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百科 > 小孩子踢的足球哪个牌子比较好(中国足球青训宝典(中国特色)——第七部分)

小孩子踢的足球哪个牌子比较好(中国足球青训宝典(中国特色)——第七部分)

更新时间:2022-10-29 22:04:09

第七部分说明:

写到现在,这是最后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中国足球的传统思想,在技战术上比较专注足球本身,而忽略了足球的聚集、组织、辐射的功能,所以,作为中国足协的领导者,单以成绩为标准,就容易向外探索,哪个国家的足球踢得好,就去哪国取经,走治标不治本的路子,最后哪国的药方都不好使,因为从足协的领导者角度,需要站在更加宏观的视角来审视足球的大产业。只以成为为标准的足球,是教练的眼界。

为什么?这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这些基本问题如果不能弄清楚,足协如何为中国足球带路?

我这篇小作文的大标题有“中国特色”著名,就是想说明,中国足球的问题,还必须有中国自己解决,老外球踢得好,想问题未必想得很清楚,如果他们都懵里懵懂,我们怎么能学到精髓呢?

全世界成功运作的足球职业联赛,他们足协自然功不可没,把联赛管理很好,盈利能力很强,但是,这应该归类商业运作的行为,踢球的基础是他们社会的“社区足球功能”,不是因为有了足协才有足球,而是有了足球,需要足协管理。

比如英超联赛,他们把英超打造成一个大品牌,在全世界推广、营销,赚取巨额利润,然后反哺联赛的发展,所以,近些年的英超越来越强大,成为欧洲第一等级的联赛,还没有可以匹敌的对象。

中国足协恰恰相反,因为没有天生的“足球社区文化”,我们必须重建足球所需要的一切,相当于找一片黑土地,开始耕荒播种。

所以,中国足球想要崛起,就不能直接拜倒在欧洲青训模式的脚下,复制他们的青训决不能成功?

绝对不行!

欧洲的青训,中国足球学不来,因为社会环境不同,文化不同,所以,不仅不能学,短期内,还需要远离。

欧洲的青训是建立在社区文化的基础上,欧洲孩子喜欢踢球,有娘胎里带来的足球基因;有家庭的父兄、叔伯的熏陶有足球酒吧的狂欢,还;有街头随处可见的踢球草地;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各种比赛……只有当中国足球环境,也拥有了这些软硬件,才有可能跟着复制成功。

欧洲足球的青训模式,相当于广种薄收,甚至是欧洲各国足协并不考虑播种,欧洲的社区足球文化就会自己长出天才的苗子,只等着欧洲足协建设合适的选拔制度,收割天才就行了。有的时候,天才太多,还可能收割不过来。这一点,只要将我们中超球队,送到欧洲试试就知道了,我们能打他们第几级别的球队?

这个部分主要从足协的角度,从中国的体制优势来谈中国足球青训的优势,与如何将优势转化为胜势。

(十六)、足协为青训提供的服务项目

(十七)、足协的青训的责任是为青训球员提供多通道出路

中国足球的青训,只能走中国特色的路。就和中国经济发展是一样的,中国的体制决定了我们的优势,只有利用好我们的优势,才能在短时间内,将中国足球提到很高的水平,完成中国足球的中国梦。


(十六)、足协为青训提供的服务项目

足协主要职能有两大项:管理与服务。

中国目前的青训,由于社会性青训体系并不完善,还没有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其中很大的部分,还是依靠足协办赛来维持青训现状。严格地说,没有足协强势介入,中国青训体系基本不复存在。

这也是中国特色,所以,中国足协在青训这一块,只能做得更多、更好,才是中国足球的希望。

由于青训要比职业联赛更加脆弱,足协在青训这一块的管理职能,应该以服务来代替,通过服务顺带解决青训的管理问题。

以中国足球目前的状况,有两个主要的方向,一个是远期目标,一个是近期目标

中国足球的远期目标:建球场越多越好,办比赛越多越好;营造“社区足球的氛围”,这是梦想,短期难以办到,是努力的方向。

中国足球的近期目标:这是本文的重点,服务青训,提高青训的台阶,为联赛、国家队输送高水平的球员。

足协服务青训的几个方向:

1、激励青训球员,搭建“全国足球青训的竞争性大平台”;

2、最近五年,强调青训的体能、基本功的高标准;

3、修编“中国足球青训战术手册”(直通国家队战术设计)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足协的范畴,社会足球再发达都不能替代,更别说中国足球的“社区足球文化”等同于沙漠。

1、激励青训球员,搭建“全国足球青训的竞争性大平台”

前面有关激励青训球员的段落,已经涉及这个问题,这里重点谈足协的责任。

足球是竞争性的游戏,如果中国像国外一样的,拥有“社区足球文化”的传统,那么本地足球的小范围比赛,一样可以涌现少年社区(地区)明星,一样可以在荣誉上奖励球员,甚至因为周围都是熟人,这种满足感更加强烈。这些都会促进青训球员去努力练球。

青训球员有两种竞争原动力:

一种是远期的,期望成为职业球员赚取“天价年薪”;加入国家队,为国争光;

一种是近期的,如何通过每天每周每月的比赛,为自己挣得面子,赢得荣誉,对青少年来说,这目标更能激励训练的主动性。

近期目标是保持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足协应该在青训球员的近期目标上,给青训球员提供最充足的动力,弥补中国缺少“社区足球的”遗憾。

每周以内的比赛,俱乐部自己提供;每个月以内的比赛,由本地区足协解决;每季度、每年的重大比赛,由中国足球提供,也就是说,青训的球员必须始终保持竞争力,需要全力投入训练,不然很快就被人淘汰了;如果有俱乐部教练想要压制有能力的球员,那么他们自己的球队就要被淘汰了。

对于足协来说,需要考量的问题是,全国性的青少年足球比赛,最好的球队,可以踢多少场;然后挑出最好的球队,可以踢多少场的国际比赛。想要提升中国足球的实际水平,比赛的数量是硬道理。缺少比赛经验的球队,想提升水平,除了喊口号,不可能有任何其他的结果。


2、最近五年,强调青训的体能、基本功的高标准;

由于中国足球的基本功太差,已经差到无法应付国际间最低水准的比赛,所以,必须在最近的三到五年时间里,采用特别的办法,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呼吁中国足协举办“中国足球的基本功大赛”,号召全民参与足球的竞争,基本功练起来很容易,一个人也能练。到时候只要把基本功好的,收到青训队伍里,这要比用球队的青训时间练基本功,容易很多,而且还能将散落在民间的,真正喜欢足球的,有天赋的孩子引进青训队伍,中国足球才能真正体现人口大国的优势。

当青训球队吸收了基本功条件极好的球员,相当于鲶鱼效应,原来的队内的球员会被逼迫去加练基本功,因为自己不加量,水平相差太大,就有被球队淘汰的可能。整个球队的风气就会为之一变。

中国青训必须建立一个共识:学习基本功更难,而且蕴含个人的足球天赋,足球战术在基本功扎实的前提下,更容易学习。基本功打底最少三到五年,练战术一到三年即可。

中国足球几十年不提高的原因,就是在整个青训过程中,比赛不足,造成竞争性不足,过少的全国比赛,自然容易依靠教练搞关系能力,度过难关。这样的青训球员,成年以后能力不足的毛病就难以弥补;而且能力不足,拼抢能力就无法施展,这是一环扣一环的垮塌。

如果球队在苦练基本功上面,就已经充满了竞争,可想而知,比赛的时候会有多激烈?

如果苦练基本功再加上充满竞争的比赛,这样的球队,体能还会差吗?

体能很差的球员,在这种球队中,无法参与竞争,很快就会被淘汰了。


3、修编“中国足球青训战术手册”(直通国家队战术设计)

关于这一点,前面在涉及进攻战术的部分,已经有所涉及,但是,最高的激励机制,这不是青训球队可以自我解决的,需要足协统筹策划。

原因就是中国足球的水平过于低下,青训的球员在各个方面都不可能短期内赶上国外的高水平青训,所以,复制他们的青训模式没有任何获胜的希望,从专业的角度,我们甚至不能赶上越南的青训,中国想要弯道超车,必须有特殊的办法。

中国足球国家队的进攻战术,必须下放到青训层面,开行“进攻战术”直通车,才会有真正的出路。

中国足球只有从小训练某一类型,比如几十种固定的套路,从小练到大,这样到了国家队,就可以熟能生巧,以极限速度,踢出令人赏心悦目的精妙配合。

熟能生巧!这是不变的真理。

水平再差,少练几招,最起码,上阵的时候,程咬金三板斧总有明显效果,打不过顶级高手,灭了普通选手,还是有很大的把握。

青训进攻手册的设计规划:

(因为是为了几年之后的国家队打基础,非常需要有远见)

A、需要提前根据中国球员(提高后的极限位置)的能力,设计合适的战术;

B、这种战术设计需要跟上今后的世界足球技战术发展潮流,三五年时间,足够世界足坛产生更加先进的打法;

C、需要考虑将要将要选择的主教练类型,所选教练需要有能力,在这些基本进攻的战术上,进行灵活设计实用进攻战术;

D、需要考虑在这种基本战术的基础上,形成什么样的主流打法;在此基础上,如何增加战术变化。

有人要说,不走上面这条路,中国足球还有其他路可走了吗?

很负责任地说,这是华山一条路,别无选择。

中国那些直接与国外高水平运动员有交手经历的教练、球员都知道,我们走老路,一点希望都没有,从技术到身体,差距太大;最多也就是赢了越南这个级别的球队,可以当成天花板了。


(十七)、足协的青训的责任是为青训球员提供多通道出路

中国足球这些年不行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踢球的人口太少;而踢球人口太少的原因,就是选择踢球的职业通道不畅通,似乎只有成为职业球员的“独木桥”,而职业球员的整个群体的容纳量太低,所以,很多有选择的有天赋的足球苗子,无奈离开了足球。

如果中国足球想要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来踢足球(职业方向),一定要吸引其中优秀的青少年,让他们无忧无虑地来从事足球运动事业。

中国足协需要在足球市场化的范围里,为这些选择足球的人,提供更多的机会,除了职业球员,还有其他足球相关的职业,如果足球的职业前景诱人,自然会吸引人才。只要出现这种局面,中国足球发展才会有真正改变,而且是走向长期繁荣的模式。

1、职业足球运动员

2、职业教练、青训教练

3、衔接大学入学资格

4、职业俱乐部的经理人员

5、职业经理人

6、其他相关足球职业

我觉得,中国足协只要解决了这几个主要方面的工作,通畅足球青训最后的出路,足球市场自然会吸引很多喜欢足球的人;甚至因为足球工作市场繁荣,会吸引更多的其他方面的人才加入,中国足球自然会得益于市场的活跃而兴盛起来。

1、职业足球运动员:

这本来不是问题,现在是个问题。比如,现在很多过去踢球的人,满怀怨气地质疑当时的选拔制度,认为都是被“送钱升级”害了,我这里不讨论专业问题,而是希望从专业的角度,规避“暗箱操作”。

中国足球一直在顺势下滑,不能逆境重生,主要原因就在中国足球的整体发展过程,完全缺少竞争性。这一点从青训球员到职业球员的升级过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不仅青训比赛偏少,职业球员的选拔也不是完全通过比赛来完全体现,比如中国没有常规的球探,土帅选球员,不是通过自己看比赛等等,一项依靠竞争性建立起来的运动项目,竟然缺乏竞争性比较,相当于自我制造了无数个可操作性的“暗箱”,这样的运动如果被损毁,真的是无可辩驳。

正常的晋升之路,必须依赖于足协的高强度、高频度比赛。

青训球员,随着年龄越来越大,青训比赛的质量应该越来越高,奖金也越来越高,对于青训教练的奖励应该也很高,这样鼓励青训球队以最高的竞技状态去表现自己的水平,这样更多的职业俱乐部就会到青训比赛中挑选队员,而不是通过教练、俱乐部推荐,暗箱操作被避免之后,优秀的球员自然而然就冒出来,最后出现在职业赛场和国家队的必然是优秀的球员,而不是挺着白斩鸡肚子的混日子球员。

要把青训的高投入,投入到组织比赛中(青训比赛形式越简单越好,同样的钱以组织更多比赛为目标),让优秀的球员从比赛中冒出来,让优秀的青训教练得到更多的奖励和奖金,中国足球何愁搞不好。

还要设置“启蒙奖”,让兴趣阶段的青训教练,在培养孩子成材之后得到相关的利益,“启蒙奖”即使价值不是很高,也是很好的激励,这个面可以很宽泛,多多益善,积少成多,说不定也会有很好的受益,青训教练情绪高了,自然可以聚拢更多的足球爱好者。

附比赛的设想:

A、简单办比赛,越多越好:

现在足协搞比赛,形式主义比较大,追求规模大,投入高,最后没钱就不搞,钱少就少搞比赛,这是中国足球的损失;其实现在足协每年投入青训的经费并不少,主要是观念没有改变。如果本着比赛第一,形式不重要的想法,同样的经费,一可以变成三、五,甚至以一当十,当比赛多了,人气高了,社会的赞助自然就会多起来,足球市场就活了。

B、青训比赛的强度与频度决定青训最后的产出质量

青训的年龄梯队,越是接近职业队,比赛的强度、频度越是要接近职业队,这样最后才能无缝衔接。

中国地域辽阔,本着节约经费的原则,全国性的比赛可以分区举行,足协不要总是固定几个点,每年集合起来打一场赛会制比赛,就交差了。如果预赛分地区就近比赛,一场全国比赛就可以容纳更多的球队,可以64支球队,甚至128支球队,球队再多,只要分下去,其实没多少,而且放在就近地区,更容易营造社区的味道;比赛规模大了,比赛的招商也就变得容易了。后面的淘汰赛,可以分在不同的地区,最后打造冠亚军的盛况。当比赛常态化,赛事气氛自然会越来越热。

说一句题外话,国内球赛为什么没人看,因为除了比赛本身,其他什么服务都没有,这是从甲A到中超一直没解决的问题,足协除了把比赛往外形包装上推,从来没有把球迷当成顾客服务,所以,球队一旦不能赢球,球迷一无所有,今后的比赛能不能在服务球迷上多做一点?算了,相关话题就不展开了。

C、青训强队要看高水平的比赛数量

如果第一等级的青训球队,全国性的比赛有20场(八强以上才算),地区性的比赛每个季度都有,本地比赛月月有,那么,中国足球的现状很快就会有实质性的改观。

青训球队与强队的比赛多了,优秀的球员自然掩藏不住。

现在这样的喊口号,不落实到比赛的设计、实施中,不会有任何变化。


2、职业教练、青训教练也是最好的出路

青训的出路,很重要的路,成为职业教练、青训教练,尤其重要的是青训教练,如果青训教练的收入很高的话,就可以让中国的青训事业后继有人,毕竟青训教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青训的质量;如果青训的教练收入极低,甚至需要依靠“非职业手段”获取利益,这种青训是搞不好的。

前几年中超球员,水平如此之低,年薪却高达千万以上,相比较青训教练收入极低,让中国足球的头尾形成跷跷板,不合理自然不能有好的收获。如果职业球员以球技决定身价,职业俱乐部以比赛能力决定收支平衡,青训教练以足球苗子获得很好的收入,相互之间的收入都是合理地拉开差距,中国足球就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比如说1000万的支出,原来就是一个职业球员年薪,如果是合理的,以现在的中超球员水平,就是拿在3-5百万也不算少,而多出来的钱,让青训教练受益,20-50万的年薪,青训教练职位就变得有吸引力了,很多青训球员,在不能从事职业足球,可以直接进入学校,学习教练专业以及其他足球专业,学教练的,毕业以后做青训,经过历练还可以做职业教练,说不定中国的穆里尼奥就在其中。

真正的足球市场培育起来,不论是职业球员,还是教练,都会收到市场红利。

3、衔接大学入学资格

中国现在大学开始招收明星运动员,这对足球也是好事,职业球员退役多了一条很好的出路,但是,这是明星球员的出路,还有更多的普通的退役职业球员与不能踢职业足球的青训球员,也想上学怎么办?他们的数量庞大,如果足协能把这些问题解决了,青训球员何愁无人?

中国职业足球发展,如果从1994年算起,很快就到三十年大关了,但是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组织还是浑水摸鱼状态,有多少真正懂足球的职业经理人在操作?

如果没有合格的,有创造性的职业经理人操盘职业足球俱乐部,中国的职业化足球凭什么走出自己的困境。

中国整个的教育制度都在改变,原来只有高考独木桥,现在已经形成了大学与职业学校并举的多路并进。足协为什么不能联合各类大学,设立足球相关的专业,既可以消化退役的职业球员,又可以直接接受被淘汰的青训球员,还能吸收非足球专业的人才,多路并进,喜欢足球青少年,不再面对严酷的“踢球、考学”双选一难题。

足协主席如果考虑,要解决这些具体事情多了,自然就没时间跟着国家队到处参加比赛,那个去了,除了造成球员紧张,真的没有必要。教练不行换就是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4、职业俱乐部的经理人员

职业化足球俱乐部的管理,原则上与足协无关,但是,这并不是说,足协就可以无所作为,因为足协是职业化足球俱乐部运营规范的制定者,所以,可以通过规则的制定,举办学习班指导俱乐部的执行,在培训新人的过程中,逐渐将足协将足协的经营思路与理念灌输到不同的俱乐部,将一盘散沙的不专业的足球俱乐部凝聚成整体,有了职业足球俱乐部良性发展的基石,中国足球的发展就有了稳定的大平台,不想好都不行。

这里想表达的意思,职业俱乐部招收球员的工作是俱乐部的范围,足协的责任是为这些毫无管理经验的“职业小白”提供职业培训,应该是当仁不让的,只有让原来只会踢球的年轻人,成为合格的足球操盘经理人,才是真正造福中国足球。如果一直是“职业小白”在操控足球俱乐部,中国足球不可能有未来。

注释:有关联赛运营与俱乐部的经营,之前的文章都有涉及,这里就不展开了。

6、其他相关足球职业

足球相关的职业太多了,比如职业裁判、职业经纪人等等太多了,甚至随着足球产业集群的升级,会产生越来越多的与足球相关的职业,今天的足协绝对不能与之前的足协一样的放任不管,而是要提前介入,按照足协的发展要求,进行职业培训,将所有的职业纳入到足球发展的高速列车上,将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这才是中国足球真正的出路。

比如说,前几年的“金元足球”渗入中超联赛,足协没有相关的熟悉金融资本的专业人才,只会跟着走,最后陷入“金元大坑”,让中国足球陷入目前的困境。如果当时足协熟悉金融资本的运作手段,就可以在金元足球刚刚介入的时候,提前干预,为金元足球设置门槛,或者分流金元的流入渠道,比如分流到青训市场,分流到足球的产业大环境中(多建球场,建设足球社区等),促进足球大环境的良性发展,说不定现在对于那些已经倒掉的俱乐部都是好事。


非后记总结:

这次守在书桌,望着窗外,听着喜欢的轻音乐,整理完《青训宝典》,结果是推荐数越写越少,足球不行,这是很大的原因。

中国足球的问题其实并不复杂,甚至很简单。

中国足球不是没有出路,而是有路不走;有路为什么不走?写起来令人更加不堪,太负面情绪了,我觉得很天真写了积极一面,已经仁至义尽,坏的东西,不写也罢。

本来要写《后记》的,现在真的下不了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