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知识 > 把足球踢进门框就赢了英文(多舛命途(7.4 正高英语))

把足球踢进门框就赢了英文(多舛命途(7.4 正高英语))

更新时间:2022-10-17 10:45:22

7.4 正高英语

士晋升副高在暨大可以免试外语,但晋升正高就必须得考了。这也是暨大自认为其职称门槛高于社会职称(我在原单位参评研究员就可凭士学位免考外语)、让我“一切归零”的原因之一。我向校内正在争取正高的同事打听得知,暨大正高外语考试还挺难,每年的通过(达到60分)率很低,有的连考多年未过。

把足球踢进门框就赢了英文(多舛命途(7.4 正高英语))

图7-6 为拓宽适应面再“生啃”一套全新教材

考试规定可以带词典。由此判断其“难”就主要难在题量上了。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巨量的各类试题,需争分夺秒,哪里还有时间查词典?所以带不带词典都无关紧要,紧要的是尽可能提高自己的快速阅读理解运用能力。这正是我的短板!那么针对性复习准备策略就只能仍是“生啃”了,亦即我十几年前用过的“连骨(生词)带刺(难句)”地“生读硬啃”大量样文。为在阅读难度上循序渐进并在背景知识上与时俱进,鉴于原来学过的老教材可能过时,我选择全国新编《大学英语精读教材》修订本 1-6册(复旦大学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参见图7-6)为基本读物,原则上坚持每日一课连带默做课后习题。至学校预订的考试日,我完成这一计划的时间刚够。

那天到考场我有两个意外发现:一是考生之多到要分为几个考场----不知道是不是还包括考副高外语的?二是考生大都是“青年才俊”,不少还是“海归”,我跟他们简直就是“代际”PK。卷子发下来,一看一如预期“海量”。我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埋头进入高度紧张状态,分秒必争地阅卷答题。至闭考铃响我也只是“赶天赶地、气喘吁吁”地勉强做完,但还是庆幸自己那一番“速度训练”没白费----否则就会部分“留白”了。

很快收到成绩通知单。猜猜我考了多少?31分!唉,没想到自己竟这么差,而且还全然没意识到,说明我连最基本的判断标准和自知之明都没有,根本就不是那块料嘛,还折腾个啥呢?

可成绩通知单上注明有疑问可以去职称办查卷。为最后做实“根本就不是那块料”的结论,我怀着是不是有点“输了还不服、无能又无赖”的自责和忐忑去了那里,查明原来是我的所有“标准题型”答案都未登进答题卡!“标准题型”也称“客观题型”,是只需在考题下“单选”或“多选”答案代号A、B、C、D、E、F…的,在卷子上勾选后还要另外在答题卡上标出以便计算机评分。这类题型占整个考试分数的50-60%。余下的英汉互译和英语作文因无法标准化,就只需写在卷纸上由老师“主观”评判了,故称“主观题型”。

经核对,我在考卷上已勾选的“标准题”答案可得30多分,皆因未在答题卡上标记而“无效”,否则与主观题所得31分加起来正好及格过关。这固然是我的失误,主要怪我为争抢时间未仔细审题。但我十几年前多次参加全国统一研考、考都无答题卡一说,这是不是有点冤呢?再说考试只是手段,我的真实水平是“事实上及格”,能不能“实事求是”地灵活一下呢?不,不能!规制就是规制。职称办工作人员只是对我深表同情,但爱莫能助(参阅小贴士【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在足球场上,有球员一时“激动”攻错了方向,把球踢进了自家门框,是不是应按进球者展现出的“实际球艺”为其计分呢?不能,这一分反倒要记给对方。一位神枪手参加打靶比赛,自己的靶标只录得零环,但邻位的靶标上多出三个弹洞。显然是神枪手瞄错了靶。那么将靶标上最好三孔成绩归于邻位射手,神枪手只要余下的环数应该是合情合理的吧?但不能,零环就是零环。在规则面前是不能讲“情理”的,否则就乱套了。

同事们听说我的英语只考了31分,有的怕伤我自尊讳莫如深;有的不无同情地为我抱不平“与年轻人PK不公平,资深教师应免试职称外语(参阅小贴士【取消外考?】)”;有的则禁不住讶异“你的英语怎么考成这样?”开始我还徒劳解释一番,连自己听起来都觉得牵强和苍白,似乎只是在顾面子找托词而已。听者的表情也是将信将疑或安慰性地附和几句,就好比听隔壁王嫂喋喋不休地讲她儿子高考落榜是因为最近受女友的影响一样。所以大凡再被问及此事,我都“一撸到底”:我英语本来就没学好,考31分已经不错了… 让对方为我“缓颊”都找不到任何理由,反而赢得了主动。

【取消外考?】不时听到某些“专业技术人士”对评职称考外语颇有微词,认为我们中华文化大精深,能学好掌握就已足够,评的又是中国的职称,何必还去考别人的、自己又不用的“鸟语”?如果出于狭隘或私心,我会因为自己的“天拙”及其在升学和职称外语考试中的多次受挫而认同“取消外考”。但若出于大义和公心,我会说那对民族来说是“护短”和“灾难”,无异于“自杀”。近现代中国若没有一批批通晓外语的人才,如詹天佑、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邓稼先、华罗庚、郭永怀、童第周、茅以升及马克思主义传播者陈望道、郭大力、王亚楠等做出贡献,还不知要被发达国家甩出多少条街?我自己在步入科研工作后也愈来愈明白,当今的(尤其先进、高端)科技及人文知识80~90%是用英语(文献)来反映或表达的。不懂英语意味着只能接触二手、三手知识,怎么可能跻身知识前沿实现创新?所以我常“极而言之”地对我的经济学硕、士研究生讲:读中文写中文是初级研究;读英文写中文是中级研究;读英文写英文是高级研究。

历史只以成败论英雄。补救的唯一办法是明年考好,用分数说话。为增加保险系数,我在上年已学复旦大学主编《大学英语精读教材》1-6册的基础上,再通读新编《大学英语泛读教材》 1-6册(北京大学主编),仍采用“生啃法”每日一课训练自己的快速阅读理解运用能力。结果在来年的正高英语考试中,我不仅平生第一次提前做完了英语试卷----这次当然记得填答题卡,还余下了一点时间查阅词典(上一次完全无暇模它)核对几处拿不太准的单词。考试成绩也达到七十多分,比上次即使填了答题卡也只不过及格“光鲜”了许多,对我下一步评正高肯定会有“加持”效果。因为“分数”----何况是不分文理的公共外语分数,始终是评委们最容易把握的“硬件”或客观、公正、量化标准之一(参见图7-7)

把足球踢进门框就赢了英文(多舛命途(7.4 正高英语))

图7-7 两次参加正高英语考试纪念