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知识 > 2021年深圳马拉松(疫情让马拉松“头脑清醒”:收获跑者认同,莫总拿国际标牌贴金)

2021年深圳马拉松(疫情让马拉松“头脑清醒”:收获跑者认同,莫总拿国际标牌贴金)

更新时间:2022-10-19 06:58:45


2021年深圳马拉松(疫情让马拉松“头脑清醒”:收获跑者认同,莫总拿国际标牌贴金)

不得不说,作为国内马拉松的主管部门,田协真是越来越专业、越来越敬业了。9月15日,专门举办了线上的“世界田联路跑标牌赛事申请培训”,为国内想申请国际标牌的赛事提供服务。

据了解,共有77家赛事组委会参加了培训。按照田协的数据,截至到2022年,共有63家赛事组委会获得世界田径标牌赛事称号。

也就是说,除了那些已有标牌的赛事,还有些没获得标牌的,想熟悉这个流程,在以后走上国际标牌这条“康庄大道”。

从明年起,马拉松国际标牌将告别过去两年疫情期间的三级体系,回归到从2020年起执行的四级体系,不过在称谓上略有调整。

国内马拉松这几年来,非常热衷于国际标牌,这个名头对很多赛事来讲,是可以向主办方证明赛事品质的重要依据。

对于国内赛事的国际标牌热,“马拉松江湖”也多次泼过冷水。凡事皆有度,追求国际标牌肯定是好事,可是大家一窝蜂地都去,让国际标牌在国内泛滥化,事实上也背离了马拉松全民健身之初衷。

即便今年最后两个月马拉松有机会回来,今年国内马拉松也注定是残缺的。是的,疫情期间,赛事生存都出了问题,外籍精英根本来不了,所谓的国际标牌并没多少实质意义。

现在,国外的马拉松已基本进入常态,可以预计,明年或者再晚一点,国内马拉松终将也要恢复的。只是不知道经历了疫情痛击后,在追求国际标牌的路上,国内赛事会不会“冷静”一些。


2021年深圳马拉松(疫情让马拉松“头脑清醒”:收获跑者认同,莫总拿国际标牌贴金)

归来:更加体面了

国际田联的马拉松国际标牌赛事,于2008年推出,当时只有金标和银标。2010年增加了铜标,自此就分为金标、银标和铜标三级。

直到2018年,国际田联酝酿更高级的白金标,到2020年正式推出。于是,2020年的国际标牌便成了:白金标、金标、银标和铜标四级体系。

2021年,因为疫情的缘故,世界田联又临时调整了标牌赛事,改为精英白金标、精英标和普通标三级,今年还是这样的体系。

事实上世界田联早在去年就提到,将在2023年恢复疫情前的标牌赛事体系。因此,现在赛事要申请明年的国际标牌,就得使用世界田径调整后的四级体系了:白金标、金标、精英标和世界田联标。

跟2019年相比,没了银标和铜标,改为精英标和世界田联标。银标和铜标,等级色彩鲜明,一听名称,就知道是第二等级和第三等级。换为精英标和世界田联标后,字面上就只是不同的标牌赛事而已。

直到2018年,国际标牌赛事突破100场,而2022年榜上有名的已达215场。在这股国际标牌赛事疯狂扩张的大潮中,国内马拉松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军。

2019年,共有136场国际标牌赛事,国内有24场,已是高居榜首。


2021年深圳马拉松(疫情让马拉松“头脑清醒”:收获跑者认同,莫总拿国际标牌贴金)

世界田联标牌赛事列表中的数据,跟田协公布的略有出入。像2022年215场中,白金标12场、精英标98场、普通标105场,国内赛事分别为2、31和28场,共61场,接近三成。

可以对比下美日两个马拉松“大国”:美国10场(3 4 3),日本7场(2 5 0)。我们领先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国际标牌赛事表面上看,是为了提升赛事规格,保障精英选手的利益,实质上也算世界田联做的一手好生意。

赛事认证费倒不算贵,白金标50000美金、金标20000美金、精英标9000美金、世界田联标2500美金,主要费用是为了达到相应的规格以及邀请精英选手上。

疫情前,国内有赛事想申请国际铜标,据了解,其预算在一百多万人民币。

新赛事苏州马,前一阵子曾有内部领导发言流传出来,要六年拿到白金标。说实话,时间是有点点紧,任何一场赛事,但只要舍得投入、花钱,按照世界田联的标准打造,白金标理论上是完全可以拿到手的。


2021年深圳马拉松(疫情让马拉松“头脑清醒”:收获跑者认同,莫总拿国际标牌贴金)

未来:更需多元化

按照中国田协的规定,上一年度被评为田协金牌赛事,才有资格通过田协申请世界田联标牌赛事。

因为疫情,国内最后一次赛事评标是2019年,那一次的金牌赛事有118场。

2019年,田协统计的国内规模赛事为1828场,田协认证的357场,A1类234场。只有这234场,才有资格申请田协的标牌赛事。

首先是国内宽松的评标,带来一片马拉松繁荣昌盛的景象;接下来,很多赛事心怀世界,便成就了国内赛事的国际标牌热。

只是这种热,热得过头了。

你要说,一个国家,需要几场国际标牌撑撑门面,尚在情理当中,把这个事当成习惯,连新创办的赛事都瞄准着白金标,在马拉松的价值取向上,我们追求的这种,有多大意义?

即便国内最优质的赛事,两场白金标上马和厦马,放在疫情前,也吸引不了国际顶级精英选手出场。众多的国际标牌赛事,除了按要求邀请相应级别的精英选手外,赛事口碑、市场,都还是由国内各层级选手决定的。


2021年深圳马拉松(疫情让马拉松“头脑清醒”:收获跑者认同,莫总拿国际标牌贴金)

马拉松这些年来的火爆,担当的是全民健身领头羊的角色。我更希望,我们有大批的赛事,能够将精力放在这个主旨上,而非一窝蜂地去拿国际标牌往脸上贴金。

国内马拉松的整体发展,不应以追求国际标牌为最高目标,大比赛有大比赛的宏大,小比赛也有小比赛的微妙。在国际标牌之外,让马拉松有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才是根本。

我十分中意“改制”前的深圳大鹏新年马拉松,从2014年创办以来,不设奖金,完全面向大众选手,因其特色鲜明,不只深圳及其周边,在全国范围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力。

在2016年赛事进入抽签后,2017年那届,中签率仅为12%,可能也是国内首个中签率如此之低的赛事,可见其在跑者心目中的地位。

遗憾的是,后来因为“远走”抚仙湖一年,2020年回来后,跟田协共办,扩大赛事规模,目标金牌赛事……“落入俗套”后,我认为其已经没了“灵魂”。

大型赛事同质化严重,小而美可能将是今后国内马拉松活力之源。不是所有赛事都要、都应该追求国内、国际标牌,没有标牌目标,并不意味着赛事就没有追求。相反,将更多精力和有限资金都投入到赛事本身上,收获大众跑者的认同,将会在国内众多马拉松赛事中,拥有最稳固的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