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知识 > 奥运会举办国收入来源有哪些(「聚焦」北京冬奥会,如何计算经济账?)

奥运会举办国收入来源有哪些(「聚焦」北京冬奥会,如何计算经济账?)

更新时间:2022-10-31 20:31:03


奥运会举办国收入来源有哪些(「聚焦」北京冬奥会,如何计算经济账?)

冬奥会在北京开幕以来,北京、张家口、冬奥会,这三个词,吸引了全世界无数的目光。而对中国人来说,对美国出生的中国运动员谷爱凌、和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超级关注,与谷爱凌、冰墩墩相关信息的超高点击率,与这两个名字相关股票的莫名其妙的拉涨,更是将注意力经济演绎得出神入化。因此,我想借此机会,为大家算一下北京冬奥会背后的经济账。

一是投资账。

奥运会举办国收入来源有哪些(「聚焦」北京冬奥会,如何计算经济账?)

因北京冬奥会产生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场馆建设,带动建材产业发展,增加建筑业劳动岗位,新增基础设施将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长久支撑。

对于冬奥会举办地政府而言,交通设施、体育场馆、运动员、教练员、媒体人员以及工作人员的餐饮和住宿设施、交通工具、媒体设备等,是必不可少的投资。当然,有的设施可以重新利用,有的可以借用,有的可以租用,也有一些必须重新投资购买和建设的设施和设备。

近年来,几乎每届奥运会、冬奥会,都会引发成本超支的争议。牛津大学一项研究发现,自1960年以来举办的奥运会、冬奥会的运营成本,几乎平均是主办城市最初申办时的三倍。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依靠在铁路、公路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巨额投资,为社会提供数以千万计的就业岗位,并降低交通成本,提升物流便利。北京为了筹备冬奥会,借此机会,也投资建设了不少基础设施项目。

为筹备好冬奥会,这次北京在比赛场馆的建设方面安排了大约30亿美元的预算;在修建北京到场馆的高铁线路上花费了约10亿美元;修建北京西北到延庆花样滑冰和高山滑雪场地的高速公路约斥资20亿美元;还斥资36亿美元延伸高速公路至该滑雪度假村所在的太子城山谷。

奥运会举办国收入来源有哪些(「聚焦」北京冬奥会,如何计算经济账?)

有专家估计,包括地铁11号线、延崇高速、京张高铁等,再加上几大赛区的冬奥项目,北京冬奥会,总投资额超过了2000亿,约310亿美元。当然,如果不计入基础设施投资,这次北京冬奥会的直接投资,只有大约31亿美元,与以往举办冬奥会的平均成本相当(经通胀因素调整后)。

北京为运动会开展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并非首次。2008年举办北京夏季奥运会时,就公开表示花费了68亿美元。当然,这也不包括用于修建道路、地铁和机场航站楼的数百亿美元。

北京在冬奥会和夏奥会上的基础设施投入,虽然超过了绝大多数城市的此类投资,但仍不如俄罗斯在索契冬奥会上的投资。2014年举办冬奥会的俄罗斯城市索契,场馆花费和相应的基础设施投资超过500亿美元,其中一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鉴于疫情造成的经济困难,北京在冬奥会投入方面,也是花费了不少心思在节约成本上。

比如,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比赛场馆的观众极少,组委会就相应减少了冬奥会的服务人员,节约人工成本。

比如,组委会取消了一场外国游客的欢迎仪式,并将火炬传递缩短到三天,从而节省了资金。

再如,组委会重新利用了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建造的比赛场馆、一个媒体中心和其他设施。

再如,组委会与相关企业协商,让企业承担了部分冬奥会的费用。张家口地区的密苑云顶滑雪度假村客房和度假公寓数量从申奥前的380间增加到3800间,均由企业投资,借给组委会使用。

二、组委会的直接收益帐。

冬奥会的直接收入源于4大部分:电视转播权、赞助商、国际奥委会特许经营权和门票销售。其中,电视转播权的销售历来都是奥运会最大的收入来源。

1、电视转播权收益账。

奥运会举办国收入来源有哪些(「聚焦」北京冬奥会,如何计算经济账?)

国际奥委会从本世纪初就把冬夏两季的奥运会转播权打包出售。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打包销售总收益为39亿美元,2014年索契冬奥会与2016年巴西奥运会的捆绑转播售价超过40亿美元,其中仅索契冬奥会的电视转播权收入就达12.6亿美元。上一届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的全球收看电视观众达到了5亿。俄罗斯全国有3/4的人口收看了冬奥会转播。有趣的是,虽然中国收看冬奥会的人口比率不如上述国家,但是收看转播的观众达到1.9亿,在观众总量上占据了第一位。

这次冬奥会在中国举办,2014年CCTV取得了2018-2024年的独家转播权。中国的收看冬奥会开幕式的观众数量虽然没有公开报道,但只要有40%的中国人收看,仅举办地的观看人数就会超过索契冬奥会全球5亿的收看人数,再加上疫情期间在家看电视的观众暴涨,全球观看人数比索契翻番,超过10亿应该问题不大。奥委会、特别是CCTV,肯定会赚得盆满钵满。

预计北京冬奥会转播收入将突破11亿美元,超过索契冬奥会8亿美元。

2、赞助商收益账。

奥运会举办国收入来源有哪些(「聚焦」北京冬奥会,如何计算经济账?)

截至1月底,北京冬奥会已签约45家赞助企业,其中官方合作伙伴11家,官方赞助商11家,官方独家供应商10家,官方供应商13家。

可以看出,北京冬奥会的赞助企业类型丰富合理,既有中国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国家电网、中国国航这样的大型央企,也有首钢集团、燕京啤酒、顺鑫农业等北京市属国有企业,还有安踏、青岛啤酒、恒源祥、河北广电、科大讯飞等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以及普华永道、士力架等有海外投资背景的企业。

对照国际奥委会官方网站公布的历届冬奥会赞助收入数据,北京冬奥会市场开发可实现的赞助收入,已经超过了以往历届冬奥会同类数据。

在北京冬奥会市场开发收入创造历史的同时,也为中国企业增强实力,走向世界创造机遇,搭建平台,实现了共赢发展。

北京冬奥组委透露,对照国际奥委会官方网站公布的历届冬奥会赞助收入数据,北京冬奥会市场开发可实现的赞助收入,已经超过了以往历届冬奥会的同类数据。索契冬奥会的赞助商收入为13亿美元,北京冬奥会的赞助商收入肯定超过了13亿美元。

3、特许经营权收益账。

奥运会举办国收入来源有哪些(「聚焦」北京冬奥会,如何计算经济账?)

这次北京冬奥组委会,在全国范围内开设特许零售店190余家,先后开发了16类5000余款特许产品。目前涉及的北京冬奥会特许生产商共有29家,特许零售商58家,其中包括元隆雅图、文投控股、王府井、中体产业、菜百股份等上市公司。王府井开设有目前国内面积最大、品种最全的冬奥会特许商品旗舰店,位于北京市王府井金街,营业面积达800平方米,经营冬奥特许商品全部15个品类。冬奥会最火的特许授权商品、吉祥物冰墩墩,在冬奥会开幕前,人们不太关注,而冬奥会开幕后,突然一墩难求。原价192元的冰墩墩毛绒玩具,转手以上千元卖出;原价58元的冰墩墩钥匙扣,被炒到了500块。冬奥会授权商品为授权企业带来丰厚收入。2020年,元隆雅图的北京冬奥会特许纪念品收入0.59亿元;2021年上半年,北京冬奥会特许纪念品和贵金属实现收入0.71亿元,同比增长35.96%;到2021年三季度来看,元隆雅图实现营业收入14.91亿元,北京冬奥会特许纪念品收入增长了141.57%。其四季度和2022年一季度的收入,还不知道会暴增多少倍。截至2021年底,北京冬奥组委先后开发了16个类别的5000余款特许产品;在19个省区市开设特许商品零售店,在280余对高铁列车上设置覆盖31个省区市的特许商品销售渠道。机构预计,整个冬奥周期,特许商品收入将突破25亿人民币,接近索契冬奥会的特许经营商品销售收入5亿美元。

4、门票收入收益账。

索契冬奥会门票售出120万张,超过110万人次入场观看比赛,这一数据也是历届冬奥会中十分突出的。这次北京冬奥会,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门票收入肯定大受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三、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经济账。

奥运会举办国收入来源有哪些(「聚焦」北京冬奥会,如何计算经济账?)

通过举办2022年冬奥会,政府还希望培养人们对滑雪、冰壶、冰球和其他冬季运动的持久兴趣,从而增加消费支出,尤其是在气候寒冷、经济困难的东北部地区。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夕,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一份成绩单: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全国居民参与过冰雪运动的人数为3.46亿人,冰雪运动参与率为24.56%。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商学院院长助理吴特说,“三亿人”不仅是一个显示冰雪运动普及的数字,更是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冰雪产业抓住冬奥契机,实现了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健身休闲为主,竞赛表演、场馆服务、运动培训、装备制造和体育旅游等业态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战略规划,2025年我国冰雪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达10000亿元。

虽然因为疫情防控,冬奥会举办时无法吸引游客,增加举办地的旅游收入。但冬奥会期间累计的巨大知名度,和展示的众多冬奥会运动设施、自然景色,对当地和其他地区今后的旅游业发展,也会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自我国2018年9月提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后,冰雪休闲旅游消费人次逐年上升,预计2021-2022 中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将达到3.05亿人次,直接的旅游收入有望达到3233亿元。

如果加上因此带动的体育设备、体育服装、交通、住宿、餐饮等延伸消费,还将带动2.88万亿元旅游相关产业的产值,可以说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中国正在打造一个全新的冰雪产业。

冰雪经济也会成为下一个投资风口。

四、注意力经济帐。

奥运会举办国收入来源有哪些(「聚焦」北京冬奥会,如何计算经济账?)

数字经济时代,曝光率、关注度,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资产。对冬奥会的关注,将给中国的体育产业、冬奥会所在地,带来超高曝光率和关注度。而这些关注度,可以通过后期的广告收入、代言的产品收入、知名度提升后带来的旅游收入、投资和人才引进红利等渠道变现。

这次冬奥会所吸引的曝光率和关注度,已经成功地将注意力经济推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明星运动员的曝光度更是提高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参与冬奥会的赞助品牌和和冬奥会运动员代言人的品牌,都会因冬奥会的关注度而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

比如,仅在微博,冬奥“顶流”谷爱凌一度霸屏大多数媒体平台热搜榜,谷爱凌的随便一条消息,曝光度都超千万。如果把她在冬奥会期间,所有媒体、所有消息的曝光度累计,都是几十上百亿的曝光率,这个传播度、关注度、曝光率,要秒杀多少次央视新闻联播啊!

再如,借着冬奥的“风口”,冰墩墩、数字人民币等相关概念上市公司被带火了甚至出现“过热”状态。导致其后不少相关概念上市公司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投资者需谨慎投资。象北京冬奥会特许生产商元隆雅图 “五连板”; 数字人民币概念恒宝股份 “六连板”;谷爱凌概念股”中国移动暴增1307亿涨停。据统计,北京冬奥会概念板块目前有73只个股。虎年A股首个交易日,相关公司股价实现了约10%的上涨。

【作者:国证大数据 徐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