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资料 > 范帅何时有过错(知灵泉县奉议郎致仕高君(载)行状)

范帅何时有过错(知灵泉县奉议郎致仕高君(载)行状)

更新时间:2022-10-28 19:09:32


范帅何时有过错(知灵泉县奉议郎致仕高君(载)行状)

魏了翁像

(宋) 魏了翁 撰 鸠山 (译文)

高君讳载,字东叔,世代均为邛州蒲江县人。高载年少时能自觉管控自己,聪明伶俐超越常人。八岁就能撰写文章,曾被恶犬所伤,随即作赋骂犬,其中有说:“逐利不顾,则从跖而吠尧;为养所移,则事齐而背汉。”告老归乡的父亲(士大夫高有寿)得见其文大惊,从此不敢将其视为普通孩童留在身边。

高君自年少到长大,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尤其精于《毛氏诗》;诸子百家、佛道杂说等文章,也都有一定比例的涉猎。朝廷选贤的行文下达,遇有监考官询问时,高君便将继续从事父业的经过情形,以及姓名、年龄、辨论原由等,作连续不断的回答。终于以词赋夺乡举第一名,登嘉泰二年(1202)进士第。


范帅何时有过错(知灵泉县奉议郎致仕高君(载)行状)

高君奉调任嘉定府(今乐山)峨眉县尉,前任懒政,以县衙倒塌为由去租民房办公。高君上任后,在旧址拓宽新建县府;不到半年光阴,原本许多已经停止的事业得以兴起。

嘉定府太守、果山(今南充)人游仲鸿,广都(今成都双流)人费士戣得知高君有律法方面的才干,征召其掌管嘉定府司法。成都府路提刑使、永康(今崇州)人陈谦,也极为器重,将高君招引安置在幕下;而且整修馆舍安排食宿,派儿子随从求学。四川总领、福建建阳人刘崇之自代陈谦,坚持要高君回还成都。高君不愿,而刘崇之无论涉及律法的大事小事,均把高君当作上宾前去咨询。


范帅何时有过错(知灵泉县奉议郎致仕高君(载)行状)

丹稜一

高君转任丹稜县丞,该地历来号称难治;适逢县令缺职,高君以副代正行其事。执政期间,以身作则,公正勤勉;注重属下官员的俸禄充足,但与执政为民的责任相等。以亲近随和、温文尔雅的形象让官民心悦诚服,审案断事的方法,全在于出自圣贤的义理学问。


范帅何时有过错(知灵泉县奉议郎致仕高君(载)行状)

丹稜县境内有亲亲两兄弟,因赡养纠纷,彼此将对方控告在公堂之上;而身为父亲者,为其小儿子伸张说:“幺儿孝顺能赡养我。”高君发话说:“孔夫子为官鲁国司寇,冰释父子之争。西汉名臣韩延寿,为官不肯裁决兄弟纷争;而为其讲论父母、子女、兄弟之间,实属天伦存在的道理。若按事实施以律法,便有害教化(即儒家倡导政以体化,教以效化,民以风化)。现如今当长兄的人,既不能赡养其父,倘若绳之以法令,便是心甘情愿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倒不如令长兄百拜其父,以谢宽恕之恩;幡然醒悟可免灾祸,可返于常规。然而犹不知悔改,宁愿冒犯于刑法,那便是本县令的德风未到;将无言面对百姓的指责,可缓些让我闭门思过好吗?”于是兄弟俩感激涕零、唯唯喏喏地叩拜而退,随后父子兄弟和好如初。县民因受高君德政的影响,有关诉讼责骂的案件已降到最低。


范帅何时有过错(知灵泉县奉议郎致仕高君(载)行状)

不久,高君丁父忧,除在丧葬方面尽到应该有的礼数外,曾在居丧读礼之余(居丧未葬,读丧礼;如已葬,读祭礼。),兼看前朝史册。感叹熙丰、祐圣、符靖、崇观、政宣,再到建绍、乾淳、熙元;党论屡屡生变,国家形势突出反常。慨然有感于国家未来命运的走向,于是,高君着手取材于带有褒贬性质的诏书文词,以及充满着大是大非的朝堂辨论,集精华编撰成巨著;但自然是经过他深思熟虑之后的举动。大体上即使是以国史实录、长编会要作为依据,但一度诏书训词、封章奏书,又必须要在先贤文集、私人撰著 中去考查核实,给自己的撰著作充实调节,以便达到于圆满。共计一百几十年间反复治乱的历史,开卷便一目了然;也或许可为今后的国家施政作参考,自然不是当今所谓的资料类书可与之相比。


范帅何时有过错(知灵泉县奉议郎致仕高君(载)行状)

泸州

高君守丧期满,奉调泸州任录事参军。(即掌管泸州安抚司机密文书,考核各级官员施政绩效,以及官员符印予夺,纠察弹劾州府官员违章过失。)

前给事中、吏部侍郎许奕,掌管潼川府路兼知泸州,所有往来文书全都经过高君之手,裁决处置各类事件,精准干练、非同寻常;得许公赏识,随即向朝廷上陈高君政绩。许公还朝之日,又将高君举荐给相知相识的下任帅守。

吏部郎官范子长随后到任泸州帅守,高君便整理行装将要回归;于是范公曲意挽留,高君听从劝请,继续辅佐范帅。正因有主帅和僚友的高度配合,施行政令得以张驰有度、从容有常。仅高君到江阳书院孜孜不倦地为学生讲学,就也成为常态,传播内容或涉及先贤言行事迹,无论讲述还是对答都是如响而应。


范帅何时有过错(知灵泉县奉议郎致仕高君(载)行状)

泸州

范帅(子长)当前正在起居官邸撰写地理志,告诉下属官员说:“没有谁能超越像高君这样的专才呀!”于是范帅将修志任务托付给高君,又派刘湜、史尧参与协助;经过三人夜以继日的用心努力,不久就宣告完成。同时又将他人没法说明的事项一并续成,只为整体上有精美纯粹的效果。世人所谓的《环宇九域记》、《堪舆记》、《舆地志》等,也略备其中。高君再以国史、郡县志、民间私志野史等,经过抽丝剥茧后贯穿于该志书中。但凡各郡县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升与降,各道府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分与合;以及职官的沿袭与改革,民间风俗的好与坏,人才学术的盛与衰。与那田畴丘甸何时开垦,侯国江河的源流走向等这些久远难明的事;还有动物植物的属性甄别,罕见怪异物种的辨识等,都不无周到地亲自修订改正。


范帅何时有过错(知灵泉县奉议郎致仕高君(载)行状)

嘉定九年(1216)正月,高君获改宣教郎;在泸州生活数月后,四川制置司辟高君知灵泉县(今成都龙泉驿)。

高君上任便说:“县令民社之寄,徒自近世(1026年立县);视为冗恶,数日待满。况此邦民贫地瘠,夏赋虽轻,秋赋最重;又恣吏侵牟,民从何出。”于是,高君选取古代先贤的智慧格言,其内容大都涉及到为官者的行为准则,辑录成书,放置在众人的座位旁边。高君每日到场办公,从早到晚事必躬亲;稅收问题立即得到解决,并发给纳税人收据。再不会有以往所谓寄生虫包揽代缴税赋的弊端。


范帅何时有过错(知灵泉县奉议郎致仕高君(载)行状)

成都龙泉驿

高君又说:“今为令者,率以簿书,不报期会为大。故漫不省讼,且拘以定日;民有缓急将焉愬。乃立为剖决,立未容决,则贮之。”县府官员等待忙完各自公务,再集中反复谋划讨论;第二天就将写有“剖决”和“容决”两词不同含义的文章示众。人们无不信服愧谢高君。

高君曾被四川制置司令檄,差充四川类省试考试院点检官。适逢成都府路详刑官员保卫考场安全,于是从一开始就下令说:“异时考官,往往不深维朝廷取士之意;背公首私,吾侪尚懋敬之,毋枉有司。”众人都说是,不过没多久,高君与同事一起开会,详刑官员就在会堂上装腔作势地说:今有某地某学生,用某经义接受挑选,应该录取。众人再次恭敬地回以认同,然而高君却独自缓步走上前去对他说:“夫朝廷以‘糊名’取士(在试卷上自糊其名),可焉取之,不可黜之,不知其他也?今以公之初,公明若此,而以是终之,无乃不可乎?”详刑官员听罢,立即为之换了一副脸色。


范帅何时有过错(知灵泉县奉议郎致仕高君(载)行状)

高君的一生,为人平易豁达,胸无城府;即使为官一方,也是着装旧衣、骑着瘦马,从不改其君子风度。私下有求于他的人,或明明白白以实情相告,高君便给予优厚照顾。如果涉及违法的请求,高君便好言婉拒。

亲族中有生活贫困的人,高君每年都用俸禄给予周济;无论亲疏厚薄,都能尽到恰如其分。高君以自娱之态,自扫一室;每次翻看旧书,必对他人说:“人在片刻之间终止学习,便显得手足无措;所以你们应当身体力行、孜孜不倦、劳苦不息地学习。倘若不看书阅读,那将一天都过不下去;小到词章技巧,也可积累成章。”


范帅何时有过错(知灵泉县奉议郎致仕高君(载)行状)

有宾朋与高君交谈,不用问经史名篇,只要触动他的灵感,便会丝贯绳联般娓娓道来。或者讲谈议论到傍晚时分,也毫无倦怠之意。虽然说能够得到高君指点迷 津的那些人,大都是些后进晚出的青年学子,但他也宁愿有折年龄辈分去指导。高君不愿与之交流的人,即便是达官贵人,也视之如忘。然而也因此有狡诈阴险的人将他欺骗;自己不愿待见的人又将他诽谤。到是他有坚强自信的一面,有大义凛然不可犯的从容。

今年春天,高君忽感气血不佳;等到四月入夏,又得知母亲病危。此刻高君正在福建宁川(今宁德)仕宦,忧愁与疾病叠加,心中不免焦灼如焚,感觉就像得了心悸邪热之类的疾病。于是立即告诉知府请求退职,以便回乡探亲侍奉母亲。不久,众兄弟全力以赴母丧(高载是长兄,余下还有五个同产胞弟;即高稼、高崇、高定子、魏了翁、高茂叔)。


范帅何时有过错(知灵泉县奉议郎致仕高君(载)行状)

高君手握报丧家书悲伤哭泣着说:“吾何以为生也!”于是,原本骨瘦如柴的身体又病加一等,病重到不可救治了;最终于七月初九日与世长辞。呜呼痛哉!高君娶本县安仁乡计氏为妻;生养三子,即高斯立、高斯和、高斯美,一女早卒。孤哀子高斯立兄弟三人拟将于今年十二月庚申,葬其父于眉州丹稜县长宁乡仙水里乾山之原,与计氏夫人同墓地。

尚且高君他自幼苦学,考稽质疑儒家各类经传,何况上下几千年历史了如指掌间。成字为文从不喜欢钩章棘句,心性安宁平和,文章词采华丽,语言情感奔放,自然成为当今儒生一家风范。世间名流都共同期待他日后有大成,然而并未见到有关方面有所安排;以致抱着未遂的志向含恨离去。其身既没,可适当为之立言,其目的是让君子能对高君有所认识。以诒训世间的忠诚信士们,务必严谨谋事,前瞻而后顾;独学无友时,才知日薄西山。志向过于高远而不易到达时,姑且选择求其次。无论仕于官场,还是居于乡梓,都务必坚持躬行正义。来年刻之于墓碑,以等待来者!

译者敬告:本译文欢迎读者点赞评论,加我关注可看往期译文。拒绝抄袭或掐头去尾的篡改,转载请注明出自“家在泸东”。译文中的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