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资料 > 这是谁的功劳(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这三人谁的功劳更大?)

这是谁的功劳(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这三人谁的功劳更大?)

更新时间:2022-10-26 19:28:40

诸葛亮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隆中过着半耕半读的隐居生活,与荆州之地的朋友畅叙幽情,常常把自己与春秋时期的管仲和战国时期的乐毅相提并论,并认为能力不但不比管仲乐毅差,甚至比管仲乐毅的能力高,将来建立的功劳也会远超管仲乐毅。

那么诸葛亮言过其实吗?究竟这三人的功劳谁高谁低?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鉴别就没有结论,要想得到准确的结论,就必须获取这三个历史名人的大数据。

这是谁的功劳(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这三人谁的功劳更大?)

根据时间顺序,首先采集的是管仲的大数据,历史进入春秋时期,经鲍叔牙推荐,管仲被齐桓公任命为相国,上任之初,管仲就展示出卓越的理政能力。他充分利用齐国的地利优势,搞活经济建设,重视民生问题,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他认为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百姓就会自觉地讲文明讲礼貌,遵纪守法。

管仲的执政方式灵活机动,能够将坏事变好事,败中求胜,转危为安,因祸得福,因此齐国对外战争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结果。攻打蔡国,却使楚国得到惩戒,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北伐山戎,却使燕国接受了一次高大上的思想文化教育;会盟诸侯,更加提高了齐国的信誉。诸如此类的有效措施,为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打下坚实基础。没有管仲就没有齐国的强大,更没有齐桓公的称霸诸侯。

如果说管仲的功劳主要在政治经济方面,那么乐毅的功劳则主要在外交军事方面,历史进入战国时期,燕昭王打算任命乐毅为将攻打齐国,而乐毅认为,要想打败强大的齐国,单干是难以以弱胜强的,必须采取纵横之术,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建立统一战线,燕国才能有所作为。

于是,乐毅亲自出使赵国,又派人到楚国、魏国游说,而赵国又诱使秦国也参与其中。这几个国家都对齐闵王羡慕嫉妒恨,都争先恐后地与燕国建立军事盟约,共同讨伐齐国。

公元前284年,乐毅拜上将军,统帅燕赵魏楚秦五国的军队,发动突然袭击,一战打败了驻扎在济水之西的齐国主力。燕军长驱直入,攻占齐国都城临淄。然后追亡逐北,历时5年,把占领的齐国70多座城市都纳入燕国的版图,齐国只剩下了即墨和莒县两个城,几乎灭国了。

但天有不测风云,燕国政局有变,政权更迭,燕昭王死,燕惠王立。燕惠王不信任乐毅,让骑劫取而代之,乐毅就跑路到赵国避祸。此后不久,燕惠王由于燕军遭到齐国的反败为胜,而使新占领的土地得而复失,幡然醒悟,于是写信给乐毅,乐毅回复了一封流传千古的信,明确指出了燕惠王的错误,并委婉拒绝了燕惠王的要求,这就是著名的《报燕王书》。

由此可见,管仲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方面都有所建树,而政治经济是主要的,乐毅在军事外交方面卓有成效,二人都有著作流传后世,分别是《管子》和《乐毅兵法》。

再看一看诸葛亮的能力和功劳吧,诸葛亮未出茅庐,便制定了《隆中对》可行性报告,并由陈寿整理成文,成为蜀汉政权的创业任务书和计划书,文中指出,先取荆州,再取西川,同时与东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然后兵分两路,出师北伐,最终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统一大业。

这是谁的功劳(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这三人谁的功劳更大?)

在赤壁之战期间,诸葛亮出使东吴,建立盟约,共同连吴抗曹。在取西川定汉中期间,充分发挥了政治经济能力,制定有效合理政策,全面完成了占领区的维稳工作,解决了前线战场的征兵征粮工作及后勤保障问题,为汉中之战的胜利打下坚实基础。

在七擒孟获的平南战争中,蜀汉军队克服了山地、丛林、瘴气、蚊虫等不利因素,深入不毛之地,诸葛亮兼听则明,采取马谡的攻心之策,七擒孟获,稳定了蜀汉的南部地区,蜀汉军队凯旋而归。

在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的过程中,诸葛亮官拜蜀汉丞相,领益州牧,北伐军总司令,爵位是武乡侯,成为蜀汉政权的军政大权于一身的重要人物。

综上所述,管仲乐毅就职于老牌的诸侯国,齐国燕国都是武王伐纣之后分封的老牌诸侯国,政治、军事、经济基础都很雄厚,因此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霸主,乐毅联合并指挥五国大军攻击齐国,并连下七十余城,齐国几乎国灭。

而诸葛亮初出茅庐,面对的是天下大乱,军阀割据,曹操灭袁术,擒吕布,败袁绍,一统北方,孙权仰仗父兄之业,割据江东,而刘备兵微将寡,势单力薄,无尺寸之地的不利局面。但是刘备根据《隆中对》制定有效的战略,占荆州,取西川,定汉中,使蜀汉政权从失败走向胜利,走向辉煌,达到鼎盛。

而荆州失陷,东征大败,两次重大的军事上的失败,不是诸葛亮所能控制的,故而责任不在诸葛亮。

至于六出祁山,无功而返,原因是多方面的。蜀汉人口稀少,人才匮乏,地域狭小,物产不足以维持战争的需要,而且北伐山高路远,更有秦岭横亘在前,与魏国形成鲜明对比,魏国地域广阔,生产力发达,人口众多,谋臣如雨,猛将如云,在政治上没有大的危机,天下有变的情况并没有出现。

但是,诸葛亮表现出的锲而不舍的北伐精神,足以令世人为之赞叹,有诗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千百年来,《出师表》所表现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思想和行为,谁能与之相提并论呢?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精神一直为后世颂扬,一直为后人肯定,只是现在别有用心的人抹黑历史英雄,大肆扩大诸葛亮的不足,贬低诸葛亮的成就,是不能客观的正视历史的主观臆断的历史虚无主义。

刘邦成为汉高祖后,曾经对汉三杰进行了高度评价: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但是,刘邦说得并不全面,刘邦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自我和核心团队。了解楚汉纷争历史的人就都知道,刘邦是一个很厉害的人,诸葛亮给予高度评价:明并日月,而且刘邦有一个紧密团结在他周围的核心团队,这就是来自于沛县及其周边地区的刘邦的小伙伴们,这是刘邦的中坚力量,这股力量具有很大的凝聚力,几乎坚不可摧。而刘备的核心团队,武不过关张赵云,文不过糜竺简雍,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与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刘邦的核心团队相提并论。

水镜先生司马徽认为,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其实是谦虚谨慎了,恰如其分地说,即使兴周800多年的姜尚和兴汉400多年的张良,也不过是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我通过定性定量地分析,得出客观结论,诸葛亮在政治上的能力可以同萧何相提并论,在谋略上的能力可以与张良相提并论,在军事上的能力可与韩信伯仲之间,诸葛亮官拜汉丞相、武乡侯、领益州牧,在北伐期间,身兼数职,既是北伐战略的制定者,同时又亲自指挥蜀汉北伐军,其管辖范围囊括了汉三杰的所有职能。

这是谁的功劳(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这三人谁的功劳更大?)

终其一生,诸葛亮之所以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阶段性目标,而没有实现《隆中对》所制定的最高目标,没有实现《卧龙吟》所表达的人生抱负和理想,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刘备创业未半,中道而亡,这是重中之重,二是蜀汉政权人才匮乏凋敝,原班人马本就薄弱,而失荆州、败夷陵更使有生力量损失殆尽,北定中原,一统天下的愿望化为泡影。

综上所述,诸葛亮的功劳远超管仲乐毅,名垂宇宙,而管仲乐毅在不同领域创造了各自的辉煌,名垂青史,管仲略输文采,乐毅稍逊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