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百科 > 德甲最后一轮球迷入场(不来梅&沙尔克降级,造“史上最强”德乙?)

德甲最后一轮球迷入场(不来梅&沙尔克降级,造“史上最强”德乙?)

更新时间:2022-10-24 22:38:05

德甲最后一轮球迷入场(不来梅&沙尔克降级,造“史上最强”德乙?)

记者艾文报道 “这样的重量级联赛是前所未有的,这会是非常特别的”,美因茨经理海德尔评论说。他说的“重量级联赛”不是德甲,而是德乙。这个新冠疫情笼罩的赛季结束,德甲迎来了令人震惊的结果,两大传统俱乐部沙尔克与不来梅降级,另一家传统球队科隆要踢保级附加赛。沙尔克与不来梅不仅带着11个顶级联赛冠军头衔去了德乙,而且带走了巨大的球迷基础。

当新赛季的德乙开始时,这个德国第二级别联赛将集中汉堡、杜塞尔多夫、纽伦堡、沙尔克、不来梅等拥有着大量球迷的传统强队,同时还有刚从丙级联赛杀回来的德累斯顿迪纳摩,他们有着堪比德甲的主场氛围。霍芬海姆经理罗森判断说:“这将是一个残酷的竞赛。看看这些俱乐部拥有的能量,新赛季的德乙观众有可能比德甲还多。”

德甲最后一轮球迷入场(不来梅&沙尔克降级,造“史上最强”德乙?)

重量级的损失

沙尔克的费尔廷斯球场有54740个座位,不来梅的威悉球场能容纳42100名观众,科隆的莱因能源球场容量是50000人。这三支降级区球队的球场总容量近15万名观众。相比之下,德乙冠军波鸿的主场鲁尔球场经过几次扩建也仅有27599个座位,德乙第二名的菲尔特在兰霍夫体育公园球场,座位数16626个,这两支球队下赛季确定踢德甲。第三名基尔主场是赫尔施泰因球场,能容纳15000人。三支球队的主场总容量不足60000人。

德甲最后一轮球迷入场(不来梅&沙尔克降级,造“史上最强”德乙?)

本赛季的德甲最后一轮已经开放了少量观众入场观战。随着德国疫苗注射率提高,德国足协和职业联盟正在努力争取在新赛季里球迷重返球场观战。如果恢复到正常水平,那么在科隆不降级的情况下,德甲下赛季将损失超过5万个座位,如果科隆在附加赛中输了,座位减少数量会接近9万个。按照34轮比赛来计算,观众量减少的总数是惊人的。

更重要的是,不来梅、汉堡和科隆不仅有巨大的球迷基数,而且号召力很强,他们的球迷愿意跟着球队一起出征。法兰克福的董事会发言人赫尔曼十分担心。他在接受《踢球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对下赛季的德甲画面感到忧心忡忡。沙尔克和不来梅直接降级了,这两支球队在客场总能带来4000-8000名球迷。如果科隆也降级,那么德甲又缺少了一个有高度吸引力的球队。”客队能带来多少球迷,直接影响着主队的球场上座率和收入。

这对德甲的国际化努力也是打击。虽然拜仁拥有全球范围的号召力,但沙尔克、不来梅等品牌也有着一定的知名度。替代他们的球队在影响力上差得多,赫尔曼说:“在联赛内部,我们一直讨论着扩大国际影响力的计划。从这个角度看,这些俱乐部的降级绝对不会产生积极效果。我们没有办法填补这部分的空白。整体上,没有不来梅与沙尔克,对德甲是巨大的损失。”

德甲最后一轮球迷入场(不来梅&沙尔克降级,造“史上最强”德乙?)

德乙吸引力增大?

拥有有影响力的俱乐部越多,能吸引的球迷就越多,联赛的活跃度自然越强,可以得到高收入。反之,球迷数量减少,对转播商的吸引力会大为减少。德国职业足球联盟去年与多家媒体集团洽谈转播权,最终达成的协议是四年转播权44亿欧元,这个数字不仅远低于联盟预期的52亿欧元,甚至比上一份转播合同还少了2.4亿欧元。主要原因是疫情来临,导致现场观众的减少,转播商不愿意开高价。

不来梅和沙尔克的降级,影响到了德甲价值,对俱乐部来说是灾难,可是对德乙来说却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下赛季的德乙将有沙尔克、不来梅两支传统强队,今年在冲甲之争中排名第四的汉堡刚刚签下新帅瓦尔特,正准备第四次努力。还有杜塞尔多夫、汉诺威、纽伦堡等曾经的德甲球队,竞争的激烈程度有保证,号召力必然大增。

雷根斯堡主帅塞利姆贝格维奇认为,新赛季德乙将是“史上最强”。为天空电视台撰写专栏的马特乌斯表示:“这些有着悠久德甲历史、深厚传统、众多球迷的俱乐部现在降了级。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德乙联赛。”《南德意志报》说,下赛季的德国职业赛场上会出现有趣的状况:当德乙的汉堡对不来梅、沙尔克对杜塞尔多夫带来球迷狂欢和媒体关注时,德甲的菲尔特、美因茨、奥格斯堡、勒沃库森和沃尔夫斯堡之间的较量可能无人关注。

这会成为常态吗?这很难说。降级后一蹶不振的例子不少,卡尔斯鲁厄、纽伦堡和汉诺威等曾经的德甲球队,现在成了德乙的固定成员,汉堡降级后三年冲甲未果。也许汉堡、沙尔克和不来梅等球队应该像波鸿、基尔和菲尔特好好学习,如何在德乙中生存和竞争。至少他们不能低估这个联赛的激烈程度,海登海姆的体育董事桑瓦尔德很高兴看到德乙“变得更加有吸引力”,但他同时警告新降级的球队说:“每一家俱乐部在低估这个联赛的时候,就犯下了第一个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