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头条 > 奥运会的选址应该考虑哪些因素(看世界著名城市如何“拥抱江河”)

奥运会的选址应该考虑哪些因素(看世界著名城市如何“拥抱江河”)

更新时间:2022-07-14 05:07:33

郑斌全

城市因河流而诞生,河流因城市而闻名。世界大多数著名的城市(群),都与河流息息相关,正如巴黎与塞纳河、伦敦与泰晤士河、鲁尔区与莱茵河、纽约与哈德逊河、上海与黄浦江…… 城市与河流的交汇,铸就了文明与繁荣。这些世界著名的城市依据河流自身的自然环境和发展禀赋,进行生态治理与开敞空间的提升,抓住发展契机提升了城市综合发展实力;依据河流自身的人文、历史特色,彰显各自独特的魅力,使流经城市的江河成为城市的“重要名片”。

奥运会的选址应该考虑哪些因素(看世界著名城市如何“拥抱江河”)

英国泰晤士河

泰晤士河全长346公里,流域面积1.3万平方公里,流经伦敦、温莎、亨利、牛津、伊顿等十余座城市,尺度与钱塘江类似。

泰晤士河是伦敦重要的生态人文轴和功能发展轴,沿河流域形成了4个特色鲜明的区段,分别是上游以牛津为典型城市的乡村段,有着大片田园和大型郊野公园;中游以伦敦城为典型的商业、文化、行政中心——城区段和金融、体育、文化、会展业集聚的旧港区段;下游作为出海口段,交通繁忙,极具区域发展动力。 上世纪80年代,泰晤士河沿岸经历了十年的整治, 完成了生态人文与新经济的大幅提升。

伦敦码头区的更新

20世纪60年代,全球航运朝专业化、大型化发展,受到泰晤士河水深等自然条件制约,大型船舶无法抵达伦敦港,伦敦港的航运功能逐渐萎缩,老港区纷纷搬离市中心。自此,伦敦开始工业码头的转型,其中金丝雀码头(CanaryWharf)最有代表性。金丝雀码头位于伦敦多克兰地区西印度码头的中心,距离伦敦老城中心约5公里,曾经是伦敦最繁忙的码头之一。后来逐渐衰落,直到1980年停止运营。上世纪80年代“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伦敦市政府成立了码头区开发公司,开始全面改造这一地区,规划将其打造成为与伦敦金融城(CityofLondon)相匹敌的新兴CBD。

经过20余年的建设,现在的金丝雀码头已由传统的码头港区成为集金融、商业、出版、教育等多领域混合的城市中心,商办和零售的建筑面积达到130万平方米。这里有英国最高的三栋建筑,同时聚集汇丰银行、花旗银行、英格兰银行、渣打银行等许多银行的总部和商业巨头总公司,以及每日电讯、独立报、路透社和镜报等都在这里落了户。

紧跟着,还有以金融专业著称的伦敦城市大学和与之配套的服务行业,前卫现代的建筑群落成为商业街购物中心和设计师品牌店。1999年,贯穿金丝雀码头和老城区的轻轨地铁开通,每天从凌晨运营到午夜,便利的交通让这里的区位更加宝贵。

大事件推动城市更新

位于伦敦东区的斯特拉特福德(Stratford)作为之前伦敦发展最衰败滞后的地区之一,是伦敦奥运会选址的主要集中地。伦敦奥运会申办目标明确提出奥运会要与伦敦东区的复兴目标相结合。伦敦奥运会在各项建设筹备过程中还全力推崇并实践“遗产”概念,希望充分利用奥运设施和文化资源从根本上改变东伦敦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逐步缩小奥运会举办地与其他伦敦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具体来说,奥运会选址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因素:一是通过奥运会基础设施投资,将斯特拉特福德打造为全球性交通节点,奥运会选址于此充分体现出其加强与全球层面联系的意图;二是鉴于举办地同附近的金丝雀码头金融区有良好的交通联系,金融业从业者可优先享受奥运设施提供的休闲场所及良好环境,以此促进金融业发展;三是借助开发东伦敦的战略契机,鼓励私人投资开发废弃工业用地;四是通过奥运会场馆和配套建设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和住房数量。

随后,伦敦东部地区在奥运会筹备举办过程中,与英国政府、企业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投资主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奥运会结束后,奥运村成为当地居民的新居,奥林匹克公园成为周边居民的最大福利,结合新建的生活配套设施,该地区将成为生态宜居型社区。奥运遗产还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业发展。综上,奥运会为伦敦东区在改善环境和基础设施、吸引投资和发展产业等方面的带来了全面复兴的机遇。

奥运会的选址应该考虑哪些因素(看世界著名城市如何“拥抱江河”)

德国莱茵河

德国莱因河全长约1360公里,流域面积25.2万平方公里,流经杜伊斯堡、鹿特丹、巴塞尔、科隆等世界著名城市。

鲁尔区是莱茵河流域德国的重要工业区,原本以生产煤和钢铁为主,20世纪60、70年代,由于遭遇“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而受经济重创,主导产业衰落、工厂关闭、大批工人失业,曾经的工业重镇辉煌不再。

对此,德国政府采取因地制宜的经济政策,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对老工业区的改造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通过经济结构变化和产业转型,使鲁尔区的经济再造辉煌。改造后的鲁尔新区,是一个在完好保存原有景观的前提下,发展为融遗迹观赏、旅游度假、文化娱乐、科学展览、体育锻炼、培训教育、商贸购物和市民宜居等于一体的区域。包括8个主题公园,有艾姆舍尔公园、杜伊斯堡公园、科学公园、水上公园、文娱体育公园、雕塑公园等。

全面改造传统工业,完善提升基础设施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改造起始于1968年,他们首先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对传统的老矿区进行清理整顿,对那些生产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差的煤矿企业进行关、停、并、转,并将采煤业集中到盈利多和机械化水平高的大型企业中去,调整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同时对区域的基础设施加以完善改造,首先他们建成了欧洲最稠密的交通网络,有600公里高速公路,730公里联邦公路,3300公里乡村公路。拥有铁路线长度近10000km,年货运量超过150Mt。

出台相应政策,吸引资本技术,培育新兴产业

在进一步发掘原有产业潜力的同时,鲁尔区将极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以此来提高区域产业的竞争力,包括生物医药产业、化学产业、文创产业。此外,鲁尔区已发展成为欧洲大学密度最大的工业区。除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外,每个大学都设有“技术转化中心”,从而形成了一个从技术到市场应用的体系。同时,政府鼓励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进行合作,以发挥“群体效应”,并对这种合作下进行开发的项目予以资金补助。目前,全区有30个技术中心,600个致力于发展新技术的公司。

发挥地区优势,保持本地区传统历史文化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煤炭和钢铁生产基地,当资源枯竭以后,当地政府不是简单地拆毁工厂,回填煤矿,而是政府投资,将工厂和矿山改造成为风格独特的工业博物馆,变成旅游资源,成为当地的著名风景线,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减少了拆迁所带来的工业垃圾的污染,而且为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丰富的资源,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奥运会的选址应该考虑哪些因素(看世界著名城市如何“拥抱江河”)

上海黄浦江

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记载着城市的沧桑变迁,引领时代的发展风潮。黄浦江两岸地区也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培育了独特的海派文化,荟萃了城市的亮点和精华。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上海的城市发展重心主要在黄浦江的西岸,外滩段更是浓缩了“上海城市的精华”,90年代之后,城市发展需求、自然条件、市场机制等内生因素和全球化、国家发展战略、政府引导与调控等外生因素,为城市跨江大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经过这十多年的发展,浦东新区成为上海金融和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以及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截至2002年,浦东新区引进了包括80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项目8000多个,总投资额超过435亿美元。2002年浦东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1亿元,占上海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90年的8%上升到2002年的23%。随着浦东的开发,黄浦江成了穿城而过的河流。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徐浦大桥、卢浦大桥的陆续建造,以及多条隧道的贯通,黄浦江真正成了上海城市的“内河”。上海城市中心的概念改变了,相应地,黄浦江的功能也要转变。黄浦江曾经为上海以港兴市作过重大贡献,在航运上发挥巨大功能,担负着全市的运输及生产补给的重任。成为城市的中心河流后,其运输的功能必将有所减弱,而文化、社会功能则迅速凸现出来。

重点:大事件对黄浦江两岸提升发展的推进

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世博园规划成为打造提升城市功能的物质空间载体,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大大促进了上海金融、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的国际性聚集和全方位提升,实现了黄浦江两岸的一体化发展。世博会规划同步开展了世博展区后续利用规划,从城市整体发展谋划了展区后续发展愿景。将世博会精心打造的“一轴四馆”予以永久保留。如今,世博轴、世博中心、世博主题馆、世博文化中心和中国国家馆(现已更名为“中华艺术宫”)已全面启用。浦西的“城市最佳实践区”不仅是世博会的创新展示区,也将成为今后一处充满魅力与活力的城市街区。世博会期间改造成“城市未来馆”的南市发电厂,目前已成功转型为“当代艺术馆”,与著名的江南造船厂等珍贵工业遗产交相辉映。这些空间设施极大地改善了上海的国际文化交流环境,成为城市功能提升与转型的有力支撑。

世博园将国际盛会与滨水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地区开发的效果会更显著。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产业置换、旧城拆迁等,使衰败的滨水用地尽快重获新生;另一方面,滨水世博园的建设能够提高滨水区在国际上的地位,吸引众多的国内外投资,为博览会结束后该地区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对地区和城市的发展影响更为深远。

同时,世博会加快了全市基础设施网络完善的步伐,上海城市的海、陆、空港设施建设的全面提速;两大机场、两大火车站、多处越江桥隧工程建设联通;轨道交通迅速提高到11条线路425公里长度,一举奠定了上海轨道交通网络格局,大大改善了城市公交出行的服务水平,不仅保障了世博会期间的交通畅达,也为上海大都市营造了轨道公交的出行方式。

近年来,上海大力打造黄浦江沿岸公共开放空间。其中“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成为黄浦江岸滨水空间的重生和生态恢复与资源再利用的典范。徐汇滨江曾经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之一,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聚集了上海铁路南浦站、龙华机场、上海水泥厂、北票煤炭码头等众多工业设施和民族企业,是当时上海最主要的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和生产加工基地,承载了中华百年民族工业历史。近几十年来,随着上海城市发展,该区域成为城市中亟待改造提升的重点地块,也是世博会园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起,暨世博会后,遵循“规划引领、文化先导、产业主导”的总体开发思路,上海西岸围绕“西岸文化走廊”品牌工程、“西岸传媒港”等核心项目,着力打造汇集国内外顶尖文化艺术、信息传媒、时尚设计、创新金融等业界领袖的国际级滨水文化金融集聚区,目标成为与巴黎左岸、伦敦南岸比肩的,独具魅力与活力的世界级滨水新城区。

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建设,上海西岸目前已经成功吸引了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上海摄影艺术中心、香格纳画廊等众多知名文化艺术机构,以及上海梦中心、腾诅、湘芒果、申银万国、华鑫证券等优质文化及金融产业项目的人住。与此同时,在西岸音乐节、西岸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等品牌活动的引领下,上海西岸正在成为沪上高品质文化、商业和体育活动的聚集区。到2020年末,上海西岸将贯通8.4 km的世界级滨水开放空间,形成集聚20座高品质公共文化场馆的亚洲最大规模艺术区,构建以西岸传媒港、西岸智慧谷、西岸金融城三大产业互为支撑的国际创新创意产业群,打造迈向全球城市的卓越水岸。

建成后,该区域最终将拓展成全线8.4公里长、面积约80公顷的公共开放空间,形成风格各异的活力示范区、文化核心区、自然体验区和生态休闲区四个区段。“自然体验区”北起黄石路,南至罗秀东路。为延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探索,改变城市“锈带”,给人们提供慢节奏、高品质的活动空间,区域以自然的形态与自然的空间为载体,塑造黄浦江岸原工业基址上的“自然体验区”,并根据“上海CORNICHE”理念,延续已建成段的空间格局,规划为“三条动线、四个板块和多个节点”,点线面的完美结合,将把徐汇滨江的岸线装点得愈发精彩。其中,将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和沿江岸线有机结合为CORNICHE滨江大道动线、自然体验动线和CORNICHE滨水动线。其中,龙腾大道作为黄浦江边唯一可以驱车欣赏江景的城市道路,将贯通形成CORNlCHE滨江大道动线,满足周边区域的交通需求;开放空间内的公共空间将以风格各异的绿色环境为主题,形成自然体验动线,并穿插运动跑道、预留有轨电车道等,满足人们休闲健身、回归自然的生活要求;沿江空间及改造新建的众多亲水平台相互串联,形成CORNICHE滨水动线,展现徐汇滨江独特的江岸风光。

道路交通上,为加强与城区联系,上海西岸目前已建立起多层次的交通网,区域贯穿上海内、中、外环等城市快速道路。距离徐家汇中心商圈和虹桥枢纽站均为15公里,至浦东机场约35公里,至世博源4公里,现有打浦路、龙耀路、上中路三条隧道和徐浦大桥连接浦东,具有便利的越江条件,同时轨道交通7号线、11号线、12号线均在此设有站点。

(作者:杭州市规划局城市规划编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