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头条 > andandante音乐术语(《如歌的行板》是雅俗共赏的世界经典)

andandante音乐术语(《如歌的行板》是雅俗共赏的世界经典)

更新时间:2022-10-31 12:09:00

《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的代名词

——柴科夫斯基室内乐《如歌的行板》(《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美学分析

向阳光

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一共写了6首室内乐作品,以1871 年所创作的《D 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最优秀。其中又以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最为突出,是这部作品中最动人的乐章,常被选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出:用于弦乐合奏或小提琴独奏,是作者的著名音乐小品之一。而《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也正因有这个杰出的乐章,才特别受到世人的钟爱。

andandante音乐术语(《如歌的行板》是雅俗共赏的世界经典)

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

当时俄国处于沙皇统治之下,沙俄的反动统治令人窒息,柴可夫斯基感到苦闷压抑,没有出路。这个缓慢、哀怨的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正是这种痛苦心灵的表述。1877年初,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来到莫斯科。

andandante音乐术语(《如歌的行板》是雅俗共赏的世界经典)

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

当时柴科夫斯基所在的莫斯科音乐学院举行了一次音乐晚会招待托尔斯泰,其中有一个节目,就是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当托尔斯泰听到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时,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说到:“我接触到了苦难人民的内心深处。”柴科夫斯基看到这情景,心中十分激动,他在日记中写道:“在我以作曲家自许的一生中,至今还没有得到过这样的满足和感动。今天,列夫·托尔斯泰坐在我身旁。当听到我的行板时,泪珠挂满了他的两颊。”托尔斯泰回去以后写信给柴科夫斯基说:“我永远忘不了在莫斯科的最后一天。我的文学著作还从没有得到过像那样奇妙的晚会一样巨大的报酬。”柴科夫斯基在回信中写道:“知道了我的音乐能够使您感动,使您入迷,我是多么幸福和自豪呀!”古人有“欲取名琴弹,恨无知音赏”的话,托尔斯泰真不愧为柴科夫斯基的知音了。

andandante音乐术语(《如歌的行板》是雅俗共赏的世界经典)

《如歌的行板》主题采用俄罗斯民歌《凡尼亚坐在沙发上》:

1=C 4/4 5/4

13 31 4 3 |2 65 21 5 - |53 6 3 2 |23 76 5 - |

凡尼 亚 将 身 坐 上 沙 发, 酒 瓶 酒 杯 手 中 拿,

13 31 4 3 |2 65 21 5 - |53 6 3 2 |23 76 5 - ||

他还 没有 到 满 半 杯 酒, 就叫 人 去 请 卡 金 卡。

关于这首民歌的主题,有这样一段佳话:1869 年,一个29岁的青年柴科夫斯基旅居乌兰克首府基辅附近卡明卡村,住在他妹妹家的庄园里度夏。一天,他正在写作歌剧《女水神》的管弦乐总谱,忽然听到窗外正在粉刷墙壁的泥瓦匠哼唱的一首民歌,柴科夫斯基立即被这首淳朴优美而又婉转凄恻的民歌吸引住了。第二天,他找到了唱歌的匠人,把民歌记录下来,配上和声,收进了他在这一年中编成的《俄罗斯民歌五十首》(一本改编为钢琴二重奏的民歌集)。两年后,也就是1871年,他在创作《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时候,又将这个感人肺腑的曲调作为第二乐章的主旋律,取名叫“如歌的行板”。此乐章与其他乐章相比,转入对内心世界的揭示。

andandante音乐术语(《如歌的行板》是雅俗共赏的世界经典)

缓慢、抒情、悠长的民歌曲调配合着复调式衬腔,反映着帝俄时代人民的痛苦生活。由于演奏时四件乐器都加上了弱音器,从而使其音色更加带有朦胧、暗淡与忧郁的色彩。

《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作品中最为人们熟悉与喜爱的作品之一。鲍恩和巴尔巴拉在《挚爱的朋友》一书中说:“《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的代名词,正如亨德尔的《广板》一样,世人有时简直忘了作者还写过别的作品。”

andandante音乐术语(《如歌的行板》是雅俗共赏的世界经典)

《如歌的行板》的全曲由两个主题交替反复作成。作品的曲名为原曲的速度表情术语——如歌的行板(行板:是音乐速度术语,记号Andante( 每分钟66拍),指“徐步而行”,稍缓的速度而含有优雅的情绪,属中慢板。出自意大利语,原意为“行路”,通译为“行板”),降B大调,采用复三部曲式写成。其结构图式如下:

A(a b a) ——B(c d) —— A'(a ba)——尾声

第一部分(A)由三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的旋律用变奏的手法重复了一遍,这段委婉的旋律,给人以忧郁、沉思的印象,情绪显得十分压抑。第二乐段的旋律是第一乐段的变奏。此后,再重复第一乐段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前述的那首优雅的民谣曲调,即俄罗斯民歌《凡尼亚坐在沙发上》主题的呈示和变奏:

音乐主题1

1=bB 2/4 行板 如歌

13 31 |4 3 |3/4 2 65 21 |5 - |53 6 |3 2 |23 76 5 - |

andandante音乐术语(《如歌的行板》是雅俗共赏的世界经典)

虽由二拍子与三拍子混合而成,但毫无雕琢的痕迹。该曲调舒缓流畅,款款深情,仿佛一位老妪在泣诉着生活的艰辛。这民歌音调抒发了内心世界的情感,而多次的下行四度进行,形成了俄罗斯民歌中通常表现沉郁、痛苦的典型音调。当主题第二次在小提琴声部完全重复时,其它声部作了不同的复调处理。

andandante音乐术语(《如歌的行板》是雅俗共赏的世界经典)

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是第一主题的自然继续,但是后半部分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

25 51 |4 3 |2.3212 31 |1 7 |25 51 |4 3 |2 1 |7 6 |

第一小提琴与中提琴采用复调对位手法,交替奏出一种祈求、疑问的音调。中提琴对第一小提琴的模仿,增强了旋律的感染力。在幽静的切分音过门后,进出第二主题。

andandante音乐术语(《如歌的行板》是雅俗共赏的世界经典)

第二部分(中部,即B)是主调风格的,由两段旋律构成。这两段旋律,前者带有忧郁的情调,好像在祈求着什么;后者的情绪则悲伤而不安。特别是大提琴拨奏的固定音型,及两个内声部的切分音伴奏,它们犹如沉重的脚步声和不断的喘息声,从而使那种忧郁不安的情绪更为鲜明地突显了出来。

andandante音乐术语(《如歌的行板》是雅俗共赏的世界经典)

乐曲开始,由大提琴、中提琴拨奏着半音下行的四个低音(16 b65)的固定动机(主、属音的持续音),好像表现不可排遣的郁闷心情,第一小提琴在降D 大调上奏着五声音阶的虔诚祈求式旋律,充满热情和幻想;后半段又转入降b小调,感情更为沉郁、悲戚:

音乐主题2

1=bD 2/4

3 1.2 |3 1.2 |3 . 5 |0 356 |1 356 |3 . 2 |1 - |1 0 |

6 7.1 |7 1.2 |321 1 |0 0 |6 7.1 |2 3 |1 - |

3 1.2 |3 1.2 |3 . 6 |6 236 |1 236 |1 . 7 |6 - |

这一曲调的感情稍显激昂,钢琴伴奏一直以固定的同一音型连续着,固执的钢琴声衬托着提琴的诉说,没有一点给人以单调的感觉。

第一、二部分,在音乐与织体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第一部分全用拉奏,第二部分低音拨奏;第一部分用复调手法,第二部分用主调手法。

andandante音乐术语(《如歌的行板》是雅俗共赏的世界经典)

第三部分(A')是第一部分的压缩再现(旋律又重新回到高八度的第一主题)。主题三次重复,运用第一、二小提琴的齐奏,八度分奏及其它声部的不同的复调处理,使热切的愿望不断增长,而第二主题的忽强忽弱、忽断忽续的演奏,变化异常。大提琴与小提琴的对答,两次突然休止的妙用,表现了帝俄时代的俄罗斯人民内心已失去平衡,无法控制这流不完的眼泪,倾诉那说不完的痛苦,同时又在千方百计地寻找解脱痛苦的方法。

andandante音乐术语(《如歌的行板》是雅俗共赏的世界经典)

乐曲的结尾是第一主题的片断,是整首曲子感情的升华。在比较长的尾声中,先在主持续音的拨奏上由第一小提琴在G 弦上奏出第二部分(中部)的祈求的主题,后又经过时断时续出现鸣咽般的民歌音调,第一小提琴在降D 大调上奏出主题变形,琴弦在高音处颤抖着发出撕裂的声音,仿佛小提琴在痛苦中啜泣,让听者为之感动落泪:

13 31 |4 - |4 3#2 |3 0 |

13 31 |4 - |4 3 |32 36 |56 13 |53 56 |1 - |1 - |1 - ||

andandante音乐术语(《如歌的行板》是雅俗共赏的世界经典)

最后,乐曲以变格终止的两个清澈的和弦,平和地在梦幻般的音乐声中结束,仿佛加深了这种抑郁与哀愁,又好像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了宗教上。因为作者在乐曲的结尾处使用了宗教歌曲惯用的变格终止方法。

andandante音乐术语(《如歌的行板》是雅俗共赏的世界经典)

 柴科夫斯基的作品一贯是这样的风格——他强烈的民族情感使他的音乐充满了生活的气息,社会的写照,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同时始终保持着优美的旋律和通俗易懂的特点。《如歌的行板》这首乐曲体现着柴科夫斯基对贫苦人民的同情与关怀,他把这种内心情感融入到作品中,才使这首乐曲显得情感饱满,富有感染力。

向阳光简介

andandante音乐术语(《如歌的行板》是雅俗共赏的世界经典)

湖南临湘人,大学文化,中学音乐高级教师,国际作者作曲者联合会(CISAC)会员、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会员、中国二胡学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湖南省音乐评论家协会理事,“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获得者、中国音乐学院全国艺术水平考级优秀指导老师。《音乐教育与创作》专栏作家,先后在国内外发表文艺作品、音教论文800余首(篇) 。《沁园春·国庆感怀》《西江月·祖国六旬赞》《清平乐·党诞九秩感赋》《鹧古天·颂十八大》《捣练子·盛世召开十八大》等40余首诗词、15条语录荣获全球华人联合会(HRA)、世界华人作家协会金奖、特等奖;《美丽临湘·组诗》(26首)荣获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最佳奖;《中华辉煌》等2首歌词获湖南省文联一等奖;作品荣入《全球优秀华人诗歌颂典》《古今中外名家语录精编》等6部诗歌铭言集。《献给老师的礼物》等8件作品参加了中国国际名人研究院举办的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系列大展并获铜鼎奖;《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春江花月夜>赏析》等2篇美学论文荣膺“世界学术贡献奖”金奖;《摭论素质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等10余篇论文被中宣部、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评为一、二、三等奖; 8篇论文蝉联湖南省教科院一等奖; 4首歌曲获全国征歌大赛金、银奖;《我的中华》《我们拥抱春天》等30余首歌曲入选《全国教师作曲家歌曲集》《中国当代优秀校园歌曲》等多部歌集。著有《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中国音教十家优秀歌曲专集》等10余部。艺术成就简介及代表作入选《湖南文艺六十年(1953-2013)·音乐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