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知识 > 尼尔·布坎南(80、90后的艺术启蒙:曾记否当年的“劳技课”和“尼尔叔叔”?)

尼尔·布坎南(80、90后的艺术启蒙:曾记否当年的“劳技课”和“尼尔叔叔”?)

更新时间:2022-10-24 20:06:52

80、90后一代从某种意义上讲,算是中国当代教育的试验品。笔者至今都清楚地记得,当年我们是所谓“实验班”,整个小学五年的时光里(当时的义务教育是“6 3”和“5 4”两种机制并存),不仅一共换过三套教材,主科(语文和数学,当时的小学大多不涉及英语)老师也换过三批,前后五人。

其中在三年级的时候,还开设了一年的英语课,而后第二次在学校里接触英语,就是从初一开始了。由于当时很多人在入初中之前,已经在校外机构学过几年英语了,当时的初中英语老师整体比较轻松。

那个年代的教育“应试”目的非常明确,甚至于很多学校的音体美课程时间,都被其他科目挤占。我们这一代真心没有“你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这种问题,因为一学期下来根本见不到几次体育老师,偶尔见到几次,也多是在刚上课那会集合点名。北方的不少学校里,体育课经常被戏称为“放羊”。

尼尔·布坎南(80、90后的艺术启蒙:曾记否当年的“劳技课”和“尼尔叔叔”?)

(90年代不少学校的“体育场”都是这样的)

比起体育课的“放羊”,美术和音乐课要好一些,但往往一进入毕业班,就彻底停掉了。我小学时代还是很喜欢美术课的,毕竟激发了涂鸦的天性。另外,美术课还有书法,对于专门在外面练过几年的我来说,无疑是个在班里“装X”的好时机。

除了美术和音乐课之外,还一门课担当了童年的艺术启蒙任务,就是劳技课,全名叫“劳动技能课”。虽然名字叫“劳动”,但并不是在学校里从事一些身体劳动,而是做、手、工!

尼尔·布坎南(80、90后的艺术启蒙:曾记否当年的“劳技课”和“尼尔叔叔”?)

简单一些的如折纸、做卡片、编中国结等等,到比较复杂的如剪纸、黏土、卡纸搭房子、易拉罐剪花等,总体来说,这门课的受欢迎程度一般是超过音体美的。可以说,劳技课是全方位调动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一堂课下来,那些心灵手巧的同学,可是相当受欢迎的。

偏偏我在这方面没什么“慧根”,每每都不忍直视自己的作品,基本上是下课以后就丢掉了。不过,对制作的过程依然非常享受。而且,既然做出来的东西不能得喝彩,不如人一笑也不错,干脆就破罐破摔,每次都要搞出奇形怪状的作品。

尼尔·布坎南(80、90后的艺术启蒙:曾记否当年的“劳技课”和“尼尔叔叔”?)

(真的是“人一笑”)

除了学校上的劳技课,当年还有一个男人,也是不少80、90后的艺术启蒙老师。就是他:

尼尔·布坎南(80、90后的艺术启蒙:曾记否当年的“劳技课”和“尼尔叔叔”?)

(“嗨,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尼尔叔叔。”)

这是英国CITV的一档儿童向艺术类节目,名叫《艺术创想》(Art Attack)。90年代由迪斯尼旗下的电视节目“小神龙俱乐部(The Dragon Club)”引入中国大陆。

这档节目主持人,也就是那位“尼尔叔叔”,全名叫做尼尔·布坎南(Neil Buchanan)。他曾经就读于利物浦美术学院,但遭到否认并退学。他还玩过摇滚乐队,也曾是一位怀揣艺术梦想的青年。虽然没有被主流艺术圈接纳,却成就了一代孩子们,这位尼尔叔叔也算是实现了人生价值。

据说,《艺术创想》这个节目中,每期的点子都是尼尔叔叔自己的创意。开头先拿出一个成品,然后开始一步一步教小观众们制作,每次完成之后还会说“自己动手做吧(Try it yourself)”。

尼尔·布坎南(80、90后的艺术启蒙:曾记否当年的“劳技课”和“尼尔叔叔”?)

不得不说,艺术教育、或者说审美教育对一个民族真的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审美能力,不单单是文艺从业者和爱好者的必需品,对任何一个学科,对任何一种行业,它都是提供创意发想的源动力。同时,美学思维对健全人格的养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个民族的大众审美,一旦过分倾向于实用主义,甚至是庸俗、粗俗化,那对该民族的文明来说就是灾难。艺术本身包含着单纯又光辉的人性至真、至善、至美,良好的美学教育胜过千万次地道德说教和规劝惩罚。

虽然很遗憾,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受过的美学教育是严重不足的。今天的中小学对音体美科目的重视程度已经提升了很多,我也乐见未来我们的孩子们,会受到更加系统化、更高质量的美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