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知识 > 布尔加宁(苏联40位元帅的最终结局(上篇))

布尔加宁(苏联40位元帅的最终结局(上篇))

更新时间:2022-10-31 22:05:36

苏联的元帅军衔比较特殊,有四个级别,从高到低依次是苏联大元帅、苏联元帅(或苏联海军元帅)、军兵种主帅及军兵种元帅四等。

实际上,军兵种元帅与大将军衔一样,不应算入元帅级别。本文所讲的元帅是指第二级的苏联元帅,从1935年到1990年,共有40人获苏联元帅军衔。

那么,这40位苏联元帅的最终结局如何呢?请看下文(因篇幅过长,本文将分上下两篇)。

布尔加宁(苏联40位元帅的最终结局(上篇))

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

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1881~1969)

伏罗希洛夫,出身于工人家庭。俄国内战中表现出色,二战中很平庸,先后担任北高加索军区司令、莫斯科军区司令、游击运动总司令、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等职。

伏罗希洛夫有“红色元帅”之称,大清洗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后来被赫鲁晓夫批判过。他与布琼尼、图哈切夫斯基、叶戈罗夫、布柳赫尔同在1935年获元帅军衔。

伏罗希洛夫晚年很少参加活动,1969年在莫斯科病逝,享年88岁。

布尔加宁(苏联40位元帅的最终结局(上篇))

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

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1890~1938)

布柳赫尔,出身于农民家庭。他参加过一战、苏俄内战等,尤其在内战中表现卓越,屡立战功,这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红色战将,全身曾负伤多达18处。

布柳赫尔擅长突击战和夜战,曾率部队50多天行军1500公里,五元帅中只有图哈切夫斯基能与其媲美。他曾两次来华,指导过南昌起义,担任过政府军事顾问。

1935年,布柳赫尔获元帅军衔。他先后担任乌克兰军区副司令、远东特别集团军司令、远东方面军司令等职,与奉军较量过,参与了苏日张鼓峰事件。

1938年,布柳赫尔在大清洗中以间谍罪被秘密处决,享年48岁,1956年平反。

布尔加宁(苏联40位元帅的最终结局(上篇))

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

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1883~1973)

布琼尼,出身于贫农家庭,参加过日俄战争、苏俄内战、苏德战争等,担任过第1骑兵集团军司令、莫斯科军区司令员、北高加索方向总司令、农业部副部长等职。

1935年,布琼尼获元帅军衔。二战时,参加了保卫莫斯科、基辅等重大战役。在基辅战役中,布琼尼提出战略撤退而被斯大林撤职,此后再没有被重用过。

布琼尼戎马生涯70年,屡建战功,成为苏联的传奇人物。1973年,病逝于莫斯科,享年90岁。

布尔加宁(苏联40位元帅的最终结局(上篇))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1893~1937)

图哈切夫斯基,出身于贵族家庭,参加过一战(被俘后逃脱)、苏俄内战、反击外国干涉军等战役,与布柳赫尔一样,图哈切夫斯基也是五元帅中的一员猛将。

尽管他屡建奇功,但在华沙战役中却吃了败仗,引起斯大林的不满。图哈切夫斯基曾先后担任过第1集团军司令、西方面军司令、国防第一副人民委员等职。

1935年,图哈切夫斯基获元帅军衔,被称为“红色拿破仑”。1937年,他在大清洗中以间谍罪被秘密处决,享年44岁。

布尔加宁(苏联40位元帅的最终结局(上篇))

亚历山大·伊里奇·叶戈罗夫

亚历山大·伊里奇·叶戈罗夫(1883~1939)

叶戈罗夫,出身于农民家庭,参加过一战、苏俄内战、外国武装干涉等战役,在保卫伏尔加格勒、莫斯科等战役中,表现出了上佳的指挥才能。

叶戈罗夫先后担任过第9方面军司令、西南方面军司令、红军总参谋长等职,还曾任驻华武官兼冯玉祥军事顾问。1935年,叶戈罗夫获元帅军衔。

他的大纵深战略思想成为苏军后来的战斗条令,为苏联陆海军建设作出了贡献。1939年,叶戈罗夫在大清洗中被秘密处决,享年56岁。

布尔加宁(苏联40位元帅的最终结局(上篇))

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二战排名第八)

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1895~1970)

铁木辛哥,出身于农民家庭,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苏俄内战、苏芬战争等,曾担任统帅部大本营主席、西方面军司令、西北方面军司令、国防部总监等职。

一战中表现可圈可点,苏德战争的表现主要在后期,在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中,铁木辛哥指挥歼灭德军南乌克兰集团军群,1940年获元帅军衔。

铁木辛哥两次获苏联英雄称号,1970年在莫斯科病逝,享年75岁。

布尔加宁(苏联40位元帅的最终结局(上篇))

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沙波什尼科夫

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沙波什尼科夫(1882~1945)

沙波什尼科夫,以上校团长的身份参加过一战,后参加了苏俄内战、苏德战争等,担任过红军参谋长、莫斯科军区司令、总参军事学院院长等职。

沙波什尼科夫性格绵软,但很受斯大林尊重,有在斯大林当面抽烟的特权。因不同意夏季反攻计划而提出辞呈,引荐了华西列夫斯基接任其职务。

1940年获元帅军衔,1945年在莫斯科病逝,享年63岁。

布尔加宁(苏联40位元帅的最终结局(上篇))

格里戈里·伊万诺维奇·库利克

格里戈里·伊万诺维奇·库利克(1890~1950)

库利克,出身于农民家庭,苏联炮兵的缔造者。他参加过苏俄内战、苏芬战争、苏德战争等,喀秋莎火箭炮的问世与他密切相关,苏芬战争表现亮眼。

库利克曾担任过集团军炮兵指挥官、军械部部长、第54集团军司令、第8突击集团军司令等职,苏德战争中比较倒霉,因多次失利而被斯大林剥夺元帅衔。

1940年获元帅军衔,1950年库利克因解职发牢骚而被贝利亚以间谍罪枪决,享年60岁。

布尔加宁(苏联40位元帅的最终结局(上篇))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二战排名第一)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1896~1974)

朱可夫,出身于贫民家庭,参加过一战、苏俄内战、对日作战、苏德战争等,先后担任总参谋长、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最高副统帅、国防部长、陆军总司令等职。

朱可夫主要功绩体现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柏林战役中,四次获得苏联英雄勋章,1943年获元帅军衔。1946年因“不谦虚且傲慢”而被撤职。

帮助赫鲁晓夫上台后,再次被免职直至退休。1974年,朱可夫在莫斯科病逝,享年78岁。因苏德战争中的功绩,他被誉为二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

布尔加宁(苏联40位元帅的最终结局(上篇))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二战排名第二)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1895~1977)

华西列夫斯基,出身于神父家庭,位列苏联陆军三驾马车之后。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苏俄内战等,经典战役有斯大林格勒、克里米亚及远东收复等战役。

华西列夫斯基曾担任苏军总参谋长、苏联武装力量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国防部总监等职,1943年因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辉煌战绩而获元帅军衔。

华西列夫斯基的才能主要是在统帅部的运筹帷幄,而非前线指挥,总体上要比方面军司令稍逊一筹。1977年,华西列夫斯基在莫斯科病逝,享年82岁。

布尔加宁(苏联40位元帅的最终结局(上篇))

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二战排名第四)

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1897~1973)

科涅夫,出身于农民家庭,与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并称苏联陆军三驾马车。他参加过一战、苏俄内战、苏德战争,一路反攻打到纳粹德国首都柏林。

科涅夫是政委出身,曾担任远东军政委、外高加索军区司令、西方面军司令、加里宁方面军司令、乌克兰第2方面军司令、陆军总司令、国防部代理部长等职。

库尔斯克会战使科涅夫扬名立万,德军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就是被他的部队消灭,1944年授元帅衔。战后被降职,1973年病逝,享年76岁。

布尔加宁(苏联40位元帅的最终结局(上篇))

列昂尼德·亚历山德罗维奇·戈沃罗夫(二战排名第六)

列昂尼德·亚历山德罗维奇·戈沃罗夫(1897~1955)

戈沃罗夫,出身于农民家庭,炮兵专家。参加过苏俄内战及苏德战争,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打破德军的围困与封锁,其组织能力在这场战役中得到体现。

戈沃罗夫曾担任炮兵副总监、集团军司令、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列宁格勒军区司令、陆军总监察长、国防部副部长、国土防空军总司令等职。

戈沃罗夫击溃德军第18集团军,使屈希勒尔被解职。1944年获元帅衔,1955年病逝,享年58岁。

布尔加宁(苏联40位元帅的最终结局(上篇))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二战排名第三)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1896~1968)

罗科索夫斯基,出身于中产家庭,三驾马车之一,其祖父是波兰人。他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及苏俄内战等,被苏联人誉为“逆境英雄”、“常胜元帅”。

罗科索夫斯基担任过第16集团军司令、中央方面军司令、白俄方面军司令、国防部总监,波兰国防部长等职,1944年授元帅衔,五年后获波兰元帅衔。

他参加了包括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大会战在内的诸多战役,其中白俄战役表现最为突出,1968年病逝于莫斯科,享年72岁。

布尔加宁(苏联40位元帅的最终结局(上篇))

罗季翁·雅科夫列维奇·马利诺夫斯基(二战排名第五)

罗季翁·雅科夫列维奇·马利诺夫斯基(1898~1967)

马利诺夫斯基,出身于犹太家庭,15岁参加一战,之后参加了苏俄内战、西班牙内战及苏德战争,主要功绩是指挥斯大林格勒战役和横扫日本关东军。

马利诺夫斯基曾担任过第6集团军司令、南方面军司令、第2集团军司令、第2乌克兰方面军司令、外贝加尔方面军司令、远东军队司令、国防部长等职。

1944年,马利诺夫斯基获元帅军衔,1967年在莫斯科病逝,享年69岁。

布尔加宁(苏联40位元帅的最终结局(上篇))

费多尔·伊万诺维奇·托尔布欣(二战排名第九)

费多尔·伊万诺维奇·托尔布欣(1894~1949)

托尔布欣,出身于农民家庭,参加过一战、苏俄战争、苏德战争,先后担任第72步兵师师长、外高加索军区参谋长、南方面军司令、南部军队集群总司令等职。

托尔布欣指挥了诸多卫国战役,其中克里木战役和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是亮点,他也因此在1944年获元帅军衔,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也是他率军解放的。

1949年,托尔布欣在莫斯科病逝,享年55岁,苏联为其举行了国葬。

布尔加宁(苏联40位元帅的最终结局(上篇))

基里尔·阿法纳西耶维奇·梅列茨科夫(二战排名第十)

基里尔·阿法纳西耶维奇·梅列茨科夫(1897~1968)

梅列茨科夫,参加过苏俄内战、西班牙内战、苏德战争,先后担任总参谋长、集团军司令、沃尔霍夫方面军司令、滨海军队集群司令、国防部长助理等职。

苏德战争初期,梅列茨科夫因德军机越界一事而被捕下狱。后因前线缺少指挥将领,斯大林又重新启用了他,在列宁格勒、北极和远东等战役中有优异表现。

1944年获元帅军衔,1968年病逝在莫斯科,享年71岁。

布尔加宁(苏联40位元帅的最终结局(上篇))

拉夫连季·巴夫洛维奇·贝利亚

拉夫连季·巴夫洛维奇·贝利亚(1899~1953)

贝利亚,出身于农民家庭,先后担任过内务人民委员、部长会议副主席、内务部长、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等职,他是大清洗运动的主要执行者之一。

1945年,贝利亚因维持国内治安和武器生产方面的贡献而获元帅军衔。斯大林去世三个多月后,贝利亚以“背叛祖国罪”被逮捕。

1953年底,贝利亚被秘密枪决,享年54岁,其母亲、岳母、妻子、妹妹及儿子等20人被流放。

布尔加宁(苏联40位元帅的最终结局(上篇))

瓦西里·丹尼洛维奇·索科洛夫斯基(二战排名第十七)

瓦西里·丹尼洛维奇·索科洛夫斯基(1897~1968)

索科洛夫斯基,参加过苏俄内战及苏德战争,担任过乌拉尔军区参谋长、莫斯科军区参谋长、西方面军司令、驻德军队集群总司令、国防部总参谋长等职。

索科洛夫斯基主要贡献集中在卫国战争期间,参与了莫斯科反攻战、奥廖尔战役及斯摩棱斯克战役,因柏林战役而获苏联英雄称号,1946年获元帅衔。

1968年,索科洛夫斯基在莫斯科病逝,享年71岁。

布尔加宁(苏联40位元帅的最终结局(上篇))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布尔加宁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布尔加宁(1895~1975)

布尔加宁,出身于中产家庭,先后担任过莫斯科苏维埃主席、国家银行行长、西方面军军委会委员、武装力量部部长、国防部长、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等职。

布尔加宁在苏联政界和军界都很活跃,他是赫鲁晓夫的长期盟友,后因反对赫鲁晓夫的自由化政策而被降职,两年后退休,1947年获元帅军衔。

1975年,布尔加宁在莫斯科病逝,享年80岁。

布尔加宁(苏联40位元帅的最终结局(上篇))

伊万·赫里斯托福罗维奇·巴格拉米扬(二战排名第十四)

伊万·赫里斯托福罗维奇·巴格拉米扬(1897~1982)

巴格拉米扬,参加过卫国战争,先后担任西南方面军参谋长、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司令、白俄第3方面军司令、国防部总监察长、国防部副部长等职。

巴格拉米扬是基辅战役中逃出包围的苏军少数军官之一,他是卡尔可夫战役的策划者之一,参与指挥库尔斯克、波罗的海及东普鲁士战役,1955年获元帅衔。

1982年,巴格拉米扬在莫斯科病逝,享年85岁。

注:文中排名来自“2002年俄罗斯军事科学院根据二战评出的20位战略领导人”,其中13位是苏联元帅,另外7位都是大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