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百科 > 中国男足还有脸吗(为什么“国足”脸都不要了?)

中国男足还有脸吗(为什么“国足”脸都不要了?)

更新时间:2022-10-18 19:13:20

为什么“国足”脸都不要了?

今年大年初一,国足输给了越南,再次震惊了国人。

中国男足还有脸吗(为什么“国足”脸都不要了?)

今天先不谈论,为什么国足会输给日本。正如知名体育主播黄健翔,感慨到国足已全面落后日本,这是事实也是现实,大家都需要认清现实。

中国男足还有脸吗(为什么“国足”脸都不要了?)

今天来深入探讨为什么国足会输给越南?

无论是从经济、体格上来说,越南是全方位落后于中国,但在越南近几年开始发力职业足球后,过往国足面对越南的绝对优势正在消退。

这时候,很多人可能又会搬运 “体制”问题,仿佛一切问题归根到底都能扯到体制问题。

但中国足球的问题真的不在举国体制,根本原因在于足球职业化、商业化不到位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为什么要进行足球职业化商业化?

据统计,足球产业在全球的总产值已超过1.444万亿美元,被誉为世界第17大经济体,占到体育产业总产值的40%以上,是世界第一吸金的体育运动。

中国男足还有脸吗(为什么“国足”脸都不要了?)

中国男足还有脸吗(为什么“国足”脸都不要了?)

(数据来自虎扑)

中国足球在90年代-00年代初,不说是亚洲第一,还算是亚洲顶尖。

中国1994年开始走足球职业化道路。说出“脸都不要了”的范志毅就是当时举国体制下诞生的亚洲足球先生。

中国男足还有脸吗(为什么“国足”脸都不要了?)

足球人才的培养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在开始足球职业化道路的十年内,国足还有着亚洲顶尖水准,这是在吃举国体制的红利。

到了近年来,举国体制红利消失殆尽,而职业化又出现了问题,才会导致今天如此无下线输越南。

那为什么不能像女足那样还是按照举国体制来执行?

举国体制是指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调动多方资源及力量、国家负担经费,集中选拔、培养、训练优秀体育运动员,争取优异比赛成绩、创造纪录、夺取金牌的体育体制。

举国体制的核心问题在于不赚钱,二是资金使用效率低,官员人数比职业运动员人数还要多。这样的情况下,体育机构变得越来越臃肿,拨款效率也越来越低。

中国足球进行职业化商业化,势在必行。

足球职业化商业化之路:中国 vs日本

日本足球职业化比韩国晚了10多年,却后来居上,更具有学习借鉴意义。

日本的足球改革开始于1988年,经过4年的研究及策划,1993年正式推出了足球职业联赛。

在93年职业化启动之后,日本的职业足球俱乐部迅速与公司剥离,获得了财政和经营上的自主权,品牌包装、电视转播和广告赞助等权益逐渐生成。

日本制定了有针对性且持之以恒的改革政策,包括完善的法规、政策以及职业俱乐部联赛运作规范,并且也在积极开拓足球市场,青少年后备力量培养、引进归化球员及外国教练等问题上做出了细致的计划。

短短8年时间,日本足球有了飞跃的进步。1998年后,日本就没缺席过世界杯。

近几年,发展势头还超过了韩国,逐渐成为亚洲新霸主。

和日本准备4年不同,在准备不到一年的时间,1994年中国足球就开始大干快干。

直接把原来的省队变成了俱乐部,万宝路杯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开始,首轮比赛共有15万人观看,足协赚得盆满钵满。

在94年的基础上,95年正式确立了俱乐部制。比赛摆脱了以行政单位组队的计划经济制度,全国马上掀起了一场足球热。

1998年足协又颁布了新政策,强制性的将俱乐部制改成为现代制公司。俱乐部盈利模式得到了进一步扩展。

在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中,中国足球第一次出线,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2004年,足协又推出了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然而中国男足的竞技水平却在持续下降。

1994年中国足球世界排名第40名,亚洲第四。08年变成了世界第95名,亚洲第十一。

2015年8月,足协与体育总局脱钩,依法独立运营。这之后可以看到大量资本明显涌入足球产业,如房地产企业。

2020年足协对俱乐部冠名做出了限制,不少资本又开始撤离了足球。

为什么国足不进反退?

通过对比日本与国足的足球改革之路,可以发现国足不进反退的最重要的一点是

没有持之以恒的政策导致主体和权责模糊

足球要实现职业化商业化的话,政府需要从足球事务中抽离出来,但实际上一开始就没有做到,不然2015年就不用再次进行分离了。

足协的负责人基本是外行人,每天就知道瞎说瞎指导。

当时任足协主席的前乒乓球运动员蔡振华表示,”脱钩“不脱离,这就意味着还是没有明确主体。

中国男足还有脸吗(为什么“国足”脸都不要了?)

可以明确地说,中国足球发展成今天这个地步,第一责任人是足协,而不是市场、社会、俱乐部、球员、教练。

但是很可惜的是,每当中国男足失利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球员被骂、教练被换,这是舆论环境引导的结果。

舆论的环境需要一个正确的引导,而不是让引导球迷、观众发泄完,就没有然后了。

日本足球改革前,也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低谷期,为了提振日本足球的士气,日本漫画家高桥阳一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背景,绘制了《足球小将》,并拍成了动画片问世,这部作品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日本足球的复兴,还深深的影响了80、90后喜爱足球的年轻人们。

中国男足还有脸吗(为什么“国足”脸都不要了?)

而反观中国的舆论环境,专业做自媒体,老老实实地输出反而没有那种哗众取宠的网红赚钱,他们不惜一切手段吸引眼球,在他们认知里,有热度就会有流量,有流量就有钱赚,管它足球能不能赢呢,输了越南还是更大的流量点呢,这是很可悲的。

所以,舆论环境氛围的营造,需要有良心的媒体引领,而不是为了流量 “墙倒众人推“。

其实,中国发展职业足球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没有看到一个清晰的KPI。

从万达、恒大、融创等地产公司大力发展足球,即使亏损也要发展足球,可以看出目前足球的发展非常混沌。

足协规章制度三天两头变,大资本却不求回报地投资足球,这是不可能的,这更像是在做交易。

中国商人大多喜欢剑走偏锋,使得足球产业的过度资本化,比资本主义还要资本主义。

于是,就出现了许多短视行为,球队为了出成绩,最简单的办法是买球员,甚至买外国球员,而不是慢慢培养人才。俱乐部之间也马上陷入了内卷,在大家不计成本的前提下,球员工资越来越高,球员能力却越来越差。

更可怕的是,在足协、舆论环境、商业环境都不到位的情况下,“国足“已经成为了国民口中的贬义词了,这就会影响到家长和孩子对这项运动的选择了,那么足球的人才储备更是遥不可及了。

据统计,中国踢球孩子只有5000人,而日本的青少年球员是60万,泰国是30万,越南不低于10万。

输给越南不要紧,最怕的是人心如一盘散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