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知识 > 俄罗斯大泉沟足球世界杯(重回石河子——排球场挡网故事)

俄罗斯大泉沟足球世界杯(重回石河子——排球场挡网故事)

更新时间:2022-10-19 04:44:59

原创 :个顶个DSL 2019-12-20 12:43

是个好地方。在这里曾经留下我近20年生活印记,有些经历甚至是刻骨铭心的。

在离开的这些年里,多少人、多少事没有一刻能忘记。当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实在想表达一点真情实感,倾诉我内心的思念与流连……

重回石河子

---排球场挡网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石河子有两所大学:石河子农学院和石河子医学院。两校都在石河子市的最东边,校园围墙外就是农田和那块从未启用过的飞机场,中间是兵团十六连的一大片果园和菜地,一北一南隔空相望。那些年两所学校间最有声势的“联谊”是秋季的一场排球对抗赛,并且依然成为了两校间的一项传统体育赛事。每年秋季一开学,全校上下都在关注球队训练和比赛的时间与地点。每天下午球队训练时间,同学们就会聚集在球场周围,观看和陪伴球队直到训练结束。

俄罗斯大泉沟足球世界杯(重回石河子——排球场挡网故事)

院领导与学校男、女排球队员合影,后排右七为作者 摄影:张忆煌

那些年同学们对排球运动几近狂热的喜爱,都是源于中国女排的激励和感召。1981年11月,中国女排在日本参加第三届世界杯排球比赛期间,农学院的师生一定会挤出时间准时围在收音机旁,聚精会神地收听女排的每一场实况转播。宋世雄老师那磁性的语调,和对比赛现场绘声绘色的描述,让大家如临其境如痴如狂。在最后一场中国队与日本队决赛并取得冠军后,同学们更是情绪沸腾了,那一刻整个西拐角宿舍楼里满是震天的欢呼雀跃!有同学抑制不住兴奋和激动心情,燃起拖把在楼下挥舞呼喊奔跑,有些同学干脆嘭—嘭—嘭—直接将仅有的财产——暖水瓶摔向楼下,只为发出一声助威的响声,他们用最朴素本真方式,尽情地表达着对女排姑娘们的支持、祝贺与热爱之情。

因为当年我就住在西拐角楼2楼11号,所以我作证,那一天农学院这幢宿舍楼的同学们着实美美地为女排姑娘们高兴、骄傲和疯狂了一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女排姑娘们顽强拼搏的精神,影响了那个时代全体中国人!农学院虽然地处边疆,却丝毫不影响这股排球运动热潮的兴起。那个时期同学们谈论最多的是排球运动,参与最多的也是排球运动。

俄罗斯大泉沟足球世界杯(重回石河子——排球场挡网故事)

我的同事 后排右一为作者

1982年的春天终于来了,白杨树吐出嫩绿的新芽,随风发出轻轻柔柔的啪啦啪啦声,动听的就像心爱的人在向你说着悄悄话,我趁着春天土地比较潮湿松软,计划抓紧再整修一下排球场:先解决地势的南高北低——我用铁锹把南半场的土铲起来扔到北半场,把大一点的石头捡出去,再把新土铺平踩实。就这样一次搞一点,尽量将场地整修平整,防止训练时扭伤同学们的腿脚。

那些天,我一边修整着场地一边也不断地在回想着学校派我到江苏师范学院(苏州)进修的一些事情。有一次我们师范学院排球队要去一个叫吴镇的地方打教学比赛,刚出发不久忽然乌云密布,雨水说来就来,而且淅淅沥沥一直下个不停。当时我有一点着急,心想学校好不容易安排一次比赛却又遇上下雨,今天的比赛一定是打不成了,心中不免有一些懊丧。可我扭头看看带队老师,他好像对外面的雨水若无其事的样子。等耐着性子走到地方后我才惊奇地发现,这个镇上竟然也有一座体育馆耶!这可把我这个“白克儿”(没用的)着实给惊着了。自进修的大半年来,我对江苏的体育设施也做过一些了解,知道全省市、县基本都有一座不错的体育馆,但眼前一个不大的村镇竟然也有一座体育馆,这让我有一些始料不及也感慨良多。

据我所知,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也只有两座体育馆,一座是乌鲁木齐南门体育馆,另一座是伊犁州体育馆。吴镇体育馆的形制和面积竟然和伊犁州体育馆都基本相同。

再看看今天我脚下的这块排球场,一直都在边修整边使用。不但是一块石头满地的土场地,而且球场四周无遮无拦,每次上课排球飞的到处都是,同学们把许多时间都浪费在了捡球上,有的同学来回跑几趟就累的不愿再多动弹,锻炼情绪会受到很大影响。每当看到这种情景,心里不免会产生一些不平之情,同时也在思考此时此地我能做点什么,我该做点什么的冲动!

我要自己动手编织一张排球场挡网,我要用双手改善眼前的场地条件,我要用实际行动向中国女排姑娘学习,我要为学校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这就是我当时付诸实际行动的真实情感。

俄罗斯大泉沟足球世界杯(重回石河子——排球场挡网故事)

几位羽毛球爱好者合影 后排右三为作者 摄影:张忆煌

那几年学校正在大搞基本建设,校园里到处都堆放着建筑材料。我和教研室小梁(梁新民)一起,先到建筑工地拖来两大卷钢筋,再扛一些钢管存放在库房备用。

接下来才是考验意志的时候。那段时间我整天都在库房门前忙碌着,先把手指粗的钢筋从大卷上拉开,一边拉一边用大腿面顶着把它尽可能板直,然后压在一块钢板上一榔头一榔头地敲,基本砸直后再按照尺寸,一下一下用手持钢锯把锯断。这种活计我也是第一次干,毫无窍门儿可言,全凭一股热情与浑身使不完的蛮劲儿。一天下来搞得我满身满脸脏兮兮全是铁锈,看上去活脱脱一个初到工地的学徒模样。

编织的时候更是费力。铁丝网这东西我只是看见过,也并不知道他的编制方法,现在我只能凭着想象力进行编织。我首先按照边框把铁丝裁剪好并留出缩量,然后两两打结一排一排形成铁丝网眼儿。铁丝这东西既有钢性又有弹性,长了似乎很软,短了又表现的非常强硬。编织过程中它们会卷曲纠缠在一起像一团乱麻,拆开了这边那边又绞在了一起,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第一次上这样的“花轿”让我焦头烂额疲惫不堪。尤其是两只手,被铁丝又磨又扎满手都是血泡,晚上躺在床上两只胳膊疼的都不知道往那里摆放……

最让我痛苦难耐的是焊弧灼伤眼睛。织网用的钢筋框架材料备好后,我就用拉拉车拉到学校小工厂去焊接,接待我的是一位女师傅(我已忘记她的名字了),听了我的来意后她非常热情。那时的人就是这样,只要是公事,不讲任何条件接手就干。她先扔给我一双手套并交代说:你这个东西材料小焊点多,你必须帮我扶住才行,可一定不能看焊点这个地方,她特意用手指了指。我虽然点头答应着,并没有把师傅的话太重视。焊接过程中我一边认真扶好钢筋,一边不时傻傻地用眼睛去看那个火光四溅的焊点,感觉还挺好玩儿,就这样一直把十几个大字形钢筋框架全部焊接完成。

从工厂回来的路上,我只是觉的眼睛有一点怕光。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真正的考验才降临,刚开始眼睛又疼又涨,随着夜深头痛和眼睛疼痛逐渐加重,眼珠子好像要从眼眶里跳出来似的。一般眼睛疼就会流眼泪,可我这时候的眼泪全部都集存在了眼眶里,眼睛涨疼眼皮不敢抬也抬不起来,用手探摸一下感觉两只眼睛鼓的就象小馒头,疼痛加灼热简直让人痛苦万分坐臥不宁,当时我就想完了完了这样疼下去我的眼睛要瞎了……到后来实在忍受不住,我就咬紧牙关试探着把上下眼皮猛地往开一扯!啊!我不由自主的喊出声来,在扯开眼皮的那一刹那,滚烫的眼泪就像决堤的洪水从脸颊上冲刷而过,一直流到了我的胸堂之上;也流到了我的心里,涝涝地浇灌着我的全身……我一次次用力扯开眼皮,任由滚烫的泪水流淌再流淌,那一夜我独自挣扎到天亮!

说起来这事儿也很神奇。就在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我的两只眼睛突然就轻松了许多,眼皮也能自由张合了。这种由痛不欲生转而些许轻松的感觉,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

疼痛稍有缓解我也才疲惫地睡了一会儿。等我再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大半中午。起床对着镜子看看,眼睛虽然又红又肿,可看东西好像也没受什么影响,心里一高兴又接着去干挡网的活儿了。

后来有人知道了我的这个遭遇后,非常认真地对我说:找一个哺乳期女人,直接往你的眼睛里挤两滴鲜奶,灼伤的眼睛立马就会好。这话不知是真是假,反正我是一朝被蛇咬从此怕井绳,不敢也再无机会直视哪怕是一眼电焊弧光,也无法去验证鲜人奶的功效了。

俄罗斯大泉沟足球世界杯(重回石河子——排球场挡网故事)

好友在大泉沟水库游玩 右三为作者 摄影:罗先平

大概是在两个星期后我的挡网编制工作胜利完成。安装的那天教研室的同事都来帮忙,大家七手八脚不一会儿就将档网竖在了球场的两端。装上挡网后的土场地就像穿上了一件新衣裳,立刻亮丽豪华了起来,也吸引来了大家的目光和赞叹。从那以后同学们都争着到这块场地上打球,看着他们欢快的笑脸,我打心里感到满足和高兴!

1982年秋季的新学年开始,我便带领校球队加紧训练,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两校排球对抗赛。两校比赛由市体委组织,日期确定在10月份第二周星期六晚上。

比赛当天两校的许多教职工和学生,纷纷来到市委办公楼后边的灯光球场,里三层外三层挤的水泄不通,现场气氛热烈的不亚于观看一场奥运会排球赛。那天我们打的干净利落,三比零轻松获胜。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比赛结果引起了对方观众的不满,他们以裁判不公为由,与市体委的工作人员交涉,在这种气氛下的对话不可能投机。由于当时聚集的观众较多,并且都是火气正旺的青年学生,场面一度有失控危险。好在两边的老师们反映迅速,立即招呼和带领学生脱离现场,事态才没有进一步发展。

后来听熟悉这段历史的同事讲,多少年之后老农学院的人们还常常谈起那个夜晚和那场比赛,以及那块排球场和树立在球场两头的档网呢!

我却离它而去再难回头!

白杨树

春吐嫩芽早遮阴,

夏守禾旁闻雀鸣。

秋展金叶连天舞,

冬孕良才献佳栋。


以做后记:

1976年至1986年,我先后在奎屯农学院、石河子农学院执教,时间虽然不算长,却是青春岁月正当年。在这里我收获爱情喜得心爱的女儿,阳光明媚万物茁壮花草芬芳……

离开后,学校环境和教师职业成了我大半生的眷恋,这里的老一辈教师能下大田劳动,能进课堂和实验室解惑攻关;能为一个数学公式,提上一捆油条端一锅玉米糊,在宿舍连续演算三五天……他们是学校中坚力量处处以教育大业为先,群体优秀精英风范,朝夕相处耳濡目染,发展时期的学校需要添砖加瓦,同样是我无法逃避的牵绊。

之前陆续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个顶个DSL)上推送了几段文字,记述了我当年立身热血青年阶段,理应做出的一点努力与奉献,事情虽小但它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要把它真实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希望更多有心人把它看见……

以此向曾经的同事们表达我心中的敬意与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