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资料 > 能说明他是扶不起的阿斗吗(刘禅在乱世中,坚持近30年不倒,他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能说明他是扶不起的阿斗吗(刘禅在乱世中,坚持近30年不倒,他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更新时间:2022-10-31 18:34:11

刘禅在历史上一向评价很低。

刘禅之所以获得很低的评价,主要源于三个事件:一是刘禅投降曹魏后,司马昭问他是不是思念蜀国?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二是刘禅像古代那些昏君一样,信任宦官黄皓,造成黄皓弄权。三是当邓艾仅仅带着2万疲弱之兵打到成都的时候,刘禅没有守城抵抗就开门投降。这第三个事件,再加上《三国演义》中赵云在长坂坡拼死救出刘禅后,刘备看见赵云浑身是血,阿斗却睡得熟熟的,浑然无事的样子,刘备因此非常生气,做出“怒摔阿斗”的事情。因此,刘禅在历史上就得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的评价。

能说明他是扶不起的阿斗吗(刘禅在乱世中,坚持近30年不倒,他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刘禅剧照)

不过,说起来,“刘备摔阿斗”本来是小说虚构,不必评价。再说了,就算刘备摔了阿斗,也不能就此说阿斗是“扶不起”的,毕竟那时候的阿斗,还是个小孩子。对小孩子做过高的道德要求,显然是不恰当的。

至于造成刘禅评价很低的三个历史事件,似乎也是值得商榷的。

司马昭问刘禅是否思念蜀国,这个典故出自于《汉晋春秋》,不一定真实。就算是真实的,明显司马昭是为了试探刘禅。刘禅如果表露他的真感情,说他思念,那他就只能是死路一条。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刘禅其实也并没有那么笨。

说刘禅重用宦官黄皓,但事实上,黄皓并没有多少弄权的行为,没有打击过多少朝中大臣,对国家也没有造成多大的伤害。所以说,黄皓弄权,后人按照惯性思维,把它夸大了。

邓艾抵达成都的时候,刘禅其实并不是不抵抗。当时他曾派诸葛瞻带着御林军前往绵竹和邓艾大战,可惜诸葛瞻全军覆灭。那时候,成都城里已经没有什么军队,同时,邓艾在经过绵竹大胜后,他已经不只是两万人。从保护城中百姓免遭屠戮的角度来考虑,刘禅开城投降,实在是“审时度势”的选择。

总之,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的那些证据,似乎并不成立。反而刘禅当了皇帝以后,坚持了40年。后来,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一个人带领国家,又还坚持了近30年。这在三国那样的乱世中,是绝无仅有的。由此可见,刘禅不但不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反而是很有本事的。

能说明他是扶不起的阿斗吗(刘禅在乱世中,坚持近30年不倒,他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司马昭剧照)

那么,阿斗在诸葛亮去世后的三国乱世中,一个人治理国家,为什么还能坚持30年呢?

一、刘禅有明确的治国方略。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治国国家有近十年的时间。在这十年的时间里,诸葛亮就做了两件事:一是坚持北伐,二是屯田生产。在诸葛亮带队时期,虽然北伐的成就并不大,不过,这种“以攻为守”的策略,却也至少让蜀国保持了平稳的态势,不至于被魏国、吴国很快灭掉。

总体来说,诸葛亮的治国方略,还算是正确的。

诸葛亮去世后,照一般皇帝的做法,为了独掌朝政,都会对权臣的势力进行严厉的打击和分化瓦解,比如汉宣帝打击霍光势力,万历皇帝打击张居正势力,顺治皇帝打击多尔衮势力等等。

但是刘禅并没有这样做。要知道,刘禅朝中的大臣,无论是蒋琬、费祎、董允,还是向宠、姜维,都是诸葛亮给他安排的。但是他上台后,还坚持重用,并没有清洗他们。

同时,刘禅还延续了诸葛亮“以攻为守”的北伐政策,并没有另行一套。当然了,他也没有完全照搬,他其实也是有调整的。这个调整就是规模变小了,不再是以举国之力来做这件事。北伐的战事并不大,投入的人力并不过,常备北伐军队,也就只有10多万人。大部分时间了,老百姓还是主要在进行生产劳动。

这种小调整,既让他保持了政策的平稳,又保持了国家的平稳。

能说明他是扶不起的阿斗吗(刘禅在乱世中,坚持近30年不倒,他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诸葛亮剧照)

​二、刘禅有极好的协调能力。

诸葛亮去世后,可以说蜀国一时之间,群龙无首。在这种情况下,是很容易出乱子的。因为每个人都想冒出来当头领。但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基本上没有出现过,整个政治过渡得非常平稳。

那么,是不是刘禅的时候,蜀国的大臣,道德品质都很好,不会争权夺利呢?

显然并不是这样的。姜维从外面带兵回来,曾对刘禅说,应该把黄皓杀掉。诸葛瞻在战败去世前,也叹气说,他“外不能制姜维,内不能除黄皓”。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整个蜀国朝廷中,大臣们其实是争斗得非常厉害的。

但是朝中大臣争斗得那么厉害,却并没有出现什么政变事件,更没有出现什么流血事件,可见,刘禅的协调能力是极强的。比如,当姜维说要杀掉黄皓的时候,刘禅说,黄皓不过是个小宦官,他又能干什么?你为什么一定要杀掉他呢?刘禅的话很清楚,黄皓虽然想弄权,但他还在我的控制范围内,你何必要制造流血事件呢?还有诸葛瞻死前说的话,可以想象,诸葛瞻生前一定把这话对刘禅说过很多次。但刘禅并没有因此猜忌姜维,打击姜维,还让他带兵。这就是刘禅有大局观,能协调的结果。

总之,因为刘禅能审时度势,在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事情,尽管他不是一个杰出的君王,但评价他是一个“守成之君”,也是不为过的。

(参考资料:《三国志》《汉晋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