军队


三 爱德华一世与爱尔兰

爱尔兰与威尔士情况类似,很早就有当地土著凯尔特人(即盖尔人)居住,形成若干小王国,9世纪起,遭受维京入侵,1169~1171年,英王亨利二世的部下第二代彭布罗克伯爵理查·德·克莱尔率军队入侵,占领今都柏林,在都柏林之围相继击退维京首领阿斯卡尔和爱尔兰联军奥康纳的围攻,取得决定性胜利。1171年,亨利二世御驾亲征,征服都柏林及周边土地,许多当地领主纷纷向英格兰表示臣服,亨利二世立子约翰为所谓“爱尔兰大公”,进行间接统治,到了爱德华一世统治之时,爱尔兰已俨然分为 3 种地区,即以都柏林为中心规划为郡区的“英国人的土地”,又被英国人称作“和平地区”;由当地臣服英格兰的封建大领主占有的封建特许区;和尚未被征服的盖尔人的土地,又被称为“战争地区”。英王在“英国人的土地”上的统治通常由他委派的、由英格兰人担任的最高法官或总督(Justiciar)维持。爱德华一世要求驻扎在都柏林的总督们竭力提高其统治职能,使其既能对抗封建领主,又能有利可图。1275 年召开的爱尔兰巨头会议把出口羊毛、生皮、熟皮的“巨额关税”交给爱德华一世。从此,爱尔兰向英王正式提供国税。在法律方面,英裔爱尔兰人享有与英国人同样的权利,爱德华一世颁布的许多法令被推广到爱尔兰。在其统治后期,爱德华一世为了应对法国和苏格兰的战争带来的财政危机,加强了对爱尔兰的剥削搜刮。1295 年,最高法官彭布罗克伯爵约翰·德·沃根来到爱尔兰,开始了一直到 1312 年为止对爱尔兰的统治。在他统治期间,爱尔兰成为爱德华一世对苏格兰和法国战争的摇钱树。英格兰贵族对爱尔兰极尽盘剥之能事。爱德华一世对爱尔兰的经济剥削,为数百年后英格兰直接在爱尔兰进行统治,奠定基础。

英格兰王国第一任国王(英伦霸主:爱德华一世与英格兰王国的崛起)

早期都柏林


英格兰王国第一任国王(英伦霸主:爱德华一世与英格兰王国的崛起)

1171年的爱尔兰局势(橘色为英格兰直接统治区)


英格兰王国第一任国王(英伦霸主:爱德华一世与英格兰王国的崛起)

征服爱尔兰


四 与苏格兰的战争

苏格兰地区很早就有人居住,最早的居民是高卢人的一支皮克特人,曾击退罗马帝国的入侵,后来又迁入另一支高卢人斯科特人(Scot)。苏格兰的名字意思就是斯科特人的土地(Scotland)。843年,肯尼斯一世大致统一苏格兰地区,建立苏格兰王国。1034年,邓肯一世在位时,苏格兰王国国力达到鼎盛。

英格兰王国第一任国王(英伦霸主:爱德华一世与英格兰王国的崛起)

苏格兰王国


苏格兰堪称英格兰的老对手,老朋友,1072年,英王征服者威廉率大军入侵苏格兰地区,大掠而还,邓肯一世之子,苏格兰国王马尔科姆三世被迫臣服,尊英格兰为宗主。此后,两国王室经常联姻。1098年,马尔科姆三世死,苏格兰陷入内乱。英国经常在苏格兰地区挑动内乱,扶植代理人,苏格兰人民苦不堪言。1286年,苏格兰王亚历山大三世打猎时不幸坠崖而死,由于他的儿女都死于他之前,不久他唯一的外孙女玛格里特也死了,苏格兰王室绝嗣,一时群龙无首。苏格兰贵族引狼入室,请英王爱德华一世来仲裁,外号长腿的爱德华,身材高大,相貌英俊,野心勃勃,一心想吞并苏格兰。爱德华一世舍弃与老国王血统最近关系最亲密的的罗伯特·布鲁斯,扶植软弱无能的约翰·巴里奥尔为苏格兰国王,后者完全成为英格兰的傀儡。

英格兰王国第一任国王(英伦霸主:爱德华一世与英格兰王国的崛起)

苏格兰王国国旗


爱德华一世及英国贵族对苏格兰提出种种无理要求,连软弱的约翰巴里奥尔也忍无可忍。1295年,约翰秘密派使者来到法国。与法王腓力四世签订盟约。共同组成反英国同盟,史称“老同盟”。(英语:Auld Alliance,法语:Vieille Alliance),爱德华一世听说苏格兰与法国签订盟约,大怒。次年,爱德华率英军入侵苏格兰,约翰率军抵抗,被英军打的稀里哗啦,本人及数百贵族被俘,爱德华一世也因此赢得了“苏格兰之锤”的称号,爱德华一世干脆自立为苏格兰统治者,还夺走了苏格兰的圣物“命运之石” (也叫斯昆石,是当年肯尼思一世和历代苏格兰王加冕时就座的宝物)使苏格兰人民感到奇耻大辱。(斯昆石直至1996年才归还苏格兰)爱德华令萨里伯爵约翰·德·沃勒内驻守苏格兰,班师回朝。

英格兰王国第一任国王(英伦霸主:爱德华一世与英格兰王国的崛起)

斯昆石


英军征服苏格兰后,英格兰贵族在苏格兰地区倒行逆施,无恶不作,1296年,苏格兰各地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反英起义,起义的主要首领有安德鲁·穆瑞,威廉·道格拉斯,威廉·华莱士等。面对英军的强大压力,苏格兰起义军不是被镇压下去就是投降,只有威廉·华莱士坚持了下来。威廉·华莱士不是贵族出身,只是个小领主的儿子,还是次子,早期事迹不详,但是身材高大,力大无穷,喜好打抱不平。1291年,当爱德华一世率军入侵苏格兰时,华莱士的父亲老马尔科姆属于少数拒绝低头的苏格兰人。为了躲避迫害,他带了长子离家出走,但终于还是被个叫费尼克(Fenwick)的英格兰骑士杀害于艾尔郡的罗顿山(Loudoun Hill)。年方弱冠的威廉只好随母投亲,据说就是这段时间他进了教会学校,学习了武艺和读书写字。但不久,就因杀死向他挑衅的英国占领军而被通缉,从此浪迹江湖。


1296年,苏格兰各地爆发起义,威廉华莱士也与亲朋好友组织起来,组织了一支数十人的武装,采取游击战争,打击英军。他们利用袭击英军缴获的装备、马匹和给养武装自己,不断壮大。1296年7月,威廉·华莱士率宗族数十人在父兄遇难的罗顿山守株待兔,利用狭路设伏,击毙仇人费尼克骑士,截获了他护送的运输队。开始初露锋芒。华莱士又夜袭拉那克(Lanark,在苏格兰南部)。华莱士的妻子梅伦(Marion Braidfute,一个富有领主的独女,二人是否正式结过婚无从考证)死于爱德华一世委派的拉那克郡长荷斯里格爵士(Sir William Heselrig)之手。华莱士率手下夜入城堡血洗了郡长的府邸,并放火烧毁拉那克。这一战斩杀英军240多人,使华莱士声名大振,激发了饱受压榨的苏格兰下层人民的反抗意识。在他周围迅速聚集起三千多起义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军队。而在此之前,追随他的不过是数十名亲族和一些真正的江洋大盗,至多算一支游击队罢了。政治上,华莱士由自发反抗占领军的残暴统治向为光复祖国而战转变,苏格兰贵族也开始与华莱士联合起来。并打出了“迎回巴里奥尔国王”的旗号,起义军势头大振。起义军攻破苏格兰重镇珀斯,大掠而还,尽杀城内英格兰人。

英格兰王国第一任国王(英伦霸主:爱德华一世与英格兰王国的崛起)

威廉华莱士


英格兰王国第一任国王(英伦霸主:爱德华一世与英格兰王国的崛起)

影视作品中的威廉华莱士


起义军攻破珀斯后,围攻苏格兰南部重镇,门户斯特灵,英军驻守苏格兰的萨里伯爵·约翰·德·沃勒内大怒,决定亲率大军围剿起义军。英军在约翰·德·沃勒内率领下前往增援,两军于福斯河隔河对峙。爆发了著名的斯特林会战,此战英军尽管人数,战斗力,装备都处于优势,但轻敌冒进。强行渡河,在河桥上遭到苏格兰军队半渡而击,施展不开,大败,自相践踏,死者无数。华莱士取得胜利,同年,华莱士率军反攻至英格兰本土北部地区,大掠而还。爱德华一世大怒,决定御驾亲征,消灭华莱士,1298年,爱德华从欧洲大陆返回,亲率主力征讨华莱士。

英格兰王国第一任国王(英伦霸主:爱德华一世与英格兰王国的崛起)

两军大战


两军与福尔柯克相遇。苏格兰军队除少数贵族骑马作战,装备精良外,大多为临时征召的民兵。步行作战,装备简陋,训练很差,而英军拥有精锐的长弓手,重装步兵,重装骑士和许多来自欧洲大陆的雇佣军,无论数量和质量都远胜苏格兰,面对强敌,华莱士等人也像上次作战那样,在一片松软土地后选择自己的防御阵地。苏格兰的重步兵装备了12英尺长的长矛,使用纵深很大的战斗队形。在防御时,前面一列跪着,手持长矛,将长矛柄触地,后面其余各列则平拿着他们的长矛。苏格兰将重步兵排成四个很大的战斗队形,以形成全方位的防御,而将弓箭兵放在战斗队形之间或重步兵队形的翼侧,并将少量的重骑兵放在步兵队形的后侧。以长矛方阵抵抗英军。


英格兰王国第一任国王(英伦霸主:爱德华一世与英格兰王国的崛起)


英军骑兵率先从两翼直冲过来,发起攻击,虽然打跑了苏军轻步兵,但面对苏军的密集长枪阵却毫无办法,两军僵持一起。正当骑兵准备再次发起冲击时,诡计多端的爱德华一世下令,下令停止冲击,而是调来了长弓兵,命令他们对苏格兰阵线的几个地点集中射击,射出漫天箭雨。缺乏盔甲保护的苏军步兵在长弓兵箭雨下一排排地倒下,队形开始混乱。开始出现缺口。


爱德华命令骑兵从打开的缺口处发起冲击。在箭雨的掩护下,骑兵很快就突破且击败了对手,接着便向苏格兰的步兵发起追击,苏军大溃。华莱士手杀十数人后突出重围逃走,苏军崩溃,英军获胜。这一场会战体现的英格兰战术,使得苏格兰起义军损失惨重,被迫重新转入游击战争,华莱士辞去护国主一职,交与罗伯特·布鲁斯,领导手下重新打起了游击,苏格兰独立运动转入低潮。此后几年,华莱士率部与英军展开游击战争,1305年,在叛徒出卖下,不幸被英军逮捕,华莱士被英王以“叛国罪”下令处死。

英格兰王国第一任国王(英伦霸主:爱德华一世与英格兰王国的崛起)

华莱士就义


华莱士虽然英勇牺牲了,但是,苏格兰人民的反抗怒火并没有就此熄灭。苏格兰贵族罗伯特·布鲁斯继承了华莱士的遗志,继续领导人民反抗。

英格兰王国第一任国王(英伦霸主:爱德华一世与英格兰王国的崛起)

罗伯特布鲁斯(1274-1329)


英格兰王国第一任国王(英伦霸主:爱德华一世与英格兰王国的崛起)

影视作品中的罗伯特布鲁斯


罗伯特出身贵族,早年与巴里奥尔争夺王位未果,一怒之下曾投奔爱德华一世,爱德华一世答应扶他上台,但是很快食言。罗伯特布鲁斯又转投起义军,曾与华莱士并肩作战。福尔柯克会战失败后,假意重新投靠爱德华一世,1306年3月25日,英军主力撤出苏格兰,罗伯特见时机已到,自立为苏格兰国王,号罗伯特一世,又扯起了反英大旗。爱德华大怒,亲率大军御驾亲征罗伯特。罗伯特不是爱德华的对手,被打的稀里哗啦,弟弟奈杰尔被杀,王后伊丽莎白、妹妹克里斯蒂娜、玛丽、女儿马乔丽都被俘虏,但是罗伯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与英军展开游击战争,打了就跑。眼见罗伯特越闹越凶,爱德华一世决定亲征,但在途中染上痢疾而不治,于1307年7月7日去世,终年68岁。死前,爱德华一世遗言,要求把他的骨头带到之后在苏格兰的军事战役中。要亲眼看到苏格兰被征服,然而,这一愿望最终不幸落空。继承爱德华一世之位的爱德华二世软弱无能,在1314年的班诺克本会战中,占据优势的爱德华二世率领的英军被罗伯特·布鲁斯打得大败,死伤过万,被迫重新承认苏格兰独立。

英格兰王国第一任国王(英伦霸主:爱德华一世与英格兰王国的崛起)

班诺克本会战


尽管爱德华一世雄才大略,但最终未能成功征服苏格兰,究其原因,苏格兰王国立国已久,民族独立意识较强,其文化人种风俗都与英格兰有较大差异,远非松散的威尔士可比,例如。1320 年的《阿不如斯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Arbroath)将苏格兰人的民族意识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果罗伯特一世放弃他已开始的事业,让我们及我们的王国臣服于英王或英格兰人,我们应立即将他作为我们的敌人及他自己和我们的权利的破坏者加以驱逐,让另一个能保护我们的人做我们的国王。只要我们还有 100 个人,我们就决不会以任何方式臣服于英格兰。反观威尔士长期一盘散沙,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自身实力较弱,长期作为英格兰附庸,受到近在咫尺的英格兰及诺曼文化影响,独立时间不长,其征服难度远较苏格兰低,时至今日,尽管英苏合并已四百多年,许多苏格兰人仍然将自己视为“苏格兰人”而非“英国人”,强调自己的“苏格兰”身份,苏格兰独立运动此起彼伏,不得不说,民族融合任重而道远。


总结

爱德华一世在位期间,东征西讨,征服威尔士,爱尔兰,击溃苏格兰,为英格兰成为欧洲大国奠定基础,同时,在军事方面,爱德华一世引入的长弓手和普及的雇佣军役制,促使了英格兰的强大,为百年战争英格兰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同时,在爱德华一世在位期间,不断发展的英国议会(parliament)终于定型,议会不再是单纯的咨询机关,而是在司法,行政。立法和财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295年,召开了包括各级贵族,主教,大法官,各郡骑士。市民,乡绅等各阶层参加的议会,被称为“模仿议会”,1297年,议会展开了反对爱德华一世用兵佛兰德斯,强行征税的斗争,并最终取得了胜利,也可以说,爱德华一世在文治方面亦奠定了英国宪政的基础,爱德华一世的子孙将继承他的遗愿,使得英格兰向称霸的道路迈进。


参考文献

《英国通史》钱乘旦

《英国史——从史前到1714 年》 英]克雷顿·罗伯特、戴维·罗伯特

《中世纪战争艺术史》第二卷 (英)查尔斯·欧曼

《爱德华一世时期的威尔士战争》孟媛媛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芝兰学社 绮罗生

(芝兰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